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支部提高“三会一课”实效性的策略探讨*

2022-11-21 10:29王学珍
智库时代 2022年34期
关键词:三会一课党课支部

王学珍

(广州开放大学 终身学习研究院)

高校二级(院系)以下单位一般按照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设置设立党支部,分为教职工(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团结带领教学一线师生员工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提高“三会一课”实效性是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支部、落实到教学科研活动中、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基层党支部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三会一课”,使“三会一课”组织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在中国知网以“三会一课”和“高校”为主题进行搜索,得到有关高校基层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研究成果共90篇。分析这些研究成果,结合笔者所在支部近三年谈心谈话和民主评议党员征集的意见建议,以及学校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报告,整理出高校基层党支部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认识模糊,参加“三会一课”自觉性不足

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班子还没有真正重视抓“三会一课”,研究谋划推动“三会一课”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有的支部书记从事党建工作经验不足,对“三会一课”讲什么、怎么开、开出什么效果缺乏系统思考和必要实践。有的支部委员为兼职,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和教学管理服务方面,投入党建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有的党员对“三会一课”认识不充分,调研显示,“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的态度呈现分化,积极支持、认真参加的党员占48%,而应付走过场、无所谓随大流、不想参与的则高达52%”[1],说明半数的党员缺乏参加“三会一课”的自觉性,消极应付或被动参加,忘记了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个别校级领导干部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参加“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与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存在差距。支部班子和党员迫切需要借助培训、自我教育等途径廓清认识,更新理念和知识,解决对“三会一课”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提高对“三会一课”重要作用的认识。

(二)流程随意,“三会一课”组织生活过程规范性不足

按照规定,“三会一课”的会前准备、会议期间、会后工作,以及课前准备、授课和课后等都有基本的流程规范,大多数高校基层党支部也按照规定制定了“三会一课”流程图,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基层支部往往忽视流程,造成一些必要的环节缺失。如在支部党员大会会前准备阶段,一些支部没有围绕专题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就匆忙拟定会议程序、召开会议,因会前准备不充分,导致“三会一课”流于应付和形式[2],效果不理想。在会议期间,主持人或召集人、告党员出席情况,讲解议题设置,党员围绕议题内容进行讨论和表决等环节不被重视;会议记录简单,只有议题内容,没有专题发言讨论、表决过程记录。在会后工作中,落实决定事项分工不明确、措施不具体;将支部大会形成的材料整理归档也不及时。在党课课前准备方面,党课内容较少由支委会研究确定,党课教育计划性不足。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还是授课人主讲,提问互动、组织讨论较少,党课学习效果不好。同时,党课的记录也不全。

(三)内容庞杂,“三会一课”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性不强

“三会一课”内容比较枯燥[3][4],比较庞杂,主题不聚焦,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唯上级文件”“唯学习材料”“唯学校通知”、读文件、学材料、发通知,与党员的思想实际、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等主责主业结合不紧密,为会议而会议、为任务而任务、为讲座而讲座的现象,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思想问题的作用发挥不够。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是人才培养,有的党支部在开展“三会一课”过程中,与教学等业务工作结合不够好,或者直接将“三会一课”等同于工作汇报会、经验交流会等专业性工作会议,[5]会上说工作滔滔不绝,谈思想认识、心得体会少,缺乏思想沟通交流和思想交锋,“党”味不足;说工作成绩、比业绩成果多,谈存在问题和差距、批评与自我批评少,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不足。党课内容多由主讲人自行决定,政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突出。

(四)形式单一,“三会一课”组织生活活跃度不够

通过对支部党员的访谈发现,“三会一课”形式单一,主要还是局限于会议室开会和课堂内上课、讲座,方法不多、形式不活,不论是学习会议,还是上党课,其形式主要还是一人讲、众人听,一人问、众人答,与传统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差别不大,支部书记或者主持人单向传输多,与党员之间交流互动少,党员与党员之间交流互动则更少,党员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和深度思考缺失。单向传输、单一形式的会议或党课对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没有吸引力。一些支部虽然利用了互联网+、微信群等新媒体手段开展“三会一课”,但因缺乏组织引导和激励,党员交流研讨也不活跃,尤其是年龄偏大的党员不善于利用新媒体参加讨论。近年来,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开始积极探索引领式、现场体验式、互动式等形式的“三会一课”,让“三会一课”走出校内会议室和课堂,进社会现场、到工作岗位,使“三会一课”活跃度和参与度得到了较大提升。

二、高校基层党支部提高“三会一课”实效性的策略

为提高“三会一课”质量和实效性,让“三会一课”制度发挥出更大效能,坚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高校基层党支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和文件,严格按照标准步骤和规定程序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突出党性锻炼,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

(一)提高认识,明确要求

一是加强培训和宣讲,提高支部班子和党员对“三会一课”重要作用的认识。“三会一课”是党“思想建党”的基本方法和优良传统。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就对党支部等会议召开的期限作出了原则性规定;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要求利用党员大会等教育方法来解决“思想上建党”的问题。可见,从党成立初期起,“三会一课”就是党加强党员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并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应结合自身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实际,按照“校党委培训党总支负责人和支部书记、支部书记组织党员学习”的要求,逐级、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宣讲“三会一课”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功能作用和目标要求,做到基层党支部全覆盖。通过常态化培训,使支部班子等党务工作人员认识到“三会一课”在凝聚党员队伍力量和提升党支部战斗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自觉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断提高能力;使支部党员加深对“三会一课”制度的认识,自觉参加“三会一课”。

