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永辉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身的重要学科,蕴含着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精神品格等内容,对教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对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及合理运用,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设计,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在德育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都还不够成熟,再加上自制力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诱惑因素的影响。当升入小学后,他们开始学着独立生活和学习。但是学生在独立接受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被一些不良行为所诱导[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从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可以为学生重点讲解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一些优秀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从而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不断传播,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这其中肯定也包
括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每时每刻都蕴含着各种德育内容,教师如果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教育的缺失。小学生正处于智力、能力及行为习惯形成的最关键阶段,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德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一步推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要想基于立德树人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德育,实现立德树人的语文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渗透德育内容,促使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完美融合并顺利开展[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和策略是丰富多样的,而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对学生进行德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对学生实施德育,从而构建出一个高效且富有情感的语文课堂。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还可以真正发挥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育人价值,有效促进对学生知识、情感、道德等各方面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教材中《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着重讲解一些相关的德育内容,有效渗透德育。在上课之前,教师可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图书馆翻阅等各种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的优势,将有关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源等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视听上的冲击,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进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德育质量。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如今,信息技术也逐渐被教育工作者应用到了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展示图片,从而让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除此以外,这种通过信息技术展开教学的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口述讲解的单一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德育方面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教材中习作例文《鲸》时,教师便可以用这篇范文作为德育的素材。该文虽然是用于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但是教师可以对其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师可以在网上查找资料,播放与鲸鱼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如商业捕杀鲸鱼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获得较为直观的感受,形成保护动物的良好意识,将单纯的语文写作教学上升为写作与德育相结合的教学,从而收获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3]。此外,教师单纯依靠课堂上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定的课后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和相关德育内容。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将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如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阅并整理资料,然后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将归纳出来的信息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和古诗词,学生通过学习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刻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蕴含的精神力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不断提高道德品质。除此以外,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古诗词内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降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度,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教材中的古诗《咏柳》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大自然的良好意识。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些有关父母对子女的爱的课文时,学生从课文中可以感受到母爱和父爱的伟大,教师便可以基于此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孝顺、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品质。教师通过这样多种角度的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知识看情感”,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格和道德品质。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平时阅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文本,如《爱的教育》《中华美德故事精选》等,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获更多的感悟,然后鼓励学生将自身的经验或经历与文本中的人物经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面对问题[4]。这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语文教学效果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正确引导学生有序进行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有效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并开展实践活动,对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促使学生在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中受到优良品德的熏陶,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节日活动,如父亲节、母亲节等,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或者是在端午节时,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课讨论活动,带领他们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5]。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再或者,教师可以开展一个以爱国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一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思想的新闻报道或者人物故事、历史故事等。除此以外,教师可让学生在收集完资料后进行整理,并结合自身经验撰写成相关的演讲稿,鼓励学生在班级里进行主题演讲。通过富有感情的演讲,学生能够受到感染,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四个方面。其中,写作是学生向外表达情感、记录思想、思考经历的主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作文写作中,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记录自己在课堂中接受德育后的种种感想,以及联系自身经历和实际生活的所思、所感和所做。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德育内容有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还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加深对德育内容的理解,逐渐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促进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例如,五年级教材中《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表现了无数在抗美援朝战役牺牲的烈士保家卫国的决心,教师可借助这篇课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教师请学生思考:一位父亲刚刚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他们此生再也不能相见。这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除了是一位失去了孩子的父亲的自我慰藉,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以此作为主题,写一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读后感,结合中华民族历史上多次保家卫国的经历,联系今天幸福稳定的生活,以及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内容无非是一些读写练习,以复习和预习知识为主。但是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德育融入学生的课后作业中,让德育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促使学生时刻对自身进行审视、对生活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教材中《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教师带领学生从“老班长”身上看到了舍己为人的宝贵品质,那闪着金光的并不仅仅是缝衣针烧成的鱼钩,更是“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课文最后写道:“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于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前往当地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了解革命烈士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牺牲的事迹,铭记历史、铭记先烈的伟大牺牲,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如果学生没有机会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也无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革命烈士的相关视频,同样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实施语文教育和德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会知识与技能之前先学会做人。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很多教师对语文德育并没有引起重视。因此,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施德育,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