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的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分析

2022-11-20 13:30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一流院校

李 峰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是“一流专业建设”的重点。在此背景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是保证人才培养与一流专业建设质量的关键。对此,探讨具有可行性的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意义深远。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提出后,我国高职院校快速发展,逐渐在我国内部形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步格局。且当前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了一流专业建设,在国内打造了领先一流高职院校和特色专业的集群,这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基于“一流专业建设”,高职院校教师承担着艰巨的使命和责任,是至关重要的中坚力量。对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我国产业升级要求,着力推动一流专业建设,尤其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进入21 世纪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教师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高职院校与我国普通高校存在显著差异性,在历史因素影响下,我国高职院校大多为中专、技校晋升而来,其建校时间相对较短,办学实力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整体师资水平相对较弱,成为高职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阻碍因素。因此,找到困境和原因,并真正获取良好的出路,是一流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一、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建设现状

第一,在年龄分布方面,当前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大多为中老年教师,其中青年教师的人数占比相对较少。第二,在总体数量方面,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数量与教学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许多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因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教学和人才培养受到严重负面影响,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课业内容,尤其是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人才选拔,这一点严重阻碍了一流专业建设。第三,在学历结构和职称方面,大部分中老年教师的学历水平不高,一般为本科或专科学历毕业,但其教学时间较长,职称水平相对较高,大多在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而青年教师学历水平较高,大多为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但由于职业生涯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职称相对较低。第四,在职业技能证书方面,双师型教师数量直接反映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当前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中,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相对较少,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

(二)影响因素

1.内因

一方面,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理念落后,其思维和视野相对狭窄,对其专业发展产生阻碍。当前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大部分教师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方面,对于行业和企业接触较少,并未积极学习新型教学技术,思想层面过度安于现状,对高职一流专业建设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类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对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提出新要求。但许多中老年教师仍然秉持传统观念,思维的创新性和教学的创新性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教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要面临科研和职称晋升的压力,又要积极备课参与课程建设和改革,工作任务的超负荷,导致其忽视了个人专业技能发展。

2.外因

分析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其中外因主要包括4 个方面:其一,教师引进渠道相对单一化,缺少具备较强实践经验的教师。现阶段,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师资引进,主要来自于师范院校应届毕业生,或从其他教育系统调入,高职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在师资引进途径方面相对单一化,并且对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水平具有较高要求,导致部分双师型教师难以引进到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中。其二,教师专业技能有限,科研能力待提高。高职院校在认定双师型教师时,相应的考核标准主要以理论和证书为主,且来自于师范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在科研领域研究不够深入,难以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做出突出的科研贡献。其三,培训力度有所不足,虽然高职院校定期组织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校内培训,但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和管理制度的影响,校内培训大多流于形式,无法获取理想的培训效果。其四,缺少健全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这对于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有效的激励手段和措施能够挖掘体育教育专业师资的内在潜能,使其发挥自身优势和长处,逐步走向个性化发展道路。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教师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不愿积极主动学习和创新,难以发挥教师优势。

二、基于“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的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一)完善准入制度,拓宽教师来源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师资引进制度相对僵硬化,变通性较差,过度注重教师的研究生学历,却忽视其动手实践能力,导致诸多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和社会中的能工巧匠无法加入高职教师队伍,人才引进过程中,将高职称和高学历作为人才引进的第一标准,虽然在口头上注重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引进,但并未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与措施。基于“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我国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在此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教师引进,主要侧重点在职业实践经历层面。例如德国在选聘应用技术大学教授时,要求具备5 年以上企业从业经历;澳大利亚的职业院校师资划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类型,即便是专职教师,仍然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和3 ~5年专业工作经验,兼职教师则大多为企业技术人员;日本职业教育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职业教育的师资引进具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其中特别针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声望,但并未经过专业职业教师培养的人才,设置特别资格证书制度。发达国家职业院校教师引进的相关制度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我国高职院校应着力推进教师准入制度的改进和完善。第一,应明确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师资引进的工作年限要求,降低对教师学历水平的要求。第二,拓宽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引进路径,广泛吸引来自行业和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和工匠型人才,并制定完善的教师队伍引进制度和方案。第三,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构建教师资格制度,或将行业从业经历作为教师准入的基础条件。第四,针对来自不同领域的教师,在加入高职体育教育教师队伍前,形成健全岗前培训制度体系。

(二)改进激励机制,优化外部环境

激励有助于挖掘个体的内在工作潜能,充分激发工作动力,所以在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应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化、教师专业化发展。首先,改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薪酬待遇水平,使其物质生活得以保障,增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其次,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增强制度设置的科学性。摆脱以往重科研、轻教学的职称评定体系,对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职称评定类型进行划分,其中包括教学型、科研型、双师型教师,并有针对性设置评价指标体系,使不同类型教师根据自身特点申报职称。基于“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由于我国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教育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对教师的要求不同,既要具备擅长理论和科研的理论型教师,也需要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双师型教师。所以高校应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促进更多具备精湛职业技能的能工巧匠能够加入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三)健全培训机制,组织企业培训

