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骆磊 王鹏宇 徐萌
基层党支部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党支部建设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履行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等职能。当前,为促进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借鉴最新理论成果和项目指导实践经验,努力取得突破,确保党建工作科学有效。积极寻找符合时代特点和业务的实际道路,一直是基层共产党员不懈努力的方向。
高校为了发挥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维护党对高校的领导。学生是高校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积极性,不断提高党建教育的实效性,培养优秀干部,使其成为最具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载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高校中,基层党支部是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贯彻落实的基础。通过提高基层党支部的组织能力,其可以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并响应国家发展需求。加强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建设,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使其完整、全面、强大,取决于能否有效地将党的全面领导权落实到高校工作中,使人民群众满意,有效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
党的政治性是党性的集中体现,政治功能是党的主要功能。中国共产党坚定决心,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党要为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政治路线,实现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实践,团结全国人民,为捍卫党的性质和宗旨、履行使命,沿着正确道路不断奋斗。新时代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向,坚决摒弃任何歪曲否定,发挥突出政治职能的本质要求,言行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建设标准的本质所在。
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是引领党的全面建设的根本性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要明确政策,坚持政治的本质,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政治领导。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取向包括思想取向、路径取向、制度取向、角色取向、组织取向、发展取向和服务取向。新时期,从教育引导的角度,对师生进行净化源头、强化源头、夯实信仰基础、补足精神钙、稳定身体的教育引导。坚持共产党员的思想政治品格,坚持共产党员的精神中心,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信心”,加强对党员的有效管理监督、对师生的有效组织和有力服务。
政治责任是主体的责任。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切实落实“七个有力”建设规范,必须强化政治责任和担当。从基层党支部看,党的积极分子教育教育、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完善领导体制、激发事业发展,都得到了有效落实。为解决当前思想意识的不纯、组织不纯、生活方式不纯、系统性不平整、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把提高党的发展质量放在第一位,依法严惩腐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务工作管理监督。民办高校基层政治部门要切实组织好师资队伍,切实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把党的决策落到实处,为党的宗旨服务。
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立滞后于学校党组织的建立。其主要原因是党组织的建立与学校的建立没有同时发生,在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缺乏对党建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党建工作的界定、党的办公制度结构、基层党组织党务人员的配置、党务经费的投入、党员的作用等都没有落实。党建工作难以列入重要的议程。
“把政治本位放在首位,按照政治素质强、熟悉党建、懂教育管理、敬业精神强的要求,从民办高校中选拔和壮大党组织”。在民办高校看来,基层党建项目特别是学生党建项目,主要是聘请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将对学生党建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也在两个方面存在不足:一是一些党员相对年轻,缺乏相关理论知识,虽然工作热情高涨,但经验不足、不熟悉工作方案。二是一些党员年龄较大,大多从其他公立大学、退役军人和政府退休人员中招收,这些人虽然具有党建经验,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显得力不从心,很难根据实际特点创造性地组织党的建设。
党支部是民办高校最基本的党组织,必须公布和贯彻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把党员作为党建工作的培养、发展和检查对象。剩下的工作只是注重政策沟通和理论研究的形式,党员被动接受,缺乏内部消化等有价值的环节。此外,党支部党建项目组不稳定,专职党建人员配备不足,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兼任支部书记,因此无法将全部精力用于支部建设中,导致工作缺乏连续性。但是,除了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党员还在学生会和班级担任学生行政职务,没有办法专心建立党支部。还有,学生党员本身虽然非常优秀,但是普遍缺乏组织能力和经验。
支部活动是培养、管理、监督和服务大学生党员的重要手段。今天支部的活动主要采取会议的形式,片面灌输党员思想理论知识。虽然党性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员教育课、党员积极分子培训课、发展规划强化培训、党员强化培训、党员专题教育等全覆盖式理论学习体系,夯实了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但只针对党建活动组织者的号召,没有重视支部成员的诉求,最终难以增强党建活动的吸引力,使民主生活和政党活动难以进行。支部的活动不吸引人,一些学生党党员不愿参加,甚至出现抵制心理。最终支部的活动不仅没有产生积极效果,反而成了学生党员的负担。
由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周期短,各领域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经验,基层党建相对薄弱。党的上层组织不仅没有对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提供足够的指导和监督,而且各支部对自身的建设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工作效率和质量往往因工作量过大和精力不足而被“打折”,从而直接降低了党在师生之间的影响力和对党员的信心。
当前,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按照“双高计划”建设大学,是民办高校从规模扩大到内涵发展的过程。教育改革将要打破现有的专业设置模式,形成新的专业群体,部分专业面临被取消的风险,并产生一定的影响。教育改革促进校企全面深入合作,但产学组织合作推进产学合作办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党支部设立的不稳定性不利于校企党支部合作。
教育改革给高校党支部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双师型”教师占全部专业课程教师的一半以上。每年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在公司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这直接影响到教职员工的工作,给党支部建设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招收学生的方式包括普通招生、独立招生和实习生,以适龄学生、退伍军人和社会成年人为中心。师资组织、教学方式、学生管理等为高校党章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
