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达 邢少乐
近年来,我国学界对美国[1]、英国[2]、爱尔兰[3]、奥地利[4]等欧美国家学徒制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与此同时,在过去的20年中,职业教育在亚洲东部经济体中的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5]。相比国内对欧洲学徒制丰富的研究,学界对亚洲学徒制的研究较为匮乏。韩国同我国一样深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具有同样的鄙薄职业技能的东方传统文化。但韩国也同我国一样坚持技能型劳动者在国家人力资源结构中的基础地位,坚持对整个教育结构实行宏观调控,从根本上保证了韩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6]。
青年失业是韩国的重大社会问题。2017年,韩国青年失业率为9.9%,青年失业人数为43.5万人,创18年来新高[7]。根据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数据,2017年第三季度,韩国15~24岁人口失业率为10.2%,失业率增速在35个OECD国家中排第四。与此相反,2012年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青年就业形势逐渐好转,日本青年失业率在2012年第三季度达7.9%,到2017年第三季度则降至4.9%。同期,美国青年失业率从16.2%降至9.0%,德国从8.2%降至6.4%,英国从20.5%降至12.1%。韩国的高青年失业率主要是由于过度教育使劳动市场的人力资源和就业不匹配导致的[8]。韩国劳动市场中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高学历青年积累了不必要的教育经历以满足高职业期望,导致青年进入劳动市场的年龄逐渐增加。由于高学历青年求职者希望在大企业开始职业生涯,小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劳动力短缺的困境。此外,韩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并非是以产业为导向,使青年无法通过学校教育获得企业所需的技能,学校教育与劳动市场需求不匹配,企业招聘到的往往是技能不足的新员工,还要花费大量资金对他们进行再培训。
针对日益严重的青年失业问题,韩国认识到,学徒制是一个联接教育体系和劳动市场的有效系统,拥有高质量学徒制的国家往往能更好地促进青年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并保持较低的青年失业率。据此,韩国将学徒制作为使青年在劳动市场环境中获得工作经验以及技术和专业培训的有效手段,精心设计学徒制,为青年人提供企业所需的技能,以有效解决技能短缺和技能不匹配等问题。
韩国学徒制是在参考德国和瑞士的学徒制模式基础上并结合国情设计而成的。在韩国学徒制中,学徒接受企业内部培训师的培训,同时在国家能力标准(National Competency Standards,NCS)的基础上,开展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韩国NCS是一个用来界定成功的工作表现所需岗位能力的标准系列,能够将现场培训、职业资格、企业的人事管理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地联系在一起[9]。在完成学徒制培训后,学徒可以获得韩国人力资源开发局(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HRD)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韩国就业和劳动部(Ministry of Employment and Labor,MOEL)于2013年启动了学徒制试点项目,截至2017年10月,共有10759家企业参加了学徒制项目,8213家企业的46003名学徒接受学徒制培训[10]。韩国一直在扩大学徒制规模,现已将学徒目标参与者从毕业生(新员工)扩展到学生,总目标是到2022年接纳12万名学徒。本文主要从学徒制运行的两个主体——企业和学徒的角度出发来描述韩国学徒制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7年10月,韩国有11520家企业申请参加学徒制,最终有10759家企业正式参加学徒制。其中,有9137家企业通过了企业自主开发的学徒制培训计划认证,目前已有8213家企业正在实施这些计划。从学徒制的类型来看,有2010家(18.7%)企业是以企业主导的方式运行学徒制,而8749家(81.3%)企业是以培训中心主导的方式运行学徒制。从学徒制结果认证的角度看,有9636家(89.6%)企业参加了“资格”类型的学徒制,而只有648家(6%)企业参与“资格+学位”类型的学徒制。此外,仍有263家(2.4%)企业进行传统模块类型的学徒制。
