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美育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
——以《商品拍摄》课程为例

2022-11-21 10:29景子轩
智库时代 2022年34期
关键词:美育思政课程

景子轩

(沙洲职业工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都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教育,进一步优化配置美育资源,完善美育管理机制,各类学校开足美育课程,从而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及其他场合也就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多次发表重要指示。在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重要回信中强调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1]。”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座谈会上,又再次提到了美育的重要性。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个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课程思政作为我国教育学界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念,集中地体现了新时期教育事业中“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要求;同时课程思政也为普通高等院校美育课程的实践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发展要求[2]。以《商品拍摄》课程为例,协同“大思政”理念进行顶层设计,从学生成长培养及社会文化建设层面切入美学教育,在增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商品拍摄》课程思政语境中,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美育实践及创新,并思考若干问题。

一、文化自信视域下美育与课程思政具有高度契合性

新时期,高校美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具有一定优势,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综合发展的人才为教学系统期望和目标,增强当代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美育及课程思政工作都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者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思路上都存在着很多相通之处、借鉴之处,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一)美育与课程思政在教学目标上具有相似性

在18世纪50年代,席勒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美育”概念[3]。美育,也常常被称为美感教育,是通过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受教育者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培养受教育者有关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意义上的“美育”有着相通之处[4],早在春秋时期,我国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倡把教育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独立出来,并创建了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为中国开展现代美育提供了传统文化的基础。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文化需求而服务的,促进当代青年学子在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从而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可以丰富学生知识,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开展创造性的劳动。

当下,课程思政已经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得到大范围运用,目标是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从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5],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是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及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心,并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从教育教学目的方面看,美育及课程思政的目的具有较高程度的相似性,对于新时期我们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美育与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基于美育及课程思政在教育教学目的上的相似性,美育及课程思政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我们以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商品拍摄》课程为例进行说明。《商品拍摄》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一门具有高度应用性的专业课程,对于提升普通高校学生专业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及文化自信力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商品拍摄》课程教育教学中,将美育与课程思政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让当代学生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能够端正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及文化观,从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在《商品拍摄》教育教学改革中主要植入了以下三个部分教学内容:

1.基础的美育理论

在《商品拍摄》的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设计基础的美育理论的教学内容,如:美的理论、审美的主观与客观、审美的过程及双向性、民族审美观念等[6]。基础的美育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对于“什么是美?”“如何提高审美鉴赏力?”等问题做一个基础性的回答,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价值观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是提升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心的基础,也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向。

2.提高型艺术鉴赏教学

在学习基础性美育理论后,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审美特点,设计提高型艺术鉴赏的教学,包含美术鉴赏、影视鉴赏及文化鉴赏,通过提高型艺术鉴赏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艺术背后的规律,探讨美学背后的原理,激发学生思考审美背后的哲学思想,让学生加强对于个性化的美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在大众化审美基础上去追求个性化的审美,让学生了解到将自己审美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的重要性,激发当代学生文化自豪感。

3.实践性的审美应用教学

《商品拍摄》也是学科交叉的一门专业课程,不仅仅可以提升当代学生的艺术摄影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商品拍摄的实践教学提升对于美育基础理论及审美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也能够让当代学生将美育理论与专业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随着时代审美潮流的变迁而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改革与创新,从而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三)美育与课程思政在教学思路上具有互通性

美育与课程思政除了在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上的相似性、契合性以外,在教学思路的实施上也具有较强的互通性。一方面,二者都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开展有效的理想价值的引导。课堂教学目前仍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需要坚守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开展,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达到引领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的目的;另一方面,美育与课程思政都需要借助显性及隐性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体系,从而达到育人效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可以看到的书本、课件及资料能够起到教育教学的作用,教师的形象气质、社交态度及行为同样能够起到教育教学效果,显性及隐性的教育教学设计在育人工作中同样重要。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美育课程思政的目标与定位

正是因为美育与课程思政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思路上有着较高的契合性,那么我们在开展美育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需要对美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定位有一种创新性的探索与思考。

(一)美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在美育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需要我们将二者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及重新设计。在美学课程中,帮助学生提高发现美、认知美、评价美、判断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衡量美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开展美育教学让学生掌握美学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较高的美学素养,指导学生参与美育实践活动,同时启发学生总结反思美育价值观,也是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在美育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需要进一步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结合办学目标、学校文化、德育活动等内容是美育课程思政的重要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美育课程思政的功能定位

