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

2022-11-21 04:39刘德春
关键词:家校协同育人

刘德春

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国家关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相关文件就有4 个,其中2021 年10 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这是全党的意志,国家的战略,全民的心愿,这是客观趋势,理性选择,毋庸置疑,势在必行!

一、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含义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需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选择或创造一定的环境,组织一定的教学内容,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实行系统的、积极的影响。

社会教育是指社会生活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各种教育性因素的总和。即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的一切社会机构、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包括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生活方式,在不经意间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道德启示。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明确对学生教育的共同责任,相互配合、整合资源、平等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是指国家为推动教育目的的实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的由政府驱动、学校主导、社会支持、家庭参与、多元主体协作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工作系统。

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一是家庭教育的需要。由于家庭教育缺位、错位、不到位造成部分少年儿童心理素质低下,单一的家庭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实施家庭、学校、社会协调育人,势在必行。

二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下,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广泛听取来自家庭、社会对学校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及时采纳,对学校的长足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学校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现代化教育进程中不断发展的需要。

三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在发生改变,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学习方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共同发展。家长、教师在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如何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家校社协同育人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

建立健全家庭、学校及社会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发展的良性互动保障机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家校社协同育人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够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打造温馨的生活秩序,建立和谐、稳定、幸福、美好的大家园。

三、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现状

由于各自教育理念不同、家校社职责不同、教育方法各异、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等,当前我国家校社的教育出现育人机制不完善、队伍能力不足、评价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

(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不够完善

1.家校社协同育人形式化。参与主体在协同合作过程中权责不明晰,制定的目标不明确,合作的内容过于宽泛,指向不明,表面化与形式化严重,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育人机制,导致协同育人效果不佳。

2.家校社协同育人方式单一。无论政府还是学校,都存在宏观统筹缺失、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执行过程监管与保障体系不严密,影响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落实效果,减弱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

(二)家校社协同育人团队能力不足

1.由于学校师资有限、学生数量多、协同育人基地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协同育人教师水平整体不尽如人意,在实际工作中能力明显不足。

2.参与协同育人的教师缺乏相关培训,职责划分不明确。校内外指导教师只有做到责权明确、协同育人、有效履职,学生才能通过实践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但由于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前缺乏系统培训,并不清楚自身的指导职责,对指导工作的内容、范围感到模糊不清。

3.参与育人指导的教师事务较多,工作开展不及时。校内指导教师平时忙于常规教学工作,空余时间少,多数时候都是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及参与教研活动的指导远远不够。

(三)家校社协同育人评价机制不健全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实施过程中,对各组织团队的协同育人效果没有设立评价指标,没有设立优秀家长、先进家长学校、先进社会组织的评价制度,对家校社协同育人没有设立奖惩制度,致使家校社协同育人未能形成有价值、可参考的优秀成果。

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策略

(一)完善协同育人组织,发挥协调作用

根据国家政策的有关要求,为了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政策,由政府统筹协调,利用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资源,组建青少年志愿队,由有经验、有爱心的综合志愿者服务队、家长志愿队、教师志愿团成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在各个社区设立服务站点,实行网格化管理,开设个性化兴趣小组,满足不同学生的课外活动需求。

遵循“阵地共用、资源共享、专兼结合、务求实效”的原则,组建县区家长学校总校,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总校校长,副局长、纪检书记任副校长,下设教导处、总务处(与教育关工委合署办公)负责日常工作。以乡镇校为家长学校分校,校长由乡镇校长兼任,由政教校长、家长代表、班主任代表等人员组成校务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家长学校的日常事务。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统一规范管理家长学校。

全面推行“五到位”“五经常”的工作制度,保证家长学校建设的规范化。“五到位”即课堂教学到位,家长学习到位,骨干队伍培训到位,家教辅导到位,督导评估到位;“五经常”即经常听取家长学校工作汇报,经常深入了解家长学校工作情况,经常参与家长学校活动,经常宣讲家长学校工作,经常宣传家长代表的先进事迹。普遍建立“一簿、一册、三档”的资料管理制度,保证家长学校管理的规范化。

