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南京图书馆的名人们

2016-03-30 19:53刘丽娜
科技视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南京图书馆名人

刘丽娜

【摘 要】本文简略地阐述了与南京图书馆相关的三位名人。他们是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先驱端方,南京古城墙的守护者朱楔,和武侠小说大家查良镛。南京图书馆从前身的江南图书馆发展到如今的全国第三大馆,这样的成就与这些有识之士的付出密切相关,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故事,南京图书馆才更加传奇,更加厚积薄发。

【关键词】南京图书馆;图书馆史;名人

0 引言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个人都用自己非凡的人生勾勒出一幅幅不朽的画卷。而在这些画卷中,我们都依稀能够捕捉到南京图书馆的身影。无论是浓墨,还是淡笔,南京图书馆都为这一幅幅的画卷增添了光彩。

在这一群人中,有的为南京图书馆的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为之殚精竭虑;有的虽然只是与南京图书馆擦肩而过,但是这短暂的碰撞,却迸发出了灿烂的火花。或是因为他们,南京图书馆才更加光彩夺目;或是因为南京图书馆,他们才更加才华横溢。

南京图书馆的前身有两个脉络,一是1907年成立的江南图书馆, 另一个是1933年成立的国立中央图书馆。到了1929年,江南图书馆更名为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期间这两个图书馆经过改名革新等发展,到了1952年,终于合二为一,第二年正是命名为南京图书馆。

从江南图书馆到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从国立中央图书馆到国立南京图书馆,直到今天蜚声海内外的南京图书馆,历经了一百多年的路程,南京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深厚的底蕴位列全国第三大图书馆。[1]南京图书馆的成长和发展,无疑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我们列选了数位匆匆走过南京图书馆的名人,再现他们与南京图书馆息息相关的岁月,分享这些大家名流与南京图书馆之间耐人寻味的故事。通过他们的一个个故事,让我们对南京图书馆的发展,乃至于整个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图书馆在人类文明传承中的独特作用有一个更为生动、更为真切的感性认识。

1 端方

端方(1861-1911),清末满洲正白旗人,字午桥,号匋斋。相继任过陕西按察史、湖北巡抚、湖广总督、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湖南巡抚等职。[2]宣统三年,在四川资州被起义士兵杀死。端方属于清末官员中的开明人士,他在提倡科技兴国的同时,也注重民族文化事业的延续传承。1903年,中国的第一所官办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的建成,就与端方的筹划和支持分不开,4年后,他亲自操办了江南图书馆的建设,也就是南京图书馆的前身,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埋下了希望的幼苗。

“图书馆之设,所以敷宣圣治,嘉惠艺林,尤宜从速观成”。端方在寻访了去欧洲文明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深深地体会到图书馆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在光绪三十三年,奏请在南京开办图书馆。缪荃孙,被称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他被端方所赏识,任命为新馆的总办,权利和职责与今日的馆长相当,副馆长由史学家陈庆年担当。在缪荃孙自撰的《艺风老人年谱》中有这样的记载:“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年64岁。午帅(端方)奏派主图书馆事。十月,偕陈善余(陈庆年)赴浙,购八千卷楼藏书,以七万元得之。丁氏书旋陆续运江宁。”[3]据此可知,江南图书馆的最早馆藏来自于浙江的八千卷楼藏书。1908年,端方亲自到南京龙蟠里一带踏勘,看中了这里的惜阴书院旧址,为图书馆选定了馆址。惜阴书院是道光年间的两江总督陶澍为纪念祖先陶侃所建,端方在此基础上加建了藏书楼,成为江南图书馆的主体建筑。如今龙蟠里的这座院子成为江苏省文化厅办公所在地,南京图书馆的馆训“惜阴尚思,启智明德”与惜阴书院之间也有着忆古思今的渊源。

2 查良镛

查良镛,笔名金庸,出身于浙江海宁县的名门望族。1942年冬,他告别故乡远赴陪都重庆求学。在重庆小温泉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国际法专业读书,因对校政不满,为被国民党学生欺压的同学打抱不平,行侠仗义,遭校方勒令退学,在校学习时间仅一年零两个月。

退学后,查良镛壮志未酬,一心想离开家乡,寻求前途。1940年同为海宁名仕的蒋复璁向他抛来橄榄枝。蒋复璁这时出任国立中央图书馆首任馆长,他在图书馆学方面可谓家学和西学融会贯通,其曾祖父蒋光煦是江南著名藏书家,他自己北大毕业后,又留学德国专攻图书馆学。

在蒋复璁的帮助下查良镛进入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当时在册职员有65人,查良镛的职务就是书记,级别虽然低,却与图书最亲近。他在阅览组,负责书籍的借还登记,也有大量的空余时间来阅览群书。至今重庆档案馆里还保存着他在南京当图书管理员的原始资料,包括职务、薪俸、生活补助等。[4]

查良镛后来对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桂冠诗人池田大作说:“我在图书馆里一边管理图书,一边就读了许多书,我集中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有一部分读的还是英文原版。我比较喜欢西方十八、十九世纪的浪漫派小说,像大仲马、司各特、斯蒂文森、雨果。这派作品写得有热情,淋漓尽致,不够含蓄,年龄大了会觉得有点肤浅。后来我就转向读希腊悲剧,读狄更斯的小说。俄罗斯作家中我喜欢屠格涅夫,读的是陆蠡、丽尼的译本。”[5]

