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兴起
——以黄炎培、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为例

2022-11-21 06:52宋丽丽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陈嘉庚黄炎培场域

宋丽丽

近代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诞生,负载着独特的教育使命,并在不同社会力量的影响下生成了不同的职业教育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场域”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表示的是不同个体或位置间客观关系的网络。以本质来看,场域就是一个关系性的概念,表示人或组织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体现了与人或组织行为紧密相连的诸多社会因素。职业教育场域表示的是职业教育所处的客观关系的网络。从场域的视角审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就是从关系的角度对中国职业教育思想的兴起、发展与流变等进行关系性思考和全方位考察,以明确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生成背景、关键人物、历史事件、发展脉络和演变特征等。鸦片战争后,张謇、马相伯、蔡元培、黄炎培、荣德生、陈嘉庚等一批卓越的职业教育家前仆后继地探索、开拓和推动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其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对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场域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兴起的动因

场域具有生成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社会就是一个大场域,由不同的子场域构成。职业教育场域就是社会大场域之中的“子场域”,并与其他“子场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初步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至20世纪20年代走向成熟,其形成与变革离不开与之紧密相关的社会场域的变迁和整个教育体系变革的诉求。为此,探究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兴起的历史动因与关键人物,对于全面并准确理解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一)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促使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的出现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形态产生了重大冲击。民族危亡和内忧外患的加剧呼唤新式教育、新式人才的出现,一部分开明之士也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找使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可行道路。作为一场封建王朝的自救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首先掀起了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主题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仿照西方国家的做法创办新式实业学堂,派遣留学生,开启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探索之路。随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以及一大批教育家等从国家富强、民族大义的角度为倡导和实践职业教育做了大量工作。清政府也出台了很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清末“壬寅癸卯学制”[1]正式推行实业教育,从普通教育系统正式分出师范、实业两个旁系,各自成为了独立系统。辛亥革命后,“壬子癸丑学制”修订完善实业教育规章,扩大实业教育专业门类,推动了民国初期实业教育的发展。192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法》(“壬戌学制”),正式确立职业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形成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制度,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的兴起提供了制度保障。可以说,近代以来职业教育被赋予救国强民的民族使命,甚至被视为“救助今日之国民教育之不二方策”[2]。事实证明,当时中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打造了民族工业复兴的黄金时代,正是这种裹挟着强烈民族愿景与期望的社会转型诉求推动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的出现与形成。

(二)教会职业教育成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兴起最初的推手

教会职业教育是近代中国教育体系中一个独特的部分,是随着西方军事入侵附带而来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并成为中国近代职业学校借鉴和模仿的样板。1866年,西方教会在中国创办了第一所职业教育学校——南华医学堂,这是教会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开端。教会职业教育虽然主要是为了传教和控制中国,但其也确实具有区别于中国传统教育的特殊组织形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譬如,江南陆师学堂选用的教材《地学浅释》就是由西方基督教编译出版的。教会职业学校的出现,客观上催生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的形成与发展[3]。

(三)教育救国和实业兴国的思想与实践推动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发展

教育救国、实业兴国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内忧外患和民族危亡的时刻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这种社会思潮与中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士文化”传统密不可分。洋务运动后,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一些实业家将办实业和办教育结合起来,投入资金,创办各类职业学校,不仅为企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也促进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譬如,张謇从1905年陆续创办了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工程测绘养成所等几十所不同门类、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学校;1917年,黄炎培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马相伯、蔡元培创建近代中国第一个研究、实践、推广职业教育的教育团体——中华职教社,开创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河,成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兴起的最重要标志;1921年,张謇、黄炎培、陈嘉庚、荣德生等一大批教育家、实业家创办了700多所职业学校和补习学校,促进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中最重要的主体——职业学校的诞生。

