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与华北大学比较研究

2022-11-21 03:14郭海洋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西北大学西北大学

郭海洋

(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西北联大和华北大学都创办于战火之中,目前学界从西北联大、华北大学两所大学的成立、发展等方面分别进行了一些讨论。但是,二者的比较研究不足。通过对西北联大和华北大学的比较研究,分析两所大学的共同点与各自特点,认真地吸取战争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的经验,传承其教育精神,按照高等教育规律来办学和管理高等教育,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极具历史性的现实意义。

一、西北联大和华北大学的共同点分析

西北联大和华北大学两所大学有许多共同点,这也是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两所大学都是在战火中筹办、创立和发展,都是由多所院校合并而来,并成为所在区域的最高等学府,为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

1.从战火中走来:两所大学都是在战争烽火中艰苦创立并曲折发展起来的

(1)创办西北联大。西北联大创办于民族危亡时刻,是中国知识分子谋求民族复兴的教育壮举①戴建兵、王永颜:《新时代教师教育——从西北联大精神谈起》,《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年第4期。, 1937年7月7日,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意图彻底摧毁我国的文化命脉,“日军即倾全力破坏中国的教育文化机构”②张宪文:《中华民国史》(第三卷),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307页。,于是,高校成为了轰炸的主要目标之一。1937年,全国各省共108所大专院校,91所遭到日军的严重破坏,其中25所学校被迫中止了办学,“无数辉煌的建筑,精神食粮的库仓,毁灭了,变成了瓦砾”③夏照滨:《从西北临大到西北大学》,《大公报》(香港)1940年2月15日。,学生总数从抗战前的41 922人锐减至31 188人。面对此种严峻形势,国民政府决定启动高校西迁工作,在西北和西南地区重建高等教育基地。由“全国战时教育协会”负责全国高校的迁建工作。战时内迁高校约100所,其中迁入西南地区61所,迁入西北地区11所,其余迁入东南、华南地区。

1937年8月31日,教育部决定于西安设立临时大学,“令(陕省)教厅觅定地址后,即派员筹备”①《西安将设临时大学》,《申报》1937年9月1日。,1937年9月,以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为主体,组建西安临时大学(1937年10月复并入省立河北女子师范学院)。10月18日,西安临大正式开学,并开始招生授课。西安临时大学“经过不少之曲折历程,始在西北重镇宣告成立,在教育史上实一创举”②陈剑翛:《西安临大校刊·发刊词》,《西安临大校刊》,1937第1期。。学校设有法商、教育、文理、工、农、医六个学院。共有学生1 472人,其中311人为西安两次招收录取之新生,余皆为三校原有学生或他校旧生转学生。③赵弘毅、程玲华:《西北大学大事记1901—2002》(修订本),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学校“以复兴西北古代文化自任”④《本大学派员赴甘青两省考察》,《西安临大校刊》,1938第11期。,师生“在上课之余,都热烈的做着直接贡献抗战的工作”⑤志芸:《今日的西北联大》,《晶报》1939年8月29日。,在抗日救亡运动的烽火中淬炼了“兴国强国”的伟大精神。

1937年11月9日,太原沦陷后,西安告急。西安临大“在西安没住了不久,敌人的飞机炸弹又在西安轰炸”⑥少颖:《西北联大剪影》,《西北论衡》,1939年第7期。,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国民政府立即下令将西安临大向汉中地区进行转移。夏照滨形象地描述到:“西北联大的师生又离开了刻着他们影子的西北古都,重新走到了流浪路上”⑦夏照滨:《青年月刊》(南京),1939年第7期。,1938年3月6日,西安临大师生穿过陕西渭河、秦岭,“迁徙途中,师生食不足用,且所住各处亦不免与猪为伍”⑧西北联大研究所:《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94页。,最后历经万险,到达汉中。为了更好地统筹发展西北高等教育,1938年4月,教育部专门针对作战周边地区学校进行建设规划,将西安临时大学转移至城固县城,改称西安临时大学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1939年8月,西北联合大学再次进行改组,法商、文、理学院组建为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师范学院独立,称国立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几乎北归,而西北联大除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在原校址复校,其主体院系均留在了西北,“化成为西北自身所有、永久存在的高等教育机关”⑨姜琦:《祝西北学会成立》,《西北学报》,1941年创刊号。,奠定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基础。

