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团队心理辅导形式的青春期“性”主题健康教育课

2022-11-20 05:07刘丽婷
名师在线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育课异性课程

文 /刘丽婷

引 言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育特点,把青春期(adolescence)定义为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的生理发育过程,它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大约经历人生第二个10年,即10~19岁。青春期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方式的心理过程,是个体从依赖状态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渡。在青春期中,个体在外部形态、生理功能、心理行为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表现出一些群体性特征,同时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在这一阶段,青少年主要经历身体内分泌的改变、体格的发育、性发育及性心理的发育[1]。

青少年群体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易产生情感认知和情绪自控的矛盾,在面对生理发展、性意识觉醒、自我认同等问题时往往呈现出诸多困惑。近年来,严峻的现实问题和媒体触目惊心的报道,如青少年的极端情绪事件、青春期对性认知的落后与误解,都不断地刺激着社会、学校及教育者敏感的神经。学校的青春期教育也一直在羞涩之中蹒跚,在遮遮掩掩中摸索[2],但学生的青春期成长从来不会因此而等待。

对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者而言,回归学生青春期阶段的需求,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结合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为学生开展团队心理辅导形式的健康教育课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尤其是针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健康教育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初中生生活中渴望与异性交往的正常需求,帮助处在躁动和懵懂期的青少年更好地接纳自己身体的改变;引导学生在青春期发育中认同自己的性别特征,从而避免与异性“交往过密”带来的与学校、家庭的尖锐冲突及可能引发的消极情绪体验。

与此同时,已步入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和网络的接触日益密切。然而,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在正面信息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负面信息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在这些负面信息中,有一部分就是关于性方面的不良信息。学校如何减少甚至杜绝网络中性方面的负面信息,切实消除青少年学生的性盲点,引导学生建立正面、积极的青春期性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一、了解青春生活——课堂准备阶段

青春期健康教育课应同其他文化课程一样,在每学期刚开学就组织开展,并安排每两周或每月一节,课程开展对象为初中阶段学生,课程正式开展前建议先进行学生情况调研,可以采用匿名的问卷调查方式。问卷应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基本健康状况、家庭人员情况、第二性征发育情况、近期情绪状态。第二部分为主题问题,如是否想要了解自己和异性同学青春期身体上的改变、对青春期的知晓情况、自己和异性交往的情况、现阶段的交友困惑等。最后一部分是对即将开展的这门课的期望、对教师的期望。

以深圳市罗湖区某全日制公立初中为例,该校共发放调查问卷2102份,回收2091份。问卷结果显示,全校有99.6%的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充满了期待;关于阶段困惑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的问题集中在青春期同性或异性之间的交友问题上,占总调查人数的67.2%;也有一部分涉及跟父母或者教师之间的沟通。通过问卷,我们也发现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开始阶段,对异性的好奇心强,在异性交往上有朦胧的感觉,一些“早熟”的学生开始尝试恋爱,但自控能力较弱,这是一个容易受异性交往情绪影响的高危时期。也正是通过课前的调研,授课教师可以提前知晓学生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为更好地开展青春期“性”主题心理健康教育课增添把握。

二、融入青春少年——教师准备阶段

在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中,教师也需要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沟通技巧,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共情的能力

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像体验自己精神那样体验他人精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除个人的偏见和主观判断。教师要用语言让学生明白,引发学生对其感受的进一步思考。

(二)自我表露的技术

自我表露技术是教师在必要的情况下适当地将自己的感觉、经验和行为亮出来与学生分享,以增进学生对自己经验及行为的了解。自我表露的作用既能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引发师生间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安全感,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学生既是倾诉者也是倾听者。

(三)积极的倾听

积极的倾听是教师完成健康教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中设置的让学生发表感想的部分是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SDFTEN原则来实践课堂中的积极倾听:S——微笑(Smile),恰当的面部表情;O——聆听的姿态,避免分心(Open Posture);F——身体前倾(Forward Lean);T——音调(Tone),合适的回应语调;E——目光交流(Eye Communication);N——点头(Nod),赞许性的点头。

三、直面青春生活——课堂导入阶段

关于课程开展的形式,有些教育工作者提议将男生和女生分开来上课,避免异性同时听课产生的尴尬,但事实上将男女学生合班一起听课的意义更为积极。这使学生能更好地意识到对青春期知识的追求其实就是一种正常的需求,也益于青少年之间彼此了解,促进他们今后健康成长。

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健康教育教材的形式将健康教育是“科学的”“积极的”的观念传递给学生[3]。比如,有的学校选择《卫生与健康(七年级)》,告诉学生这本含有大量生理卫生知识与生动人体图册的书就是大家的健康教育课本,鼓励学生翻阅与学习。可能有的学生拿到书之后还会表现出羞涩与难为情,但是当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后,学生都会聚精会神地翻阅教材。也是通过这种“坚定的支持”,健康教育工作者把课程开放、积极、健康的理念传递给学生。

