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野下公共图书馆常态应对策略分析
——以南京图书馆为例

2022-11-21 07:57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29期
关键词:南京图书馆公共卫生防控

张 冉

(南京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8)

0 引言

2019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截至2022年5月17日,全球5.19亿人、全国累计144.99万人感染。图书馆作为人流汇聚、空间密闭的公共场所,受到影响和冲击的力度前所未有,使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不得不随之改变。阶段性的疫情终将过去,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至少经历了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今的新冠疫情相较于2003年的SARS疫情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理由相信,新冠疫情绝不会是最后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公共图书馆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学术研究层面上存在研究成果较少、起步较晚、内容单一、缺乏细节、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1],工作实践层面上存在思想上不重视、谋划上不超前、应对上较被动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希望对南京图书馆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管理、服务、应对措施进行梳理分析,对公共图书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路径进行探讨。

1 新冠疫情下南京图书馆的应对举措

自2020年1月24日江苏省决定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之后,南京图书馆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迅速行动起来,根据疫情防控的进展情况,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抗击疫情的做法和举措,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1.1 紧急闭馆,保护生命安全

作为公共图书馆,保护读者的生命安全是第一要务。江苏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之后,南京图书馆(含24小时自助图书馆)立即实行闭馆,第一时间通过网站、微信、微博和相关媒体发布通知。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修订完善《南京图书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南京图书馆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全面统计掌握单位干部员工及亲属的外出行程、身体健康状况,实行日报告制度,从而使南京图书馆未发现一起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闭馆期间,认真做好馆舍消杀、防疫物资采购等工作。

1.2 科普知识,稳定社会情绪

作为信息发送的权威渠道之一,公共图书馆在传播科学知识、安抚恐慌情绪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南京图书馆网站专门开辟万方医学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栏目,为新冠预防的权威资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宣传渠道;同时,利用微博、微信和官网新媒体平台等向广大读者和市民宣传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引导社会舆论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南京图书馆面向读者举办了“‘中科杯’疫情防控知识大赛”,举行“万众一心抗疫情”主题征文活动,同时联合省内68家公共图书馆和2家高校图书馆参加了线上阅读活动——2020“我的战疫”阅读马拉松线上快闪赛,江苏共有2 300多名读者参与本次活动,比赛用书选择了《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旨在让更多人通过阅读掌握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知识,真正“以读攻毒”。

1.3 线上服务,满足阅读需求

疫情初期,广大市民都禁足在家中,相较平时有着更为强烈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应着力满足读者的需求。在疫情闭馆期间,南京图书馆坚持“闭馆不打烊”,推出“网上服务更精彩”专题。“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为少儿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专题线上资源与活动,少儿馆精选了一份寒假书单推荐给线上读者,同时更新官网栏目,推出了艾迪科森少儿多媒体图书馆、乐儿动漫图书馆、妙趣手工坊、中华连环画在线阅读、贝贝国学、智编牛等栏目,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份知识大餐,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厚度与乐趣,也为家长陪伴孩子升温助力。向读者荐读古今中外经典书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化传播;联合懒人听书等多媒体资源,让读者宅在家里也能享受视听盛宴。海量的电子图书、有声读物、数据库、线上文化活动陆续上线供读者免费使用。此外,还持续通过江苏省联合参考咨询网和江苏省工程文献平台,为广大读者提供答题和文献传递服务,切实保障读者在疫情防控阶段的精神文化需求。

