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沟通:贴着学生心灵的正向互动

2022-11-21 06:42常彩卷杨雪梅
江苏教育 2022年63期
关键词:心灵师生班级

常彩卷 杨雪梅

师生沟通是一种重要的班级育人方式,有些班主任通过沟通能让学生心悦诚服,而有些班主任说出来的话却会遭遇学生的无视甚至反抗。当我们以审视和研究的视角去反复思考后会发现:所有的沟通都是始于心灵然后抵达心灵的,如果教师缺少了对学生心灵的积极回应,缺失了对学生成长诉求的主动观照,缺乏了与学生情感的正向互动,这样的沟通方式自然就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所以,积极的师生沟通一定是贴着学生心灵的。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谈班主任与学生积极沟通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一、精准解读学生的行为

每个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都是希望引导学生防误纠偏,但太多时候,由于读不懂学生内心的诉求,沟通非但不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会在师生之间产生隔膜。

课间,一个小男孩在办公室门前来来回回地不知道走了多少趟。“小辰这个孩子就是毛病多,你看他在门外探头探脑的,老师在干什么他都想看看!”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发现了男孩的异常举动,一位任课教师率先开了口。“是呀,我上课时他除了不能老老实实地坐着听讲,别的什么事都能干,惹惹这个、碰碰那个,不安分得很。”“你们瞧他之前穿的衣服,什么时候干净整洁过?不是老师没有爱心,像这样打着灯笼都找不出优点的学生怎么去爱?”因为这个学生奇怪的行为,大家七嘴八舌地吐槽起来。“他又往办公室里探头探脑了,我去问问他到底……”一个同事说道。我赶紧起身,对众人说:“我来吧,我想他今天应该是希望我们能看到他!”带着笑,我叫住了男孩:“小辰,今天这身衣服真精神,妈妈新买的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又郑重其事、反反复复地打量了他好一番,然后开口道:“小家伙长大了呢,帅气十足!”看到他眼里有些羞赧与喜悦的光芒在闪动,我知道这几句话已经触到了他那希望获得关注与认可的心灵之弦。“快上课了,回教室吧!老师发现你最近上课听讲也特别专注,了不起的小伙子,有进步!”我拍拍他的肩,示意他回教室。下午去上课,男孩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全无往常的随意放肆。中间偶有小动作,可一旦与我含着笑的目光有了交汇,他立马就恢复了挺拔精神的学习状态。

学生的成长多么奇妙,他们表达渴求的方式又是多么特别。这个男孩就因为一身新衣而自信满满,渴望这光鲜的一刻能被别人看到。作为教师,看到学生微小的变化,不吝表达我们的赞赏,就是对他们心灵呼喊最好的回应!

二、发现学生行为中的“闪光点”

一个某次考试中作弊的孩子必定有着一颗对成绩非常在意的心,一个“因为看不顺眼就动手”的学生骨子里可能潜藏着“路见不平,仗义相助”的担当,一个在班级中总是捣乱搞怪的学生可能只是期待能吸引众人的眼球……可在班级管理的现场,班主任扮演的往往是“揪错”“找茬”的角色,我们好像不善于发现学生行为当中积极的一面,只会盯住学生某个错误的行为不断深挖扩散。如此教育沟通,学生感受到的只有教师对自己的否定。

我的班上曾经有一个又高又胖的女生,因为平时喜欢大吼大叫,同学们都比较怕她。一次,在听到走廊里传来了她熟悉的声音“看我怎么收拾你”后,我以为她又跟同学发生矛盾,连忙冲出了办公室。可是我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场景:她一边对着一位低年级的小朋友骂骂咧咧,一边蹲下身子想要帮对方系鞋带。我太高兴了,赶忙走上前对她说:“老师真高兴,你长大了,能够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小同学。”我的这句话,在那位女生身上引发了神奇的化学反应——她开始以一个助人者的形象去要求自己,经常主动为集体和同学提供帮助。

其实对于这一件事,班主任不同的沟通可能会带来截然相反的结果:如果当时我不管不顾把她批评一顿,那么学生行为中向善的那一面就被完全忽视了,我的批评非但不能帮助她修正错误,她还极有可能因为觉得“老师只会冤枉人”或“就是看我不顺眼”而愈发的“破罐子破摔”。如果我既听到了她在骂人,也看到了她在助人,但在处理的时候却是先批评后肯定,效果肯定也不好,毕竟,挨过一巴掌后再给的那颗“枣”的甜度会大打折扣。所以,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一定要顺势而行,先点亮、再影响。

