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路径

2022-11-21 10:29
智库时代 2022年34期
关键词:中华课程思政思政

赵 敏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目前,高校教育在大力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培养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在2020年高校课程思政的教育指导纲要中,又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这样一个新的指路标,这更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强调的是将课程和思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挖掘课程中潜在的育人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是高职阶段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教师应善于将德育、传统文化的观点与思想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以实现传统英语教学的改革,全面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课程思政、中华传统文化的概述

(一)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实则属于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各个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举止以及行为,继而形成一种全课程、全员的一种育人格局。从课程思政提出的理念来看,其目的是将思政教育和学科同向而行,发挥出思政协同育人的作用,从结构上看,是立体多元的。大致来说,传统的课程教学会将知识、价值以及能力割裂,课程思政则通过某个理念将三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从思维上分析,课程思政又体现了科学、创新的思维[1]。其科学思维体现在强调用辩证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去看待事物。创新性思维体现在将学科知识和思政教育结合,这也是传统学科教学从未关注过的。从课程思政的本质分析,课程思政就是解决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将育人和育才统一在一起,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并汇集成的一种民族的特质、文明、精神,是历史上各种观念、思想以及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之多,如文学、语言、音乐、戏剧、建筑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通常是传统文化节日、传统的儒家思想等。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从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其实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小,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关注在规定的时间内课堂内容是否可以讲解完毕,很少会花费时间关心学生在课堂中究竟学习、掌握了多少知识,学生只需要在期末考试中认真记忆,通过考试即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之下,高职学生的英语成绩是难以提升的。其次,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分析,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仅具备知识的人员,更重要的是德才兼备[2]。而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不仅可以创新传统的英语课堂,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品质。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渗透,对于学生自身、对于教师教学、对于未来企业发展均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修养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值得后代人们不断学习和思考的内容。比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和教育学、哲学相关的内容,也有古代人民的精神和信念。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基于教学的内容,挖掘潜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可以创新英语教学的内容,提升课堂的丰富性,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道理,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各个国家的文化交叉碰撞。高职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于网络中的各种思想并不能够正确地辨别,尤其是一些错误的思想会在无形中影响,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3]。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将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其中,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再让学生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句子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以此引出人生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困难,我们要坚强地面对。要善于以淡然平静的心态去看待起伏喜悲,要有一种豁达平和的心态。

3.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情怀

英语并非是我们的母语,但随着国与国、文化与文化的密切交融,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但是在教学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过于引入西方文化,这也导致学生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根植。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可以让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在无形中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情怀。

4.有利于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

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高职英语教学中,符合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即是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高职英语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创新传统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改革教学的方法,与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相比,教育内容更丰富,趣味性更高,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在课堂中思考,逐步获得学习能力上的提升,同时又能够落实相应的技能,这是真正地发挥出高职英语育人的功能,也提升了英语教学的质量。

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的重视度

近几年来,国外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明显,在无形中冲击了传统文化。比如,部分学生忘却了传统文化,更加重视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这其实就是过于崇尚西方文化,忽略了中华优秀传统,认为传统文化是过时文化,加之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未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还有部分教师在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并不重视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在课堂中。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会影响传统文化元素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成效。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方式单一

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如果照本宣科,必然会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也无法真正地发挥出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的价值,在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中,教师在教学时通常会采用讲述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还是按部就班,采用这种方法,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体验,也不利于真正地发挥出传统文化元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效果[4]。

(三)英语教师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堂中,是课程思政的一种体现。然而想要真正地发挥出该元素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具备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地挖掘。就当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以及业务水平,但在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积淀方面还是比较缺失的,很难结合教学的内容,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更无法在课堂中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四)高职院校缺乏包含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

高职院校有固定的英语教材,大多是围绕教学的知识点以及英语语法体系编写,注重教学词汇、英语语法,且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也是紧紧地围绕现有的知识体系,这也就导致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关注知识教学,忽略德育的渗透,很难从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加之现有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没有相关的校本教材,这必然会影响中华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传播。

四、“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路径

(一)学校应建设保障机制,推进传统文化元素和学科的结合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其中,还需要高校建立高效的保障机制,从组织、经费以及考核等多个方面去完善。首先,在组织方面应成立专门的传统文化的教学、管理和研究的机构,使得传统文化和学科之间的结合成为一种规范化、制度化。例如,共设计三级管理机构,每一级的人员负责的内容和工作职责均不同,比如:第一级开展日常关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第二级负责的是日常的教学、管理和监督,第三级负责的是顶层的设计;其次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师资队伍不断地培训、学习、调研和考察,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需要专项经费的,学校需要为教师研究和拓展教材提供经费的保障,以此调动高职英语教师创新的积极性。