(2)创办华北大学。华北大学的前身是延安时期陕北公学,创办于1937年8月。1939年6月,陕北公学与安兰堡青年训练班、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合并,师生东渡黄河,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晋冀鲁豫和晋察冀边区成立了北方大学和华北联合大学。西柏坡时期,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和党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决定将北方大学和华北联合大学合并,在正定成立华北大学,任命吴玉章任华北大学校长,成仿吾和范文澜任华北大学副校长。

1948年8月24日,华北大学举办了开学仪式,当时华北大学共有四个学部。一部是政治培训速成班,一班平均学生120名左右,每四个班学生组成一个小区队,学制为半年。二部是教育学院,分别设有高等教育、国文、历史、社会科学以及外语5个系。其中外语系学制两年,大多数专业的学制为半年,教育学院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和教育干部。三部为文艺学院,有一个文工团、技术研究所、工学团和乐器工厂。四部是研究部,这个部拥有很多著名的教授和知名作家。另外,学校还设有工学院、农学院和图书馆。华北大学是解放区最高学府,新中国高等教育从这里走来,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⑩高新国:《华北大学的尘封往事》,《人民政协报》2020年8月20日。

2.高等教育之基:两所大学都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北大学校长赖琏指出:“西北大学的神圣使命,应该使它成为西北文化的基石。”⑪赖琏:《教学与卫道》,《国立西北大学校刊》,1942年第2期。西北大学成立后,西北地区引入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从学科类别以及设置情况分析,具有深厚的学科发展基础和独特的学科优势。①方光华:《为什么要纪念西北联大》,《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它包括了大部分现代高等教育课程,如国立西北大学有三个院和十二个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等教育课程,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数学、物理学。后来,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陕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陕西省立商业专科学校等并入西北大学。到1949年10月,西北大学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最完善的综合性大学,今天的西北大学由国立西北大学全面发展而来,此外,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天津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都与西北联大有着深厚渊源和传承关系。

华北大学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之母”,这个称号是名副其实的,它孕育出了新中国各种类型的高等院校。1949年1月至4月,华北大学各分校陆陆续续从石家庄迁至北京办学。新中国成立之后,华北大学的下属一些院系相继开始独立办学,以适应新中国建设工作的需要。华北大学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前身,华北大学农学院发展成今天的中国农业大学;华北大学二部外语系发展成今天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发展成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学;华北大学的三部分别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华北大学是解放区的最高学府,可以说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就是从这里走来的。新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在这里产生,新中国的文艺经典在这里发展和萌芽,新中国的美术艺术也从这里涌现而来,新中国的文物保护也在这里诞生。

总而言之,西北联大和华北大学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石,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对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华北大学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学教育体制正式步入了规范化。此外,西北联大和华北大学的艺术名人荟萃,学者大师云集,创造了一批属于新中国的优秀文学、戏剧、歌舞、美术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专利,为新中国的教育文化建设和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人才的摇篮:两所大学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西北联大创办后,坚守“发扬民族精神,融会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②郭文鹤:《发刊词》,《西北学术》,1943年创刊号。的办学理念,1937—1946年期间,西北联大培养了9 257名毕业生。③姚远:《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其中优秀人才数不胜数,例如,师昌绪(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2010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赵洪璋(1940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和袁隆平被并称为“南袁北赵”,培育了中国小麦种植普及率第一的“碧蚂一号”。吴自良(1939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曾被评为国家发明专利一等奖和全国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另外,学生中还涌现出叶培大、李振岐、王光远、张沛、史绍熙、高景德、涂治、侯光炯、傅恒志、于天仁等优秀人才,他们都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华北大学成立之初的目的和任务是吸收国统区大量的大中学生,对他们进行培训,从而为解放区乃至新中国培养各方面的建设干部,以迎接全国的解放。④成仿吾:《战火中的大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147页。当时,几个班级都集中到一个院子授课,学习的形式主要采取大班和小组讨论,由辅导员讲解大纲和要点,并回答学生提问。课下以小组进行讨论,讨论非常激烈,辅导员不能仅凭倾听就得出任何结论,这种民主和自由的方式,教学效果显著。⑤《华北三年以来的大学教育》,《人民日报》1948年12月31日。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步认清自己和改造自己,有利于共同进步。

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仪式上,由华北大学的500名学生组成了大会纠察队,这支队伍是全员走过金水桥的唯一队伍。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大学6 000多名毕业生被分配到全国各个工作岗位。在华北大学毕业生的自身努力下,很多人成为了国家栋梁之才,数百人成为政坛和军队中的高级干部。如原外交部副部长齐怀远、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林准、原中国银行总行副行长凌志、原二炮副司令员杨桓中将、原河北省纪委书记白石、原陕西省委书记张勃兴等。