四、探讨青春生活——学生活动“写出你心里的最佳异性”

学生活动阶段,教师可首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性”字,询问学生:看到这个字你首先想到的东西,或者联想到的词是什么呢?有的学生可能会马上想到“性骚扰”,也有的学生会说“异性恋”。教师要有心理准备应对学生联想到的词并不一定都是正面的词语,也有可能是负面的、不匹配学生认识水平的。此时,教师要避免流露出诧异或者夸张的神情,而是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性”有关的词更多地源于我们的生活,如“性别”“性别特征”,人的“性别”是由基因决定的,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伴随产生的“性别特质”是指男生和女生所表现出的与社会对性别角色预期相一致的行为反应方式,也就是社会对男女行为的要求和期望。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性别的学生会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学生活动环节,每位学生准备一支笔、一张纸,匿名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异性同学,每人可以在纸上写下最喜欢的异性同学各3名,然后将选票对折两次,由班里班干部将选票收集起来,分别记录得票最高的3位男生和3位女生。在等待计票的过程中,学生按照性别分组讨论:大家最欣赏的异性同学的特征有哪些?大家最不喜欢的异性特征有哪些?分别写出5个,并说出对应的理由。这个环节安排15分钟。在学生讨论时,教师需要给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不能提及人名,要求是性格特征或者行为,而不是容貌或者形体。学生活动中安排课堂讨论与发言是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征的,通常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热情非常高。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会发现,当女生讲的时候,有些男生会比平时注意力更加集中,无论当时学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听(如害羞、尴尬或不满),他们当时一定接收到了来自同龄人评价的信息,并与自己进行逐一匹配,也正是这种自发的匹配拓宽了其对自身认知的途径,加深了异性之间的了解,为进一步健康的异性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青春生活解码——教师总结

投票结果出来后,教师可带领学生根据投票结果为排名前3位的学生颁发“性别荣耀小勋章”,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得奖感言”。然后,教师需根据收集到的学生讨论与发言进行总结:根据投票大家可以发现,初中阶段虽然那些刚毅、勇敢、幽默、干净的男生和乐观、阳光、恬静的女生会更加受欢迎,但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只要大家认同自己的性别,不被刻板的性别观念束缚住,发挥具有责任感、正直、宽容、友善的特质就会表现得更出色、更受人欢迎[4]。

接着,教师可以趁大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探讨,放映电影《青春的颤音》的小片段。电影里的主角也是初中生,他们都十分在意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想在异性中取得好感与获得认可,同时有自己的一套审美标准,或者偏爱某一类的异性。影片结束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大家喜欢某些同学其实也是欣赏和认可这些同学身上的品质,这些品质可能是自己没有的,也可能是和自己相似的。总体来说朋友和同学的喜欢也是靠自己争取来的。同学们也可以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大家是不是更愿意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被大伙儿喜欢和接纳呢?”

六、青春生活回响——课程反馈

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把自己上这节课的感受写出来,可以是对课上某个同学的感受,并回忆与他/她交往的点点滴滴,也可以是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或者是对任课教师的感受。此前开展过此类课程的学校收到的课程反馈中有女生表达过自己的课后感受: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她们对这方面(情感、性别)一直都不敢去想,上过课后,似乎有勇气尝试与异性接触了。也有男生的反馈:在初中,男生女生总避免不了年少心动的情况,男同学或多或少会觉得这是不光彩的事,但经过此类课程活动,他们也开始意识到其实这种好感可以是一种对女生优秀学习品质和性格特征的欣赏。

七、青春生活寄语——课程反思

教师需要将积极健康的性别特征与异性交往的观念贯穿在整个授课中:性别是与生俱来的,男生和女生不仅在行事方式方面有所不同,在思维、认知技能、情绪等方面也会表现出差异,但也正是男生和女生的不同,世界和生活才丰富多彩。青春期的学生要接纳自己的性别,避免对性别特征的刻板认识和消极的性别从众心态,客观看待属于自己的性别特质[5]。同时,健康教育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理性看待外界和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做最好的自己。

结 语

青春期健康教育课不只是一节课的时间,也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内容,它涵盖了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性心理知识、防性侵害知识、性相关疾病等多方面内容,能够解答学生多方面的困惑,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的青春期“性”主题健康教育课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最终受益的是学生,使其未来更好地生活。这门课程可以成为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幸福生活的教育财富。

猜你喜欢
教育课异性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异性齿轮大赏
省长上了一堂“教育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你有让异性心动的本领吗
父 亲
外教新词堂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