1.4 驰援湖北,履行社会责任

2020年年初,湖北疫情吃紧。为支援湖北“抗疫”工作,南京图书馆推出了对援鄂抗疫医护人员和湖北省读者全方位的免费服务。2020年2月21日,南京图书馆专门为江苏省援助湖北前方指挥部制作了线上获取南图资源的流程图,提供给江苏省援助湖北医疗队员、前方指挥部人员共2 700人左右使用,他们可通过手机微信免费阅读图书馆提供的几十万种数字资源,还可以免费注册办理南图借阅证,同时向武汉图书馆捐赠一次性雨衣、手套、护目镜等防疫物资。此外,南京图书馆专门针对湖北省读者开通了“陶风网借服务项目”,湖北地区读者可以在网上借阅南京图书馆馆藏图书,通过快递公司免费送书到家,读者可以通过快递公司实现还书。为了对抗疫情,南图党员响应号召,积极捐款,仅一天时间就筹集捐款6万余元。

1.5 有序开放,提升阅读体验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为了满足居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也陆续开放。为了迎接开馆,馆舍全面消杀,保洁人员定期对馆舍进行清洁消毒,坚持“人、物、环境”同防,按时对图书和电梯、存包间、办证大厅、卫生间、停车场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杀,重点对使用率高的少儿馆、阅览室进行精细消杀,确保“全覆盖、无死角”;同时,南京图书馆按疫情防控要求,对各层区域的散流罩、通风管道及空调机房内的风机滤网及时消毒、清洗。2020年3月19日,南京图书馆在继续执行严格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对读者开放了二、三层外借区域,满足读者借还书的基本需求,对出入通道及读者活动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实行预约入馆制,每日进馆总量控制在2 000人次。开馆前提前准备好口罩、手套、消毒液、测温仪等相关防疫物资,设置独立的出入口通道,建立体温检测制度,做好环境卫生消毒消杀工作,关闭中央空调系统,限制人员聚集。2020年3月25日读者限额增至3 000人,新增开放了三层“电子阅览广场”、五层“和畅文苑”自修室。2020年6月5日,读者限额增至5 000人,新增开放少儿馆(7~15岁)、江苏作家作品馆、惠风书堂、三层中外文报刊借阅及专题阅览区、四层“国学馆”所有开架阅览区、缩微阅览区、七层典藏书库等区域。

2 公共图书馆疫情防控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虽然公共图书馆在新冠疫情面前积极作为、沉着应对,但是来势汹汹的疫情也将公共图书馆的诸多不足和问题暴露了出来。

2.1 思想和制度层面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因为没有经历过如本次新冠疫情这般严峻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公共图书馆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普遍存在重视不够、意识淡化、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公共图书馆长期把工作重心放在读者借阅服务、数字信息服务、馆藏图书建设等方面,而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考虑得不够多。即便是同属于安全范畴内的事项,对公共图书馆来说,平时更多关注的是防火安全、保卫安全等,而对卫生安全重视不多,提及卫生安全更多地等同于卫生保洁。公共图书馆的多数资金也集中在馆舍建设、图书购买、设备更新等方面,除了疫情防控期间,几乎没有资金投入公共卫生防疫工作上。

2.2 馆舍设计缺乏考虑防疫因素

毋庸置疑,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升、各方的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得越来越“高大上”、越来越时尚,如南京图书馆占地面积2.52万m2,建筑面积约7.8万m2,地下局部2层,地上9层。当代新建设的公共图书馆,为了时尚感,一般采用玻璃幕墙,为了营造气势,一般采取开放式的空间布局,只在功能上进行区域划分,而没有在实体上进行物理隔离。这就带来了巨大的隐藏风险,如果读者中有类似于新冠肺炎这样的传染病患者,病毒将不受约束地四处散播,大大提高病毒的传播半径,成倍增加读者的感染概率;同时,正如程丞[2]所述,这种开放的空间也对防疫隔离和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传播路径追踪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公共图书馆大多采用中央空调来调节室温,读者上下楼的主要方式是乘坐公共电梯,这些都不利于疫情的防控。

2.3 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缺乏

因为前述思想上不够重视的原因,公共图书馆缺少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专业性的人才队伍。在组织机构设置中,也很少有明确分管公共卫生工作的专职领导,更没有相应的专职部门和专职岗位。组织网络不健全、缺少专业人才,就会导致没有顺畅的信息传递渠道,没有科学的信息分析能力,不能及时在萌芽状态发现问题,不能准确预判卫生事件的趋势和危害程度,难以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报告和果断处置。