一大批文艺精英云集华北大学,为一时之鼎盛,如文艺界的蓝天野和朱旭、李燕杰、徐光耀、胡松华。华北大学不仅是一所高等学府,还是当时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中心。①王律:《正定华北大学史话》,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11页。此外,还培养了数十名大学校长、副校长和数百名教授,新闻、艺术等领域也是人才济济。

总而言之,华北大学的毕业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培养干部的革命熔炉,为党提供了强有力的干部支撑。华北大学不仅培养了很多人才,而且还把创办新中国新型大学的各种经验推广至全国。

二、西北联大与华北大学的各自特点剖析

西北联大和华北大学在创建及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以上的共同点之外,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在办学指导思想方面,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居于华北大学办学的指导地位。在教育教学方面,华北大学强调为人民服务,要生产经验与科学相结合,西北联大则侧重对西北问题的考察研究。

1.就办学指导思想而言,华北大学始终秉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相比于同时期的高等教育,华北大学最为明显的优势和特点之一就是在其教育和教学上更加注重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和指导。正如华大校歌写道:“要掌握最进步的科学艺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②《华北大学开学典礼专题》,《人民日报》1948年8月25日。华北大学成立后,校长吴玉章基于中共中央的决策性指示精神,在会上明确指出,“华北大学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所产生的大学,是一个革命的大学,它要培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干部,为完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③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研究丛书编委会:《造就革命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大学史》(第一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页。吴玉章认为,华北大学学生的思想学习内容主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以数十年历史的革命斗争和丰富实践经验,形成了关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党等领域的论著。国民党统治地区的年轻人纷纷前来就学,因此第一期便拥有了数千名学员。其中除原来自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的学员外,大多数都是来自国民党统治地区的大学生、中学生和其他知识青年。

“华大”的宗旨是,在全国各地范围内吸收新解放区进步青年大学生,将他们训练成为新解放区工作的领导干部。为了顺利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办好“华大”,吴玉章提出了“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为教学总方针”④程文:《吴玉章教育思想与实践》,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28页。,规定了大学生必须要认真地学习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改造自己的思维,树立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政治观点,同时也要学习军事,学习解放区建设和新解放区政策,以便“积极参加解放战争,把革命战争推到底”。这体现了吴玉章将华北大学教育事业和革命事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光辉教育理念。

早在1948年“华大”成立开办时,他就已经提出了以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作为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的基本指导和总方针。为了坚持和贯彻此项学习方针,他明确规定学生既要深入地学习解放区的革命理论,又要按照学习的理论和解放区的实际相互结合起来深入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便积极投身于解放战争,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华北大学积极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继续开展并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了历史经验。

2.就教育教学内容而言,西北联大侧重对西北问题的考察研究,华北大学强调生产经验与科学相结合

西北联大和华北大学的教育教学都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西北联大十分侧重对西北地区的历史、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实地性考察和研究。华北大学的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使生产经验与科学相结合”。⑤黄达:《吴玉章与中国人民大学》,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6页。

在抗战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当局意识到了西北的重要地位,何应钦指出:“西北为中华民族摇篮,又是中国大陆之屏蔽。从国防考虑,从经济考虑,从文化考虑,都应开发。”⑥何应钦:《开发西北为我国当前政要》,《中央周报》,1932年第199期。辛树帜认为西北联大要“担负起发展西北经济事业之重大任务”①辛树帜:《致朱家骅书》,1947年8月3日。转引自姚远:《西北联大与其后继院定位西北办学思想与抱负的形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西北联合大学,尤负西北文化重责”。②徐诵明:《赴西安,转赴汉口,关于校址问题及向教育部报告校务请示各点》,《西北联大校刊》,1938年第1期。因此,在西北联大成立后,西北联大的师资队伍由教师和本科生自主组织教育活动、实地考察和学术研究,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1934年,黄文弼教授在新疆考察后提出“普及教育,语言必须沟通”。③《教育部特派员黄文弼氏谈新疆教育概况》,《开发西北》,1934年第5期。1937年12月,纺织工学院的全体教授带领学生,到西安大华纺织厂进行参观,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情况。1939年7月20日至9月20日,联合大学组建了第二届教授实践考察团,考察范围“分为政治、经济及历史、地理两组”④《甘宁青暑期考察团筹备会第一次筹备会议纪录》,《西北联大校刊》,1939年第17期。,此举对西北的发展意义重大。