在参与学徒制的企业规模方面,目前有10357家(96.3%)企业的正式员工少于300名,其中全职员工少于50人的小型企业占67.8%,而拥有1000多名正式员工的大型企业数量只有74家(0.7%)。有3528家企业属于机械类行业领域,占企业总数的32.8%。数量排在其后的是,电子类行业企业(1477家,13.7%)、通讯类行业企业(1406家,13%)、化学(394家,3.7%)、文化类行业企业(340家,3.2%)和建筑类行业企业(236家,2.2%)。
截至2017年10月,正在接受培训的学徒为26673名,其中19330名学徒已完成培训,而8532名学徒退出了培训计划。韩国学徒制培训时间长度不等,分别为12、18、24、36、48个月。在54535名学徒中,71.2%的学徒参加了为期12个月的培训。在学徒年龄方面,有25133名(46%)学徒年龄为20岁以上,只有1549名(2.8%)学徒年龄超过50岁。在性别方面,42057名(77.1%)学徒为男性,12478名(22.8%)学徒为女性。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有18835名(31.5%)学徒是职业高中毕业生或高中毕业生,而拥有大学学位的有14982人(27.5%),有大专学位的有9714人(17.8%)。在工资水平方面,有20550名(37.7%)学徒的月工资低于150万韩元,3166名(37.8%)学徒的月工资在150万~200万韩元之间,16548名(30.3%)学徒的月工资超过200万韩元,学徒的平均工资为187万韩元。
韩国学徒制的治理主体结构较为完善。MOEL负责监督整个学徒制体系的运行,如制定学徒制体系框架或批准和资助社会伙伴开展学徒制。韩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KRIVET)是参与学徒制的主要社会伙伴,但是,韩国还未建立起支持学徒制运行的法律基础,目前学徒制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学徒管理和评估条例(2017年6月1日)》《就业保险法(第27条)》和《职业技能发展法(第20条)》。近年来,韩国一直致力于针对学徒作为劳动者和学习者的双重身份,制定一项专门的学徒制法案。2017年,12名韩国议员提出了“关于支持工作场所学徒制的立法法案”,并于2017年11月1日在环境和劳工委员会申请,目前正在审理中。该法案包括了晋升制度、职业培训的参与和实施、“学习—劳动”合同和学徒就业等条款内容。
韩国学徒制年度预算归属于就业保险基金项目预算的一部分。就业保险基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支付的就业保险建立,这些资金用于执行就业政策、职业能力开发、就业机会平等、支持就业和劳动管理等项目。与学徒制相关的就业保险基金项目包括学徒制运营支持、人力资源开发、雇主职业培训的财政援助。分配给学徒制运营支持的预算用于建设在职培训的基础设施,推广在职培训主导的学徒制模式;人力资源开发的预算则用于管理双元制培训中心;学徒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则来自雇主职业培训预算的财政援助。
2013年,韩国投资4亿韩元试点学徒制项目。近年来,由于学徒和参与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预算也随之大幅增长,2017年达到4691亿韩元。韩国政府为承担一个学徒制项目的企业提供580万韩元的资金支持,为承担两个学徒制项目的企业提供750万韩元,为承担三个学徒制项目的企业提供890万韩元。此外,韩国政府通过提供至少价值160万~420万韩元的学习材料和咨询服务,为员工人数少于1000人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韩国政府还根据工资标准,向雇主提供对学徒培训的资金支持,每月最多为40万韩元。当学徒的工资超过法定最低工资(每小时6470韩元,每月1352230韩元)时,政府给企业的补助资金前两年为40万韩元,第三年为30万韩元,第四年为40万韩元。
韩国学徒制主要有两种类型:新员工学徒制和学生学徒制。
根据管理学徒制的主体,新员工学徒制分为企业主导型和培训中心主导型两类。如果企业主导所有培训流程并提供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则属于企业主导型;如果企业与培训中心签订合同并将脱产培训部署到培训中心进行,则为培训中心主导型。
根据结果认证的形式,新员工学徒制又可分为“资格”和“资格+学位”两类。“资格”类型是一种基于NCS的学徒制培训,学徒完成培训后会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果学徒制培训与大学的学位课程一起提供,学徒在完成培训后不仅可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还可以获得学士学位,这类学徒制属于“资格+学位”类型的学徒制。
学生学徒制有三种类型:高中学徒制、综合性技术(Uni-Tech)学徒制、行业专业实践(IPP)学徒制。
1.高中学徒制
