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禹,金花子,马婕姝
百年来,中国职业教育以党的领导为根本指引,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出新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中国化的实践理性创新与理性实践探索。在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为满足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要,贡献了适应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服务和支持力量。在可持续推动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就业创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阻断代际贫困、惠及全民公平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党的领导下,从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中崛起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类型定位越发突出、“德技兼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日趋完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内涵质量显著提升、“适应需求、优效供给”的服务能力切实增强。2021 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中国正在从职业教育大国迈向职业教育强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历史中探寻党领导职业教育的发展逻辑,梳理总结中国职业教育百年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和发展经验启示,对提质培优奋进办好新时代的中国职业教育,具有固本强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国职业教育的百年发展,承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根植中国大地,从备受凌辱与压迫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获得民族解放之后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坚强意志与不懈追求。在党的领导下,历史范畴和时代演进中的中国职业教育,主要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服务革命救国的孕育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服务建设图强的奠基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30多年服务现代化振兴的全面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中华民族复兴战略全局的内涵发展阶段等四个关键历史时期。一步一脚印,扎实走出了一条中国自己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职业教育改造扬弃旧思想、传承创新形成新思路的重要发端时期。1921—1949 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夺取民主革命全国胜利的28年中,党领导职业教育以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基本原理为指导,适应建党初期、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阶段发展和现实斗争需要,注重职业教育同工农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在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内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员和革命干部,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提供了切实的服务和支持。期间以技能教育保障广大工农大众受教育的权利,具有革命性、政治性的历史特点。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投身到中国革命事业,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和分析中国实际问题并注重在斗争实践中的运用。注重教育与劳动结合,倡导职业与教育合一、学问与生计合一、脑力与体力平衡发展、知识与劳动接近融合的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党在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领导工人斗争的过程中,大力加强了对工人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这一时期职业教育的政治和军事教育色彩较为浓重,主要以建立劳工补习学校和劳工组织讲习所等教育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骨干力量、壮大党组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适应土地革命战争的需要,在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对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革命斗争和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教育与劳动紧密联系,智力与劳力均衡发展”为基本方针,倡导推进劳动人民知识化和知识分子劳动化。1937 年颁布的《短期职业中学试办章程》,作为中国共产党首个职业教育发展的文献纲领,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发展要求,提出了以满足马列常识学习和掌握生产技术为主导要求的职业教育学时限制和课程结构规定。在困难条件下,党积极创办了中央红色医务学校、中央农业学校、无线电学校、永新女子职业学校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艰苦卓绝的战时形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教育为长期抗战服务的指导思想,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当时的政治、战争和生产劳动需要,进入了蓬勃发展期。职业教育在不断扩大的抗日根据地内形成了一派兴盛景象。在“军事斗争、生产自救、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引领下,职业教育以“应战争需要,训练各种专门人才”为核心任务,开设了多种类型的实践学校和短期培训班。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积极的物质和人才资源支持。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和解放区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适应全面夺取解放战争胜利和战后经济建设的需要,各解放区积极创设了工农学校、卫生学校、财经航空学校、财经学校等类型的职业学校,切实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生产技术水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政权和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提供了积极的保障。
在党领导新中国实现国民经济恢复、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依据当时的政权建设、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等现实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探索经验为基础,适当借鉴国际的教育法制经验,立足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实践经验,以服务建设图强为重心,进行了适切的革新探索,逐步走向了正规化和规模化发展。在此期间,职业教育整体呈现出稳步发展、快速发展和发展回落的阶段性波动特征。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严峻考验,国际上面对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挑衅,国内国民党百万军队尚在负隅顽抗,经济上已然上千疮百孔,党内存在可能滋生的骄傲腐化思想。党不畏艰难险阻,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完成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其他各项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任务,国民经济得以胜利恢复和初步发展,有效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政权。在此期间,党高度重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领导。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专科学校暂行章程》是新中国第一个职业教育法规。规定专科学校要理实一体培养能够全心全意为新民主主义建设服务的专门技术人才。1951 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了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的制度地位和作用,以专门化、单一化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原则,提出了正规的技术学校和速成的、业余的培训班配合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以中等和初等技术教育为主体、专科学校教育和工农业余教育为补充的职业教育政策法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技术教育在社会主义因素的促进下蓬勃发展,为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过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阶段,是党领导国家大规模有计划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时期,也是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时期。1953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才进入了大规模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发展阶段。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定了党在过渡时期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农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总任务。在党的领导下,职业教育围绕“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文教工作总方针,提出了反对数量形式主义,注重科学理论指导先进实践。