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遇见,异样的精彩
——让课文遇见小古文,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2022-11-21 09:24福建省石狮市第六实验小学蔡芳芳
亚太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白话文古文语言表达

福建省石狮市第六实验小学 蔡芳芳

所谓“小古文”,秉持“小”的原则,是指一些篇幅不长、内容有趣、文意向上、文字隽永的文言文。“让课文遇见小古文”是指在学习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文时,链接相应的小古文,使学生跟着课文读小古文,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并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小古文学语文,唤起学生对课文的再认知,同时收获阅读的视野、学习的方法和深入的思考,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面对教材里这么多的课文,如何让学生通过课文,与小古文来一场美丽的“遇见”?如何让学生在课文与小古文的“遇见”中,发现语文之美,感受语言特点,习得语法语感?这就需要教师找准课文与小古文的“相遇点”,让学生在不同的遇见中,发现白话文与小古文不同的语言特点与表达方式,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于潜移默化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依托小古文首倡者朱文君老师编著的《让课文遇见小古文:朱文君带你这样学语文》这套书,从中选取合适的小古文,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的同时,拓展教学相对应的小古文,或读、或写、或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

一、文白对读,“大同小异”中感受语言之精练

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也是“让课文遇见小古文”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与积累都要通过读来实现。因此,无论是教材中的课文,还是所选取的小古文的学习,都离不开读。而“文白对读”就是让学生在课文与小古文中“来回穿梭”,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白话文与小古文不同的语言特点。文白对读也有多种不同的对读方式,根据课文特点,可以分别从语言表达和内容呈现两方面去对读和发现。

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其课文内容与小古文《观潮》的内容是大同小异的。像这样的课文,教师可侧重于让学生通过对读,感受白话文与小古文在表达相同内容时不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学完课文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了然于心,此时出示小古文,让学生通读之后,找出小古文中与课文描写的内容相同的句子,充分朗读。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与小古文相对应的句子:“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对应“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课文第4自然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对应“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课文与小古文都由远及近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形态和声音两方面的特点,有了课文学习的铺垫,小古文的学习水到渠成。在对读中,学生很快发现,相同的内容,小古文的语言表达更加精练,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学生在对读中感受到小古文语言的精练之美与节奏之美,激发了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也让学生积累课文与小古文中描写潮水的四字词,扩充了语言的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白话文与小古文的语言特点。

除了教材中的白话文可以与小古文来个“文白对读”,让学生从中发现小古文与白话文在表达“大同小异”的内容时表达方式的不同,感受小古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外;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小古文,教师同样可以提供相对应的小古文进行“对读”,让学生去发现教材中的小古文与拓展学习的小古文在语言表达的形式结构方面的“大同小异”,加深对小古文语言表达特点的认识。

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与小古文《王泰让枣》,在语言表达与结构形式上基本一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对读中发现文言文一些常用的词语及其意思,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古文。

在学完《王戎不取道旁李》后,学生对“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这句话的意思已经明白,也理解了句子中的“竞”“唯”的意思。此时,出示《王泰让枣》中与之形式结构一致的句子“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先让学生朗读两个句子,而后找出两句话中的近义词,并尝试理解“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的意思。学生很快能迁移运用,知道“群儿”与“诸儿”表达的意思都是“许多小孩”,“唯”与“独”表达的意思都是“只有”,两句话中都出现的“竞”是“争着”的意思。在对读中,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且发现同样的意思,在小古文中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并且一样精练,学生对于小古文的语言又多了一分发现与积累。

这样,在课文与小古文的来回对读中,学生不仅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小古文的语言表达特点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进一步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仿写创作,“求同存异”中体会创作之精妙

课文与小古文的“遇见”方式,除了“文白对读”,偶尔也可以来个“仿写创作”。仿写,是让学生在小古文的积累与学习过程中发现其表达之“同”,仿照小古文的表达特点写几句话。创作,则是通过白话文与小古文的学习,根据内容之“异”,用白话文或小古文进行补白与创作。无论仿写或创作都不是学习小古文的目的,而是让学生在仿写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小古文与白话文语言的不同特点,进而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同时发现语言之美、体会创作之妙。

仿写创作其实是文白对读后水到渠成的一环。当学生小古文读得多了,自然对小古文的语言表达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出口成章”,慢慢地,也就有了写的兴致。如读完小古文《游戏》,教师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仿照《游戏》一文,用上“或”字,写出自己的课间活动。学生在所学小古文的基础上,信手拈来,将生活场景用小古文表达出来:“下课铃响,先生率学生,集于体操场。或跳绳,或踢球,或跑步,随意游戏。”“课间,同学于走廊,或聊天,或玩耍,或远眺,悠然自在。”……学生在仿写中明白了“或”就是“有的”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进一步创作,用小古文的形式写出其他的生活场景。学生亦并不觉得为难,看他们的创作:“午饭已毕,同学于教室,或看书,或写字,或小睡,鸦雀无声。”“书柜之书种类繁多,或童话,或小说,或诗歌,可随意挑选。”……这样的仿写练习由易到难,梯度上升,学生学得轻松,写得快乐,体会到学习小古文的浓浓乐趣。

