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中律动与演唱结合的途径初探

2022-11-20 08:17季湘芸
小学生 2022年14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有机

☉季湘芸

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管理课堂纪律,这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造成了较大影响,且导致学生无法感知和享受学习魅力。长期教学实践发现,通过律动与演唱的有机结合,可有效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学习的乐趣和魅力,有利于学生掌握体态律动的方法。

一、通过体态律动感知节奏,实现演唱与律动的有机结合

音乐节奏在歌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生理解旋律、体会歌曲情感的前提,因此如何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性的有效路径。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体态律动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感知节奏,也可使演唱与律动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其利用起来[1]。

例如,在教学《密西西比河》时,教师便可采用这一方法进行知识教授。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想要满足这些要求,教师就需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如果在教学活动中禁止学生做某些事,很有可能使教学活动处于枯燥乏味的状态,使学生无法感知音乐学习的乐趣,对音乐学习丧失热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应当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对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通过找到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符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如此,才可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性,才可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体态律动正是这样一种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将体态律动与演唱相结合,让学生跟随着音乐节奏一起律动、歌唱,可以使学生切实感知歌曲传达的沉稳、舒缓的情感。

二、通过体态律动掌握气息变化,实现演唱与律动的有机结合

想要使学生通过歌声诠释一首歌并注入其情感,就要使其掌握控制气息的方法,根据一首歌中的气息变化进行演唱。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有责任与义务帮助学生掌握控制气息的方法。鉴于体态律动这一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气息变化,且能实现演唱、律动的有机结合,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体态律动的运用重视起来[2]。

例如,在教学《春之歌》时,教师便可将这一方法利用起来。这首歌对学生的气息有着较高要求,而多数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能力有限,无法掌握气息变化,无法对音乐进行有效诠释。为了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可以将体态律动这一方式利用起来,通过人体律动实现歌唱气息与体态律动的融合,使学生的肺活量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低潮期,教师可以让学生缓慢地摆动身体;在高潮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双手利用起来,跟随节奏进行拍手。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对歌曲的气息变化进行掌握,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控制气息的方法。由此可见,通过将体态律动这一方法利用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控制气息的方法,有利于实现演唱、律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演唱这一方式渗透情绪、思想,增加歌曲演唱的感染力。

三、通过音乐鉴赏提高欣赏水平,实现演唱与律动的有机结合

对学生的欣赏水平进行培养是音乐教学目标之一,而想要对学生的欣赏水平进行培养,教师就需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音乐鉴赏活动,通过音乐鉴赏活动与体态律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感知音乐曲调的变化[3]。

例如,在教学《密西西比河》这一经典音乐时,教师便可采取音乐鉴赏活动与身体律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提供保障。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律动方法。如当音乐作品处于高音部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身体向上倾斜;当音乐作品处于低音部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身体向下倾斜;当音乐作品处于平缓阶段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身体舒展开来。由于这种方式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可以形成良好的作品鉴赏能力。例如,为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利用起来,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图文声结合的特点播放歌曲,使学生基于此进行自由律动。在学生进行律动时,教师需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倘若发现学生的动作存在一定问题,可以适当进行引导。这样一来,学生一边演唱、一边利用肢体语言对音乐进行表现,可以将音乐的魅力体会到、感受到,从而对音乐学习产生更大兴趣,为其音乐素养的提升提供保障。由此可见,通过实现音乐鉴赏活动与律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感知音乐学习的魅力,从而对音乐学习产生热爱之情,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四、通过情感经历提升感受能力,实现演唱与律动的有机结合

音乐是一种表达自身情感的方式,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对相关知识、技巧进行教授,还需要对学生的音乐情感进行培养。而弹唱与律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获得音乐情感经历,有利于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保障[4]。

例如,在教学《密西西比河》时,教师便可将这一方式利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经历,从而使其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为演唱、律动的有机结合提供保障。这首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但学生的形象思维很难通过听歌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着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活动带来新的可能。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相关图片、视频增加歌曲的形象性,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受到刺激,并在潜移默化中感知音乐的情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情感表达,并进行演唱。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的情感经历得到培养,为学生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提供保障。由此可见,通过情感经历提升感受能力,可以使学生的音乐情感经历得到增加,可以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保障。

五、通过体态律动编舞巩固基础,实现演唱与律动的有机结合

演唱与舞蹈有着密切联系,而舞蹈又可以看作另类的体态律动,可为学生学习舞蹈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通过体态律动这一方式实现演唱与律动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5]。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明确,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想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就需要将氛围营造重视起来,使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理解音乐、认识音乐。也就是说,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时间、空间,使其根据自己的想法、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通过一边唱一边跳加深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了解并产生较大兴趣。倘若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出现了明显错误,教师需及时指出,并采用有效手段帮助学生进行改正。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潜力激发,有利于学生的素养、能力提高。由此可见,通过体态律动编舞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让学生在律动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可以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实现演唱与律动的有机结合

情境创设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因此,教师需将其应用起来。且在实践中发现,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演唱、律动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教学《春之歌》时,教师便可采用情景创设法开展教学活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对歌曲进行了解,并基于此设计PPT 课件、微课视频。之后,教师可以将其呈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感知知识、体验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进行引导,使学生走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通过探究进行歌曲学习,并进行有效律动。由此可见,通过采用情境创设法开展小学音乐活动,有利于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主动进行律动、学习。如在教学《龟兔赛跑 》时,教师便可采用角色扮演这一方式,使学生通过律动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特点、思想情感体现出来,在增加教学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的同时,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的音乐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七、通过体态律动培养协作精神,实现演唱与律动的有机结合

目前,教师需将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无法一直陪伴在学生身边,而人是群体动物,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合作能力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目标之一。而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通过演唱与律动的有机结合,可达到这一目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体态律动,使学生的协作精神、合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引导者,教师需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要采用有效手段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例如,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掌握,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规划、设计,并对团结协作的精神、意识进行有效渗透。鉴于学生较为好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演唱与律动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这一方式将音乐学习的魅力、乐趣感受到,并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时间、空间交由学生,使其将自身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根据自己的想法通过律动这一方式实现演唱、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观察,若发现学生遇到困难,需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讨论,使其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解决困难,并切实感知到互相帮助的魅力,形成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师还需明确,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倘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了深入探究、思考,且教师给予其鼓励,其便可形成学习自信、便会对音乐学习产生热情。由此可见,通过体态律动这一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其通过体态律动感知知识、体验知识并掌握知识,并养成团结协作的良好精神。

八、通过设计教学目标实现分层教学,实现演唱与律动的有机结合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表现,而教学活动是面向大众的,教师需采用有效手段进行活动设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实现演唱与律动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计,实现分层教学。

例如,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教师便可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实现演唱与律动的有机结合。针对学困生,教师可以将律动方法教授给学生,并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利用所学方法一边演唱一边律动,并通过其掌握知识、感悟音乐情感;针对中等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已经掌握律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动作创编,并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创编、律动与演唱的有机结合实现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理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律动与演唱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其重视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加强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对音乐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切实提高音乐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浩然听笔走龙蛇,气格疏朗体态健——浅论“海上四大家”蒲华的书法
和谐律动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喝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