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畅,姚晓峰
(河北开放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8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准确把握好总要求才能更好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笔者结合自身驻村工作经验,在阐述什么是产业兴旺,为什么把产业兴旺放在第一位的基础上,对怎么做到产业兴旺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脱贫攻坚,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部署。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中,“产业兴旺”排在首位便可知晓其重要性,因此,产业兴旺可以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是乡村发展永葆活力的不竭源泉,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牢固保障。产业兴旺的内涵大致可以从产业兴旺的基础和特征来进行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其他产业的基础,支撑着其他经济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所以说,其他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农业发展阶段制约的。另外,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安全保障任务,是经济发展中绝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与兴旺,因此说,产业兴旺的基础一定是农业。集聚优质资源到乡村,集成联合产业群,将优势资源转化为联动机制,巧妙联动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最后促进产业大融合,深度推动经济发展,为经济创新创造良好运行环境。[1]
产业兴旺可以说是农村经济多样化的一种形态,这种形态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任何一个产业都需要融合发展,这种发展机制贯穿于整个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了解产业兴旺的特征便于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发展态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特征是多样性。产业兴旺就是让乡村的经济充满着动力和活力,才能够让乡村各产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一般不会把单一的生产称为兴旺,因为兴旺包含了生命力和活力,应该是让各类产业互相合作与竞争以促进发展。农村产业的多样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民对于固有市场和行情的过度依赖,打通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这样就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和消耗,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要求。多样化的产业结构是可以降低自然风险的,分散市场风险非常贴合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兴旺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效用最大化。所以产业兴旺多样性的特征能够为农村经济增添活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农民对生产的信心。
第二个特征是综合性。综合性并不是单指生产技术上的协作,更要求每个不同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些都在资源整合和综合运用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农村产业综合性也指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这样不仅实现了稳定增收,而且延伸了产业链。在产业兴旺的背景下,农业不仅仅是种植和养殖,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文化体现。产业的综合性不但是农业文化进行循环创造,更丰富了乡村文明的种类和地方特色,这都展现了人类从古至今善于利用自然进行创造的无限智慧,有很多独有的乡村生产技艺都是创造现代科技的灵感和动力。所以说,乡村的产业和生产力是融于乡村文明之中的,乡村文明并不是孤零零的存在,这些文明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了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同时形成特有的文化与乡村的产业融为一体。生产往往伴随着文化而产生,这才形成了乡村独有的特定文明,更是定下了乡村生活方式的基调,这些不单是在平时的吃饭穿衣上体现,也渐渐形成了当地乡村文明的一部分,进而成为乡村民俗的一部分。
第三个特征是整体性。整体性指的是乡村产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各产业之间不是各自为战的,而是需要各个产业要素之间互相协助、互相竞争,各个产业要素包括的内容非常多,从常见的土壤、水源、村落到生活方式、民风、习俗等,这些要素不但是可见的而且是动态的,它们相互存在形成了一个和谐整体,使得乡村文明孕育了各类文化和生活方式。在以往的农村发展中,农村的整体性常常会被忽略,比如会人为地划分“三农”之间的关系,造成农民利益受损;比如忽视乡村发展对于多样化的需求,人为地割裂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再比如过分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得农业在生产过程中被划定了框架,造成好资源被浪费,无效资源被利用的不良局面等。这些现象无不说明产业兴旺强调整体性的重要。[2]
产业兴旺是国家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既是方针政策又是农民的迫切需求,而且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的当下,产业兴旺对于乡村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乡村产业的良好发展能够促进整个乡村振兴事业进步,也能够为乡村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因为产业兴旺势必会促进各类产业的发展和进步,这会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的必然需求,只有促进产业兴旺,实现乡村各类产业的繁荣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进步、实现乡村振兴。也只有保证了乡村产业兴旺,才能够让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乡村振兴更长足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我国的乡村经济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不但限制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阻碍了我国农村事业的发展。比如有很多地区的产业经济十分单一,许多人选择去大城市打工来维持生计,这就会造成留守儿童交给老人看管,而老人对于留守儿童看管时缺乏合理的方式方法,这又会造成困境儿童问题,长此以往极易造成儿童教育的缺失;再比如大量农村土地闲置,或因常年在外打工对于土地管理缺乏导致土地流转中的纠纷问题等,这些都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业兴旺就是让各产业繁荣,能够减少农村发展问题,使得乡村经济在产业兴旺的带动下得到快速发展。只有乡村振兴了,青年一代才有动力回乡建设;青年一代都回乡建设,乡村学生的教育水平也会上一个大台阶。乡村振兴为了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产业兴旺则是最重要的措施,所以无论哪个工作环节都应该予以重视,这样才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产业兴旺实现乡村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3]