三、洞察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

“我们为什么要批评学生呢?”每次我都会这么问自己和其他班主任。很多班主任的回答都很一致:“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当我继续追问“学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回应我的往往是静默。其实根本原因就是班主任们只看到了学生的问题,却没有认真考虑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所以,班主任看到学生犯错,第一反应就是批评教育,而这样的教育沟通往往没有效果,有时候还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僵化。一个拥有积极思维的班主任,一定会主动试探成长中的小心思,即便是批评也能让学生能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的温度。

曾经有一位班主任批评班上造型“雷人”的女生说:“你这是什么打扮,怪里怪气的,还不快换回正常的衣服,把头发捋直了!”这样的沟通交流,非但没收到期待的纠偏改错之效,还激怒了学生。正好在现场的我赶紧打圆场说:“这个小家伙长大了,变美是好事情啊!来,跟老师去办公室,咱们一起研究下女孩子梳妆打扮有哪些好的技巧……”来到办公室后,我和学生就装扮进行讨论。我向她传递正确的审美观,在学生认同我的基础上,对她之前的着装打扮进行指导。

班主任要理解学生,洞察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双方的心灵会因为别样的懂得而贴近。

四、适当与学生共情

曾经,我在一所学校督导时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小男生在走廊里一蹦三跳,嘴里还哼着欢快的小调儿。“徐老师,徐老师,你看……”迎面走来的应该是他的班主任,男生兴奋地呼喊着。“会不会好好走路,说过多少次走廊里面不可以跑跳,你嘚瑟什么,还不快点回教室去!”在迎面而来的徐老师的厉声斥责中,小男孩最后垂头丧气地溜回了教室。

事后我了解到,这所学校不允许学生课间在走廊里奔跑打闹。为了严格执行学校的规定,避免常规扣分,这位班主任以一盆冰冷的“说教”之水瞬间熄灭了一个孩子亲师向师的热情。试想,当学生被这样的阴影笼罩后,班主任以后所进行的沟通还能多大程度地触动孩子的心灵呢?非常明显,这位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所表现出的典型问题就是共情能力的缺失。学生刚开学见到老师的喜悦心情和倾诉愿望,班主任没有捕捉到,或者忽略掉了。

其实这件事完全可以有另一种完美的结局,比如班主任可以这样说:“你这么早就来学校了,看来假期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和老师分享呢?”——这是在共情,是在表明班主任接收到了孩子的心灵电波。“在走廊里跑跑跳跳撞到别人或摔倒了多不好,以后要注意哟!”——这当然也是在说教,只是这份说教里充满了对学生的关心与在意。

教育是需要情感投入的,积极的沟通离不开情感的参与。

五、关注事件背后的人

“说了多少次别顺着楼梯扶手往下滑,你到底长没长脑子?”“能不能记住,如果下次再扣分,就让你家长……”同事的话音未落,那个恼怒至极的学生早已摔门而出。事后我问同事:“为什么不让学生顺着楼梯扶手往下滑?”她很是恼怒我的“不明所以”,生气地说:“如果学生碰到了头或磕伤了腿怎么办?”

其实,同事的回答恰恰也揭示了这场师生冲突的问题所在,即班主任担心学生会因为不恰当的行为受到伤害,但沟通过程中表达出来的却是更看重“扣了班级的分数”或“破坏班级形象”,指向发生了偏差,师生间的隔膜也就形成了。如果教师能明确地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如“这种行为很不好,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你得受多少罪?”我相信,学生内心所接收到的肯定是另一种美好的讯号:老师担心我,我在老师心里很重要,我要注意安全!

班主任不能“就事论事”,而是“以事论人”,也会带来师生沟通不畅。例如:学生上学迟到了,班主任不是问学生有什么特殊情况或提示他这一次违反了规定,而是由此判定了他就是一个懒散、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学生因为贪玩没能按时提交作业,班主任不是给他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自律方法,而是直截了当地认定学生这样的状态将来会一事无成……如此“人”与“事”不分,其实就是在用“贴标签”的方式摧毁学生的自我认知,逼迫学生逃离或对抗。

班级管理当中,师生沟通永远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总之,师生沟通要尽量积极正向,紧贴着学生的心灵,既有基于情感的共鸣观照,又有基于细节的敏锐觉察。

猜你喜欢
心灵师生班级
班级“无课日”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麻辣师生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