查良镛曾回忆他在南京图书馆度过的年轻岁月,几乎是伴随着历史传奇小说度过的,他当时最爱读的三部书是《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这部书是伍光建先生翻译的,当时的译名是《侠隐记》、《续侠隐记》。他说:“《侠隐记》一书对我一生影响极大,我之所以写武侠小说,可说是受了此书的启发。”这些观点,就是青年查良镛对西方文学作品最初的解读,这些经典之作,也给他日后的武侠小说创作留下了抹不掉的痕迹。

有谁能想到,坏学生查良镛被逐出学堂后,却赢来了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读书机遇。南京图书馆就是查良镛的一片福地。

3 朱偰

说到朱偰,南京人的第一反应多是明城墙的保护。如果没有朱偰,南京的代表遗址中华门就不会存在至今,为了保护南京的古城墙,他几乎付出了自己后半生所有的心血,也正是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在文化浩劫中他被打击得体无完肤。朱偰最后的工作单位是南京图书馆,那里承载过这位国学大师的挣扎和抗争,也成为了他生命最后的归属。

朱偰其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历史学家朱希祖是他父亲。自小他在经史子集的熏陶中成长,对文史尤为钻研。1938年财政部长孔祥熙邀聘他为财政部兼任秘书。1944年他在南京政府财政部担任重要职务。当国共战争局势明朗后,朱偰并未像多数政府要员那样逃离台湾,而是毅然留在南京,继续坚守着这片养育他的故土。

建国后,朱偰在经济和文史方面的才华备受器重。1952年,江苏省政府任命他为省文化局副局长,分管文物保护和博物馆,朱偰的文保工作由此进入实践。国家建设之初,追求经济上的突破,于是诸多方面都存在破旧立新的理念,也会出现一些冒进的破坏举动,对城墙等古迹的拆除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决策者的意见倾向于:“城墙是古代防御工事,是封建帝王统治的遗迹,其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理应拆除;城墙的存在限制和妨碍了城市交通和经济的发展;拆除城墙,可得许多砖,可取得地皮,利用为公路,拆之无害且有薄利可图。”[6]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在50年代中期出现了拆城墙热潮,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存留下的大量明城墙遗址也危在旦夕。

1956年,南京的水西门、草场门等遗址被杂碎铺路,眼看着文化遗产惨遭蹂躏,作为文保专家的朱偰再也忍无可忍。他向市领导紧急建议:“立即停止这种毁城行为。”同时为报纸和电台写文章和广播讲话,他四处奔走,发动社会各界制止这场灾难,终于保住了“石头城”及中华门瓮城。[6]“夫士既不能执干戈而捍卫疆土,又不能奔走而谋恢复故国,亦当尽其一技之长,以谋保存故都文献于万一,使大汉之天声,长共此文物而长存。”朱偰用行动证明了他的这番文保言论,而这种抛开阶级顾全民族大义的言论却给他扣上了 “右派”的帽子。

“右派”朱偰被撤职,其后又调到南京图书馆工作,具体工作为编辑马列主义专题目录。1966年形势更为严峻的文革到来,8月26日,南京图书馆造反派“红尖兵”和南京工学院“红卫兵”闯进朱偰家,把院落翻了个底朝天,将他毕生藏书付之一炬,正当他阻止未果时,幸好南京图书馆的开明领导闻讯而来,这才抢救了其中的一部分藏书。朱偰在文革中历经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凌辱,他在南京图书馆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抗争,不幸的是,最后还是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信念。

4 结语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图书馆在人类发展史中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连接人与时代,人与人的思想纽带,它发挥着文化上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承担着精神上继往开来的责任。在南京图书馆的历史长河中,还有众多为人所熟知的大家,像缪荃孙、柳诒徵、蒋复璁、贺昌群、汪长炳,他们为南京图书馆做出的不朽功绩永载史册,还有陈庆年、范希曾、岳良木、屈万里、钟静夫、彭道真、钱海岳、钱钟书、叶恭绰,他们都是图书馆人的前辈和榜样。此外,南京图书馆还有无数的热心读者,鲁迅、蔡元培、胡适、顾颉刚、黄宾虹、徐悲鸿、姚名达、蔡尚思、罗尔纲、唐圭璋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南京图书馆,俨然已是一颗参天大树,根植于土壤中的是不变的信仰,播散绿意的是当代图书人。

【参考文献】

[1]单红彬.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见证—南京图书馆百年馆舍变易录[J].图书馆建设,2008(03):3-5.

[2]付金柱.端方与江南图书馆[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01):77-78.

[3]缪荃孙.艺风老人年谱[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

[4]颜坤琰.抗战时期金庸在重庆[J].名人传记(上半月),2011(02:)83-87.

[5]朱偰与南京明城墙[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4c8080100fyid.html.

[6]朱偰故居[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291b30100f5j6.html.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南京图书馆名人
名人摔跤后
逍遥齐物追庄周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南京图书馆藏珍贵宝卷掠影
这些名人死的很“冤枉”
南京图书馆低龄少儿馆开放
春去冬来二三事:南京图书馆馆史有感
“南京图书馆陶风图书奖”获奖图书大学校园阅读推广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