学校创新管理工作目标,一是条件目标做到八必有:即有组织机构、有固定场所、有挂牌标识、有专职(兼)教师、有教材教案、有学籍档案、有规章制度、有经费保障;二是管理目标坚持五到位:即明确职责分工到位、教案精准备课到位、方法多样措施到位、狠抓过程管理到位、阶段验收效果到位;三是效益目标争取三达标:即家长出席率达标;家长对学校满意率达标;学生对家长满意率达标。

单独设立家长学校专项经费,保证家长学校经费投入的规范化。县区教育局在师培经费中列支一定资金,作为家长总校的专项办学经费,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按比例列支,全部用于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建设。

(二)加强队伍建设,保障育人质量

在信息化背景下,学校管理者要提高思想意识,结合本校实际,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工作坊,组建家校社合作委员会,建设了一支专家型家长学校社区讲师团队。这支团队由数十人组成,有局、关工委、县区妇联和学校的领导、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具体负责全县区家长学校教师培训和父母学堂讲座。为了更好地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学校要组建家长学校志愿者教师团队、五老团队;组建艺术社团,聘请艺术家、传统工艺传承人和民间艺人担任社团指导员,开展合唱、舞蹈、书法、文化等活动。开展美术馆、博物馆、文化园、展览馆等社会资源免费参观体验活动。由社区组建爱国革命老军人团队,开展红色经典书籍阅读、红色经典影片观赏、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讲革命故事、唱红色歌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保障育人质量。

(三)创建服务平台,拓宽育人渠道

在信息化背景下,利用网络的优势条件,创建多种服务平台,积极开发和拓展各种家校社联系沟通渠道。

1.筹建家长学校网络服务平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开创公益性网络微课堂的“互联网+空中课堂”,开通“家校共育”“投诉建议”等栏目,学校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知识、互相沟通、友好交流。办好具有图书阅览、视频演播、政策导航、心理健康、父母学堂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家长学校网络服务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各讲师团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同教师、家长互动,不定期推送网络课程、视频链接以及文字影音资料等,为家长提供家教知识、专业化的帮助、学生学业辅导和教育信息动态等服务。这个服务平台的开通将增进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2.设立家校联系反馈卡、建立微信联系群。通过家校联系反馈卡,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家和学校的各种表现,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通过微信展现课堂实景,为家长的实时监督创造机会。同时,可以通过微信群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并引导家长之间相互分享教育心得体会,从而使班级微信群成为家长学习成长的阵地,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保障。

3.推出学校特色公众号,增强家校关注点。运用学校特色公众号展示师生精彩瞬间,展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关注,通过技术手段设置,学生家长只须输入关键词或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各类教育信息,增强了家校互动的多样性,吸引更多家长关注,为协同育人增加动力。

4.多方互动挖掘资源,形成“家长课程资源库”。学校课题组成员开展调查和走访,掌握更多、更全面、更科学、更有效的家校社育人资源,建立教育资源库。通过一系列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社会活动场所,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选取优秀的育人资源,编辑典型案例,形成家校社合作的育人合力。

(四)完善评价育人机制,巩固育人成果

学校根据省市要求,把家长学校创建情况列在教育局年终考核评估的指标体系之中,作为2 级指标,分5 个方面细化评估标准,配置了8 分的权重,还规定有办学特色的、受过上级部门表彰的给予适当加分。制定了《县区示范家长学校评估标准》和《县区示范家长学校评估细则和办法》。进行家庭教育示范校、星级示范家庭、先进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评选,发现一批优秀的案例,在全县区进行推广宣传,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完善育人机制,做到有计划、有标牌、有活动场所、有活动项目、有评估标准。

学校采取三种评价方式:第一,建立自评机制,家校社组织对自己的育人工作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第二,家校社三方互评,家长评价学校和社会教育,学校评价家长和社会教育,社会教育评价学校和家庭教育,形成可靠的数据分析,进行精准的评价;第三,由政府部门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团队,对家校社教育进行总体评价,作为家校社三方改进教育的依据和认定各自成果的有力结论。根据评价结果,实施清单式整改,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更好地发展,形成本地区特色。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育人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