正如刘季洪所说,国立西北大学的使命是“要侧重西北问题的研究”。⑤刘季洪:《本届毕业同学》,《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4年第14期。1940年,国民政府组织成立了西北文物考察队,1940年到1944年期间,考察小组考察了甘肃、陕西和青海地区,并获取了大量的文物史料。1942年夏天,边政系的杨兆钧和其他几位学生一行前往中国青海省循化县,考察了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习俗、风惯、生活等,历时70多天,对青海、甘肃的历史、民俗、宗教、建筑、生活、语言等诸多方面做出了细致的调查。通过长期考察和研究活动,西北联合大学为西部地区未来发展建设战略的总体规划提供了必要的历史依据、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

比较而言,华北大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育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到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实践,吴玉章认为“劳动教育应该是教育中不可缺少”⑥金成林、蒲家驹主编:《吴玉章教育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37页。,坚持“劳动创造一切的唯物史观”⑦刘惠:《吴玉章论劳动教育》,《中国德育》,2007年第10期。,强调生产经验与科学相结合,这可称为“中国教育上的新革命”。1949年,为了捐助闹饥荒的灾区,华北大学全体师生团结一致共同节约大米五万多斤⑧《华大节米五万多斤,华北人民政府致函奖励》,《人民日报》1948年6月9日。,体现了华北大学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价值取向。华北大学要求学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校外定期组织学生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如进行参观走访、听取战斗英雄报告和党的领导人讲话等。⑨《华北大学政治班教学介绍》,《人民日报》1948年2月14日。华北大学建校后不到两年,就已经培养了数万名优秀的毕业生。大部分人已经成为党的优秀干部。新中国成立前有14 000名毕业生参与到中国革命事业之中。

华北大学毕业生多数活跃于东北、内蒙古、华北新解放区。另外,4 000多名华北大学的毕业生南下至江西和湖南,1 000多名华北大学的毕业生前往贫穷落后的大西北,为西部青海、甘肃等地区的革命建设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西北联大与华北大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现实启示

面对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更新、人才创新的时代,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应当梳理中国高等学校创立和发展的历史,总结高等教育的重大思想及其经验教训,不断地实现对高等教育发展自我完善,吸取西北联大和华北大学在建设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经验,也是传承优秀高等教育文化及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抓手。⑩傅恒志:《传承优秀教育文化、体现西北联大之魂》,《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1.明确价值取向:坚持办学为人民服务的教育追求

价值取向是高校的办学基础与精神指引,因此,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办学道路。西北联大和华北大学短暂的时间内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只有在适应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才可能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一,坚持按照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深刻明确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全面认真地学习贯彻落实执行党的各项思想教育方针政策。

第二,全心全意为广大中国人民群众利益服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宗旨,吴玉章说:“做学问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①汪宗柏:《吴玉章同志的教育实践》,《人民教育》,1978年第12期。因此,要真正做到教育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广大中国人民群众利益服务,就要把我国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同我们整个国家、社会和广大中国人民的迫切利益需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三,扎根于中国本土,依靠中国人民,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总结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适应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

2.肩负历史使命:为共和国培养合格建设者

人才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智力支撑,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特别强调要将青年学生培养成新中国各个方面的革命和建设领导人员干部。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很多没有亲身经历过艰难苦险的年轻大学生都锻炼出了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华北大学的学生毕业后,走向不同的生活和工作岗位,为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只有以“立德树人”为理念中心,大学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共和国建设者”。西北联大和华北大学的学生在战争年代肩负起了并很好地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因此,要教育当代大学生明确自身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共和国建设者”。

3.传承教育精神: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大学

近代以来,西方高校的教学模式与理论对近代中国高校教育的兴盛及其学校经营模式的影响已经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但是,华北大学的高等教育理念已经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洋八股”思想的束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把这个时代作为自己的使命,走上了一条适应革命形势发展和国家建设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西北联大和华北大学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的精神,我们应传承教育精神,坚定自己的教育旗帜,努力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教育信心,朝着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大学方向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西北大学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留白”是个大学问
西北大学求捐“一杯奶茶钱”上热搜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The Analysis of The Bluest Ey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ntz Fanon’s Post-colonialism
缠海鞭杆—西北棍
sin
狭路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