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2022-11-20 16:40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性小学生思维

辛 枫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入“十四五”,我国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思考。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各项事业都在改革推进中,但不变的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归根结底是创新的竞争,人的创造性思维的竞争。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孩童时期培养和训练,让创新的种子在孩子的心底扎根、启智润心,让孩子们在思维碰撞中激发灵感,在实际体验中顿悟,在不断求知中学会思考和创新。

一、创造性思维的精髓与内涵

很多文献和资料表明,创造性思维是人的一种高阶思维,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同于科学家的思维,处于浅层表现,是指孩子能在已有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下、在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在自主探究中、在动手实践中,运用联想与想象生成的不同于他人、符合认知规律的奇思妙想。孩子能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有自己独特的新思路、新想法、新途径,能够拨开云雾见日升。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孩子们在反复尝试中综合运用多种能力,基于一定的社会情感,在其外力的帮助与启发下,经历多次失败的痛苦与打击,不畏挫折与磨砺,在推理、想象、联想中顿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历练需要长期的过程,这种思维品质是可以培养和形成的。

当下,“双减”政策的实施,“五育并举”的落实,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才培养谋划对策,国家对教育的系列举措,其目的是给孩子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留白,让孩子们的思维自由驰骋,特长与禀赋得以显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和研究,为未来走向奠基。这一过程中,在不觉间创造性思维就好似春雨般随风潜入孩子的心田,老师如能及时发现,给予适时地培养与训练,会有好事发生。

二、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小学分低、中、高年段,每个年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有所不同,思维水平和外在表现也不同。所以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随着年龄变化和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总体来说具备以下特点:

(一)思维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小学低年段孩子对老师和家长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都是在模仿中学习进步。随着年级的升高,中高年段的孩子进步明显,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对知识越来越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能力,有些孩子心智已经很成熟了。

(二)思维的发散性逐渐扩大。随着小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增多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受周围人、事的影响和因家庭教育的不同,学生间差异性很大。孩子思考问题趋向发散,多角度、多层面,结合已有知识经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学会变通,融合多种因素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三)思维的批判性不断提高。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心智越来越成熟,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也从抽象思维转向逻辑思维,摆事实、讲道理的能力逐渐增强。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是一味地相信教材和老师,对其中的内容和老师的讲解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会辩证地看问题,思维批判性不断提高。

(四)思维的深刻性逐渐加强。小学生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也会因为意见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也会因为没有论据而查找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思维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宽拓深。因为网络时代,有些孩子上网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很强,对问题的看法很深刻,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扩大,创新的影子越来越清晰。

三、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

从全国来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地区之间很不均衡,各地培养与训练的载体与途径的差异导致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有高有低,因为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会有教育水平的高低变化。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为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各地都在与高校或某些机构联合,开展战略合作,探讨人才培养路径,找寻恰当的方式方法。如STEAM教育就是在这种迫切需求中引进和发展的,它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能够实现全能型人才的培养,这一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论我们怎么选择课程与载体,都要先了解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现状,便于对症施策。

(一)小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意识,不善于思考。在小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导致他们做事和学习都缺乏深入探究、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不爱动脑,不愿思考,也不会思考,学习中不会的要么是父母代劳、要么听老师讲解、要么上网搜答案等,创造性思维几乎处于封闭状态,要想改变他们或激活他们,需要一定时日和下一番功夫。

(二)教师不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扼杀个性。有些教师本身缺乏创造性,授课依赖于教材和教参,讲课时完全按照教材讲教材,就教参讲教参,整节课完全按照预设完成。学生如果对预设问题回答困难,教师会沉不住气直接公布答案,很怕打乱教学设计,完不成教学任务。这对于那些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打击和扼杀,孩子的灵感和思考没被激发出来就被消灭在萌芽中。这些孩子本身是很有创新精神的,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但遇到这些没有创新能力的老师就惨了,根本不给提问的机会,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了。

(三)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缺失,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被无视。当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容乐观,很多学校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不惜一切代价抓成绩。虽然他们表面强调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但是面对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简单地把提质归结到提高教学成绩上来,最后只能将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好课程束之高阁,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校本课程开发滞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资源匮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鲜活的课程,需要有效载体的助推,其实最好的资源就是校本课程,但往往校本课程建设就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短板,要么课程局限于音体美,要么为了应付检查当摆设,要么没有。校本课程无特色、不实用是很大一部分学校存在的问题,对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非常不利。如果能开发一些跨学科或学科融合的课程,其中加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开发创新的元素,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有机会了,可事实不尽如人意。

四、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进入“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与外延都很深远,其核心仍是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国力的增强、社会的需要,都注重创新人才,也都对教育寄予了厚望,因此教育的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还是要抓住“创造性思维培养”不松劲,科学谋划,敢于碰硬,攻破瓶颈,为教育未来的发展解决现实问题。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是培养孩子思维最好的体验活动,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最好的呈现渠道。在尝试与探索中,以下几种策略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一)优化课堂环境,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放松心情、放下顾虑,没有心理负担,敢于畅所欲言,能够各抒己见。老师要鼓励和珍惜学生不一样的见解与想法,支持学生大胆设想,让师生在互动中谈笑风生,充满学术气息。这样的民主正是新课程的要求,孩子们在头脑风暴中生成智慧、激发灵感与顿悟,种下创造性思维的种子;孩子们在百家争鸣中锻炼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深度思考;孩子们在思维碰撞中据理力争,锻炼倾听与快速记忆,学会学习和概括。这种美好需要的是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老师的驾驭与掌控,在收放自如中把孩子潜能激发出来,诱发创新意识。例如,设计思维课《房子的心情》,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了看似简单却需要思考的问题:“紫禁城的房顶为什么要用金黄色、故宫大殿的房顶重达数十吨,为什么我们不觉得厚重”等问题,引导学生领会到金黄色具有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意义、“飞”字形的屋檐线条设计能让人产生轻盈的视觉感受。孩子们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打开思维,想象力思考力迸发,创造性思维培养落地。