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此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具有诸多成功经验,大多是通过政校企合作,广泛引入政府和企业资源,为教师培训提供基地。对此,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的过程中,应将侧重点放在教师实践能力发展,打造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顶岗培训制度,为广大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例如在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岗前培训时,可以要求专业教师到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习或学习进修,利用高职院校寒暑假期间展开专项技能的短期培训。只有加强实践培训,才能增强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实践意识与能力,更好地胜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高职院校内部可组建专门培训管理部门用于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培训和日常教学监督,结合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打造教师专项培训计划,在校企协同助力下促进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

此外,可针对不同课程教学安排,设定特色化、针对性的教学场景,令教师在集中培训时,通过结构式的教育引导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对教师实践课程中具有安全风险的体育科目进行分析,考虑到学生身体健康的变化程度,适当调整课程教学指标,防止出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受伤的情况。在教师培训期间,则需要对教育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且各类教学事项应进行更改,做出教学预案,保证课程教学的完整性。例如,对体重超标或男女生性别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化教育,缩减因为体质原因造成的教育差别现象。

(四)利用网络平台,深化教师交流

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其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存在严重失衡,中老年教师占比较大,虽然具备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教学胜任能力较强,但由于年龄增长,其身体和抗压能力逐步下降,更需要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青年教师虽具备充沛的时间和精力,但实践教学经验却明显不足,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面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与课堂环境变化,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适应。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结合高职一流专业建设要求,为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打造线上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社交媒体软件的积极作用,促使新老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密切沟通交流,使得青年教师不断学习经验,在遇到教学和管理问题时,可以询问老教师的意见,并获得及时解答。另一方面,在线下开展教师传帮带活动,由一名老教师带一名青年教师,通过实践带教的形式,丰富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其实际教学水平,学习中老年教师的教学方式,形成自身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总而言之,只有不断促进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新老教师的交流和探讨,才能避免师资队伍交替时的断层问题。

(五)坚持立德树人,实现目标引领

立德树人作为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基础,为切实贯彻此教育命题,应结合教育方针,以现阶段教学环境为切入点,全面激发出具有塑造特征、引领特征的教育功能,增强课程教育的实效性。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来讲,应以“四位一体”作为队伍建设的主体目标,打造出多元化的教学场景,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自身思想出发,将自身的激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强化课程教学质量。“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符合大环境下的教育诉求,将思想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出执教目标引领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发挥出立德树人教育的本质。此外,队伍建设过程中,应为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意识,辅助教师理清课程教育与学生发展、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体育强身、健全人格的作用,提高体育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增强体育教学质量。

(六)建设存量优化,改善师资结构

教育行业中的存量优化是对既有的师资结构进行调整,层层筛选高素质的执教人员,通过优化配置,完成高质量教学团队的组建。例如,人才强校战略、高层次专任教师选拔策略等。从现有的体育教育发展模式来讲,受限于地区体育事业发展速率的影响,造成人才分配不平均现象,存量优化则是按照体育教师的平均素养进行划分,例如年龄、品德、能力、业绩、专业基数等,且相关资源倾向于一线体育方向,以教师职称评级作为衡量指标,深层次激发出体育专业教师的工作激情与信心。此外,应对体育教师进行职业化调整,按照目标地区体育事业及人才市场对学生产生的诉求点,定期对体育教学方向进行调整,紧跟社会市场,实现多元化的教育匹配,增强教师团队的建设力度。

(七)加强职业引导,坚定教学信念

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思想尚未成熟的学生群体中进行教育时,自身的思想、意识、行为等可能对学生价值观产生干预。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教师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则成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所在,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应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进行设定,按照教学大纲逐步推进教学工作。在此期间,教师严格遵循教学准则,保证各项教学内容有规律地渗透到学生学习内容中。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场景中,积极、主动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增强课程教学质量。另外,职业引导的作用是从内部为教师树立正确的执教理念,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干扰问题,应深化执教育人效用,将职业信念内化为教学动力,提升教学高度,增强学生的专业性、职业性。此外,教师职业引导中应注意,各类教育培训工作的推广与落实,应围绕教师素养,保证教学任务的落实,符合学生的学习诉求,起到点对点、点对线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教导下,可逐步改进自身的不足,强化学生的职业信念,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为适应社会人才培养需要,高职院校不断改革人才培养理念,并提出一流专业建设。在此背景下,建设师资队伍是核心,高职应结合自身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从多维度着手,不断创新和完善,切实为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一流院校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