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红燕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有文科特长的传统美名,这导致选择这所学校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文科见长,理科上有缺陷。刚好笔者这届带了一个新高考背景下,选科为“政史地”的全文班级。班级学生理科缺陷尤为突出,所处的年段是高二,学习动机还没完全启发,学生情绪波动频繁,学习成绩波动亦是频发。
笔者所带教的班级是由37个女生和5个男生组成的文科班。学生偏文倾向十分严重,历经高二一年下来,在几次考试中,数学逐渐居年级最后,“政史地”中相对偏“理”的地理也与平行的兄弟班级有了差距。学校给的总分A等指标是15人,高二以来几乎没有学生达成过。
面对这样一个女多男少的文科班,作为班主任,关注点最多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因为笔者始终相信,健全的心智,强健的体魄,才能帮助学生在高三冲刺阶段奋力向前。所以在高二阶段的日常中,笔者观察他们的坐姿、观察他们的书桌整理、观察他们的卫生值日、观察他们的作业书写等。从细微处发现他们的心理变化,根据观察,交流时才能有的放矢。
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一学年之计在于开学第一课。可见开学第一课的重要性。由于笔者是高三毕业班带出返到高二年级,所以对这届高二学生是完全没有了解的。高二上学期的第一课,是笔者跟42名学生的第一次见面。素未谋面的师生在第一次课中要完全彼此了解是不大可能的,所以第一次课做完常规的始业教育后,笔者着重强调要学会“笑”。高中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是十分紧张的,分分秒秒都要“斤斤计较”。尤其到了高二,学考和选考分开后,学生的学习目的性要比高一增强,无形中竞争压力也增大。所以,要学会“笑”着学习,“笑”着生活。随后每个人都在笑,有羞涩的,有开朗的。但是,有两位学生(小飞和小熠)的脸上几乎看不出笑容(在随后学校组织的心理测试中,这两位学生就是属于“心理红色预警”)。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笔者从不同的细节处发现这两位学生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一位叫小飞,她不擅长整理自己的课桌,几乎每天都在一堆杂乱中学习和做作业。笔者除了几乎每天提醒她记得整理,还帮她买了整理试卷用的收纳袋。笔者非常清楚地记得她拿着收纳袋时脸上露出的笑容,很灿烂。另一位小熠刚好相反,平时把自己的桌子整理得非常整齐,桌面上除了上课要用到的课本和作业本,绝不会多出其他东西。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在一次查寝的过程中,跟她进行了简短的交谈,其中说到了她喜欢的画画,她坐在床上,脸上露出了明亮的笑容。当看到他们其实也会笑时,笔者原本有点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一点。但还是要经常观察,发现更多的契机去开解、引导她们。
一个人的面貌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那么,一个学生在教室里的身体姿态,尤其是上课、自习时候的坐姿,就能体现这个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态。班里女生居多,所以并没有坐像十分难看的情况。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学习认真的学生和劲头不足的学生的坐姿是有明显区别的。认真学习的学生,上课时,眼睛一定会跟着老师走,手上会拿着笔,听到会心处会和老师有眼神交流或会心一笑;而学习上有懈怠的学生,他们的坐姿往往是一手托着下巴,上半身往往是松弛的状态,笔不常在手上。自习课时,两者的区别就更明显了:前者端坐在位置上,两眼聚焦在自己的书本或作业上,手头会有各种有用的学习用品;而后者坐姿会呈现观影模式,上半身远离课桌,持笔的右手会转笔或不停地按动笔,时不时要去翻找资料。这样截然不同的两种姿态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
