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2022-11-21 04:56:40范洪雷江苏省淮安市涟水滨河外国语学校江苏淮安2234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负数核心素养

◎范洪雷(江苏省淮安市涟水滨河外国语学校,江苏 淮安 223400)

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不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使课堂教学变得花里胡哨,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需要适时地引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价值探究

(一)数学学习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将重点放在了知识教授上,天天想着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将重点放在了题目的讲解上,所以学生只有在看到原题的时候才可以快速地解答,一旦出现了新题型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再加上传统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没办法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也就不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课堂教学,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二)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现

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独的,而是和各个领域、层次的知识有关的,需要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统一起来,要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出来,要让学生切实地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构建起数学素养理论知识体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不过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时候,教师不能太过着急,因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实践将其落实的.另外,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知数学学科的内在魅力,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学科、认识数学学科.同时,教师需要发挥出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探究.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措施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抽象思维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提问不仅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也是让学生自主能力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探究.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知道,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呢?教师可以创设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通过实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几个立体实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如:铅笔盒(长方体)、魔方(正方体)、足球(球)等.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几何体吗?”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物体,谁说得最多可以获得一颗糖.虽然奖品不是太好,但其是荣誉的象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进而给出这样的答案:书是长方体,练习本是长方体,乒乓球是球,水杯是圆柱,等等.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了主体,并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探讨、思考、猜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够得到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核心素养也可以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创设出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二)开展合作学习,培养逻辑能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只有真正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快速地理解知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合作学习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教师要将合作学习的开展重视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要知道:学生很容易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弄混,没办法真正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几何图形以小组的形式分发下去,让学生通过合作将不同角度的几何体展开图画出来.学生因为有了同一个任务——画几何体展开图,所以会进行交流、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到据理力争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自身知识面也可以得到开拓.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安排这样的任务:“在立体图形的所有角上标出字母,让一只蚂蚁从一个点爬到另一个点,它爬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要将几何体的展开图画出来,就需要找到平面图中的两个点,然后用直线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找出距离最短的展开图形,再进行分析、探究.借助上述方式,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进行合作与交流,从而提高自身的自主探究意识与逻辑能力.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思想得到了强化,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运算能力

知识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以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开展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完成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正数与负数”的时候,由于该部分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学生很容易把正负数的概念混淆,没办法真正地理解这些知识有怎样的特点,没办法利用正负数有效地表示数量.但实际上,正负数在生活中是经常会被用到的,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探究生活中的问题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促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有效培养、提高.首先,教师可以将负数的表示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等学生明白了负数的表示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负数有哪些.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所以这一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太难,因此,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回答.有的学生会说:“天气预报中经常会出现零下的度数.”有的学生会说:“温度计上有负数的刻度.”还有的学生会说:“地图中有表示地形高低的数,其中就有负数.”然后,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比如:星期天的时候小明拿着15元来到超市,他想买一盒饼干、一支牙膏,到了收银台收银员告诉他饼干9块钱,牙膏7块钱,那么小明拿的钱够吗?看过问题后,有的学生会说够,有的学生会说不够.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算式算一下,即:15-7-9.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不够减,所以会大声地告诉教师:“小明的钱不够.”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他还差多少钱呢?”这样一来,就可以顺利地引入负数这一概念,就可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进行深入的思考,会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联系实际生活开展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让不喜欢学习的学生逐渐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四)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分析能力

数学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很强,所以要想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教师就需要进行实践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就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球赛积分表问题引入,由于这一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尝试进行论证.在得出一定的答案后,学生会进行讨论.在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如果学生说出的答案是对的,教师就可以这么说:“完全正确,让我们一起给这位同学鼓励吧!”如果学生说出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就可以这么说:“虽然这位同学没说对,但是勇于回答问题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相信这位同学可以在下次回答正确.”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踊跃地参与到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为课堂教学的效率提供保障.由此可见,进行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分析、探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五)引导学生辩论,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或者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问题,为学生带来更多、更为便捷的解题方法,能够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教师要利用初中阶段学生较强的好奇心与好胜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并大胆地提出来进行辩论,从而在辩论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渐拥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设计引导的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质疑,如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经常性地向学生询问:“哪位同学有更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呢?谁能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或者是其他不同的意见分享出来呢?”让学生能够在引导下进行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重要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相对自由的思考和辩论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讨论成果的平台.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三视图”内容为例,许多学生由于自身空间想象能力的不同,在观察之后所画出来的立体图形是不一样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画出的不同图形,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以有力的证明去反驳对方的观点,以此来逐渐地总结出正确的图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对一个具体的“三视图”自主地进行构建,并在思考和构建之后向其他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将自己不同的看法表达出来,以此来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相互讲述自己的思考方法,并思考其他同学的思路方法,以此来逐渐扩大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和问题探究过程中的自由想象空间,使得学生能够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或解题的过程中以多维度、多层面的角度创造性地进行思考和探究,为学生带来更多高效的学习或解题方法.

(六)通过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也是初中阶段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从数学学科的本质中也能够了解到,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学科,因此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就要重视学生的抽象能力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概念时,删减有关数量关系抽象或空间抽象的内容,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抽象能力对数学概念进行自主思考和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水平.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正负数的定义”内容时,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采用的都是直接告诉学生“带有负号的数就是负数”.这样笼统的描述不能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负数的概念,所以教师要换一种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0为分界线,大于0的数是正数,而小于0的数则是负数.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中,学生不仅能够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更加明确和清晰,还能在无形之中意识到“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分界点就是0,这个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对正负数的定义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掌握,并且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思维.同时,这样灵活的数学概念讲解,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去记忆特定的数学概念,而是让学生在相关问题中去想象和拓展,从问题延展到更多、更丰富的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并借助抽象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全面.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无形中借助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去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而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合作学习、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实践教学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才能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提高,才能让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负数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绝对值的作用
学好乘方四注意
历经艰辛的“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