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2022-11-20 09:05:00☉从
小学生 2022年19期
关键词:创设教学法教学方法

☉从 晶

教育事业的发展催生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开展形式以及应用效果都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教学质量。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包含较多的内容,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多媒体教学情境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学的有序开展。这就要求教师明确情境教学法的作用,结合学生情况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应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情境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一)定义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布置特定的场景,把学生带到现实世界中,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上。通过让学生接触真实的事物,实现情、景、物的统一,提升教学的有趣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进入情境中真实的体验,培养其团队合作与思考能力,掌握教授的知识,加强语言应用能力。

(二)特点

情境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主题性。情景教学法是以教学任务为核心进行教学,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及主题。能够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快速地学习知识。

其次,创设情境是该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特色,具有很强的意境性。在教学中应用该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而最大化地发散思维,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将情境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再次,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激情。以往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地讲解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沉闷,缺乏激情,只有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活力,才能优化教学效果[1]。

最后,实效性。该教学方法的应用,需结合学生情感以及动机等因素,将其主观感受及经验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的情感与课堂内容相联系。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化教学的应用作用

(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合理地创设情境,运用情境化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其语文思维。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情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进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将语文知识有效地融入到情境中,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在探索中培养想象力,进而喜欢语文学习。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要想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欣赏能力,就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该方法,能够通过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创设现实情境,把系统的知识和情境进行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理解及接受能力,帮助其高效学习。

三、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化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情境相对僵化

该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重点在于创设教学情境,其难度较大。大多数教师虽然对该方法比较熟悉,但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有限。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依据阅读文本材料,创设简单的教学情境,使得其应用停留在较浅层次上,情境代入感较差,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情境相对固化,就是情境教学法应用比较固化的体现,影响了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无法充分发挥情境化教学的优势。

(二)情境教学中互动性不足

这是情境化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很多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缺乏配合使用其他创新教学法的意识。教师更重视调整教学情境创设,忽视了教学情境下的阅读教学创新,导致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不足,虽然运用该方法可以提升教学的创新性,然而阅读教学效果有限。教学互动性不足,教师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不能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效果有限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化教学旨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一些教师虽然比较系统地运用了该方法,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限。一些教师侧重于创设新颖的情境,却忽视了特定情境下阅读技巧的教学,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不能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学生容易被教学情境吸引,很难集中注意力在文本阅读上。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针对性地培养其阅读能力,就会影响到该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

四、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是情境化教学法中的一个主要方式,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其求知欲望。对此,教师需要明确问题情境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创设情境,提升问题情境应用的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导入部分,教师可以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提升其学习兴趣,给之后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长什么样吗?学生听到问题后十分好奇,就会认真地听课。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那么小蝌蚪和青蛙间有什么联系呢?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可见,在导入部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提升学生的求知欲,让其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给之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强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可以认识很多的汉字,掌握语言技巧,提升其语文学科素养。对此,教师需结合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情境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比较抽象的内容通过动画和图像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提升其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图像,图片中包括飞舞的蝴蝶、太阳花的小路、有趣的猴子、各个民族的学生等。之后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早晨边疆小学的美丽,帮助其分析文本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少数民族及其民族特色,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其高效学习。例如,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加上小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通过小游戏“摘葫芦”复习词语,配合展示相关的词语。如葫芦、藤条、蚜虫、奇怪、邻居、盯着、自言自语等,让学生读词摘词。运用课件制作动画“摘葫芦”,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可配合文章中的第一自然段内容以及插图,提出问题:图中画了什么?同学们可以用刚摘下的词语说一说吗?让学生自由表达后展示句子。之后给学生展示例句: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之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十分可爱!让其理解“这样的葫芦多么可爱”和“年轻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导入后面内容的阅读及学习。在教学中教师采取这样的措施,可以让学生将学习的生字词应用到语境中,同时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生字词的掌握水平,及时作出反馈。

(三)角色扮演,增强体验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包括各种有趣的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阅读故事,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在具体的分析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给学生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感受文本中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情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整篇课文,之后给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找出七名学生,分别扮演母亲、小女孩、五粒豆,再找一位学生朗读旁白。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熟悉自己角色的内容之后再表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能够认识到豌豆苗生长对小女孩病情的影响,提升其学习效果。

(四)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情境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动手和动脑,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寓教于乐[3]。该方法的运用体现如下。

首先,利用游戏模拟出一些事件,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其印象。

其次,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如组织、策划能力等,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在古诗教学中,由于古诗需要背诵,而且有很多的释义,导致学生在理解以及背诵时存在困难,无法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我指你说”的游戏实施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先将学生分组,可以前后座或同桌两人为一组,先给学生规定时间了解以及记忆释义,之后随便找出一个人,提出一个释义让学生解释,如果学生解释得准确可以计一分,错误则不计分,回答结束后,再点另外一个小组的一位成员回答其他的释义,计分方法相同,最终看哪个小组分数最高即为获胜,教师可以为获胜的小组提供一定的奖励,如一朵小红花、一颗糖果等,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五)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

教师在利用情境化教学法时需要和生活进行结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及掌握知识,增加其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调动自身经验,完成布置的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繁星》时,课文描述的是作者家乡七八月份的夜晚,教师在讲解结束后,可以给学生布置有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特点,围绕身边的情境,家乡的小树林、家乡的游乐园、家乡的公园等,写一篇小作文,描述对于家乡的情感。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景色,表达自己的想法,调动其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教学的有趣性,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问答的方式,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时,讲解完文本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有关的问题,如:课文中陶罐与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儿?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对于陶罐和铁罐的结局,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及回答,教师则要提供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内容。

(七)借助具体的情境传授阅读技巧

要想提升情境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教师就应重视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技巧,进而提升其阅读及写作能力。在学习《父亲、树林和鸟》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先粗略地阅读,对文章内容形成大概的了解。之后创设相应的阅读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对课文进行精读。在学生精读时,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结合学生问题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于阅读技巧的学习及掌握,客观地做出评价。借助教学情境教授阅读技巧,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应用相关的阅读技巧,更好地体现情境化教学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方法具有积极影响。一堂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并没有忘记学习的内容,而是在得到启发后激起了求知欲望,在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在课堂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只有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情境,将语文知识学习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创设教学法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