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梦玲
音乐是人类对日常生活的体会表达,音乐旋律中包含着人们的感情寄托和未来向往等,不但可带来优美的听觉感受,更具备陶冶情操、促进沟通和愉悦内心的作用。与独唱相比,合唱更加注重团队之间的相互协作,因此,开展合唱教学,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协作精神的培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那么,如何组织和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呢?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之一,具有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提升歌唱能力的教学作用,同时合唱的现场渲染力较强,积极参与合唱可陶冶内心情操,升华个体思维素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基础道德修养和品质。然而,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在当下的小学合唱教学中,许多学生因为缺乏团队协作能力、学习难度较高和个体能力参差不齐等种种原因,对合唱缺乏兴趣,甚至有些学生不愿学习或抗拒学习,导致合唱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态度,秉持正确的教学理念,从源头出发,正视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天性特征,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提升音乐合唱教学的效率,以促进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呼吸是促进歌唱的原动力,也是持续发声的驱动力,在歌唱的过程中,普遍需要持续且强劲的呼吸支持,才能合理地维持每一个音节和音调的完整性。而小学生吸气较浅,气息频率较短,在歌唱时很难长时间地维持呼吸,这也导致其无法轻易掌握完整的音调旋律。[1]所以,在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尝试自然吐息,通过最大频率的吸气,锻炼学生的腰腹像套上救生圈一样肿起来,而后像吹蜡烛一样向外吐气,通过稳、匀、慢的呼吸方式延长歌唱时的呼吸持久度。也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花丛中,深深吸气嗅闻花香,再缓缓吐纳出来。
在歌唱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这是学生得以正确发声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合唱开始前,教师应先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歌唱姿态。在以坐姿进行歌唱时,应保持腰背挺立,双脚放平,屁股坐在椅子前的二分之一处,双手自然垂放于膝盖上保持微笑;在站姿歌唱的时候,应保持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较为好动和好玩,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在歌唱时很容易出现动作变形,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对动作状态较为规范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奖励。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有着好奇好动的天性特征,很难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集中。有研究表明,三年级以下的学生的最大注意力持续时间为20 分钟左右。合唱活动主要分为一声部和二声部两大阶段,其中以二声部为重点难点。对此,教师需针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积极地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其在最佳状态下完成难点学习。在现实教学中,传统合唱教学通常循规蹈矩,在教学时往往坚持先教授一声部,然后教授二声部,最后整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这也导致学生通常较为熟悉一声部,而对二声部掌握程度较差,最终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实现预期目标。[2]因此,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调整教学顺序,以最佳学习状态掌握二声部,然后再掌握一声部,实现两部分难点教学优化学习,为克服二声部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此外,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音准较差,所以在学习合唱时很容易遇到困难。对此,教师可借助乐器开展辅助教学,指导部分音准较弱的学生进行乐器演奏分部旋律,加强其对音准的感知和把控,再进行合奏,学生们在不同演奏方式的耳濡目染下,不但能够充分感受声部和谐之美,而且可以强化对音准音感的把控与掌握。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在系统学习合唱前,没有机会接触与合唱有关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循序渐进地开展阶段式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合唱技巧和相关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走神和心不在焉等现象,这极大地降低了音乐学习的效率与质量,而合唱对学生的专注力和协作力要求较高,思维涣散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很难满足合唱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时,要积极利用学生好玩、好奇的天性特征,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渗透合唱教学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声音律动,来区分鉴别歌曲的声部差异,从而初步掌握合唱概念。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一年级下册《鼓儿咚咚响》合唱时,教师可播放一段打鼓的声响,引导学生们猜一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并用肢体动作表演一下,学生们在听完打鼓声后,自然而然会模仿起打鼓的姿态;再问学生打鼓的声音是怎样的,让学生模仿打鼓声。虽然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哪些声部中出现了这些乐器,但学生们通过演奏动作已经基本掌握了声部的概念。又比如在教学《音乐故事会》中的《龟兔赛跑》时,学生在完全掌握这套管弦乐前,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由一个小组演奏歌曲,另一个小组负责演绎龟兔赛跑的故事,通过构建音乐情景剧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快得到有效调动,他们在情景剧中积极地唱歌与模仿,在潜移默化下顺利地融合了不同的声部,形成了立体美妙的演奏效果,课堂中充满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各声部的理解。