现代大学生具有突出的人格特质和独立的自我意识,即使对于学生党员来说,现有的管理约束的经营理念也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一方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党建队伍,需要党建工作向引导型、服务型转变。
另一方面,党建工作者的任务是积极引导学生党员的自我成长,发挥优秀党员的表率作用,对其他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民办高校党支部建设也要打破思维定式,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新要求,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
传统支部教学模式的成果已经不能适应新条件下党的建设任务的要求。除了不断提高理论学习效益外,这不仅是一个标语上的一步,更是一个理论实际落实的不断追求。
一是创新理论学习的新方法,如利用纪录片《榜样》进行党性感召,使党员获得精神激励。
二是,在大学党支部建设过程中,还探索了学生党员参与学习的一系列有效、实用、经验性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党务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此外,由于实行了同学指导制度,党的积极分子充当了新的导师,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党的积极分子也可以获得与特定学生打交道的经验和良好的社会基础,这一制度也成为我国政党积极分子审查机构的重要工具。引导学生党员走出校园,获取实践经验,比坐在课堂上听讲座更具创新性,能增强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丰富学习形式,这是党员学习自主性的体现。灵活的活动方式,更能使学生接受新时代的感召,激发其积极性。
要从整体上激发从严治党的基层风气,必须明确党支部的活动方向,让党员成为领导党务工作的先进学者。党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组织会议,严格按照上级委员会的日程安排和工作要求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每年向党支部报告研究情况、想法和项目,党支部每年对党员进行民主测评,确保年度支部党员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把纪律和规则摆在面前,帮助支部党员发现对标的差距,自觉对标卓越,武装思想,自觉提高理论水平,坚定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坚定,为正义敢于发声,反对谣言,反对玷污和损害党的形象。自觉、积极传播正能量,在重要时刻站起来、冲锋、坚持、胜利,支部带领所有党员分析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党支部党建工作质量,实现支部有力督导党员工作。
教师站在教育的最前沿,与学生的接触频繁,直接影响学生品格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专任教师首先要按照“四有”标准成为“好老师”,为学生打好“仁爱之心”基础,深入到学生之间,与学生成为朋友。教师关心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了解师德师风,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形成全校各部门、全校教师的统一性,形成叠加效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对师德的把握。找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以活动促建设,以师德提升师能,聚焦学生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合力、集中整改,努力建立政治可靠、高尚的师资。
目前,利用网络工具发展党支部已成为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数字设备等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工具。借助“互联网+”模式,克服办学的困难,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交流。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为党支部组织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学校还成立了各种信息中心、发展目标交流小组、支部书记交流小组、各支部交流小组、毕业生党员群等。每个交流平台都有不同的重点,不仅要克服党员人数多难以集中的问题,还要克服专业多、人员分散等困难。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应用,学生党党员能够自由表达、思考和互动,极大地激发了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活力。
近年来,学校不断吸取教训,在培养党员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活动参与、学生干部担任、贡献等综合素质培养。规范党员发展进程,做好党员党的启蒙教育,培养和教育党的积极分子,做好发展目标资格考核,对准党员进行监督检查。虽然上述党建工作基本形成了体系,但后续对党员学习效果的评价正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学习的有效性不应局限于各种期末考试成绩和提交的经验,而应体现在实践中。在一段时间的每个学习阶段结束后,一方面要求支部党员提交学习心得和体会,以了解他们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根据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党支部培训工作方向。
基层党支部处于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面临着各种风险,为增强执行方针政策的政治自觉,需要采取以下方法:第一,要充分发挥党的理论优势,积极向党员、师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二,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党在群众党建和思想政治学领域的理论教育。第三,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大批党员和师生,坚决完成党的重要任务。第四,充分体现党的制度优势,把好的做法和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第五,要充分发挥党群关系密切的优势,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优秀人才,教会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事业,通过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是新时代的特征,还必须忠实地履行政治责任。第六,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强化政治责任,履行职责”。支部要认真履行教育和培养党内积极分子、培训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党员的主要职责,发挥组织、促进、团结、服务师生的作用,使党支部真正成为党员培训、团结师生的核心。
基于“七个有力”,做好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对做好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务工作,推进民办高校文化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但是,目前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项目还存在领导能力不强、工作能力需要提高、建设滞后、管理方法和更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尚未建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建设管理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有关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探索建立统一管理规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