拿班级里的小烁和小琦为例。小烁是进班时学号(按高一四次成绩的平均成绩高低排序)倒数第三的一位女生。她在班级女四号(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的带动下,从最基本的个人坐姿、行为习惯做起。每次自习课时,先准备好自己的学习姿态,整理好课桌上的学习用品,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努力,她从班级倒数到班级前20名。另外一个小琦同学,高二下学期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他的高二上学期就是姿态耽误学习的典型。他单人单桌,无论上课还是自习,经常性是偏着身子坐的,怎么舒服怎么坐。结果就是上课经常出现打瞌睡情况,学习劲头总是提不起来。高二下学期,当笔者根据对他的观察,时常的提醒时,他逐渐改进自己的学习姿态,期中考试果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可见,学习时的姿态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极有影响的。
女生总是天生比较敏感。当你单刀直入谈学习时,她会表现的虚心接受,但实际上压根就不相信你说的那一套。作为班主任老师,如何去开导这些女学生呢?笔者经过观察、试验、调整自己的谈话方式和内容,根据自身和学生的特点渐渐摸索出了一点门道。
班里的小怡是家里的大女儿。学号偏后,平时看上去不声不响,可以说是素人一个。但一次周末返校时同楼层的另一个班主任给笔者一个反馈信息——这人很爱讲话,提醒她,她还“白人眼”。听完笔者真有点火大了,差点冲去教室。
冷静一会后,笔者整理了一下对这个学生了解到的信息,发现她曾经在初中时是尖子生,本来目标是要考这里最好的高中。笔者决定找她好好聊一聊。
第一次:笔者把她叫出来,在教室外面。先问她周日返校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她很有抵触情绪,并不十分配合,只是简单地回答了一句“就随便讲讲”。谈话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次:(过了一段时间)仍然是教室外面。契机是期中考后的家长会,她妈妈打电话来说她爸爸突然生病,需要上医院,来不及开家长会。家长会后笔者把小怡叫出来了解情况。谈话没有从学习和学校的表现开始,而是从他爸爸生病开始。她跟我讲了她爸爸这次生病的起因以及爸爸工作的状况,语言中流露出对爸爸的心疼。不知不觉间她跟我讲了不少家里的情况:妈妈忙于照顾二宝,没有时间关注她,还有她初中和高一的成绩下滑问题。小怡其实不是不善言辞,而是受到了一定的创伤(被人否定)。于是在后来的多次谈话中,笔者常会以自己的经历和学生喜欢的一些事物做铺垫去开导她。目前她学业成绩起色还不明显,但行为习惯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打瞌睡的时候明显少了,相信她能慢慢克服心理的障碍,越来越好。
班里五个男生中有一个是中考体育特招生(小琦)。高一时期,在原班主任老师、同学,乃至体育老师心目中都留下了“不太正面”的印象。他不光有姿态上的问题,更有眼界上的局限。他心目中的目标就是考一个体校。
高二上学期的第一次谈话,笔者一开始是指出他体训生的身份也要遵守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他似乎有点不高兴教师管他太多,毕竟体训生相对性格会懒散一点。于是笔者第一次抛出了他的奋斗目标可以是警校而非体校。他觉得很不可思议。
高二上学期的期中和第二次阶段考试,发现他有所进步。笔者在跟他谈话时,除了提点他行为习惯和学习姿态上要警醒,多次提到体校应该是他高考目标的下限而非上限。他若有所思。笔者及时跟他分析了这个警校的可行性:他体能好,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训练;他政史地选科好,这三科有竞争优势;语文英语弱势不明显,英语有时还能进A等行列;美中不足的是数学,只要数学提高到年级300名以前,警校对他而言是非常容易达到的目标。他有点心动了。
高二下学期开学第一课,学生看了《奇葩说》中以“同龄人都过得比我好,我要不要追?”这个话题的一期后,他们写了观后感。在一次课间跟男生闲聊,笔者又适时的提到了小琦的体校与警校目标的差别。
时不时地闲话“刺激”下,小琦高二下的期中考考出了高二以来最好的一次。周末在家时,与家长谈未来目标的时候,他虽然心里有警校,但还是小心翼翼想拿体校保底。笔者再次跟他分析现状,并根据他体训生好胜的性格鼓励他目标制定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才是最佳,唾手可得就没有挑战性。几天之后体育老师招报体校的学生开会,他兴冲冲地说:“老师,体校的训练我不去了!”看着他找到目标,眼里有光的样子,笔者心里替他开心。
根据班级实情,以及一个多学期的了解,班级中不少女生有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知道自己的弱势科目,平时表面上看上去也是很“努力”,但实际成绩却进步不明显。不进则退,在联盟考试面前没有竞争优势。在地理老师宣老师的建议下,班级被分成了学习小组——“微共体”,即微型学习共同体。