1954 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先后公布了《中等专业学校章程》和《关于改进中等专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中等专业学校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办学任务和中等专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并对各级各类中等技术学校修业年限进行了规定。在此期间,职业教育在助力工农阶级在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基础上,积极促进劳动竞赛,逐步发展为以提高生产率和改进技术管理为中心的技术革新运动。各类大批的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一线,有效地促进了大规模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党领导中国开辟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前行发展的重要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波澜起伏。十年里,成长起来了成千上万的建设事业的各类专门人才,他们大部分成为了后来改革开放和各方面现代化事业的骨干力量。1956 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1958-1963)的建议》,提出要努力发展中等技术学校教育,有步骤地发展中等专业教育。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肯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工作取得巨大成绩。同年,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明确提出了“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和改革模式。刘少奇同志发表《我国应有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讲话,提出实行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受“大跃进”的影响,职业教育也出现了盲目追求数量、忽视专业质量的现实状况。20 世纪60 年代,在党调整国民经济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工作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重拾质量本位调整了规模结构,中央办学和地方办学结合、教育部门办学、业务部门办学和工农矿等办学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改革随即在全国各地蓬勃地发展起来。
“文革”十年内乱,职业教育事业受到了重大损失。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被否定,既定思路被质疑,管理机构被取消,师资队伍被遣散,发展基本停滞。1978 年5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党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中国职业教育重回发展正轨奠定了重要条件。
1978—2012 年,中国职业教育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实现了规模从大到全、制度从有到优、改革从稳到深、标准从泛到专、贡献从微到著的全面发展。为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1978—1992 年,是党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时期,也是职业教育走出低潮恢复发展的时期。党的十二大适时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全面改革纲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正式开创。20 世纪80 年代围绕“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需要,职业教育进入了结构化发展的快车道。伴随着经济复苏,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剧增,在党的领导下,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恢复发展、职业高中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全面起步。198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提出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本地实际出发调整、整顿普通中学,积极发展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同年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南京金陵职业大学等首批13所职业大学,之后的5 年时间里,全国先后建立120 余所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逐步实现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结构调整,职业教育逐步迈入了体系化发展轨道,基本形成了普教与职教并行发展的格局。
1992—2002 年,是党领导国民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职业教育法治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根据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职业教育进入了法治化发展的新阶段。伴随着职业教育法治化成为共识,在党的领导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职业教育进入了完善和超越期。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将现有的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部分高等专科学校逐步调整为职业技术学院,以形成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合力。”2000年和2001年教育部先后出台了《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为加强对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促进学校建设,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标准依据。20 世纪90 年代到新世纪初的中国职业教育基本形成层次鲜明,学校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职前、职后教育协调推进的发展格局。
2002—2012 年,是党领导国民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时期,也是职业教育深入发展时期。顺应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趋势,党提出了“战略观、人本观、导向观”的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方针。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强调职业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新方向。深化明确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倡导职业教育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注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服务经济社会更要服务民生。同时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职业教育在持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调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等工具理性价值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加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劳动者与技术技能人才素质的人本价值理念引领和实践探索,进一步端正了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科学认识与正确理解,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经济转型、产业调整、社会和谐、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等整体形势与具体任务要求,聚焦建设强国、培养时代新人,提出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职业教育迈入了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深化增强类型教育适应性的高质量建设内涵发展阶段。
2012 年,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关键阶段。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方针。2014 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着力实现经济、民生、社会三个目标。2014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牢固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对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体系建设、规模结构、发展环境、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办学水平、适应性活力提升等作了具体的目标定位。围绕这一纲领性文件,同年教育部联合六部委发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对现代职业教育基本架构进行了层次机构、终身一体、办学类型、开放沟通等方面的任务部署和行动指南。全国上下行动起来,以更大的精神和干劲,致力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创新探索。