高中学徒制分为四种类型:行业主导型、联合实践型、多元学校型、单独学校型。高中学徒制的学生在新生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被招募,并在未来两年接受培训。学徒完成培训课程后有三种选择:成为培训企业的正式员工、成为高级学徒、在多科技术学院继续学习。截至2017年8月,60个项目团队、187个专业高中、1967个企业、6609个学徒参加了高中学徒制。在初始阶段,高中学徒制被指定面向工程部门,但目前已扩展到包括IT和服务等行业领域部门。
2.Uni-Tech学徒制
综合性技术(Uni-Tech)学徒制整合了二级和三级职业教育与培训,旨在通过联接高中、大学和企业,共同培养一支以服务本地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技能人才队伍。Uni-Tech学徒制体系允许学徒从高中升入大学,学徒通过接受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的综合性课程,同时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截至2017年8月,16个项目团队、117家企业、783名学徒参加了Uni-Tech学徒制。但是,Uni-Tech学徒制由于难以同时遵守高中和大学的相关规定,其正逐渐被P-Tech(Pathways in Technical Education,即技术教育路径,是指为学徒提供的一种融合型高技能培训)体系所取代。
3.IPP学徒制
行业专业实践(IPP)学徒制在大学3年级和4年级的全年进行4~10个月的培训,期间获得的学分可以与大学学分进行等值互认。IPP学徒制最初面向科学、工程和商业等领域的专业,2016年起开设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美术等试点项目。截至2017年8月,韩国13所大学、130家企业、276名学徒参加了第一届IPP学徒制(2016年开始);10所大学、98家企业、194名学徒参加了第二届IPP学徒制(2017年开始)。最近,还有9所大学在招募第三届IPP学徒制的培训企业和学徒。
1.选择企业
第一,对企业的要求。参加学徒制的企业应创建失业保险,且申请之时至少有50名以上的员工(申请培训中心主导型的企业要求有20名以上的员工)。此外,企业还应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和管理水平,必须有专门的企业内部培训人员。特殊情况下,仅拥有5名全职员工的企业需要满足以下特定要求:企业在技术和外部人力资源方面有发展潜力;HRD区域理事会或行业协会推荐的企业。第二,选择企业的标准。包括四点:学徒制培训目标的适切性和培训计划的适用性;培养学徒的意愿(参与学徒制的意愿,具有学徒制培训经验);商业条件(信用评级、员工人数及全职员工比例);培训准备(有培训师、培训设施和设备)。第三,选择企业的程序。包括七个步骤:宣布招聘参与学徒制的企业;企业提交参与学徒制的申请;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企业提交参与学徒制所需的证明;文件审查;现场评估;选择企业并最终签订协议。一般情况下,定期招聘的整个过程在三个月内完成。HRD的24个区域中心将最终名单报送HRD总部、企业和双元制培训中心,并由本地的区域中心向选定的企业通报最终确定的学徒制协议,同时还为未能被选中的企业提供指导,以使其具备承担学徒制的资质。
2.选择双元制培训中心
双元制培训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实施脱产培训,并支持企业进行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双元制培训中心在学徒制中的具体功能包括:招聘企业和学徒,支持培训计划和学习材料的开发,执行学徒制的内部和外部评估。为了获得双元制培训中心资格,一个组织应该至少有超过30个潜在的合作伙伴参加联合培训协议,并至少有100名以上的学徒。目前,韩国大多数双元制培训中心是由大学、多科技术学院和行业技能委员会(ISCs)举办。选择双元制培训中心的标准具体包括:符合申请资格要求;具有开展学徒制培训的意愿;具备开展学徒制培训的能力;有培训基础设施。基于上述标准选择双元制培训中心,同样需要通过文件审查和实地评估两个环节。选择双元制培训中心的具体流程包括:招聘;业务计划评估;双元制培训中心的选择;建立和完成协议;业务实施;评估;资金结算。
1.学徒制培训计划的制订
第一,制订学徒制计划的程序。制订学徒制培训计划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前期工作、工作分析、学徒制培训计划的制订和验证。前期工作阶段包括组建发展委员会和进行学徒制计划概述;工作分析阶段主要是设计基于NCS的工作模型;学徒制培训计划的制订阶段包括设计培训科目和学徒制培训计划管理模型;验证阶段主要是由HRD对学徒制培训计划进行验证。第二,开发学徒制培训计划的要求。根据学徒操作手册的规定,学徒制培训计划不仅要反映企业的需求,还应该基于NCS进行设计。学徒制培训计划设计的培训期通常为1~4年,每年培训时间为300~1000小时。在职培训应占总计划时间的50%以上,脱产培训占总计划时间的20%~50%。
2.学徒制培训计划的验证