微共体首先体现的是“微”,所以每个小组的人数是有限的。老师定好组长以后,小组成员由组长自行邀约。“共体”就是共同学习进步的团体。小组成员要“共享”“共进”“共竟”“共赢”。每个学生在组内、组际之间有合作关系、竞争关系也有情感关系,最终达到共体成长、共体进步的目的。
“微共体”的建设目前主要有两个作用(1)背诵小组。文科班有大量的学习资料需要背诵记忆,个人在没有老师的监督下往往容易懈怠,学习小组模式背诵有助于相互鼓励,跟进大部队的学习进程。(2)成绩竞赛小组。将“微共体”成员的前几次重要成绩排名总和定位基础,下次成绩出来后的排名总和进行进退对比。将个人成绩与小组进行捆绑,让大家具有整体意识也增强彼此的竞争意识。
将“微共体”名单发给各个任课老师后,目前发挥效用最大的是地理和英语的背诵。每个“微共体”都设有一个组长,大多数学生当老师有任务布置下来以后都能积极去背诵,组长实时记录。由于在“微共体”建立后还没有进行过正式的大考,所以成绩竞赛的作用目前效果如何还不好统计。但,“微共体”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细节处不断激励学生,一定能发挥它的作用。
班主任老师不是专业的法官,不是专业的侦探,更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情绪上的问题,班主任能做的就是“微诊断”。“微诊断”体现的“微”是指稍微,“诊断”也是老师内心的一个判断,而这个判断不适宜当面对学生说。
班级里的男1号小泽同学在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时,突发高烧,考了两门后就回家治疗了,以至于没有完整的期末成绩。高二下学期的第一次考试,他又突发肠胃炎,上吐下泻,以至于没有参加考试。到临近高二下期中考试的时候,他表现出了非常焦躁的情绪状态。笔者观察到了他的变化。因为了解他是一个心里不太藏事的人,没有主动去找他。果然一天下午他主动跑来找笔者聊天了。他述说了这两天的学习状况以及心里的焦虑。笔者心里就有了一个判断——考前焦虑综合征。
在听完他的述说后,待他平静下来,笔者试探地问他目前最想干的是什么,鼓励他说出自己想要的一种解决方式。他说就想回家,然后去看心理医生。他对自己的情况有积极的应对措施,笔者心里又有了一个“微诊断”——他需要情绪宣泄和自我冷静。他回家后去找了他信任的心理医生,他向医生倾吐完自己的问题后,他觉得轻松多了。
期中考试出来后,他考出了年级前100的好成绩。他又开始不淡定了。情绪从原先的焦虑到了莫名的亢奋。他多次说到“太不可思议了”。其实他是对自己能力的不相信,导致对自己成绩的不相信。这次笔者的“微诊断”是:他需要去梳理自己的情绪起伏线。笔者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回教室,做完当天的作业后,写一份考前考后情绪以及成绩的自我感知报告和一份考后的目标计划和方法整理。(下面为小泽提交的作业)这份作业其实是为了鼓励他能直面自己的得与失,优与劣。
“所有冬天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关于成绩的阶段分析:
距离我上一次考试到现在,已是数月有余,所以不管成绩如何,这一份成绩分析既是对默默支持我的人们的交代,也是对我自己的交代。
这份报告大致包括对各科成绩的分析以及对这段时期学习的总结、对学习方法的分析,学习动力和心态的简述以及一些别的想说的话。
首先是关于各科单科的成绩分析:
语文方面,由于作文和书写的优势,可以上A等,但是基础不够扎实,基础(尤其是选择题)失分较多,文言文劣势较为明显,同时阅读能力较差,术语套话的记忆不够,在后续可以加强相关训练。
数学方面,相比于上次有了不少的进步,尤其是在基础题以及较为简单的大题上得分率较高,可以很好地把握试卷中比较简单的题目,但是做题能力依旧不强,计算能力也还是较差。数学是一门很拉分的科目,也是在我前面的几位同学拉开我的主要手段,在后续应当加强大题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训练,同时强化对基础的把握,争取更大突破。
英语方面,这次试卷较难,大家分数普遍较低,因此劣势没有体现。我的英语优势是听力能力比较强,作文比较稳定,阅读把握题目意思的能力比较强,但是语法和单词存储明显不够,后续会加强语法填空的训练和单词的背诵。
政治和历史几乎是一样的问题,优势是由于我长期坚持客观题纠错,使客观题得分比较多,劣势是大题能力较弱,主要是平时花在政史地上的时间不够,背诵不够扎实,后续会加强背诵以及强化利用“材料”的能力。
地理优劣势不明显,较为均衡,暂且略过。
关于这段时间的学习内容:
数学的话,不要贪多,扎实地听好每天的课,然后作业和订正不能马虎,不要为了纠错而纠错,纠错了又不去看毫无效果,而且纠错本身时间成本太高,一般是在试卷或者错题处直接标记,慢慢地就有方法了。另外要注重方法体系的构建,只有做会一道题后记住他的方法,才能会一题通一类,跳出题海。