除了通过句子的仿写,让学生体会小古文的语言特点,有些课文与小古文在内容上的一些“留白”,也可以是学生创作的来源。如学完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女娲补天》后,教师拓展了小古文《女娲补天》,让学生文白对读,思考:“在小古文中,女娲除了补天,还为人类做了许多事情,你认为哪件事最具气魄?请用白话文扩写。”这一练习,需要学生对小古文表达的内容有所理解,并能用白话文写出来。在写的过程中,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重组与运用,通过创作也使学生对女娲这一神话人物形象有了更全面与深入的认识,深化了课文的学习与理解。

随着学生对小古文的积累不断增加,对小古文的学习不断深入,有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平时的习作和日记中,也乐于用小古文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无论是过节游玩,还是日常小事,抑或写景状物,学生都乐于用小古文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可见,课文与小古文的遇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小古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乐于在平时的习作与日记中尝试运用,这对于学生不仅是一种文化的浸染,亦是一种素质的滋养。

当然,“让课文遇见小古文”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用小古文来创作,但是适当地鼓励学生仿写、创作小古文,却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对小古文乃至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小古文的典雅与凝练和白话文的浅显与直白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增强了对语言感知的敏锐性,提高了表达与创作的积极性。

三、从读到演,“异曲同工”中体验语文之精彩

读完小古文,对于情节和情境比较明显的课文,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只不过,这时的课本剧台词都是文言文,因此,可称之为“小古文剧场”。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会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情节的创作与台词的编写。在写台词时,学生会费尽心思用小古文来表达。刚开始,他们写的往往“文”不“文”,“白”不“白”,语法也不够准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他们也能煞有介事地写几句很像样的文言文了。

如读完小古文《狐假虎威》,教师带学生回顾二年级学习的课文《狐假虎威》,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小古文来演绎这则寓言故事。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借助小古文的表达方式,开始创编剧本台词。有的台词全部是小古文,有的台词则小古文与白话文相辅相成。无论何种形式,学生都很认真地完成了剧本的创作。

在“小古文剧场”中,剧本、台词的创编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如何用合适的语气、恰当的动作和表情等将剧情与人物形象演绎出来,更是重中之重。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会先将原文读熟、背诵,做到对故事内容心中有数。而后,分配角色,练习并背诵各自的台词,并辅以表情,加上动作,在排练的过程中互相点评、互相指导,共同进步。为了使“小古文剧场”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还会去找合适的配乐、准备服装、道具……

在汇报演出的过程中,每一组学生的演绎与表达都有不同的地方,他们把一段时间以来对小古文的学习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了课本剧的表演中。

有的学生将原来积累过的小古文运用于剧本的情境中。

(众动物从四面跑上):来也!来也!

拍手读:

秋日新晴。群雁南来,高飞天空,或如一字,或如人字。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

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

春风如酒,夏风如茗,秋风如烟,冬风如姜芥。……

在课本剧的开头用一个小动物玩拍手游戏的情境,把以前背过的小古文作为拍手时念唱的歌谣,充满创意和智慧。

小古文《狐假虎威》中并没有老虎的语言,但学生为了完成表演,给老虎设计了台词。有的学生写了遇见狐狸前老虎的语言:“今日真是糟糕透顶,转了半晌,竟未得食,饿死我也,饿死我也!”有的学生写了老虎“得狐”时的语言:“啊哈!鲜美肥狐!真乃天助我也,吾终寻得美味佳肴!”有的学生写了老虎被骗后的语言:“狐狸大人,信也,信也,吾不敢不信也!吾有眼不识泰山,望您大人有大量!”

也有的同学创编了老虎与狐狸上场时,各种小动物的台词。

(狐狸、老虎从一角先后上场)

小兔:咦,今日狐狸大摇大摆,甚是威风!

小猴:它定是诡计多端,居心叵测!

小马:不好,老虎来也,速走速走!

为了演好课本剧,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既要读文、背诵,又要改写、创作;既要演绎剧情,又要准备道具;既要合理分工,又要团队合作。一次“小古文剧场”的组织与呈现,就是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演绎各不相同,但异曲同工的是通过表演,呈现古文表达之精彩,体验语文学习之乐趣,同时也提升了语言学习之语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激发,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统编教材里让课文遇见小古文,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或读,或写,或演—— 课文与小古文不同的遇见方式,让语文课堂迸发出异样的精彩,让学生全方位发展了语言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白话文古文语言表达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胡适妙解白话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胡适妙解白话
近现代媒介的功能如何由党见本位转向民意、舆论本位——以白话文运动为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