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胜 孙保华
2020年8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华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学校”)成立,实行华城实验小学、朝阳分校、春风分校三校一体化办学。华城实验小学先后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优秀团队奖、常州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常州市学校主动发展示范校、常州市重点培育“四有”好教师团队、常州市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等称号;朝阳分校是金坛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母校,有着深厚的办学底蕴;春风分校办学时间不长,却活力四射,确立了“让每个生命自由绽放”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学校课程体系图谱,文化特质初显。为了实现“共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办学理念,学校开展了“共同生长”“共享幸福”的研修活动。
在“共享幸福”集团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各成员校立足实际情况,分层规划,以“六步”研修形式为支撑,以“三化”发展序列为依托,打造适合教师成长、各校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式。
学校抓住每周教研课研讨的机会,将理论学习、微型论坛、基本功培训、集体备课等进行组合,丰富教研活动形式。蹲点领导、教研组组长认真组织好“教·研·写”工作,采取“确定课题—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堂观察—评课会诊—随笔写作”六步研修形式,让教研活动向深度研究转型。活动结束后,学校在美篇或微信公众号上报道教研活动。
学校以“三化”发展序列为指导,为各级教师规划了发展路径。一是新手教师规范化。教师成长来自教育行动,新手教师则应该在日常的教育历练、教学研训中自我成长。新手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鲜活”力量,是确保学校高品质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使新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行为更加规范,学校创建了新手教师导师制、研学制、季报制,以制度确保新手教师实现“一年入门、两年达标、三年争优”的培养目标。
二是成熟教师特色化。学校有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有教艺精湛的骨干教师、有深受学生喜爱的魅力教师,为了引领这些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努力为他们搭建“三有”平台。其一是“有主题”,鼓励成熟型教师积极申报课题或项目,围绕课题或项目组织系列教研活动,使成熟型教师勇于上主题研讨展示课,敢于与专家围绕主题进行交流互动,促进成熟型教师成长。其二是“有展示”,学校为成熟型教师创设“幸福讲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可以赏析一段新颖的案例,也可以解读一条先进的理念,使成熟型教师逐步形成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其三是“有研发”,在整个校本教材研发的过程中,学校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使他们从教教材、用教材的教师成长为研发教材的专家。
三是名优教师个性化。为了塑造学校名优教师的个性特质,发挥他们在学校中的最大作用,学校推动了“两有”行动。其一是“有引领”,学校设立由名师、骨干教师组成的“工作坊”“培育站”“协作组”等学习共同体,不断引领各学科创新实践,高效开展系列研修活动。其二是“有规划”,学校鼓励名优教师不断挑战自我,持续提高名优教师的研发能力,促进了隐性知识显性化,使名优教师得到个性化发展。
学校以集团化办学为契机,在自主研修、主动发展的基础上,拓宽教研联动范围,发挥集团办学优势。
每个学校的秋季学期都会有新教师加入,如何让处于适应期的新教师快速了解并掌握教学技能?为此,各成员校列出“帮扶菜单”,由集团总校统筹安排,根据各成员校的需求,定期邀请集团内学科教学名师与教学骨干对课堂进行“诊断把脉”。在专业点评下,学校通过遵循问题—呈现课堂—“捉虫”指导—问题聚焦—策略指导—实践改进—内化提高,有效提升新教师的反思能力和实践智慧。
为了打破集团各校间的壁垒,促进集团教研走向深入,各成员校每月采取两个“1+1联动教研”模式:第一个是“1+1学科选择模式”,即1个考试学科和1个考查学科;第二个是“1+1活动流程模式”,即1次课堂观摩和1次专家引领。在每次主题教研活动中,学校邀请集团内外学科专家上观摩课或作讲座,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
学校还以“联合研修月”的形式,分批次、分校区、分学科组织开展课堂观摩教学活动。联合研修首先围绕项目提出活动主题,然后组织两个学校进行磨课,开展同题异构,接着集中一校观摩展示,集体议课促进全面提升,最后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做好专题引领。此外,在“联合研修月”中还可以融入“集团领军教师课堂教学分享”“集团骨干教师课堂展示”,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这些活动,提升了成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密切了成员校教师间的往来,让教师感受不同分校的校园文化,提升各分校教师的文化认同感。
2020年秋季学期,华城实验小学在区教育规划调整中组建了华城实验小学教育教学联盟,其中包括集团内朝阳分校、春风分校,还包括尧塘小学、河头小学、水北小学三所农村小学。近两年来,联盟先后组织多次教学研讨活动,集中优秀教师团队力量,以共享理念促进联盟校教师的共同成长。华城实验小学前校长王粉林带领毛迎春老师、邓玉萍老师送教下乡,来到尧塘小学作专题讲座,开设公开课;积极参与西部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队伍的示范辐射作用。近两年来,学校的孙保华、陈红梅、李菊华、于荣华等教师先后到陕西石泉县、贵州六盘水市支教、作专题讲座和上示范课,学校安排陕西省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教师来校跟岗学习。
