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莉
雨果曾说:“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音乐带给人的感受和启示是其他一切艺术不能比的,它拥有丰富的语言和情感,还具有教育的能力。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音乐作为美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整个音乐教学的基础,是提高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行之有效的重要办法。
陶行知先生认为一切教育来源于生活,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生活”“教学做合一”三个重要理念。小学音乐教学要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基础,在音乐欣赏课堂中融入生活体验,感受生活之美,最终回归于生活。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上,欣赏课主要以教师展示、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为主。小学生活泼好动,且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导致学生在欣赏和学习音乐时往往精力不集中,随便听听,草草了事;要么就是听了半天什么都没听懂,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让音乐欣赏课的效率大打折扣。音乐欣赏课,是学生感受音乐、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是创造音乐的关键基础。要学好音乐就必须先听懂什么是好音乐,读懂了音乐才能去描绘音乐。[1]就小学音乐欣赏课本身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理解的过程,就好比读一篇文章,通过阅读字词句的连接,明白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音乐欣赏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要在音符的碰撞中,旋律的节奏中,解读音乐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感情,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
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部分,音乐课中的教材素材大部分都来源于生活。学生上好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快乐的音乐欣赏能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乐观的品质,养成开朗的性格。优美的音乐欣赏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对生活产生热爱和美好的向往。
罗曼· 罗兰曾说过:“音乐是将我们的精神生活引向感觉生活的唯一媒介。”在艺术教育中,陶行知先生主张美育教育要释放学生的耳朵、嘴巴、双手、头脑和时间等。他倡导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自由的生活中感悟、学习,而获得真正的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去欣赏音乐,学会在音乐节奏和旋律中感受音乐之美。[2]
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在欣赏课堂中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营造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带领学生欣赏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时,乐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初春景象,笔者以问导学:“同学们知道这段音乐谱写的是哪个季节?”由此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得出春季的结论后,笔者又让学生描述自己所知的春季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描述这段音乐,并结合多媒体动画音乐播放,让学生根据乐曲在生活回忆中“找春天”。有学生说:“我在春天找到了小燕子”,还有的说:“春天里有很多可爱的小花”“春天小树发新芽了”……学生们都滔滔不绝地讨论起来,突然有位同学说:“我找到了蝌蚪,就在我家小区附近的河里”,“对对对,小青蛙,呱呱呱……”学生们都开心地附和道。春天也在学生们的描述中变得更加美丽而具体。
艺术本身就源于生活,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共情心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进而更加自愿参与和学习音乐了。音乐欣赏与生活相结合,还能让音乐欣赏活动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落实“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之美,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审美和音乐创造意识。
音乐是没有任何限制的艺术表达方式,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中指出,学校教育内容的开展要结合生活化和社会化发展要求,才能让学校教育成为生活、社会的一部分,才能让学生在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于生活与社会。[3]
教师要将小学音乐欣赏课堂看作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选择生活化的音乐素材融入音乐欣赏课,丰富学生欣赏内容,提高欣赏水平,促进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
例如,在带领学生欣赏和学习《其多列》这一民歌时,笔者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观看歌曲视频,并提问:“哈尼族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啊?你们在家都做过哪些劳动啊?”并让学生随着《其多列》的音乐做劳动的动作。引导学生边听歌,边跟着哼音乐,边做洗衣服、扫地、擦玻璃、拖地、切菜等动作。
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音乐节奏,感受喜悦欢乐的劳动心情,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此同时,笔者顺势渗透德育元素,引入劳动教育内容,教育学生将来在生活和社会中要以劳动为光荣,争做爱劳动的好公民,由此促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如此能让音乐教育与社会产生联系,体现“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和社会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
音乐的教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本质,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教师必须将音乐与社会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音乐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音乐欣赏更全面,理解也更加深刻,进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5]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音乐欣赏的实践意义,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时,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目的。
例如,在欣赏歌曲《打花巴掌》时,笔者让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先由教师范唱,学生一边听赏,一边玩“手拍手”的小游戏。接着笔者弹奏钢琴,鼓励学生一边跟唱歌曲一边拍手,慢慢熟悉演唱歌曲。随着歌曲演唱和游戏越来越熟练,笔者在钢琴上变换速度弹奏旋律,忽快忽慢,增加游戏的难度,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在拍手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一边拍一边唱,能很快掌握音乐的节奏感,在唱的过程中同伴之间还可以互相学习和帮助,让双手、嘴巴和大脑都得到了锻炼。将音乐知识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能让学生感知音乐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在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让学生更能感知到音乐中的情绪,能深刻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情感传达,进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也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翻倍。[6]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其中也会面临很多困难,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融入音乐欣赏课中,能让学生感知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拉近学生与音乐、生活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准,创设出小学生喜欢的音乐欣赏课堂。音乐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培养音乐艺术素养,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美和发现美,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践,传授音乐知识,让学生欣赏音乐之美的同时,也为生活增加不同的“音乐滤镜”,充分感受到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