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洲 (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芜湖县第一中学)
网曝,原平市第一小学某班级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将学生分为11类。分类包括“权力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企业老板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学校工作人员回应,已停止调查学生家庭情况。该市教科局责成涉事学校纠正错误做法,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解释工作,同时启动对相关人员追责问责。(2021年11月2日鲁南资讯)
通报显示:为贯彻落实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会议精神,原平市教育科技局安排各学校对本校留守儿童、家庭困难等需重点关心、关爱的学生进行摸排。而原平一小在落实此项工作过程中,某班主任将不恰当的调查表格发到班级群。此次事件暴露出原平一小主要领导把关不严格,学校分管副校长对上级会议精神理解不到位、存在偏差,布置工作不细致、不精准,某班主任工作简单化、方法不恰当等问题。
类似收集学生家长信息的行为,已经发生多起。之前就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在学生入学时,希望能禁止中小学幼儿园收集学生父母、祖父母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信息,只登记父母基本信息。这显示了家长对个人隐私被探究的抗拒,更有他们对学校是否会差异化对待学生的担忧,以及对教育公平的期待。
对于一些学校与教师而言,将学生依据其家长身份予以分类,不仅是“对上级会议精神理解不到位”,也暴露了某些学校与教师特别在意学生家长背景。在这里,“将不恰当的调查表格发到班级群”其实已经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为什么会出现分类标准如此详细具体的表格?
几千年前,圣贤就强调“有教无类”,今天更是在意“为了一切学生”。在教育公平理念深入人心的现今,让教育回归教书育人的本义,学校与教师应担起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