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2-11-21 08:04:01◎姜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思维能力小学生

◎姜 勇

(镇原县孟坝镇王湾小学,甘肃 庆阳 744506)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各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也有所改变.目前,小学数学的调整是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培育内容.数学课程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科目,而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发小学生的思维,培育的重任落在了教师的肩膀上.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师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将小学数学课堂打造为有趣、融洽的课堂,学生在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习欲望,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灵活性、变化性的将知识进行传播.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满足其客观需求,最大程度的开发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实现课堂目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让学生达到数学素质的要求.小学是学生开发思维能力的初期阶段,小学教师在备课期间要将教学环节中的重难点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应,两者相互照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坚持趣味性的原则,创设学生自主融入教学实践的高效课堂.小学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算方法,逐渐形成数学意识,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但是,目前很多小学数学课堂“一言堂”现象严重,学生难以融入课堂实践,无法建立师生交互性课堂,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影响数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坚持趣味性原则,转变知识的固有常态,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夯实基础.

(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小学数学的课堂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设计,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建立高效课堂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丰富性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仍采用宣教式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压力增加,数学思维也被紧固,思维能力难以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坚持丰富性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足够的空间.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现状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现状

传统模式下的数学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对知识点的传输,刻板的传输方式打消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无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生涯中毫无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业.本文就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研究探索,将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1.小学数学教材的制约性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仍存在些许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制约性,不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需求.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没有从多方面考虑,不符合小学生思维模式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以及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程度等等.目前的数学教材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首先,教材中跳跃性的内容较多,不符合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顺序,学生跟不上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降低,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不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其次,小学教材中文字叙述较多,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较弱,导致出现难以理解的现象.小学数学教材可以采取图文表达的方式,降低理解难度的同时增加学习乐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材的编排结构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相符

就目前的教材编排结构来看,部分编排结构并不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教材编排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当这种现象出现时,不仅不会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增长,还会增加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数学教材知识范围普遍超越了小学生的承受能力,特别是概括性、跳跃性、抽象性的特点,更令小学生难以接受.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满足众多需求,因此面对以上状况时,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必然会降低,最终导致小学生对数学丧失信心,更别提通过数学学习提升其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

3.教师素质能力和语言表达不符合学生特质

目前阶段,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上,由于自身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经验的不足,仍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整合与细化,导致小学生对教师的教导接收不到位,并不能产生教学效果,最终不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还会使数学教师产生劳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时刻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

4.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不擅长发散思维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对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学习习惯以及解题方式,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进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固定的课堂氛围以及长期不变的教学模式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惰性问题,认为仅需要掌握一种解题方法便可以,或者听课时只需要大概理解便可以,并不愿意进行深入思考.

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重视以上问题,全面分析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因素.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思维,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形成全新的思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稳打稳扎,这样才能取得成效.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对现有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整合

部分数学教师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为了使小学生更好地接收数学知识点,数学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知识点进行细化与整合,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教学技能.在每节课之前,教师一定要重视备课阶段,面对不同的学生,要根据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强度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在课堂传授期间,尽量采用专业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趣味性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小学生积极的思考并回答问题,还可以对其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二)要建构符合小学生思维模式发展现状的教学结构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教学前期就设置好对小学生思维模式进行架构的模板,增加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效率,也有利于对小学数学知识的传授,增加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正如上面所说,小学数学教材中仍存在部分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结合自身特点弥补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缺陷,并且按照从易到难的教学顺序,传授小学知识点.教师在面对跳跃性的知识点时,要增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连续性,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易接受数学知识点,还可以适当促进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以后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让自身的特点与小学教学知识点结合,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从而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以及认知能力,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设置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维

首先,教师在教学阶段要合理利用教学情境的设置,利用情境模式引导学生思维,开启对小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比如:在进行一个新题目时,教师可以将题目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将长方形与平时做的小板凳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教师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构建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等等.其次,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不能一直停留在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上,要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阶段找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提出并思考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师教学期间应该做到:一是设置好数学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严格按照阅读、思考、讨论、教师指导的顺序进展;二是在数学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数学习题期间应该做到严格按照阅读、练习、研究解法等的步骤来进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教师还需要注重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在实际教学阶段,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教学重点,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逐渐帮助其养成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主动性思维,深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多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创新意识与想象力.在小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对知识点时进行大胆想象、猜测与提问,不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学生的想象力不仅体现在文科上,在数学学科中,学生可以利用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快速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只有符合教育发展要求,满足现有教学环境与条件的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明确自身的职责,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保证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高效培养.首先,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在这一基础上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其次,教师需要不断展开实践对教学方法进行检验,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思维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六)通过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思维

灵活性是数学课程的主要特征,很多问题的解答不仅有一种方式,同时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的抑制严重,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程灵活性的特点,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认可学生的想象力,为其创设开阔的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广阔性思维.在课前阶段,教师认真整理和归纳一题多解的问题,在课堂教学阶段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答问题,教师结合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后续教学阶段,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其布置针对性的教学任务,使用循序渐进的习题训练,通过多变的习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一题多解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思路,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应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思维逻辑能力较强的科目,数学教师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初级阶段付出的努力是相当高的,由此可见,教师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并及时找出解决对策,为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好了基础,同时不断提升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效率,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做出相应的贡献.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思维能力小学生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培养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培养思维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48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0
我是小学生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