制订学徒制培训计划后,还需要验证企业是否符合国家学徒制培训的标准,验证内容包括:学徒制培训计划的质量;学徒制培训计划的标准化程度;企业的培训条件;NCS的适用性。在NCS适用性方面,韩国自2017年6月起实施了非常严格的标准。例如“资格”类型的学徒制包含NCS所需能力的比例已从70%调整为100%。
1.企业内部培训师和HRD人员的资格要求
企业内部培训师负责管理和指导学徒。企业内部培训师需要达到五项资格要求:有副学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具有研究经验;具有职业发展培训师资格;按照《国家技术资格法》取得相关领域资格;具有3年以上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
2.对企业内部培训师和HRD人员进行的培训
HRD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相关机构签订协议,共同培训企业内部培训师和HRD人员。培训每月在首尔、釜山、大邱和光州等韩国主要城市进行1~2次。企业内部培训师必须在被企业选拔后的一个月内参加培训,而HRD人员必须在学徒制培训计划制定之前就开始接受培训。对企业内部培训师的培训内容包括了解学徒制和NCS,制订学徒制培训计划,开发和使用学习工具,制订内部评估计划等。针对企业内部培训师的培训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和强化课。必修课共46小时,其中包括两周的在线学习(15小时),以及四天三夜的集体教育(31小时)。强化课共进行41小时,其中包括4周的在线学习(25小时)和2晚1天的集体教育(16小时)。强化课程包括六个模块:培训计划和学习工具的使用,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的教学方法,职业培训评估和学徒管理。HRD人员的教育内容包括理解学徒制、资金支持和学徒管理,以及根据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需求所进行的人事管理。对HRD人员的培训共进行14小时,其中包括1周的在线学习(7小时)和1天的集体教育(7小时)。
1.招聘学徒
韩国不同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学徒招聘流程的设置。潜在学徒的范围包括职业高中学生及毕业生、大学生及毕业生,求职者以及在企业工作不超过1年的员工。企业以“文件审查+面试”的形式选择学徒,并与学徒签订合同。
2.签订合同
企业与学徒签订培训雇佣合同,使学徒同时具备实习生和员工双重身份。目前,韩国政府正在制定《基于工作的学习支持法》,旨在从法律层面保护学徒的双重身份。作为一名员工,学徒会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如果学徒是未成年人,法定代表人将代表学徒签订合同。如果签订合同的内容使学徒处于劣势,企业将受到HRD区域就业办公室的警告。合同具体内容包括培训合同期、培训操作和培训地点、企业义务、学徒义务、工资支付和福利待遇、培训时间和休息时间、纪律处分、合同的取消、认证、学徒向员工的过渡、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申请共12项条款。
韩国学徒制培训的形式包括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在职培训在学徒所在的企业工作场所进行,脱产培训则在不同场所进行。学徒制培训一般以5∶5或8∶2的比例进行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的分配。
1.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OJT)是由企业内部培训师通过精心准备的培训计划,对学徒进行的工作本位培训。企业内部培训师在人力资源开发网上使用学习管理系统(LMS)进行出勤管理,并根据能力单元在LMS中创建学习日志。每当学徒完成一个能力单元,企业内部培训师要综合考虑在职培训结果、学徒平时表现和课程作业来对学徒进行评估。当评估结果显示学徒的不足之处时,企业将会增加额外的在职培训以提升学徒的能力。
2.脱产培训
脱产培训(Off-JT)在课堂上提供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对于企业主导的学徒制,脱产培训既可以在企业进行,也可由企业委托其他组织进行。对于培训中心主导的学徒制,脱产培训就在培训中心进行,并将同一职业领域中不同合作伙伴企业的所有学徒都聚集在培训中心进行脱产培训。虽然这种形式可以减轻个别企业提供脱产培训的负担,但可能会出现诸如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的内容重叠和不匹配等问题。因此,一些企业更倾向于由企业内部培训师同时管理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这可以使两者的培训内容协调一致,并使脱产培训与企业自身需求和特征相匹配。
1.内部评估
