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诗歌赏析从“磨词”开始

2022-11-20 16:06张冬梅
小学生 2022年3期
关键词:春江实词体味

☉张冬梅

在诗歌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研读诗词的内涵意义出发,通过拓展延伸的角度深入品析诗词,在准确体味“言外之意”和听出“弦外之音”中发现有价值的内涵意义,使诗歌教学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一、揣摩文眼词——聚焦核心要点

题目作为最能概括和体现作者表达心声的窗口,其简明扼要性和深厚内涵意义自然不言而喻。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时候通过揣摩文眼来找出其中有价值信息,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深刻认知印象。学生也能从揣摩诗歌的题目中找到更多行之有效的表达运用方法,促进其在真正融入题目中获得深层次的认知感思,满足其多样化探知需求[1]。

从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的角度出发,多给学生必要的感悟体验,多鼓励学生在主动融入解读题目中深化感思,学生势必会产生不一样的发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建议学生结合诗歌的题目,如在指导学生赏析《惠崇春江晚景》的时候,不妨鼓励学生从文章的题目中找出与之相关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引导学生就自己的阅读理解主动提出相应的设想和意见。教师可针对诗歌的题目,鼓励他们结合诗歌的题目思考:春江晚景描述的会是什么?惠崇又是谁?春江晚景中有哪些独特的描述内容?结合上述问题,教师可建议学生围绕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惠崇所作画名)的提示注释来阅读理解。通过这样的阅读引导,能够使得学生在主动聚焦诗歌表达内容的基础上获得深刻认知印象,利于其在主动表达和综合运用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很显然,通过揣摩诗歌的题目,结合春江水暖、芦芽短、河豚欲上时等现象不难发现,这是一幅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在这幅作品中,作者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通过鸭先知来准确把握冬季刚走春季已来的景物特征,能从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中体味到其中的一个“早”字特征。再来看看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作者在描述作品的过程中也穿插了人的认知感受,从人们喜爱的春季特有美食出发,针对其中的内容来主动梳理相应的信息。从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之为最美的习俗特征出发,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这种多元化想象能够激起读者的共鸣,能够产生一定的通感作用。通过描述诗句不难发现,作者从而画出河豚在春天来临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这样的虚实结合的方式能够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这也是诗歌题目所反映出的深层次内容,需要学生好好加以琢磨和构思。

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读诗歌题目的时候,可以建议学生结合各自的认知,多鼓励他们从相应的诗句中找出与之相应的内容,多建议学生在主动深入探知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引导他们在深入切磋中形成多样化独特认知。教师可建议学生围绕诗歌的题目主动从诗句中圈划相应的内容,多给他们必要的认知体味,鼓励他们在主动深入研读诗歌题目的时候,结合各自的发现主动收集和摘录相应的信息,让他们在真正走出依赖教师讲学中获得有效的认知感悟。

二、关注核心词——品味传神意义

诗句中的核心词往往传输着一定的认知思维情感,是学生获得深层次理解感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这些核心词不仅表达着作者的心声,更是写作意图的重要体现。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诗句的时候可结合核心词的表达运用,多从比喻、起兴、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深入体味其中的内涵,让核心词的内涵意义得以彰显,从而感受文人墨客的惜字如金与一字传神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这些核心词会使得学生明确研读目标方向,深化理解感悟。

基于诗句核心词基础上的阅读理解能够给学生带来无限的认知兴趣,有助于学生在主动融入相应的语言表达情境中深化理解识记,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不同理解,如在学习《己亥杂诗》的时候,可通过研读核心词的方式来感受文本内容。教师建议学生在研读诗句前,针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从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死气沉沉的局面出发,围绕变革来体现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围绕“人才”来深入研读其中的内在逻辑思维发展: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围绕人才来写诗,更是彰显了“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作者在前两句描述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清朝死气沉沉的统治。后两句,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带来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作者以高屋建瓴的视野来阐述自己的认知,希望通过一场变革来实现生机活力。我们不难看出,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通过巧妙的嘲讽展现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并通过紧扣发展和使用人才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2]。

教师在指导学生研读诗句的时候,要通过紧扣核心词来深入体味和琢磨其中的内涵意义,多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主动说出相应的想法,建议他们在融入诗句悉心理解中获得更多的深层次发展机会。教师可建议学生围绕文本表达的内涵意义,鼓励他们针对自己的深入研读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他们在有效参与解读文本中深化认知体验。

三、赏析实词——掌握语用技巧

诗歌中的实词往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表示一定语义和在运用中不可缺少的词类。这些词不仅是作者语言艺术的重要体现,更是作者深度理解和体现表达意蕴的重要切入点。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丰富的语用技巧出发,多对诗歌中的实词开展赏析,给学生必要的策略指点和方法引导,从而使得诗句赏析有深度、广度和高度,升华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研读诗词来品析诗句,针对特定的词语开展深度挖掘、品析,将学生引入诗歌赏析的纵深,既可产生一定拓展延伸的效果,深化学生对古文化的认知,更能相应生发出语用技巧。如在学习《寒食》时,可运用研读实词的方法深化理解。教师可建议学生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中找出相关的实词,引导学生从当时长安城的白天和夜晚的景象出发,从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中感受当时长安的繁华,围绕飞花、御柳斜来深切体味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传蜡烛来深入体味当时“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的内涵意义。学生可通过研读蜡烛、轻烟、五侯家等词来感受当时的风俗习惯。通过对这些实词的解读,一方面,能够琢磨和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真正体味和感受当时的繁华情景;另一方面,能感受当时寒食的文化习俗,同时又能知晓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并借此给达官贵人提醒,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以及勤政为民的内涵意义。从实词的角度来丰富诗歌内容,能够让学生在由此及彼联想和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感悟认知,促进学生在真正把握作者表达技巧中获得灵感和顿悟。通过对实词的认知把握来丰富内涵意境,能为学生全面掌握表达运用技巧奠定坚实基础,也为积淀深厚的文化知识提供了依据。

教师在指导学生研读实词的时候,可根据实词的表达内涵意义,多给他们相应的提示和引导,多鼓励他们针对各自的研读发现来收集相应的信息。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整体认知感悟,多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解读,多给他们相应的提示和引导,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研读的过程中发现深厚的内涵意义和特有意境。

学生用心去研读诗词,带着激情主动探知诗词,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解读诗词,都能有效促进学生在真正聚焦诗词核心要点的基础上产生多样化体验。运用磨字策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切磋,多鼓励学生在深入探知的基础上发现言外之意和潜台词,都会使得诗词研读更有深度、广度和高度,从而让诗歌变得更加光彩照人。

猜你喜欢
春江实词体味
基于改进YOLOV5s网络的奶牛多尺度行为识别方法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乡居春晓
怕“体味骚扰”,日男人大买止汗剂
体味预报器
罗晨依??《春江溪居》
掌握文言文阅读中的“实”与“虚”
伍礼文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猜想与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