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莉 安徽省滁州市实验幼儿园
学习是个体构建知识的过程,若学习者缺少主动学习的品质,则学习活动只会浮于表面,真正的学习难以发生。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品质,不仅是当前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需求,更是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主动学习主要是指学习者将学习当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活动,视学习为自身的迫切需要,并坚持不懈地自主学习、评价、监督,必要的时候自主调节,使得自己的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被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不得不实施的活动,学习者通常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思维模式固化,缺乏创造力。主动学习的人会随着时间的沉淀,掌握更多的学习策略,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学习收获更多知识和技能。被动学习的人学习、工作能力不会得到显著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甚至一直在原地止步不前。二者对于个体的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活动开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应创设开放性的区域活动情境,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选择、操作的空间和实践机会。通过多样化材料的投放,鼓励幼儿独立思考、探索,在增强幼儿情感体验的同时,为幼儿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强化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很多创造性的想法,教师应敏锐地观察并抓住这一契机,启发幼儿思维,及时调整活动方向。通过适当的介入和引导,有针对性地增强幼儿自主性,促使其能够在区域活动中获得属于自己个性化学习的成果[1]。
例如在益智区“趣味迷宫”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成品材料和半成品材料,如纸杯、纸箱、小木棒等,引导幼儿在开放性活动中放飞自我,探索更多迷宫的玩法,并且能够和小伙伴一起创造设计迷宫。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幼儿常常会不可避免地将材料碰倒,或者遇到迷宫线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我以游戏者的身份,在旁边适当地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寻找解决策略。如果幼儿无法解决,我再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这样不仅能推动区域活动继续开展,还能提高幼儿活动参与的效率,让其充分感受到主动学习探索的乐趣。
户外活动也是幼儿园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室内活动来说,户外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吸引力更强,趣味性更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更强烈,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良好机会。基于此,教师应充分把握户外活动开展的一切契机,依托户外活动不断强化幼儿学习效果,丰富户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持续提高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能够发散思维,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
例如,我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花园里的花朵。我抛出问题:“这些花朵是什么颜色?”“它们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花朵上的蜜蜂和蝴蝶在干什么?”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由此激发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后,我再进一步增加问题的难度:“你们瞧,花朵下面是花茎,上面是不是布满了很多小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进一步促进幼儿思维朝着更深处蔓延,如果幼儿不能正确地解答问题,我便会提出:“请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让爸爸妈妈给你们播放关于花朵的视频,找一找花朵的茎秆上为什么会长刺,明天来告诉老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幼儿带着问题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通过自己查找、筛选信息、记录,得出最终结论,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课程与游戏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游戏是幼儿课程活动的本身或者是课程中的一个部分;其二,游戏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基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游戏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经验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应当在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中不断丰富游戏,让游戏多样化,全面做到“课程能够生成游戏,游戏也能够生成课程”[2]。同时,教师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将游戏作为课程实施的一种主要手段,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积累更多主动学习的经验,最终促使游戏和课程都能够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我提前准备好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立体物体模型,抛出问题:“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将这三个物体放在斜坡上,哪一个物体跑得更快呢?”幼儿由于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所以答案五花八门。基于此,我将全班幼儿划分为若干小组,邀请幼儿自主动手操作,分别试一试将不同的物体放在斜坡上,观察哪一个物体更快地滚到终点。幼儿在愉快的动手操作中,了解到圆形的物体最快到达终点。而后,我继续引发幼儿联想:“小汽车轮子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之后,我和幼儿共同尝试着对玩具车的轮子进行改造,分别为其换上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轮子,让幼儿猜一猜并自己试一试哪种形状的轮子能够更快地行驶。由此,将游戏融入集体教学活动中,全面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性,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知识和经验较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课堂上具有权威性和主宰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会养成惰性思想,不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分辨,不仅学习的主动性大大降低,创造力相应地也得不到发展[3]。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贴幼儿生活实际设计教学环节,由此才能消除幼儿的陌生感,让其更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每年中秋节我都会为幼儿讲解中秋节的由来、有哪些习俗等,但是我将嫦娥和后羿的故事讲述了很多遍,依然有个别幼儿记不住。究其原因,嫦娥和后羿的神话故事和幼儿们的生活相距甚远,他们只会在脑海中绘制不完全的图画,十分抽象,不容易记忆。基于此,我设计制作了中秋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应用动画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幼儿了解到月亮上住着一位神仙叫嫦娥,嫦娥养了一只兔子叫玉兔……通过这种形式,不仅瞬间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强化了幼儿记忆,还引导幼儿在中秋节晚上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在下节课上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月亮的变化呈现出来。这种教学方法在实现幼儿主动学习目的的同时,也让其充分感受到了自由创作的快乐。
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品质,教师必须要凸显幼儿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多种策略的实施,为幼儿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帮助其掌握主动学习的技巧,保证幼儿主动学习的连贯性和有效性,进而为其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等提供活动支持,推动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