内部评估是由企业或培训中心执行的评估,主要按以下流程进行:确认评估目标;制订评估计划并进行评估;确定已通过内部评估并颁发认证的学徒名单;提交评估结果。如果学徒制培训期超过1年,则每6个月进行1次评估。通过所有能力单元评估的学徒成为外部评估的候选人,如果学徒没有通过首次评估,他们至少还有一次机会重新参加相关能力单元的评估。
2.外部评估
外部评估是在HRD或行业委员会指导下,由外部专家和企业内培训师共同进行的一种成果导向的评估形式。申请外部评估的学徒应至少有80%的出勤记录、80%的培训完成记录和每个能力单元都通过内部评估的记录。外部评估的具体流程是:申请评估和审查文件;制订外部评估计划;交付评估表;进行评估;发送评估结果;公布已通过评估的学徒最终名单。
企业主导的学徒制培训会组建一个监测团队,由HRD人员、多科技术学院、ISC、企业和区域就业办公室等方面的外部专家组成。培训中心主导的学徒制培训也要组建监测团队,并向HRD区域分支机构报告与其签订培训协议的企业开展学徒制培训的状况。HRD对学徒制培训运行的监测是从选择参与学徒制培训的企业开始的,并一直持续到培训结束。监测内容包括学徒招聘和学徒待遇、培训准备、管理和评估等内容,并且主要通过持续监测和实地监测两种方式来监测学徒制培训的质量。
1.持续监测
企业主导型的学徒制培训由HRD区域分支机构进行监测,而培训中心负责管理与它们签订协议的合作伙伴企业的文件监测,并将结果报告给HRD区域分支机构。HRD区域分支机构人员需要确保每周的相关文件由企业或培训中心输入LMS来进行持续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培训出勤记录和培训进度报告等。
2.实地监测
实地监测是根据培训阶段进行的。在培训初始阶段,监测团队在培训开始前2周或在培训开始后2个月内对企业进行实地监测。在培训期间,监测团队会与企业事先协商学徒制评估的内容,并重点关注以下内容:在职培训是否在企业内部培训师的监督下正常进行;内部评估是否公平;是否保证了学徒的工作条件或学习权利。在培训完成阶段,监测团队在培训结束前1~3个月会再次进行实地考察。
韩国学徒制的目标明确,旨在通过建设高质量的学徒制,促进青年从学校顺利过渡到劳动市场,帮助青年掌握劳动市场急需的、短缺的技能,使青年的技能与劳动市场的技能需求相匹配,从而提升青年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韩国学徒制的运行机制比较完善,运行流程清晰规范,尤其是在微观实践操作层面缜密严谨,这是保障韩国学徒制高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学徒制应进一步明确促进青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对于正在开展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不仅要在宏观层面进行统筹调控,更要在微观层面规范和完善实践流程,使现代学徒制试点运行机制更加科学规范。
韩国学徒制的法律基础较为薄弱,导致学徒制的治理较为复杂,代理机构之间的角色有所重复,尤其是对于学徒具有的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定义不明确且缺乏法律依据。我国应充分认识到为学徒制运行提供法律保障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应明确学徒制的法律地位,尤其是重点界定学徒的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明确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等利益相关主体在发展学徒制过程中的责权利。学徒制并非短暂性的技能培训,而是具有明显跨界性的可持续性培训,不仅要在职业教育领域为学徒制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也要在经济社会领域赋予学徒制以明确的法律地位。
健全的学徒制评价机制是韩国学徒制高质量运行的重要保障,主要有全程性、内外部评估相结合两个突出特点。当前,我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现代学徒制框架初步形成。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不断深入、规模不断扩大,试点工作的推进应更加注重评价机制的建立,保证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质量运行。第一,我国学徒制评价机制的运行应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从学徒的选择到最终培训结束对学徒制培训进行全程性的监测与评估。第二,实现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应由企业、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对学徒制进行内部评估;再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外部评估,既保证学徒制的质量,也确保学徒制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