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 陆晓程
疫情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开学暂缓、上课暂停,在疫情之下,教育部当机立断发文“停课不停学”。教师忙着备网课,批改网课作业。学生也没闲着,搬着板凳,每天准时守在电脑前。
原本以为应急的网课,没想到一上就是三个月。在几阵春雷的“轰鸣”下, “神兽们”千呼万唤始“归笼”了!然而,正式返校后,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线上学习效果到底怎样?学生们掌握得如何?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如何做到线上和线下互相衔接?
笔者现结合任教的班级情况,谈谈线上线下教学在复学后如何有效衔接。
任何新兴事物的产生,都会伴着赞扬和批判。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待网课。中医《古今医统》中提出:“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现在,我们也来为过往三个月的网课把把脉。
在网课初始阶段,除了疫情的报道外,网课“翻车”事件的报道应该算是第二大热门,一时间,网课成了家长们热议的话题,也成了大家关心的焦点。笔者结合本市联动中心接到的家长诉求,梳理出了如下问题:
(1)网课时间安排能否更合理一些?43.7%的家长认为本市为了避免中小学在同一时段上网课会造成网络拥堵,将小学生的网课安排在了18:00~19:50 的举措不合理。刚开始上网课的时候,很多家长已经复工,复工的家长下班时间是17:00 甚至更晚,算上回家路上花费的时间、做晚饭的时间,他们实在是来不及安安心心吃完晚饭再陪孩子学习。这样,学生往往就是应付一口,再匆匆打开电脑学习,有的甚至一边看一边吃。这样的学习状态如何保证学习质量?
(2)网课时间太长,孩子的视力会不会下降?32.3%的家长担心孩子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学习,视力会下降。比起学习,部分家长对影响孩子一辈子成长的健康更看重。
(3)网课教师都是单一地讲解,孩子没弄明白,怎么办?我们的网课采用的是全市直播的方式,一堂课上往往在线的人数达到上万,因此,不能像有些机构的网课一般,可以进行师生、生生互动,而学生只能纯粹接收信息。24%的家长担忧孩子对部分知识没有理解,但教师并不知道,直接往下讲,从而导致孩子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甚至没有掌握。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市教育局也及时进行了回应和调整,为保护学生视力在网课过程中增加了眼保健操时间,并要求教研员严把网课质量,提高网课效率。在一切新问题面前,大家一起“摸着石头过河”。
教师要了解问题,关注网课情况,切实跟进,解决问题。家长除了要克服自身的困难外,还要关注网课质量如何,孩子学得怎样。有了对上述问题的了解,教师才能在后续的网课中有跟进,切实解决问题,提高线上学习的质量。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如何,直观地反映在其每一项网课作业的完成度上,学生对待网课的态度也决定了其复学后的情况。
1.关注完成率,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在网上学习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应该是“陪”网课。学生网课上多久,教师就要跟着一起听多久,和学生共同听课,关注学生的上线率、听课专注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教研组共同研讨网课内容,研讨网课导学单作业。网课结束后,教师要关注班级中学生作业的提交份数,要一一私聊每一个未交作业的孩子家长,认真批改作业,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参与网课、认真完成相应作业。
2.关注作业正确率,攻破网课学习难点
学生递交的每一份作业,教师都要细批,对于共性错误要细讲,学生订正后方可过关。如三年级有个知识点是改病句,网课教师虽做了精心的准备,讲解得也十分到位,但是,这样的知识点就是需要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学生练习量达不到就很难实现内化。此时,教师就要在导学单批改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指导、跟进,从而一步步帮助学生攻破网课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教师还应按照线下教学的常规,研讨单元知识要点,在每个单元设置过关检测卷、拼音卷,对要背的课文要求拍摄视频。
3.关注家长参与率,坚固学生后方堡垒
这次线上学习,还暴露出了一些“坑娃”的爹妈,有的孩子长时间未上传作业,是因为家长太忙了或者忘记了。因此,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明确表示疫情期间要共同克服困难。网课学习中学生、家长、教师缺一不可,三方只有合力,才能让这个阶段的学习开出独特的花来。
这次网课学习除了教师在忙碌外,还有另一个主角,就是学生。《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盟友”,“盟友”的学习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线上学习的关键因素。
1.积极疏导学生心理,激励优于批评
由于长时间的宅家,长时间的网课,一些心理防线脆弱的学生会在这次疫情中崩溃。教师如果再点名批评“不及时上传作业”“不及时上网课”,反而会适得其反。在这个阶段,教师更要去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给予肯定,让他们有继续前行的动力。例如,学生虽然作业上传不及时,但是字迹端正,此时教师就可以表扬他“书写认真,期待下次早点看见你的作业”。这样的表扬一定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让他们积极地参与网课学习。