二、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中的典型人物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由一批卓越的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和职业教育家在不断探索、学习、交流和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张謇、蔡元培、马相伯、黄炎培、陈嘉庚等一批实业家和教育家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把握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通过不断努力推动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在这些人中,黄炎培与陈嘉庚的职业教育贡献尤为突出。黄炎培、陈嘉庚出于教育兴国、实业救国的初衷,在近代提出了先进明确的职业教育理念、办学宗旨、教学原则等,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的兴起提供了思想,指出了方向。因此,以黄炎培、陈嘉庚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为例探讨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兴起与发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黄炎培是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先行者。他批判性地接受了新教育实施以来的经验教训,同时融汇西方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提倡融教育与职业为一体的新教育形式,以“中西合璧”的方式重塑近代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从中华职业教育社到中华职业学校,黄炎培以自己数十年对职业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发展和实践了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一方面,他著述等身,留有《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中国教育史要》《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等经典教育著作,形成了平民化、实用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职教理念;另一方面,他躬身实践,创建了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职业学校和职业指导机构,推动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和华侨领袖,被毛主席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认为,“振兴工商的主要目的在报国,但报国的关键在提倡教育”“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4]“兴办教育,作育人材”“实在是一椿急不容缓的事”[5]。自1913年开始,陈嘉庚便“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开始了其职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6]。陈嘉庚在家乡厦门先后创办了多所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范围涵盖了农、林、交通、财经、师范、航海、商业等,为近代中国培育了一大批专业人才。陈嘉庚以兴学强国为教育宗旨,在创办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既注重学生个人成才和职业需要,同时又将“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植入到职业教育教学之中。陈嘉庚对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投资力度之大、办学范围之广、办学时间之长,时至今日仍是教育界的“佳话”。

总的来看,黄炎培与陈嘉庚对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形成与发展的典型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其一,黄炎培、陈嘉庚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向,如在学年结构上,强调先理论、后实践,注重学生的手脑训练。其二,黄炎培、陈嘉庚等通过创办中华职教社、集美学校等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职业教育实践,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的兴起营造社会舆论环境,争取民众支持,促进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的快速形成与发展。其三,黄炎培、陈嘉庚都强调按社会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来办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置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场域之中,增强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适应性,如黄炎培与陈嘉庚强调地方、协会、企业家办学,关注学校开办林果场、蚕场,深化“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四,黄炎培、陈嘉庚都用自己的实践揭示社会制度场域与职业教育场域的相互关系,职业教育的场域绝不能脱离社会这个大场域而独立存在,后期他们看到旧中国旧社会场域对职业教育场域极大的制约作用,以致萌发了“延安是最理想社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信念,希望打破国民党统治下旧的社会场域,建立起共产党领导下适应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新的社会场域。其五,黄炎培、陈嘉庚都十分强调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自主性,主张职业学校应自主根据社会需要设置职业教育专业、开设课程、确定理实课时比例、择聘教师等,赋予职业教育场域中学校这个最重要主体的办学自主权。

三、黄炎培、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的共性特征

黄炎培与陈嘉庚处于同一时代,都以“祖国繁荣、民族复兴”为宗旨兴办职业教育,在办学宗旨、兴学动机、培养目标及办学理念上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于促进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爱国救国共通:以国家复兴与民族昌盛为根本任务

陈嘉庚与黄炎培的社会经历虽然有所不同,但都以国家复兴与民族昌盛为己任,积极投身到中国教育事业中。黄炎培立志“兴办教育,服务社会”,关注“社会”与“学校”的联系,注重“有业”和“乐业”的职业教育目标。陈嘉庚则认为,“兴学乃国民天职,教育乃立国之本”[7],在开办商科时,就关注我国商业实况的“不振”与“不兴”。

(二)服务民生共同:以服务和解决民生为基本追求

陈嘉庚与黄炎培虽然出身不同,但两人在兴办学校的理念、目标上却有着明显相同点和相似处,即都追求民生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黄炎培认为百业颓败是“职业”与“教育”缺乏“沟通”,轻“工农商”而重“士”导致的。因此他提出了“职业神圣”的理念,大力开办职业学校,强调教育与社会、服务和求学之间的关系。陈嘉庚认为国家要想抓管理、技术、质量,主要靠职业教育,要培养管理、生产的人才,通过发展生产,兴办教育,才能实现“百业兴旺”与“国富民强”[8]。两人都注重教育与实业的关系,并主张根据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来开办职业教育。