2.4 传统纸质书籍增大传染风险

当前,读者到公共图书馆还是以借阅纸质载体的书籍为主,每天都有大量的书籍经过不同读者的触摸、翻阅,通过读者的借阅带入不同的家庭,这些书籍都是传染病毒的良好传播载体。据统计,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程度与借阅率成正比关系,图书借阅1次时细菌菌落数为36,借阅5次时细菌菌落数为51,借阅10次时细菌菌落数高达73[3]。被污染的纸质书籍,会成为威胁广大读者和馆员的巨大风险。

3 突发疫情对公共图书馆常态发展的启示

新冠肺炎疫情终将过去,但遗留的经验教训绝对不能忘记,一定要以此次危机为警醒,把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摆在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位置。推动公共图书馆变革、更新和重构,建立起后疫情时代常态化应对机制,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能够将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1 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响应机制

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只有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了,才有可能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各家公共图书馆一定要从新冠疫情中汲取教训,切实把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摆上本单位工作的重要位置,精心制定紧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习,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应明确图书馆一把手负总责,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加强开展面对普通馆员公共卫生领域知识的培训,引进专门的医学卫生领域专业人员负责和指导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工作,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一支包括馆员和读者在内的公共卫生志愿服务队,定期在图书馆举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平时当战时,战时才能当平常,有条不紊,临危不乱。

3.2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功能布局

新建的公共图书馆应在设计之初,就将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纳入设计功能之一,统筹好美观、实用与有效防疫之间的关系。已建成的公共图书馆应进行适度改造,必要时可以将通透大空间实现区域隔离,以适应防疫要求。对图书馆的通风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减少对中央空调的依赖,尽可能地实现区域独立通风换气,及时有效地对公共电梯、电脑等设备和图书进行清洁消毒,切断传染途径。

3.3 提升无纸化率,推广数字阅读

《公共图书馆法》促进了数字阅读的发展,数字阅读逐渐成为阅读推广的新趋势[4]。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读者不能前往图书馆借阅实体书籍,为了满足阅读需求,较多地转向了数字阅读,这在客观上促成了读者数字阅读的习惯养成。数字阅读能够有效减少读者的间接接触,有利于传染类疾病的防范,应予以积极推广。要推动纸本资源同步转化为电子资源,尤其是一些珍贵的古籍资源,平时只允许读者复印扫描,查阅不便,转化为电子资源才能使读者更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在图书采购中重视电子书与纸质书同步采购,加大公共图书馆之间、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打造纸电一体化云平台。

3.4 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智慧建设

疫情闭馆期间,公共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线上活动,得到了读者的积极参与,这使得图书馆服务模式从“线下服务”转变为“线上服务”、从“读者在馆借阅”转变为“用户在线访问”、从“有线网络服务”转变为“无线移动服务”[5],成为公共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疫情防控期间,明星们开起了线上演唱会,老师们纷纷变身网络主播,开启网络直播教学,这给了公共图书馆以启示。要紧跟5G时代步伐,拓展移动客户端服务,将网络直播与传统讲座相结合,提供可视化服务,拓展社交功能,积极构建智慧型图书馆。

4 结语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倒逼公共图书馆在顶层设计、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加以改进。公共图书馆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存在思想和制度层面不够重视、馆舍设计缺乏防疫因素考虑、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缺乏、传统纸质书籍增大传染风险等不足,要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响应机制、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功能布局、提升无纸化率、推广数字阅读、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智慧建设等途径,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常态化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猜你喜欢
南京图书馆公共卫生防控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书写南京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走过南京图书馆的名人们
“南京图书馆陶风图书奖”获奖图书大学校园阅读推广方略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