学校的师德建设要体现出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之爱,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彰显出教师的“爱岗敬业”之责,为学校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专场学习会中,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优秀教师的师德事迹,如以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为契机,积极推行“师德建设月”系列活动。在主题宣讲会中,学校以“寻最美教师,展师德风采”为主旨,定期收集学校教师日常工作的感人事迹,充分挖掘并弘扬校内教师的育人精神,围绕“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确立每期宣讲的主题,把师德故事的感人画面、动人声音呈现给每一位教师。在班主任例会中,学校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作风正、业务强”的班主任队伍,立足两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邀请有经验的班主任讲故事、说案例、聊感悟,谈自己的工作经验、心得体会,激发团队凝聚力。
学校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开展“初心是什么、使命干什么、奋斗比什么”全体党员的大讨论活动。学校结合创建“新优质学校”、素质教育督导等工作,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广泛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学校以学习党史为中心,组织开展了六大支部的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做到一月一次的集中观摩展示活动。学校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干部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开展了“最美党员”的评选。学校的李菊华老师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在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获奖,她不仅收获了个人的成长与荣誉,也为学校其他教师树立了好榜样;孙保华校长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多次应邀到省内外作专题讲座,发挥了辐射带头作用,同时,他成立名师工作室,引领本校及区域内教师进一步成长。
好教师是集团校的旗帜,名师更是集团校的名片。2020年秋季学期,学校启动了“共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为了发挥更多名师的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学校充分利用集团的资源,通过采取“一个名师带动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带动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带动一个学科”的教师培养模式,努力做到“四结合”。
学校积极参与苏派名校联盟学校活动,每年有50多人次参加校外各类学习培训。学校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先后成立了“江苏省孙保华乡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常州市张国俊少先队名师工作室”“金坛区小学语文王粉林名师工作室”“金坛区小学科学戴振华名师工作室”“金坛区小学语文庄素芳名师工作室”“金坛区李菊华名班主任工作室”等。名师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制定了完善的学习活动方案、考核办法,形成正常的运行机制,提高了教师参与的质量,带领工作室教师共同成长。近期,华城实验小学组织学校“四有”好教师团队完成了常州市教育惠民“5+2+1”、周六“常老师在线”答疑活动;英语组面向常州市学生录制了12节三至六年级期中英语复习在线指导视频课,受到学生和专家的广泛好评。
学校在学习共同体内进行结对帮扶活动,让年轻教师得到名师的指引,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较短的时间内站稳讲台。近年来,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得到扎实推进,学校先后组织青年教师培育站成员开展了粉笔字、主题演讲、教学设计等基本功训练与展示;邀请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杨金华主任为青年教师作论文写作专题辅导讲座;举行了“怎样做课题研究”线上专题研修活动,努力让青年教师成为追问者、探究者、反思者,打造“研究者”气质。
基于“人人参与项目研究”的培训思想,名师是学校项目研究的核心力量,在他们的带领下,所有项目组成员都参与到项目研究中。项目研究提升了教师的学科素养和科研能力,助推了学校新一轮的课程发展。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华城实验小学的“‘童扬’家风”项目被评为第二批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优秀项目,“基于蓬勃生长的‘一主三翼’阅读课程研究”获得常州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高品质项目,《江苏教育报》做了专题报道《改变,从阅读开始——常州市金坛区华城实验小学语文“一主三翼”书香课程建设侧记》;朝阳分校的“小学数学主题拓展教学的研究”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知书达理”项目在《江苏教育》做了专题报道。2021年,学校有一项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备案课题顺利开题并进入研究阶段;在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中,华城实验小学有两项课题通过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审核,进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评审阶段。
2021年,学校以名师工作室为培养基地,努力构筑生长课堂。为了确保将课题或项目研究落到实处,学校在“听课观察”环节中,借助各学科“‘生长课堂’教学评价表”,特别关注“教师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方式”“课堂呈现效果”三个环节。通过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研讨,在研讨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效果,也促进了各课程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