(二)准确衡量学生,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珍视创造潜能

小学生虽然知识量不足,但头脑灵活,富于想象和联想,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爱表达、善言语。课堂上需要老师有耐心,善启发,相信低、中、高年段孩子都有创造性潜能。老师要用全新的标准衡量学生,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了解每个孩子的潜能与特长,一视同仁,把学生闪光的地方无限放大。低年级孩子有低年级的优势,高年级孩子有高年级的潜能,保护好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在这方面,不存在优等生与差生。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带上椅子出发》是一节项目式学习课程,老师要求学生设计特殊功能的椅子,以便能够在狭窄的空间内安放并运输。三年级的同学针对“空间窄小”对设计提出挑战,通过结构的设计实现折叠功能,满足方便携带的要求。授课老师非常善用资源,举起手臂,来回弯折。学生通过这个动作,一下子发现了折叠的一个方法:灵活的关节。随后,授课老师带领学生摆弄手里的学具,大家发现折叠意味着能够变形,四边形易变形的性质在这里应用了上来,但椅子还需要稳定才够结实,三角形稳定性的性质也派上了用场。就这样,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组合使用,同学们纷纷设计出了满足野外出行的折叠椅。通过这节课,学生对数学课上学习的几何图形有了更生活化的应用,生动具体地了解了“结构能够实现功能”这一系统思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因为要实现特殊的功能,也需要在结构上做特殊的设计。系统创新思想的萌芽通过45分钟的积累,慢慢植入同学们的脑海,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课程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设计观念,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判断、推理和情感,在一定思想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又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倡导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彰显个性

所谓自主学习,不是单独一个人学习,而是在生生互动、师生活动、生本互动中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够为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敢于挑战,勇于表达。不人云亦云,在交流研讨中有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对问题有深度思考,这也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活化与推进。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孩子对问题有深究的习惯,不躲闪、不回避,教师也要善于发现思维有创造性的苗子,及时启发和鼓励,不断培养和训练,在不断追问中调动孩子的大脑积极思考,不断上新台阶。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不断深化,对孩子的各学科的学习都大有裨益。

(四)转变观念,提升教师素质,让创造性思维培养深入课堂

课堂是教师开展研究的实验基地,也是培养学生的摇篮。新一轮课程改革随着“十四五”的如期而至也在如火如荼中开展着,教师知识储备的扩充和任教能力的提升一直是国家、省、市、区、校备受关注的事情,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在路上,没有尽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游刃有余,春风化雨,需要一定的文化积淀和学科素养做支撑;教师在课堂中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源于他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对学生能力的了解;教师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依赖于他本人的钻研精神,一个没有研究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老师很难培养出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教师要有前瞻性,有怀疑精神,对“为什么”很关注和重视。教师尊重课堂,重视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储备系统性知识,不怕学生问问题,不担心当堂教学任务完成与否,不扼杀孩子的每一个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有叫不准的时候敢于面对,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力可挖掘,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一定要有梯度,让那些思维活跃的孩子有能施展的舞台和机会,因为遗传和家教等因素,学生是有差别的,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是课堂教学最好的生态。

(五)丰富课程资源,找到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入口

“双减”之后,出现了新的教育生态,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五项管理”督查紧锣密鼓,一场大面积的教育行动在中国大地推开。各校也是竭尽所能,调动教师积极性和能动性,为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行规划与设计。学生社团、特长班、体能课、读书会、作业辅导等五花八门的课程应运而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社团,为孩子未来的生涯规划创造了时间和空间,孩子们很开心。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着实让人拍手叫好,对孩子素质培养有很大助推作用,但这些课程与其他学科融合性都不够好,更谈不上跨学科。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有适宜的课程作载体,那真是雪中送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课程选得好,学生的思维培养才能有抓手,才能落到实处。

例如,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引进了“未来课程”,实施了未来教育项目3年行动计划。该课程与未来教育需求接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借鉴STEAM课程理念,实现跨学科、跨领域,是真正的融合课程,它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驱动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成长。一位实验学校的校长说:“课堂上,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再现真实生活情景,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基于‘生活情景中真实问题’的学习,让孩子不再拘泥于书本、受限于学科,将头脑中机械的知识激活,生成了五花八门的创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天窗,孩子们透过课程看见未来,创新潜能得到激发,在提高学习品质的同时,逐步学会探索和优化自我的‘人生设计’,真是小课程,大思维。”一位实验教师说:“未来课程最大的特点是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大胆想象相结合,运用创造性的思维亲自动手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于孩子来说,这门课程富于极大的挑战性,让孩子们兴致爆发。这样的课程对孩子意义非凡,它不仅培养了思维和动手方面的创新能力,也让孩子们更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位受益的学生说:“通过学习未来课程,我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强,还锻炼了我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我会珍惜每一节课的学习,在课堂中迸发出更多更好的创意,并在课后尝试将我的这些创意在生活中变为现实。”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的真情流露,让我们感受到课程资源在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中的重大意义。未来课程省时省力,孩子们喜欢,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作用明显。这样的课程资源期待多一些,助力孩子的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的培养与淬炼关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孩童抓起。创新人才一定具备创造性思维,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与责任,需要全体教育人携手并肩,为国家未来发展需要培养适合的人才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创造性小学生思维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是小学生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