二是制定“三会一课”工作标准和规范,明确“三会一课”各项要求。“没有工作流程上的标准和规范,就无法体现支部建设的主体性”[6],作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基层党支部评星定级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高校可依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结合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实际,制定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工作标准和规范,对三会的会前准备、召开时间、会议内容、参加对象、会议程序、会议记录、会议档案管理等提出规范要求,对党课的开展时间、参加人员、党课内容、授课要求、课前准备、党课程序和党课记录等作出明确规定,以指导基层党支部更好地开展“三会一课”。

(二)强化责任,严格流程

一是要强化党支部主体责任。支部书记是支部党建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作为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的首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督促支部书记履行抓好“三会一课”的主体责任,并纳入支部党建考核,对积极履职、落实到位的党支部予以肯定、在评星定级方面优先考虑;对落实不到位、落实不力的党支部,追究相应的责任,并限期整改。把党员参加“三会一课”情况与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民主评议、年度评先评优结合起来,严明纪律作风,推动“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规范化。强化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监督责任和纪检委员监督责任,强化日常监督,细化监督任务,充分发挥好制度的监督作用。“建立党员参加‘三会一课’提醒、预警机制”[7],督促党员自觉参加“三会一课”。

二是要制定实施计划并严格执行。年初要根据学校党委的党建工作要点和总体安排,结合实际,集体研究制定支部“三会一课”年度计划,并向支部全体党员公布。按照基层支部“三会一课”工作标准和规范,重视会前、会中、会后各个流程环节,如支部党员大会会前支委收集有关意见建议,商讨确定会议议题、议程、具体方式和相应要求,准备会议材料,发布会议通知等;会中通报党员到会情况,围绕会议议题逐项开展讨论,形成决议;会后整理会议记录,形成决议材料并进行公示,将会议情况向因特殊原因未能参加的党员进行反馈。

(三)聚焦主题,解决问题

一是会前充分调研,精心策划“三会一课”主题。会议主题,是会议的精神,主题明确,会议的效果才会更好。要以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深刻、吸引人为目标,精心策划“三会一课”主题。“三会一课”需主题明确,有多数党员关心的问题和实质性内容,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才能增强对党员的吸引力。在组织“三会一课”之前,支部班子要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高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围绕党的自身建设,围绕如何进一步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来设计和安排“三会一课”的内容。

二是围绕主题内容,解决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强调:“使各种方式的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8]。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基层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指明了方向,说明“三会一课”的内容要联系实际,变“虚”为“实”[9],突出思想性,强化问题导向,每次集中解决一至两个主要问题,尤其是要着重解决党员思想问题,以及教学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重点解决党员的理想、信念等问题,突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突出党性锻炼。

(四)创新形式,增强吸引力

一是探索“引导式”三会一课。借鉴“问题引导式”教研活动形式,将该形式引入支部“三会一课”中,按照“主题引导—理论培训—交流研讨—专家引领—反思提高”的活动流程,真正把“三会一课”开成学习会、交流会、议事会。支部班子先明确每次会议的主题,让党员知道要“学习什么”“思考什么”“讨论什么”,引导党员围绕主题提前准备,减少盲目性。围绕会议的主题,支部书记先进行相应的理论培训和专业解读,如将传达文件变成解读文件等,让党员具备基本的理论支撑和专业知识,引导党员有理论支撑地去学习、去思考。聚焦主题精心预设思考的具体问题,启发党员“怎么思考”,引导党员的思维方向,促进党员深度思考、深度学习,分享学习成果,避免党员在会议中的随意性和表面性。提出具体可操作的会议要求,指导党员“怎么做”,使党员在活动中有参与感,让党员听得懂、愿意学、有收获,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让“三会一课”真正发挥作用。

二是探索参与式“三会一课”。突出党员的主体地位,变党支部书记“一言堂、一人讲、大家听”模式为支部党员“众人堂、人人参与、共同提高”模式,让所有党员有表达想法、参事议事的机会和渠道,将议事权、话语权交予党员,激发党员参事议事热情。如可以在“三会一课”中设置“党员建言献策”“党员有话说”等互动交流环节,动员党员收集群众关注的有关学校规划、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本部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集思广益,提出意见建议。党支部要认真听取党员在会上的发言,并做好详细记录,能当场解释的就及时解释,不能当场解释的,会后要在一定期限内反馈办理意见,提高“三会一课”制度民主决策作用。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等党员特点,充分发挥高校党员在某一领域学有专长的优势,积极探索“专家型”“专题式”党课形式,按照“专题发言—各抒己见—共同探讨—集中讲评”的模式,调动起每个党员参与党课学习的积极性。制定“三会一课”轮流讲党课计划,通过交任务、压担子,积极动员支部委员、普通党员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思政讲党课,将自己的思考与心得分享出来,让党课实起来、活起来,使党员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结合学校重点工作、特色项目,推动校领导下支部讲党课,回答基层党员最关心的问题,做到答疑解惑,疏通心理问题。积极采取“互联网+党建”模式,充分发挥支部“学习强国”组织群、企业微信工作群的作用,为党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三是探索体验式“三会一课”。尝试推行“三会一课”体验式实践学习,把“三会一课”搬到革命旧址、红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建示范基地、博物馆、美丽乡村等地点,用好社会大课堂,开展“读、唱、演、诵、研、创”等情景式、体验式学习教育,做到既走“新”又走“心”,提高党员的学习兴趣,让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党史国史、感悟伟大成就、感悟革命精神,在“行走的党课”中,认真听讲解人员的讲述,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应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升华对党和人民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猜你喜欢
三会一课党课支部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瑶山党支部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加强和改进“三会一课”,哪些原则不能丟
“三会一课”: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