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占娥(甘肃省镇原县城关镇路坡小学,甘肃 镇原 7445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积极落实新课改提出的教育要求,努力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教育步伐,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在实处.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散、认知提升的黄金时期.为了创设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可采用生活化教学这一手段,在教学内容中穿插生活元素,让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及好奇心,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生活化教学主要以生活为载体,积极倡导“知识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思想.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期间,通过生活化教学将生活与教学内容高度整合,在讲授过程中穿插生活信息,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呈现课堂,如:课前导入、情境创设、知识拓展、作业设计等多方面,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引入生活元素.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思想认知、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将数学中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便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际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泛,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对知识难以理解,经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手段,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与实际日常生活相背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生活化教学灵活运用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感悟数学与实际生活很近、很密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手段,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快速消化.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对学习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投入“我愿学”的学习氛围中,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法,结合教师的科学指导,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定位,体验到学习带来的趣味感,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并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首先,生活化教学能够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从生活中不断挖掘教学资源、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入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下放松身心,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快速消化知识.其次,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来源并不是仅仅依托于教材,还取决于实际生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分析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最后,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小学数学课堂体现出多元化的一面,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热情饱满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实现教学资源最大化,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实体验感和趣味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育乃立国之本,我国的教育教学发展已经历多次革新,回顾以往教学,自教师进门的那一刻,课堂就变得格外安静,从上课到下课几乎只有教师一人在讲话,学生齐整整地在下面倾听.慢慢地,教学模式打开了新的格局,坚持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告别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学习状态.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主要以传授知识为重心,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难以提升.一些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氛围,与学生交流互动,采用幽默的语言、开有趣的玩笑,带动学生投入学习.但是,却在此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虽然课堂氛围被调动了,但仍有学生还沉浸在玩笑幽默的语言里不能出来,课上处于思想停滞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尚小,有一颗好动之心,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很难做到安静专心地听老师讲课,使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友好的关系.除了学习,小学生在生活中充满了好奇心,他们身上有很多面,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会不断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这是他们内心求知欲的体现.生活是实实在在、能够接触到的,更加形象和具体.而数学知识则恰恰相反,是抽象的.对于其中由文字堆砌成的理论、概念、符号等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感.就目前而言,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度有所提升,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仍然采用传统老旧的“一刀切”方式培养学生,这既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实际学情等因材施教,寻求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实际需求的教学形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生活化情境.创设该情境并不是直接硬生生穿插进来的,而是需要有一定的层次感,让学生能够一步步适应.教师可以在上课初始阶段引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事件、生活常识等,进行课前预热,让学生能够提前感知这堂课的教学情境,有一个心理准备,为学生创造高效的课堂体验,然后进行正式的数学知识讲授.在课前设计一个预热环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专注力,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因势利导,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还可以结合所学内容穿插一些生活小故事,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教学期间,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敢于提出质疑,从而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师在教学“升和毫升”这一知识点时,如果让学生单凭对照课本,那么学生很难理解升与毫升的概念,感受不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首先在教学中可以准备一个500毫升和1.5升的矿泉水瓶,向学生展示实物,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目睹升与毫升的区别,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矿泉水瓶上印着的升与毫升的表示方法的不同,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关于升与毫升的实物.最后,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解升与毫升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这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启发,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语言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在以往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在课上讲授时会使用较为专业的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导致学生听课效率低下,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内心会产生对数学学科的畏惧感.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的知识范围比较广泛,涉及理论、定理、公式等,再加上数学学习要采用数学思维来进行思考,还要学会运用数学中出现的各种数学符号,这些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十分枯燥.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始终使用专业性较强的语言,就会使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知识无法理解,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数学语言生活化,将教学内容、数学知识有效衔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表达,让学生从生动的语言中发现数学,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这才是数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教师要将数学语言生活化,另一方面教师要将数学语言趣味化,结合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焕发学生的课堂热情.
例如,在教学“厘米和米”这个知识点时,教师为了贴合学生的兴趣及实际生活,在课堂上选择生活化教学方式,以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方式,生动、幽默地与学生共同探讨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找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让学生看一看这些工具都是测量什么的,随后邀请一名学生上台,让其他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帮助其测量身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米和厘米的区别,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能够更好地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认知等方面都属于成长培育期,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理解力、逻辑分析能力、推理探究能力不够充足.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地教学,那么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时会遇到很大的阻碍,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采用生活化教学,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融入更多与生活中有关的元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造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在课堂中,尤其是涉及知识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穿插进来,通过引用案例、打比方、创设实例等多种形式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学内容生活化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体系,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回忆生活中遇到的“可能性”,引导学生将知识延伸到生活,将生活联系到教学内容.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同学们,今天上午天气晴朗,现在怎么突然变成阴天了呢?猜测一下接下来天气会怎样?”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迸发,会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会给出“有可能会下雨”“有可能会打雷”“还有可能一会又变晴天了”等答案.此时,教师可以引出“可能性”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就使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事物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在深刻理解课本中的含义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从了解到理解,再到掌握,而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学习层面较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基本上停留在理解这一层面.而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考验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学生表面看起来已经学会了,但一到做题时就做不出来,非常慌张,这就是没有对知识熟练掌握、不会将知识灵活运用的体现.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并用数学思维、数学眼光去看待生活,通过推理和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趣味感,将数学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因此,为了确保学生全面了解知识,提升其学习效率,教师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为了让知识显得更加真实,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动手操作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组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对称的物品,再借助手工制作,结合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亲自动手制作图形,并对自己做出的作品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脑、口、手、眼的协调能力、感知能力,还能够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把目光投放在教与学上,还要注重教学评价,在设计课后作业环节也不能放松.课后作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最后一环.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作业的实际完成情况来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优化,真正做到教学评一体化.生活化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前、课中,也体现在课后作业环节.生活化课后作业布置打破了以往古板刷题式的作业形式,能够引领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学科的本质,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超市购物,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统计一下家庭中一个月的生活支出,计算一下家庭中电费、水费、燃气费等消费金额.这样具有趣味性的作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思考.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用生活化教学是当前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需要将生活与教学中的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等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及数学素养,进而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