蒋 丹
(浙江省象山县实验小学)
小学生的心智处于发展时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小学班主任一味地采用强硬的班级管理模式,会导致学生在长时间压抑的学习环境中产生负面情绪,对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善用柔性管理模式,晓之以理,积极引导,增强学生的集体认同感。笔者结合实际班级管理经验提出了以下柔性管理模式的应用策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班级管理应该逐渐由“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强制性的命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班主任的管理精力,保障班级管理的效率,但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可能使学生或唯唯诺诺、缺乏主见,或不忍管理、产生叛逆心理。因此,班主任应该刚柔并济,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不乏宽容、耐心的引导。例如,班主任可以与学生共同商讨、制定班级管理的制度,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引导学生相互监督,促进学生共同维护班级集体利益,增强其集体认同感,进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公平、公正是班级管理的基石,班主任管理班级时必须平等对待每名学生。如果班主任倾向优等生,忽视其他学生的需求,那么班级管理制度就无法实现贯彻和落实。学生也不会遵守不平等的规定,不会信任处事不公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班主任可以采取柔性管理模式促进班级管理的平等,这里的“柔性”具体体现在对学生评价的多元性和全面性。例如,班主任在评选班委会成员时,不应该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而应该综合考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情况,给予每名学生展示特长的机会,保障所有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班主任对待学生必须一视同仁,这不仅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前提,还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关心、信任学生是柔性管理模式最基本的行为体现。然而,许多班主任将精力集中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上,疏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心;还有些班主任认为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因而在处理学生矛盾等班级事务时不信任学生,不在意学生的辩解。这就使得班级管理呈现单向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班主任的意志,缺乏师生的双向沟通,班级管理就无法真正有效。柔性管理模式能够构建温馨、和谐的师生交流空间,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表达关心、信任,有利于学生作出积极、正向的回应,班级管理也能够因此真正发挥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应该与学生充分交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例如,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班主任不应该急于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批评学生,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耐心地倾听学生情绪波动的缘由,关注学生的需求,给予其充分的关心,帮助学生心平气和地解决矛盾,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行为意识,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
在小学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是需要学生全员参与的一种管理活动,不应当只依赖于班主任的个人智慧,而是应当借助班级这一组织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民主管理模式的构建是班主任进行柔性管理的保障,班主任需要真正把班级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进而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积极性。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班级管理建议,以此让学生理解纠正个人缺点与班级管理之间的关系,强化其对班级管理约束的认可度。学生既是民主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遵守班级管理规定也是促进其个人提升的渠道。学生通过自己柔性制定的规则刚性地约束自身,这使得学生通过管理和被管理强化个人遵守班级规范的意识,塑造班集体的共同价值观。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应该在约束学生的前提下善用柔性管理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关心学生的发展需求,倾听学生的情感表达,使学生形成对班集体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