2017 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时代职业教育在实现“中国梦”和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职业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被放置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和高度上,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注入了更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2019 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将其理论升华为全局策略,使得党和国家关于“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的指示落到了实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等教育现代化指导性文件相衔接,开宗明义地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对接科技发展趋势、经济结构转型、产业产能升级和市场发展需求,明确了职业教育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的整体发展目标,具体提出了7个方面20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举措。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明确提出了10 项任务,27条举措和56个重点任务。具体任务涵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实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三教”改革攻坚行动、信息化2.0 建设行动、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行动”等重点行动领域。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确定了本地拟承接的任务(项目)数量、承接单位和支持经费。2021 年,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切实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1+X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百万扩招”“双高计划”“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学徒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等打造职教升级版的系列化推进举措亮点纷呈,充分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跨界合作、产业与教育需求过程整合、教育共性与职业特性并蓄等本质规律特征。新时代的中国职业教育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职业教育作为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基本原则最为直接和具体的类型教育,存在着先天的内在联系。伴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演进变革,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坚持人民至上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持续深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构建了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样本的职业教育实践方案,建立了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职业教育适应建党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任务和现实变革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持续深化推进实践理性与理性实践融合的创新转化探索,逐步构建形成了中国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基础对党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确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命题,强调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根本、最积极的因素,注重职业教育通过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提高生产力,倡导以半工半读模式实施综合的职业技术教育。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原理,充分揭示和分析了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律和本质特征,至今对世界范围内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伴随着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中国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先进性的历史经验领导中国职业教育理论建设,在精粹传承与开放吸纳中持续推进深化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历史验证和内涵发展中,基于党领导职业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理性认知与智慧积淀升华,中国职业教育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基本原理与中国职业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和结晶,即习近平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多元,涵盖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战略定位、“深化改革、创新模式”的发展方向、“立德树人、提升素养”的根本任务、“惠及全民、精准扶贫”的公平取向、“技能社会、劳动风尚”的时代责任等诸多方面关键要素。中国职业教育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属性定位越发鲜明,以“普职关系定类型、产教关系定供求、校企关系定模式、师徒关系定方法、中外关系定特色”的逻辑维度位越发清晰,聚焦类型教育高质量体系化建设的范畴越发丰富。为中国职业教育面向“中国梦”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助力支持的服务诉求,适应经济动能转型、产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开发等现实挑战,增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自信和体系建设的生命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科学创新的发展观引领与系统推进的方法论指导。
围绕党领导中国发展不同时期阶段的主要任务,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追求与追问中,党形成了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行动举措。坚持以人民至上为前提、立德树人为中心、服务发展为目的、提升质量为关键、改革创新为动力的职业教育实践探索越发全面和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指示,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的期待和要求。职业教育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逐步健全德技兼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综合素养提升越发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充分适应需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成为了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中国职业教育正在“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为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进一步创造积极条件。当前,站在内涵发展的历史新起点的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类型教育的历史新阶段,开启了高质量建设的新征程,强势迈入了固本强基、提质培优的守正出新黄金期。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紧扣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脉搏,着眼于顺应新阶段、完善新理念、形成新格局、增强新动能,聚焦突出的类型教育定位,着力建立健全更为完善的职业教育办学制度和专业标准,完善构建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学历教育到职业培训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充分激发产职业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内生动力的同时,持续深化同各国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职业教育正在对世界职业教育产生示范力量和辐射影响。
根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14 万所,中职学校9865 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 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27 所。中职在校生1628.14 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9.44%;高职在校生1459.55 万人,占普通本专科的44.43%。“十三五”期间,年均培养1000万左右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战略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近10年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服务国家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19 个专业大类、97 个专业类、1349 个专业和10 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在纵向上形成了巩固中职基础地位,强化高职主体地位,稳步推进高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结构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过程贯通衔接。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动能转换、教育脱贫攻坚、全民终身学习等类型教育功能不断深化拓展。职业教育内在结构与协同资源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以职业教育法为基础,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统领,以“1+X 证书”制度为重点的国家、地方、校本政策举措配套支持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框架。经过持续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主要包括“中职、高职两个专业目录及相应的专业设置管理办法;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和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10 门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9门中职大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大纲;136 个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19个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以及60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等”建设成果。在海外独立举办的第一所高职院校“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鲁班工坊”,切实打造了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这都为实现中国特色鲜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从职教大国走向职教强国,奠定了现实基础。
