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兴华
(武威第十七中学,甘肃 武威 733000)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学科从始至终都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而小学阶段的数学更是至关重要,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让小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有效运用数学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尚未成熟阶段,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还不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故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数学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存在的,很多实际生活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小学生只有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才能在生活中或是未来的发展中有效运用它.
首先,教学模式滞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在教学中教师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小学生,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于被动,所有数学知识点只能靠大脑死记硬背.而且小学生天性就是贪玩好动的,在课堂中也非常容易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数学又是一门需要学生开动大脑、灵活思维的学科,这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感到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又受到沉闷课堂的影响,导致学生厌烦学习数学.小学阶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教师一定要抓住小学生学习精力最为旺盛的阶段,为其打好数学基础,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较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数学课堂中进行学习.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运用数学书本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开创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方式中能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热爱数学学科,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求解欲,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从而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其次,教学理念上存在问题.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还应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知识应用能力等,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依然束缚在应试教学理念中,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制约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方案时更加关注教材上的知识,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难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手段的时候更加倾向于知识灌输,忽视了生活情境的运用.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模式会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甚至出现学生走神、犯困等现象,难以真正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最后,生活情境教学流于形式.新课程改革下,立足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生活情境教学时常常存在严重的形式化主义.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忽视了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致使设计的情境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不相符,无法真正发挥生活情境的教育价值.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将授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到更加完善.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对学习和事物充满好奇的欲望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准备一些关于数学的文化知识,让小学生能够在基础阶段对数学有一个新的认知,深度理解数学知识的由来,感受数学知识的伟大.另外,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具有针对性且有质量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小学生能够学习到数学知识内容,还能够让学生有效运用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这才是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学科最大的帮助.
小学生通常会认为数学是一门难以掌握的学科,也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感到无趣.其实,数学学科是一门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数学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一些教学调整.生活情境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将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相关联,使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并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使用生活情境教学法也能让学生有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降低数学教学难度,还能提高、培养小学生的各项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实现全方面发展、提高.
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生活情境教学时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的时候应坚持生本理念,不要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契合的生活情境.第二,情境的真实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生活情境的教学价值,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的时候应结合具体的生活创造真实性的教学情境,切勿随意捏造学习情境.第三,情境的有趣性.基于小学生的年龄、认知思维特点等,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坚持趣味性的原则,使得创设的生活情境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能够展现自身才艺的地方.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一下当老师的乐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课堂中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当一次小老师.这样学生会提前学习数学内容,教师再帮助学生一起分析知识重点,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中为其他学生讲解.在学生站在讲台上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讲解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用自己认可的学习方法将数学重点传授给其他学生,教师也能够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得到更好的掌握,而其他学生也会因此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气氛也会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可以适当在课堂中进行提问,然后学生之间互相解答,让所有学生都能快速融入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在角色扮演中,数学教师会对每一个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有一个掌握,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水平进行分析,也能够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优势和不足,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这个过程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不再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学生讲解、提问、回答过后,教师也要给予相应的评价,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避开学习中的雷区,为学生传授更好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不容易.生活情境教学法为数学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布置一项在生活中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下、业余时间主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主动探索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从中感受数学的伟大之处,数学的重要之处,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加有效地利用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实践.学生在寻找生活中用数学解决的问题时能够培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并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和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让学生主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例如,在学习完“周长的测量”这一部分知识之后,教师可基于生活情境教学的内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学校的足球场、课桌、书本、教室的周长进行测量;在完成“人民币”教学之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红领巾市场”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顾客,引导学生在实践情境中模拟购物活动,在交易的过程中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正确计算等.如此一来,通过数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学生可在实践的过程中亲身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将生活情境方法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小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认知,从而加深记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用源于生活的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比如在分水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对数学题进行深入研究.教师可以准备水果道具,让学生将水果进行平均分配,如“10个西瓜分给5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分到几个西瓜?20个苹果分给5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分到几个苹果?苹果是西瓜的几倍?”等问题,通过问题的逐渐深入,让学生扩展思维.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分析和讨论,因为学生的交流讨论可以让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参与到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第一时间进行深入思考,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的回复也是很重要的,若学生的回答中存在不足,教师还要第一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改正,而不是迫切告知答案,并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模拟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对数学计算有更加深刻的记忆,从而将数学计算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演练,一个学生对商品进行售卖,另一个学生购买,这会让学生对金钱有一定的概念.在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效采取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新鲜感,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学习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提升.小学的数学基础很关键,教师必须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新鲜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有进一步的探究欲望,进而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认同生活情境的重要性,还应在教学之前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深入挖掘符合生活情境的教学资源,以更好地开展生活情境教学.基于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资源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现状,教师还应将生活中的物品、生活中的事件、生活中的工具等进行整合,将其作为生活情境教学的资源,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营造生活情境,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水杯放到桌子上,引导学生分别从正面、背面、侧面等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将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记录并展示出来.接着,教师将自己准备好的教具展示出来,包括长方体的纸箱子、圆柱体的粉笔等,并指导学生思考可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如此深入挖掘生活化资源,可更好地创设生活情境,真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小学阶段让学生牢牢掌握数学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创新更多的教学模式,在初学数学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也更有效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