(二)教师应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构建校本课程

就传统的高职英语教材而言,内部主要是以英语知识点、语法等相关知识为主,缺乏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然而在新时代下,传统文化渗透高职英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且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高校中除了要建立组织保障机制之外,还要引导高职英语教师能主动地挖掘和整理出高职英语课堂中存在的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元素,并构建校本教材[5]。在该校本教材中,既要介绍和西方文化相关的内容,又要让学生去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将中国的陶瓷、茶叶、丝绸等渗透其中,让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远方的朋友”这一节课程为例,教师可以融入几个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第一个通过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将该教学的内容引出;第二个通过多元文化背景引出我国的文化美德,比如饮食等;第三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模拟如何接待远方的来客,渗透我国的待客之道。当构建了这样一本校本课程之后,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时会更加简便和科学。

(三)融入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传统文化渗透的深度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学的思想、教学的方法会直接地影响到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教师要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因地、因时制宜地渗透传统文化,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具体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词汇联想法以及文化拓展法开展教学。

1.渗透情境教学法,引入优秀文化美德

英语教学是高职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结合教学的内容,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情境教学法是以情境为主导开展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情境中直观地感受到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就“远方的朋友”这一单元内容来看,主要讲述的是朋友这个话题,从这个话题中,教师可以引出中西方在对待远方来客时的异同,或者是用微课的形式,生动地呈现出某个情境;就该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向学生在课堂中展示古代远方来客,主家是如何招待的,以此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美德。

2.融入词汇联想法,感受灿烂民族文化

在高职英语教材中,显性的中华文化内容并不多,主要都是一些隐性的,需要高职英语教师基于教学的内容深度地挖掘。词汇是高职英语教学中最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就传统的词汇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学生记忆为主。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教师就需要采用词汇联想法,让学生感受中华灿烂文化。比如,在英语文化中,dog的实际含义是狗,但是在西方,dog其实就像是家庭成员,会得到尊重,故dog其实是褒义的词语,像lucky dog的含义就是幸运儿,而非幸运狗。基于该词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猜一猜“Every dog has its day.”句子的含义,当学生猜想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含义后,教师就可以以此阐述出该故事的典故,渗透民族传统文化[6]。

3.融入文化拓展法,传递中国传统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是人们所熟知的传统文化,高职英语教师在讲解关于西方的一些文化时,可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比如,西方有圣诞节,而中国有春节,教师可以通过spring引导学生去组词,从春天到春节,再到春节晚会等,再为学生们去传递春节相关的传统故事,当然,除了春节之外,还有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可以进行文化的拓展,让学生了解在该节日背后隐藏的一些传统的故事和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对民族的自豪感。

(四)融入实践活动,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在高职英语教学环节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建立起民族自信心,当然,在渗透的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法之外,融入实践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就英语这门课程而言,通常都是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让学生对文化进行认知、感受和表达,可见这门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和传统文化主题相关的活动,如讲座、演讲比赛,利用英语的方式诉说传统文化故事,在校园内部传递。这种方式,既可以丰富高校学生的生活,又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五)优化考核评价内容,增加传统文化考核比重

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教学考核均是非常重要的,其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传统的高职英语考核评价来说,主要是以学生课堂参与的课时数以及最终的考试成绩为主。其中考试成绩占据整个比例中的大多数,而这种考核主要是围绕学生,缺乏对教师的考核,很明显这是不全面的。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应转变传统的考核内容和方法[7]。首先,针对学生的考核,应从两个方面优化:第一,融入思政化的考核内容,除了以往的听说读写等考核之外,还应融入文学戏剧表演、短小的传统文化讲座等,以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测试;第二,融入思政化的考核标准,如在考核中应注重考核学生对传统文化中人物、文化因素、故事的探讨,同时还可以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对比探讨;其次,针对教师进行评价,每一个高职英语教师都应被考核,考核内容应围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手段创新等,将考核的结果纳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中。

五、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精神和智慧的结晶,其包含了优秀的思想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也符合了课程思政的理念,也能够创新传统高职英语教学的方法,提升教学的成效。具体在渗透时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传统文化元素渗透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中华课程思政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