回首中国职业教育百年发展的历程和成就,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大优势,是区别于其他国家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从历史范畴和经验维度上看,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时代、国家和人的发展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机制,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示、方针和政策。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职业教育在时代变迁的历史演进中产生了“小职教”教育类型观念向“大职教”类型教育定位的发展性质转变、“工具性”教育供给支持向“人本性”教育综合改革的发展目的转变、“低起步”教育实践探索到“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转变的发展模式转变。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的中国职业教育在优质、稳定的基础上,以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彰显了独特的发展经验和建设启示。
道路问题是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事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党领导中国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彰显了党领导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优势。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条件等取得了显著的改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系统总结了党领导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道路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全面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重大问题。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全面深化探索,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刻体现了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跨界合作、产业与教育需求过程整合、教育共性与职业特性并蓄等类型教育规律和特质,有效把牢了职业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政治方向主导权和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切实促进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教育模式改革。职业教育的服务适应性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历史和现实证明,党以高度的道路自信领航了中国职业教育事业从大有可为的顶层设计到大有作为的行动落实。职业教育深化综合改革和特色、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归属的现代职业教育优势和魅力。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将在党的领导下,毫不动摇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力量之源和自信之源,全面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
理论是基于实践验证、推动实践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深刻总结和反思。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发展理性引领是党领导中国职业教育确保在正确的道路归属中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职业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植职业教育本质规律与中国实况,适需汲取转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的优质养分,系统建构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丰富和时代创新,面向世界形成中国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深刻指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为职业教育理论创新提供了依据和指南。坚定不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以理论自觉把握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属性、地位和价值,以系统性的理论思维引导结构性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应然选择和根本支撑。聚焦党在新时代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目标定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引导下,职业教育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国际强化拓展多元合作的开放格局,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要求,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贯彻落实。
制度是党领导国家事业长期发展、稳定发展、全局发展、变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领导下的中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制度具有先进性的历史经验和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力量优势。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必须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面向新时代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决策部署,面对职业教育存在的社会认识偏差,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渠道窄,办学特色不鲜明,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均衡,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等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问题指向补短板、质量本位激活力、聚焦类型强内涵、服务需求增效益等制度优化特点越发鲜明,以系统化思维应对结构性改革的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在落实立德树人、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教育公平、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设置、强化人才供给、完善全民终身学习等诸多方面彰显出了坚实的制度优势力量,为建设职教强国提供了根本保障。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历史的积淀、智慧的聚合和精神的坚守。“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 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应对世界文化冲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中国教育自信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中国职业教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承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社会功能之一。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下的中国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时代创新,以巩固和弘扬职业教育文化自信,顺应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和坚持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人生观、发展观、职业观等教育文化传承时代要求的同时,立足职教特色,重点聚焦劳动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务实创新等匠心文化要素,深化突出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历史根源、时代价值、内涵魅力和独特优势,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领域的文化传承自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匠心文化培育夯实德育基础,培养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兼优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在高度的职业教育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正在成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时代风尚。
回望已成之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职业教育达成了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体系的全球之最,实现了职业教育大国的奋进崛起,向世界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的中国力量成就和中国智慧经验。展望将成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中国职业教育将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依靠、人民至上为根本前提、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在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引领下,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适应性,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把新时代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蓝图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服务振兴的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