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衡
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分为发热惊厥和无热惊厥两种。临床上以高热惊厥(俗称高烧抽风)最多见,高热惊厥顾名思义,是指突发高热而致的惊厥,属于儿科常见急症,可分为简单型高热惊厥(占90%以上)和复杂型高热惊厥两种,多与感染有关。正确认识高热惊厥对提供及早治疗和良好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据统计,2%~4%的儿童出现过发热惊厥,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多为病毒感染)是导致高热惊厥的主要疾病(约占70%)。约有10%的高热惊厥患儿有家族遗传史,其父母年幼时有类似高热惊厥史。
典型病例回放:入秋后,1 岁半男孩晨晨着凉感冒了,晚上在家发高烧,测量体温达39℃,突然发生抽风,表现为双眼凝视,呼之不应,口吐白沫,面色及口唇发青,手脚一阵阵抽动,大小便失禁,这模样吓坏了照看孙子的余奶奶,晨晨毕竟是第一次发热抽风,持续约2 分半钟后缓解,奶奶不知所措,未做任何处理,于是赶紧打车送孩子到附近医院诊治。到达市儿童医院门诊时孩子惊厥已停止了,测量体温达到39.7℃,门诊医生诊断为“上感”,立即将孩子收住院,经积极降温、止惊、输液及抗感染治疗,次日早上患儿热退,病情好转,4 天后病愈出院。
医生解析:儿科医生注意到,佝偻病患儿、反复感冒的小儿以及平日体质较好的孩子患热性疾病时容易发生高热惊厥;而体弱儿包括出生低体重儿、贫血、营养不良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等发生高热惊厥的机会很少。
典型病例都是先发热(测量体温38.5~40℃或更高)后惊厥(在发热初体温上升时出现),惊厥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12 小时内,在体温骤升之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伴有意识丧失;还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抽风的严重程度并不与体温成正比。
简单型高热惊厥多发生在6个月至3 岁小儿,其中半数发生在1~2 岁之间。惊厥时间不足10 分钟,仅1 次;表现为全身性及对称性,药物止惊后意识恢复快,热退1 周后做脑电图正常,且预后良好。
小儿高热惊厥四分之三发生在家中或在孩子求医路途中,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的父母,常常被吓得魂飞魄散,恨不得瞬间飞到医院。可行动再迅速,从家里到医院少说也要十几二十分钟,一时打不到车或等“120”车来家,时间可能花得更多。在等待的时间里,现场急救可谓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必须沉着镇静,不要大声喊和晃动孩子,更不要将孩子紧紧抱在怀里,也不要强行控制患儿正在抽动的肢体。此时应立即将患儿平放于床上或没有坚硬物件的地板上,不用枕头,解开衣服。轻轻扶住孩子的身体,以免造成关节损伤或摔伤。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以便唾液或呕吐物可以顺利流出口腔,快速解开衣服扣子,然后用大拇指按压患儿“人中”穴位(在鼻唇沟中点),较强刺激持续1~3 分钟,直到患儿发出哭声。
应该指出,孩子抽风时,目前仍有不少家长和医生会强行撬开孩子的口腔,迅速将压舌板或棉签放入口腔上下牙之间,其目的是防止咬伤舌头,一些教科书也提倡这样做。殊不知,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这是因为抽风的孩子已经不省人事,此时他的舌头不能吞咽,强行将压舌板或缠上布条的筷子硬塞到小儿上下门牙之间,反而易造成口舌损伤。
当抽风停止,患儿清醒后,喂退烧药(泰诺林或美林口服液适量)一次,再喂一杯淡盐开水,此后急送附近医院进一步诊治。
高热惊厥会不会影响孩子智商?这是许多年轻妈妈共同关心的问题。大量临床研究资料分析证实,简单型高热惊厥通常无害,长期预后良好,6 岁以后不会发作。一般不会引起智力低下,对孩子今后的智力、学习和行为等多无影响,也不会转变成癫痫。这是因为本型患儿惊厥发作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征,因此惊厥发作时对大脑的影响较少。但下文介绍的复杂型高热惊厥则预后不良,约有4%会发展成癫痫,约15%患儿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
高热惊厥转变成癫痫的危险因素有:①出生缺陷——原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②有惊厥和癫痫家族史,日后转为癫痫的可能性大;③第一次高热惊厥发作有复杂型高热惊厥的表现。如果只有一项危险因素,孩子到7岁时1%~2%转变成癫痫,有2~3 项危险因素时有10%转变成癫痫。