美育是对美学基础理论的实践运用。《商品拍摄》这门课程是对艺术美学、摄影艺术基础美学理论的运用。基础美育理论对于《商品拍摄》课程的实践活动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课程中开展美育的行为导向和依据,也是在课程教学中开展美育实践的基础和支撑。在《商品拍摄》这门美育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紧扣时代发展的规律与脉搏,提高教育者自身在商品拍摄专业方面的美学素养与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更好地完成美育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美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文化自信视域下开展美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课程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思政的育人使命,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充分地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渗透,提炼出美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改革丰富教学形式等手段,将理想教育、爱国主义、审美价值、人生发展等主题,有机融入到美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去。下面我们结合《商品拍摄》这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一起探讨美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一)整合教学资源,形成美育课程“大思政”教育格局

美育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所能够承担的责任,高等院校需要在课程上做好顶层设计,在统一教学目标、确定教育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整合美育课程教学资源,在师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及教学人才团队等方面综合做出调整,逐渐树立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通过编制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凝练相关专业教育的特色,加大对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培训指导力度。在教师组织上,通过组建由专业美育课程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参与的美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加强各个美育课程思政间的交流,提升美育教师的政治素养,增强教学的合作意识。通过有效的美育课程思政的设计,将美育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践中去,增强美育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的吸引力,真正将美育课程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融合,构建美育课程的“大思政”格局,让美育教师体会到“以美育人”的本质内涵,鼓励美育教师做学生审美的领路人。

(二)打破空间限制,将美育课程思政从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

在开展与实施美育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突破课堂教学的物理空间限制,将美育课程思政延伸到课堂之外,达到全方位美育育人的效果。我们在《商品拍摄》这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延伸美育课程思政教学:

一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空间。在《商品拍摄》课程思政教学实际情况中,我们尝试将课堂教学场地从教室调整到了室外自然环境、地方博物馆、企业产品展览馆及网店平台,通过教学环境的改变,让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体验美育课程思政的魅力,让美的体验激励学生更多地探索美育的规律与奥秘,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论认识较好地结合起来。二是挖掘课程教学网络资源。在《商品拍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结合专业团队的教学优势,自行录制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视频,同时开展与中国大学慕课、学习通等平台的合作,挖掘国内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辅助线上教学,让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线上学习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同时在《商品拍摄》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推荐最新线上艺术展、摄影展,将优秀的作品和观念通过教学团队的公众号、班级群等渠道进行定期发布,让学生在碎片时间也可以学习专业课程,从而达到课程思政效果。三是组建学习团队,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商品拍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组建学习小组,鼓励学习小组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发现身边的优秀商品拍摄的案例,并通过学习小组的学习群及时分享给老师及同学,从而让美育课程思政渗透进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四是建立在现代科技技术上的美育资源在《商品拍摄》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日趋发展的虚拟化、交互性的新技术,我们也需要在学校的支持下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手段与德育、美育的融合教学,重视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与智慧教学,拓展主流价值观下美育教学的影响模式。

(三)加强课程实践,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是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更是开展美育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7]。在美育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开展美育课程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美育课程的第二课堂是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德育、美育及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有效载体。积极主动开展有益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在专业课程上的学习个性,而且能够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课程学习的创新能力,还能够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美育氛围。我们在《商品拍摄》这一美育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最美家乡摄影大赛”“我的‘抗疫日记’摄影展”“农产品创意摄影”等活动,将美育课程思政教学元素融入学生的课余生活、社团活动及各项竞赛活动中提升学生对于美育课程的参与程度;同时在《商品拍摄》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课外实践与社区需求、扶贫政策、乡村振兴等国家的大政方针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商品拍摄》相关的社会实践、专业赛事、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学习专业的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意志,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自主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凸显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服务性。

综上所述,新时期,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美育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等方面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性。这样的契合性为我们在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美育课程思政提供了切入点,在重新定位美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及课程定位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大思政”美育课程思政体系,突破传统教学空间延伸美育课程思政范畴及积极主动开展美育课程第二课堂教学等路径,将美育与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无缝对接”,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打好基础,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美育思政课程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论公民美育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