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俞兴虎
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能通过文字、图片、音乐等因素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场景,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初中物理知识抽象、复杂,对于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形成阶段的中学生来讲,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教师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现,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常常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优化情境教学模式的方法,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情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转变了以往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和教学趣味性的增强。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模式的移情作用,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提升,抽象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他们在学习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而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心理特征,创设贴合实际的教学情境,以此增强物理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降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1]。
情境教学是一项具有高度兼容性的教学模式,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其他教学模式,都能够与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有机整合,进而实现“1+1>2”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很多新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纷纷涌现,集中体现着课程改革的精神。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积极整合这些新型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模式,从更加丰富的角度体现和贯彻了课程改革精神,从而推动了物理课程的改革进程。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会出现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不是教学情境太过繁杂,与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关联,就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些情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情境作用的发挥,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这样才能对情境教学模式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创设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但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对情境教学模式的认识不科学及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有限,无法创设目标性强且有效的教学情境,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情境教学模式作为一项具有高度兼容性的教学方式,在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应有多样性的表现形式,而教师只有对多样性的教学情境进行科学、灵活的选择与运用,才能获得更高效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具体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意识相对狭隘,对情境教学模式的认知也相对片面,使课堂中的教学情境总是局限于教学场景的搭建,这就使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教学情境呈现出显著的类似性,没有体现情境教学模式应有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直接影响了情境教学模式的优势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发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情境教学模式的认知程度和自身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情境的创设质量[2]。为实现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教师应深化对情境教学模式的认知并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应更深入地学习和实施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这就需要教师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改变以往封闭性、程式化创设教学情境的模式,使教学情境能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这能促进更加多元化、有效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其应有的教学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其次,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能力,教师既应对新课程改革精神、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深入而全面的认知,又应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及教学资源整合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创设出更科学合理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既应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深刻认识情境教学模式,又应积极参与相关的专业培训、专题讲座及集体教研活动等,这样就能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情境教学经验的积累及情境教学能力的提升,使情境教学模式的功能得到更显著的发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实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重自主性教学情境的创设。
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生课前预习环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习自主预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生预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就可以发出引导性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听到我说话吗?那我的声音又是如何被你们听到的呢?这个答案在你们课下的预习中寻找吧,希望你们能找到最正确的答案。”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问题情境的引领下,学生会边预习边思考,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强化预习效果。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每名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通过创设具有层次性、差异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与自身知识基础结合的过程中实现自主性的生成,以此增强教学情境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例如,在教学“运动和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对前一部分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层次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样既能使力学知识掌握欠佳的学生在具有针对性教学情境的引领下巩固和分析力学知识,奠定新知识教学的基础,又可以使对力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在具有引导性教学情境的引领下,进行新知识的引入与分析,这样就能很好地实现情境教学模式的层次化实施,做到因材施教。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3]。这就需要教师增强自身创新意识,丰富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使课堂教学效率在多元化的呈现形式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物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自然科学,大至航天科研,小到生活琐事,都有着物理知识的身影。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或案例,以此为契机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调用自身生活经验,更加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玩过磁铁,对磁铁的性质也有着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磁场方向性”的内容时,就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磁铁摆放位置与小磁针指向变化的关系,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磁场的方向性,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在教学“光现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镜子带入课堂,并从“照镜子”这一日常行为入手,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对这一现象的自我体验中,实现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应局限于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还应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践运用及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实现的素质能力内化。因此,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引领下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自身实践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在教学“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搓手的实践方式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这样,学生就会在实践性教学情境的引领下,通过摩擦双手来体验摩擦生热的物理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技术,除了能够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外,还具有人机交互功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以此增强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演示优势,为学生创设更为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水的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时,由于物态变化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能进行演示实验,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经过剪辑的水的物态变化的视频,使学生了解水由液态向气态、固态的变化过程,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水的物态变化过程,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促进教学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优化物理教学情境。信息技术中的互联网技术有着强大的数据库功能,教师既可以在互联网中搜集所需的教学资料,也可以通过资源发布的形式共享教学资源。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学情境的优化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和整合相应教学资源,进而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滑轮”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录制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将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展示出来,借此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引导性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教学情境的引领下更加高效地学习滑轮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情境的创设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对情境教学模式的深化认知、自主性教学情境的创设及教学情境创设的多元化拓展等,来促进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