复杂型高热惊厥多见于半岁以内或4 岁以上儿童,一日内发作多次,持续15 分钟以上,已有4 次以上的高热惊厥,少数人非全身性发作,呈部分性发作(如单侧肢体抽风)。发作后有暂时性麻痹等神经系统异常。发作后2 周内做脑电图检查有局灶性癫痫放电改变。此外,多有癫痫家族史。
癫痫是一时大脑功能紊乱引起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的综合征,属于无热惊厥,也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慢性脑病,发病率为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六,半数以上在10 岁以内起病。可由简单型高热惊厥发展而来。
典型病例回放:6 岁男孩强强出生后半岁时首次发生高热惊厥,曾多次在市区医院就诊,以后变成复杂型高热惊厥。他爸小时候也患有癫痫病。前天强强在幼儿园与同学玩游戏时突然尖叫一声,意识丧失,摔倒在地,随即全身强直,眼睁大,眼球上翻,口吐白沫,颈背伸直呈角弓反张状,憋气,面色青紫,持续约30 秒后,四肢开始有节律地、反复地、短促地抽动,把老师和同学们都吓坏了,大约5 分钟后抽搐止住,孩子处在沉睡状,被急送附近医院抢救。
医生解析:癫痫大发作时,患儿可尖叫一声,突然意识丧失,摔倒,随即全身强直,眼睁大,眼球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咬破舌头,颈背伸直呈角弓反张状;可有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瞳孔散大。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后转入阵挛期即四肢有节律地、反复地、短促地抽动,一般总的发作持续1~5 分钟。随后恢复意识(约占70%)或沉睡0.5~2 小时苏醒(约占30%)。部分病人抽搐发作持续出现,称为“癫痫持续状态”。此种状态危险性最大。
癫痫大发作时往往不分场合倒地,且大多数发生在户外或家中,往往来不及送医院,如果目击者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就能积极地保护患儿,减少意外损伤。
遇到癫痫大发作时,现场急救者一定要镇静。首先,移开患儿周围可能造成伤害的东西,如尖锐的物品,让患儿尽快安全地躺下来,将头偏向右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注意身体保暖。但不能移动患儿或把患儿抱在怀中,也不要采取任何措施企图弄醒患儿,如用力按压或屈曲其身体或乱摇乱晃,因为这样反而会加重抽搐;更不要试图在患儿口中放任何东西,如放置木筷、勺子等。有些家长担心患儿发作时咬伤舌头,情急之下将自己的手指放在患者的牙齿间,这是绝对禁止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孩子的下巴往上顶一顶,不让其嘴张开就行,就可避免患儿咬伤舌头。在患儿神志没有完全恢复之前不要给他吃喝任何东西。当抽搐停止后,轻轻地将孩子调整到良好的姿势以改善呼吸。然后拨打“120”,等候医生救治,现场救助者应等到患儿完全恢复或急救医生到达现场后再离开。
目前世界公认治疗癫痫效果最好、最安全的方法是药物治疗,只要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儿童癫痫治愈率可达80%。但很多家长对癫痫的药物治疗存在认识误区,总是担心药物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发作时才让孩子吃药,不发作就擅自停药,导致孩子病情恶化。殊不知,抗癫痫药的原理是使体内药物的浓度保持一定的水平,从而控制癫痫的发作。发作吃、不发作不吃,很容易导致药物失效,癫痫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甚至越来越严重。另外,由于儿童时期,孩子身心和智力都处于发育阶段,选择药物时,应尽量选择具有强效控制发作、不影响认知功能、不影响精神行为、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等特点的药物。
1.首先要接受孩子患有癫痫的事实,同时鼓励孩子也接受这一事实。家长要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切勿随意打骂患儿,尽可能将患儿与其他孩子平等对待,让这类孩子同样拥有快乐的生活。
2.饮食方面,癫痫病患儿饮食以清淡为主,勿过咸过辣,禁止酒、浓茶、咖啡、酒心巧克力等食物。
3.避免一切发病诱因,如饮食过饱、疲劳、熬夜、吸二手烟、课余时间在外玩耍致摔伤、在家长时间看电视或者打游戏(时间过长也可能诱发癫痫)。有种类型的癫痫称为光敏性儿童癫痫,当荧屏上强烈的闪光刺激被视网膜神经细胞接受,传送到大脑,引起神经元异常放电,扰乱神经中枢的正常功能,就会导致儿童癫痫的发作。
4.监督孩子坚持服药治疗。在开始药物治疗后,需要做血药浓度监测,以确定或调整合适药量。每隔一段时间需复查脑电图。一般来说,药物治疗至少需要持续2 年以上,直到患儿没有癫痫大(小)发作的症状为止。
从长远来看,尽管癫痫发作次数较多,但大多数癫痫患儿的智商是正常的,广大家长和患儿要有信心去战胜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