(三)实践与理论并重:以“手脑训练”为教育方法

黄炎培和陈嘉庚在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上都比较推崇“手脑结合”的训练方法。黄炎培指出:“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并起家来。要使人们明了,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9]在黄炎培看来,教育中实习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习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验证,若是无实习过程,那么理论教育即便再充分,也如同无源之水。陈嘉庚也十分强调“手脑训练”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他兴办了集美学村等系列学校,在办学中把“学”和“做”有机结合在一起。如在兴办航海学校时,陈嘉庚为帮助学生实现手脑训练的目标,积极向德国购买“全幅机器”,并“制造渔船”[10],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出海实习活动。

四、黄炎培、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的个性特点

陈嘉庚与黄炎培处于同一时代,两人交往甚密,其职业教育思想在碰撞与互动中相互影响,体现出共性的一面。但由于两人在出身、经历上的不同,两人的职业教育思想也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个性特点

1.从人本性到服务社会,遵从教育功能规律

黄炎培认为,立国之道在于民心、民力,二者皆藏于社会之中,民心与民族意识相联,民力与社会发展相联,通过职业教育充实民力,这是藏富于民、藏力于民的重要方式,以此可达“自治治人,自养养群,自卫卫国”之途。黄炎培根据近代中国国情提出:“回念吾国,由后之说,或未暇计及,而满地青年学成无用;由前之说,相需可谓殷矣。”[11]黄炎培从人本性需求出发,提出“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思想,认为职业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社会大众的谋生问题,只有“有业、乐业”人民生活才能安定,国家才能稳定。同时,他还提出“一方为人计,曰以供青年谋生之所急也;一方又为事计,曰以供社会分业之所需也”[12],认为教育不仅具有人才培养解决青年谋生就业的作用,也要服务社会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目的应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13]。

黄炎培在办职业教育学校中始终权衡两大原则:一是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是什么样的关系;二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什么不同。通过研究,他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与社会经济是协同发展的关系;职业教育不是层次教育,是应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他认为职业教育应该立足于时代发展和社会实际,社会发展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创办什么样的学校,职业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正如他所说:“职业学校的基础,完全筑于社会的需要上。”[14]他提出“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职业教育机关的本质,是十分富于社会性的,所以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是什么?就是——社会化”[15]。黄炎培从人的谋生本性出发,遵循了教育的本质价值规律,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分析到服务社会,阐释出教育的两大功能。

2.以“做”促“学”三大理论,遵循教学基本原则

黄炎培认为,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学校教育脱离现实,“做学”不能“合一”,不能反映社会需要,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为此,他提出“实习非所注重,则能力无自养成”的观点[16],认为求学与习事应互相印证,应“打破平面的教育,而为立体的教育。……改文字的教育,而为实物的教育”[17]。黄炎培坚定认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职业,为确保这一核心目标可以有效实现,必须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或重实践轻理论的情况。因此,他建议在学校设立工厂,学生在工厂学习,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应的实践经验。正所谓“万不可专靠想、专靠说、专靠写,必须切切实实‘做’”[18],“要使人民明了,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生产出来的”,要求人在动脑思考的同时动手实践。为了确保“做学”统一更好实现,黄炎培还制定了系列管理制度,一是在学校校章中就明确提出了学校教育侧重实习,学习方式是半日学习半日做工;二是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技能;三是在招生中也会考虑学生家长的职业经历,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专业学习;四是结束学校学习后需赴实习单位实习一年,通过实习考核后才能获得毕业证书。黄炎培在职业教育制度方面还提出了三大理论,即“工读结合制”“专科一贯主义”“学习一贯互进法”,三大理论的本质均要求将学习与就业有机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19]。

(二)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的个性特点

1.“为社会好”价值观,办学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

陈嘉庚办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他所创办的每一所职业学校都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和社会建设需要,十分注重社会的需求,根据国家的实际需要创办各类职业教育。无论是创办的集美水产科还是师范与商科等,陈嘉庚都是从社会实际出发。他认为当时中国急需什么人才,就办什么教育,为发展国计民生服务,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社会发展需求。他创办的职业学校涉及的专业门类有农、林、水产、交通运输、轻工、财经、商业等。“陈嘉庚创办的每一所职业技术学校都是在充分考察并考虑了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设立的,办学宗旨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个问题,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可用人才”[20]。陈嘉庚在创办水产航海职业院校的目的就是“造就渔业航业中坚人才,以此内利民生,外振国权”。以社会需要办教育,维护海权,为国内培养海事人才,将水产航海职业教育与社会需要紧密接轨,充分展现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性,并且以就业为导向,把学生毕业后的出路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毕业后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就业岗位要求[21]。