语文英语暂且不说了,因为这段时间没有什么特别的一直一样。
“政史地”要注重客观题纠错!要快速提分先得注重选择,因为一本书再细的知识点也是有尽头的,选择题是对书本内容的提取融合,结合选择题纠错可以更加高效地背书。
关于规划目前尚且还在摸索每天课外作业的时间,打算下周再写一份差不多的报告。
接下来是一些想说的话:
这次考试我自认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成绩背后是不安全感,我是一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得到一样东西后第一反应就是对失去的恐惧,我也会尽量把他转化为动力,向着更高的高度出发。
我可以大概感受到身边的人对我的期待,或许我真的有非同寻常的潜力,可惜我不是一个自律的人,用本子记录每天学习内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督促。希望将来,我也可以成为大家的骄傲——在成绩这个层面。
“所有的耀眼的未来,都需要默默努力的现在。”
在这个2021的春天,我用几个月的沉淀,换来了最好的礼物,可能这对于很多一直优秀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在我这里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与荒废懒散的2020春天完全不同,2021的春天和夏天,是希望,是重新出发的坚毅,是高考钟声敲下之前,走出迷茫的幸运。
小泽很认真地分析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还利用周末时间去找寻了一些资料来支持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保持自己积极的心态。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他显然学习上有了更大的斗志。课间、课堂上,有机会笔者就会鼓励他根据自己的可行性报告和规划,努力做到坚持不懈。高二期末考试还是在全校A等之列。暑假里虽然没有提交此类心理动态作业,但他说自己会在小本子上写下近期的计划与得失,适时调整自己。不久的高三,他一定能更加光彩夺目。
在一年的相处中,通过日常的一些小事,学生会慢慢地相信教师,亲近教师。要让学生相信,就要在细微处触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小小地感动一下。
2020年12月30日,按照惯例,这一天是要放学休元旦假期的。学生农历新年是在寒假中,学生不在学校的,所以决定给学生们一个惊喜,在这一天小小跨年一下。笔者准备了42个大红包,当然红包的内容就不是钱了,里面有几张电影票,有几张午餐券,有几张奶茶券,有几张是惩罚豁免券……当学生们收到这些红包时,像开盲盒一般,高兴的情绪溢于言表。
红包里的一张张券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意、善意。在当天他们离校前,不少女生给笔者明信片,写了满满的新年祝福。这样其乐融融的“跨年”正是一个班级温暖、师生融洽的表现。
在建党100周年,高二的第二学期,为了表达对党的敬意,年级组织了班班唱红歌比赛。班抽签时是倒数第三个上场的。由于年级段班级多,眼看着学生唱完到吃晚饭及晚自习开始时间非常紧张。笔者当机立断,给学生们从附近酒店定了大肉包,让他们能一结束就回教室吃上热腾腾的晚饭。学生当然是会感动于教师的细腻。投桃报李,在日常学习时间里,让他们学习,乃至批评都会虚心接受。
班主任工作琐碎而细微,往往从细节处能发现症结所在,在细微处激励启发学生。高二年级是高中的一个转型期,又是学生青春期尚未完全稳定的阶段,女生更是细腻敏感,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尤其要细心、细致、细微。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即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价值,也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局限。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总是想要帮助更多的学生,但是否能获得预期的成效,是否能静待花开,都不是短期能出结果的。其实这才是教育的真相。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班主任往往就秉持着这样的英雄主义,用细心、关心、爱心,在细微处用细致的方式去安慰、去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