轮唱指的是先后演唱两个及以上的同一个旋律,是一种极为简单实用的合唱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合唱的认知,适应合唱的演唱方式。通过轮唱实践,可充分锻炼学生的多声部听觉能力和协调能力,为后续形成良好的合唱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小学合唱教学时,教师可从音乐教材中选择适合合唱的音乐作品,通过带领学生们轮唱,来加深合唱体会和感悟。例如,《闪烁的小星》就很适合用于小学合唱教学,这首歌曲具有强烈的童真童趣,教师可将合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开始演唱,第二个阶段则在教师引导下,度过两小节后进行合唱,这首歌曲二声部可直接重复一声部的旋律,因而学生可以快速衔接不同声部。而在切入时机和收声时机方面,教师可通过预先设立的手势进行指挥,确保独立清晰地呈现两个声部,从而加深学生的歌唱体会,同时也为后续的合唱教学打下重要的学习基础。
在开展小学合唱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基础,假如直接开展二声部合唱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掌握难度较大,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可以伴奏打击乐的方式展开器乐合作训练,将伴奏作为多声部音乐素材,做为基础器乐合作训练。如通过借助三角铁、沙锤和响板等常用乐器组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概念。
例如,利用乐器为苏少版三年级下册的《夏夜》合唱伴奏。《夏夜》这首合唱歌曲虽然音乐旋律较为简单,但是许多音准较差的学生时常出现跑调现象,难以准确地把控音乐节奏。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乐器做辅助训练,先让其熟悉不同声部的音乐节律,然后再组织合唱训练,可有效减少合唱中的跑调现象,提升感知和控制音乐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展开合唱。又或者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让他们扮演一个音色,在点到某个小组的时候,就让其演唱对应的角色,借助这种特殊的扮演和组织方式,可有效提升合唱训练的趣味性,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提升合唱的整体效果。器乐合奏的训练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声感和协调感,可为后续的合唱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经过上述学习后,均可以顺利地演绎二声部的合唱。但由于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这也导致许多学生无法保持在同等发展水平,各个班级间的学习效果同样存在一定差异。对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总体和个体的差异多样性,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例如,针对基础能力和整体合唱能力较好的班级,可多多开展二声部合唱的完整训练,而对于无法完成二声部合唱完整训练的班级,可适当降低难度,只合唱其中的部分章节。同时,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同一班级不同学生间的学习差异,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合唱,发挥每个学生的独特优势,以因材施教的方法保持学生的合唱积极性。如嗓音洪亮的学生可以专门负责一声部演唱,音色暗沉的学生可以负责二声部的演唱等等。开展合唱教学,教师要始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所长,使得每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得以成长,真正实现合而为声,激情唱响的教学目标,促进合唱素养发展[3]。
教师在组织小学音乐合唱训练时,要充分秉持真听真看真感受的原则,带领学生反复地聆听合唱音乐作品,鼓励其自发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以此加深对合唱音乐作品的理解,提升对合唱作品的音乐音准和旋律的掌控力,形成良好的合唱素养。在实际的合唱训练期间,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视频,来全方位展现合唱作品的音乐旋律和音色,鼓励学生跟着音调自由地跟唱,尝试自主掌握音乐节奏及旋律。[4]此外,除了音色、节奏和旋律的聆听掌握以外,教师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合唱作品内在的情感,通过介绍作品背景、内容和情感编导,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合唱中的力度、速度和个人情绪,提升合唱水平。
例如,在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的《吉祥三宝》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该首歌曲的视频VCR。视频相对于音乐播放,更具立体感,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感受。教师便可以此展开循循诱导,让学生说说自己跟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相处的,爸爸是什么样的,妈妈又是什么样的……以此切身体会视频中三口之家其乐融融、欢快活跃的美好情感,帮助他们在把握这首歌曲结构特征的同时,以合唱实践表达自己对美好家庭的祝福之情。
古人云:“闻弦歌而知雅意”,说的便是能够通过话语理解其中内涵的意思。故而,教师在开展小学合唱教学时,也要能帮助学生领会合唱作品中的内涵意义。要教师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基础,灵活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直观形象的学习环境,并通过讲解合唱作品的背景、内容,借助代入想象的方式,帮助其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再指导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合唱作品的艺术氛围和情境的掌握,使其形成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提升合唱意识和能力[5]。
总之,小学生处于身心素质发展的黄金时期,积极地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尤为关键,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表达与思维观念。合唱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师应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立足合唱教学现状,通过游戏活动、有序轮唱和器乐结合等方式积极组织合唱活动,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促进其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