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北桥中心小学 荣秋勤
数学学习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抽象事物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为指导,以学生长远学习意识和习惯培养为重点,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引领学生热爱学习、乐于探究。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对其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仅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习效率,也能让学生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善于思考问题,更好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这不仅对数学学习意义重大,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很有帮助。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是要求立德树人,塑造优秀的人格,自主学习有利于锻炼学生意志,磨炼学生心智。数学学习需要很强的逻辑能力和抽象意识,学生在学习中要养成不懈怠、不轻易放弃、勇于探究的习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加以鼓励和引导,教师的鼓励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面对困难时也不会放弃,而是认真思考,一步一步提升自己。
数学逻辑性较强,一些几何、概念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渗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有利于学生在思考一些较难的逻辑问题时通过努力攻破难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获得了很强的成就感,激发了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意识需要长期培养,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为他终身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自主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的习惯、课中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就会在课前独立预习,大致地了解课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扫清课堂中的学习障碍,提高听课效果;上课时会认真听讲,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课后做到及时复习,从整体上掌握知识,并与之前学过的知识建立连接,融会贯通。
数学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知识,也需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发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另外,学生拥有自主学习意识,对于知识的接收也就更加认真,并且勇于探究,有强烈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因材施教,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地实施教学,面对难易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要有针对性地改进。面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充分鼓励和引导,为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对于那些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收获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喜爱学习;在面对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知识时,教师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营造探究思考的环境。例如,学习“运算定律”时,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概念,从中寻找数学规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之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思考,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学习的效率。
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注重课前预习的学生比忽视课前预习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在小学群体中会预习的人往往具备更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以此为启发,注重布置学生的预习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从预习做起,通过布置预习作业,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新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独立预习的习惯。除此之外,教师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提前拉近与新知的距离,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进入状态,长此以往,其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升。在布置完自主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启发他们的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就能得到更好培养。小学生年纪小,对于知识的探究主要来自兴趣,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找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展开教学,就能事半功倍。小学生都很爱听故事,利用趣味故事导入就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例如,在学习“整数与分数”时,可以编一个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小红帽有一整块蛋糕,路上被大灰狼抢走了三分之一,给婆婆送去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一点小红帽自己吃掉了,同学们知道小红帽吃了多少蛋糕吗?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引发了学生自主思考。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通过趣味游戏或实践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结构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各部分知识的联系,通过对知识板块的整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各单元知识的连接,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发展出发,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创新,提升数学素养。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归纳并整理知识,有效地梳理知识脉络,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其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应该加强和之前学过的小数的联系,整体把握,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在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时,将其与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作为教学整体,明晰教学脉络,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维的进步。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可以加深思考,共同进步,在交流中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讨,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可以促进集体进步,加强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可以建立小组探究学习机制,在上课时留给学生时间相互交流和探讨,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学习“四边形和梯形面积”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发现平行四边形、梯形和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有困难时加以指导,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除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逐步培养学生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归纳、分析等能力,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体积与体积单位”时,教师可以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把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入水中溢出来的水有多有少,从而了解体积大小的概念。还可以在讲解几何概念等抽象问题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元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重视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生活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对于熟悉的事物往往更容易接受,所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生活入手。教师可以先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并寻找对应生活中的材料,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接触与生活相近的事物,并对照生活分析其中的数学信息。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渐渐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主动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养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顺应学生的发展特点,挖掘学生潜力。通过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