2.加强互动拉近距离,问候优于点名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和班级学生像朋友一样聊聊天,了解对方的生活、习得的新技能,可以在群中晒自己运动、做美食、朗读的视频等。我们虽然不能相见,但能通过网络看到彼此,用言语的温情去温暖冰冷的网络。在这样的交流中,师生间的感情增进了,学生也更加感受到,教师是和他们站在同一阵线、一起挑战新事物的。
3.询问学生直观感受,采访优于推测
关于网课学得好不好,最为直接的体验者就是学生。复课后,教师可以和学生聊一聊“线上学习的感受”,让学生谈一谈网课学习的感受、收获、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等。这样,教师可以更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习质量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调研。复学后,我们针对线上学习进行了调研,直观地从调研中了解了学生的具体情况。
1.基础知识暴学情
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语文基础知识。调研发现,网课学习后40%的练习是基础知识,包括对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选择加点字的意思、课文内容填空、古诗句填写以及课文内容等知识的考查。这些内容不难,但可以检测出学生线上学习是否认真、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从调研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扎实的。这源于教师线上学习时对基础知识紧抓不放,但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个别学生的背诵可能是“读”的,有的作业可能是“抄”的。
2.新学知识欠扎实
线上学习的几个单元学习中出现了关于比喻句、修改病句、总分写法、学写通知等语文要素的知识点。在调研中,笔者针对这几个方面也进行了考查。从结果来看,对比喻句和修改病句,因为以前学习过,学生掌握得较好。但是,学生对“通知”的格式要点掌握比起线下学习,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线上教学更多的是“讲”,缺少线下教学中的“练”。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就会对知识点有遗忘,对新知识点的掌握存在问题。
3.写作能力有高低
这次线上教学,三年级完成了五篇习作教学,批改作文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篇章段落、取材详略,教师都会进行耐心的指导。为了将学生习作中的问题解释清楚,教师运用短视频、微课、录频甚至是电话等方式进行指导,使大部分学生的习作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这次调研,笔者选取了疫情期间“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来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审题没有问题,能围绕主题选材,大多数学生的文章情节感人,描写细致。但是,一部分学生的习作出现了泛泛而谈的情况,少部分学生书写较慢,导致习作字数不够。
通过前期沟通、中期干预、后期调研,我们对学生网上学习现状“望、闻、问、切”有了立体的了解后,就要想出对策,有效衔接线下教学。
教师要结合复学后的《开学第一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借助疫情中涌现的为全国疫情稳定而做出贡献的英雄的故事,教育学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回校时光;借助复学后的调研,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复学后奋发拼搏;借助上学期期末调研情况和现在线上学习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查漏补缺,共燃奋斗的激情。
教师对调研中暴露出极端分数的学生要重视,可以在学校中补上,更要家校合作,从源头上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调研后可以进行家访,让家长了解学生线下学习情况,并给出后续的学习建议,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在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教师可以在新授的同时,每天利用零碎的时间,将每课的知识点进行强调,将每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复习,加深学生记忆,作为复习回顾。
这里的“短板”有两种含义:一是知识上的短板,教师要做好专项练习,如对于修改病句和“通知”的格式学习,还要让学生进一步加强练习,将比喻句、总分写法、外形描写等知识进行专项的练习,加强学生的掌握;二是针对班级中的学困生,教师要利用学校的时间,抓好补差工作,快速拉平短板。
疫情将线上教学推到了教育的浪潮尖上,而线上教学使教学不受年龄限制,学生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这也给线下教学带来了许多的思考和启示。
复课后,有些教师仍旧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讲解难点,给线下教学赋能,提高了复学后的课堂效率。线上线下成了一个互补,让学生学习更扎实。
有些教师延续了网课期间针对重难点录微课的习惯,针对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录制微课,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观看不理解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性地看,拓宽视野。
线上教学最大的改变就是教育者们对教育模式的思考:线上学习的后时代是不是不需要学校了?教育应该如何在时代的变化中更新模式?学生需要怎样的课程?未来的学校到底是怎样的?
笔者认为,线上教学是一个撬动教育的支点,让我们对未来教学充满了无限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