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而言,推进产业兴旺是尤其重要的,农业毋庸置疑是基础所在,但是产业兴旺仅仅具有理念是不够的,还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农村地区,产业的兴旺发达虽然不仅仅依靠农作物的高产高收,更要对第二、三产业进行谋划发展。但对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来说,农业依然占据产业发展的主要地位,如果抛开农业,另辟道路去开发第二、三产业是不科学的,如无根之萍一般缺乏持续动力。因此产业兴旺的实现需要找准定位,要以农业发展为依托,促进与第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可持续产业循环经济。
农业要发展,首先要适应新时代发展,转变传统的土地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土地流转政策的落实为依托,将农村闲置耕地集中起来,形成区域化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农业经营,提高农产品产出效率。就目前国内脱贫攻坚形势而言,对于山地区域的农村尤其是荒山较多的地方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难度更大一些,受地形影响很难形成区域化大规模土地经营。因此要在山地区域的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进行荒山整治,将荒山变废为宝,综合开发新良田,改变山荒人闲的现状。例如河北省阜平县的陈家沟村,自2015年起,在陈家沟村两委的大力推进下进行了荒山整治工作,将新开发的450亩良田作为特色林果种植基地,培育出以樱桃为主、苹果等其他水果为辅的优秀品种,真正做到了荒山向“花果山”的转变,成功为村民开辟出新的致富道路。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导向,提高农产品质量。好的生态环境对农产品来说至关重要。农业具有生态、服务等多重功能,农业生产与气候等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既可能给自然环境带来污染等不良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当下农业受到工业文明影响,是带有工业化(特别是化学化)性质的,规模大、品种单一是其特点,但这样并不利于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农药、化肥和饲料添加剂的大量使用,直接造成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不利于生态平衡。例如,在山东许多蔬菜大棚的土壤里,其有机质含量已经远低于正常水平,不得已还要去东北买土来填。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大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坚持绿色红线、生态底线,确保既要在农村耕地上生产出健康绿色的农产品,也要守住生态和环境。
近年来,在农村地区无论是市场投资还是人才数量都远远无法与市县相比较,要素聚集能力更是有限,如何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基础建设、品牌等各类要素进入农村,促进各类要素有机融合,产生聚集效应,才是产业兴旺的关键所在。
各要素的聚集,政府引导是关键。农村地区的产业兴旺不是一个村或者一个乡镇能够完成的,必须以县域范围的统一部署为支撑,着手打造“县城—重点镇—一般镇—村”式结构,发挥集聚辐射作用,形成以点串线、以线串面的带动效应,打造多要素聚集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村”结构布局。聚焦县域特色产业,以资源的聚集为基础、以产业的聚集为焦点、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支撑、以资金的聚集为动力,统筹推进资源、产业、基础设施与空间的多层次、聚合性发展,全面提升县域聚集力,打造区域资源要素聚集高地。
人才要素是核心,要着重培养“一懂两爱”人才。一是利用政策引导,加大对农林院校的财政支持,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为国家基层政府组织培养优秀的“一懂两爱”人才。二是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目前基层的情况是大学生村官数量少,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更少。因此,首先要选聘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投身基层,适当降低大学生村官准入标准,但需要在招聘公告上写明“一懂两爱”的要求,并将要求贯彻到大学生村官从招聘考试到面试、再到录用的各个环节。在正式录用后的试用期里,也要将“一懂两爱”要求作为考察评估的重要依据。三是引导本地青壮年“回流”。在外务工的青年人尤其是高学历人才将会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胸怀宽、思路多、视野广,因而经培养后很容易适应乡村环境,成为真正的“一懂两爱”人才,并为本地产业兴旺做出巨大贡献。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他们回来参与家乡建设,扩大乡村振兴主体力量,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
多维度意味着思路要活、门路要广、想法要新,这不仅是存在于农村价值理论之中,更不是停留在口号表面,需要多方位的思考,坚持多维度发展促进产业兴旺是一个重要且可行的措施。
一是产业发展要具特色优势。注重对本地自然环境、人文等优势进行发掘,逐渐培育和形成经济、产业优势,进而发展本地特色产业,而且要着力开发个性化、品牌化的产品和产业。防止产业发展的趋同性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有特色有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每个乡镇要建立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每个村子要打造属于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该政策也初见成效。
二是产业发展要有高效的资源利用。农村传统的发展模式是在亏成本、亏生态、亏环境基础上发展的,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如果要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种“益”,资源再利用、产业再循环,那么就要建立生产、产业、经营三大体系,三者缺一不可。以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例,要把农作物产出与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相联结,并延伸产业链,构建成规模化的产业体系。还要着力提高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中国农业要有竞争力,必须加强创新力,设法提升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才可使人、地、资源得以最大化运用。
三是产业发展要尊重市场规律。要主动适应市场供求的变化,依靠市场来有效配置资源,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农产品的产量规模、品种数量和创新品质等,形成商业化、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市场需求影响产品供应,这就需要让乡村农产品的产出与大城市的市场需求相适应,立足本地农产品实际情况去对接城市里相对广阔的市场,如同脱贫攻坚战时期的“消费扶贫我在行”活动,县乡主动去市里、省里帮助村民找市场,销售农产品。但这样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政府帮忙寻找市场是拓宽销路的一方面,但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市场规律,鼓励本地企业或个体户将自己的农产品优质化、品牌化,用产品打开新市场的大门。
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充分理解产业兴旺的内涵、产业兴旺的必要性,才能更好地探索出效果明显的方法。产业兴旺的实现路径应该有着充分又扎实的立足点,所以乡村体系需要注入新的活力,而乡村资源在各个方面都十分丰富,合理运用措施,综合分析、整理、运用乡村资源,在乡村体系焕发新活力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兴旺发达,最终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