2.“理实一体”提倡实践教学,重视师资力量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理论,使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其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积极性的激发。基于此,陈嘉庚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倡实践教学,提倡“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他从自己的实业经验中深切地认识到实践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体会到实践教学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他强调:“教授知识技能,以能致实用。”他坚守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主张知识与技能并重,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为了推行这种实践教学模式,陈嘉庚建立了各种实习基地,购置实习设备,加强实践教学,渔具工场、水产养殖场和水族馆都是学生实习实践的场地。陈嘉庚在推行实践教学模式的同时,还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他认为,师资力量是办学的关键,师资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他常说,“学校能否办出成绩,第一当问教师如何”[22]。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他不惜重金从各地礼聘优秀教师,其胞弟陈敬贤还曾两次亲赴鲁、鄂、皖、苏、浙等地考察教育和礼聘教师。此外,陈嘉庚还委托黄炎培、蔡元培等教育大家帮忙物色好教师。

3.以“诚毅”为精神内核,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陈嘉庚的职业教育思想还十分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诚信”“坚毅”“爱国”等层面上。陈嘉庚把“诚毅”二字定为校训,希望学子们能够“诚以待人,毅以处事”。他对学生说:“我培养你们,不想要你们替我做什么,我更不愿你们是国家的害虫、寄生虫,我希望于你们的,只要你们依照着诚毅校训,努力地读书,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替国家、民族做事,希望各位抱着大公无私的精神,凭着‘诚毅’二字的校训,努力苦干。”[23]同时,在重视道德修养的同时,陈嘉庚更为关注的是“三育并重”的教学理念,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陈嘉庚认为,“应有健全之身体与精神,方可为社会服务,荷国家于肩”[24]。故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德智体”三育都好,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独立思考素质、创新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尊严、智慧生存素质等。“德智体”三育并重的办学理念保证了集美学校的教学质量,其所培养的人才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五、黄炎培、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对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黄炎培与陈嘉庚在职业教育思想上既有相同点,又各有侧重和特色。他们二人互促互进,推动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黄炎培、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对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高质量发展的启示主要有四点。

其一,职业教育场域与社会其他场域的发展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国家需要、行业需要、人民需要都决定着职业教育场域发展的需要。要学习黄炎培、陈嘉庚按社会需求办学的职业教育思想,真正使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要相契合,人才培养的标准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职业要求相适应。

其二,职业教育场域从来不是孤岛式存在和发展的,而是必须放在社会大场域之中,积极发挥政府、社会组织、行业企业的作用,打造职业教育发展的场域网络。学习黄炎培、陈嘉庚把职业教育发展放在社会大场域中思考的思想,从政府、社会、企业、学校、求学者、家长等多个维度,从教育思想、制度设计、政策规定、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制定有利于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良好的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

其三,职业教育场域要尊重和维护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保持职业教育的内在办学活力。要学习黄炎培、陈嘉庚充分尊重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思想,让职业学校保持相对独立性和办学自主性,使之成为场域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主体。

其四,职业教育场域是不断变化的场域,要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场域的社会适应性。要学习黄炎培、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高度重视我国当前社会场域变革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注意研究职业教育场域中各种主体的相互作用,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六、结语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流变中,黄炎培与陈嘉庚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与实践探索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由于受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场域的影响、制约和阻碍,黄炎培和陈嘉庚的职业教育理想未能得到真正和全面的实现。研究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的兴起和发展,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良好的社会场域,是职业教育场域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措施和办法,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构建了良好的社会场域。我们有理由坚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独具特色的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场域一定会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陈嘉庚黄炎培场域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一诺
陈嘉庚选采办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查无此人
陈嘉庚在延安的七天八夜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