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性格标签 拥抱更多可能

2022-11-21 05:16吴文凤
新班主任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希外向内向

□ 吴文凤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小希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成绩优异,做事情积极认真。小希虽然在班上不怎么爱说话,但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常和朋友聚在一起吃饭、学习、聊天。有一天,小希的妈妈联系笔者,说小希最近总是不开心,郁郁寡欢,也不与家人交流。

在初步了解情况后,笔者选择用微信与小希沟通。小希坦言,近期心情不佳,是因为和父母的关系紧张,自己并没有什么事情。聊天结束之际,小希给笔者发来信息:老师,我不喜欢自己的性格。我爸妈也总是说我内向,见到人都不打招呼。我也不喜欢出门。我是不是不正常啊?看到这句话,笔者明白这才是小希的烦恼之源。她的性格内向,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似乎总在以各种方式告诉她,内向是不好的,内向的人是不可爱的。父母尝试了各种方法,希望小希变得外向,比如强迫她热情地与亲戚打招呼。然而,这些做法都让小希越来越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是不受欢迎的,让她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那么,内向真的是不好的吗?或者说,性格能不能以简单的好与不好来定义呢?笔者陷入了沉思。

笔者告诉小希,内向也有内向的优点,要学会接受自己的性格。小希之后也没有再回复。笔者寻思,学生对性格存在某种程度的刻板印象,受限于性格带来的某种标签,如何才能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性格,接纳自己呢?在重新学习了教育心理学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之后,笔者决定与学生共同开展一场撕掉性格标签之旅。

撕掉性格标签之一:内向不全是坏的,外向不全是好的

学生返校后,笔者立即上了一节特殊的班会课——“性格拼图”。笔者首先在黑板两边各写一个词语:“内向”和“外向”,之后请同学们思考和回顾,根据对自己以及身边同学的认识,把自己认为属于这方面特质的词语写到对应处,如:外向对应的特质是热情、开朗等。接到任务之后,学生纷纷走到讲台,在两个词语下面写下他们的答案。这次学生用的粉笔是白色的。很快,黑板上多了许多词语,外向对应的词语是:热情、开朗、朋友多、爱笑……内向对应的词语则是:害羞、自闭、话少……笔者让学生看着他们写的词语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说,外向对应的特质大部分是优点,而内向对应的特质大部分是不好的词语,偏负面。没错,学生第一反应写的东西,正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不知不觉,我们都认为,内向是不太好的,外向在这个社会才是受欢迎的。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孩子的很多习惯、品质、性格等,是在7 岁之前形成的。国外也有类似的说法。一家研究机构跟踪观察了11 名儿童从出生到7 岁的成长过程,从气质、个性与家庭环境等方面探讨,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这一过程被拍摄下来,制作成纪录片《关键的7 岁》。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性格,我给他们播放了这部纪录片的片断。在这部纪录片里,有2 名性格迥异的小朋友。一名小朋友是阿纳斯塔西娅,典型的外向型人格,热情、大胆又直率,在群体活动中很显眼,她会主动提出想法。可行为学家发现,外向性格的阿纳斯塔西娅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自信和果断是她的优势,但她往往会忽视别人的声音,有时候显得过于自我。和阿纳斯塔西娅相反,另一名小朋友是一个男孩,他叫本,本的表现代表了大部分内向型性格的孩子:安静、喜欢独处,偶尔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本喜欢花更多的时间跟自己玩,也会用更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画画、制作手工等。从他的作品中,老师和父母都看到了他极强的创造力,而这些作品也让他拥有内在的自信。

观影过后,笔者让学生认真思考,在黑板上补充自己对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新认知。这一次,学生用的粉笔是红色的。很快,黑板两边多出了许多红色的字。也就是说,这一次,学生意识到,不管是内向性格还是外向性格,都是优缺点并存的。外向的人虽然热情,好社交,开朗,但是也容易太过武断,陷入自我中心,忽略外界的声音,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内向的人虽然害羞,话少,但是细心,与朋友关系稳固,专注,等等。说起内向,很多人都会误解,觉得内向就是懦弱、胆怯,但事实上,内向只是一种性格而已。内向的人并不是都很害羞,他们其实也喜欢与人交往,只是更珍惜独处的时光。或者说,内向的孩子不是没有朋友,而是他们更喜欢一个人待着。不管外向或者内向,都只是一种性格,谈不上孰好孰坏。

撕掉性格标签之二:内向?外向?你可能是内外向中间型

在上面的环节,学生对内外向性格有了新的认识,这时候,一名学生很大声地说:“老师,有没有人既不内向也不外向呀?”这一疑问引得班上学生哄堂大笑,认为有点不可思议。然而,这名同学提的这个问题,正是本节班会课的目标之二:认识内外向中间型。

在这一环节,笔者主要采用案例分享的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和认识。笔者跟班上的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在笔者求学的过程中,每次认识新的同学,他们对笔者的评价都是安静、沉稳,也就是典型的内向型。相处一段时间,他们发现笔者是热情的、积极的、话多的,甚至还是模仿达人、戏精,这时候展现出典型的外向型性格。笔者问学生:“难道你们的吴老师人格分裂了吗?”他们哈哈大笑。这时候,笔者引进新的知识,即性格的内外向中间型。

不仅是笔者,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不是典型的内向或者外向性格。人们开心时外向,出去闲逛交朋友,聊天吃饭一起打球等,很开心,搞活动点子也很多,是大家的开心果;不开心时,就是自我反省时,就有点内向,一直怀疑自己的某个观念或者某个做法是错误的。别人这时叫你出去吃饭就不想去,也不想逛街,只想一个人静静地待着……这并不是人格分裂,而是正常的性格,只是生活中大家都习惯将性格划分为二,非内即外,禁锢了大家对性格的认识。这时候,笔者看到同学们眼里的疑惑被一点一点地解开,或许这个认识解答了他们心里多年的疑惑。

撕掉性格标签之三:拥抱多彩的性格,拥抱更多可能性

课堂最后,笔者与学生分享了两段视频。第一段视频是《脱口秀大会》演员鸟鸟的表演。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内向者不善于表达,所以不适合表演脱口秀。鸟鸟是一个内向的人,却成了一名优秀的脱口秀演员,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她说,人不要给自己设限,要多去体验,要突破自己的“壳”。而鸟鸟最终打破别人的刻板印象,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脱口秀演员。第二段视频是对歌手毛不易的采访,他在《谈心社》里说,内向者不需要变成外向者,需要做的不是自我否定和盲目改变,而是学着坦然地了解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选择一些能够让自己更适应这个社会的行为方式。毛不易和鸟鸟都是典型的内向者,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接纳自己的性格,突破性格标签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能够拥有多彩的人生。

班会课结束的时候,我看到了小希的眼里充满了坚定,我相信认真、细心、负责任又肯吃苦的她,一定会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小希外向内向
小溪流的比赛
小夫妻日常
对内向人的8个误解
内向的人,也能拥有高配的人生
做最好的内向者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小希的跳高游戏
小希的贴纸游戏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