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涵
(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学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很多学习工具发挥着各自的价值,对于提升教学效率,促进自主发展,提升语文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其中思维导图是学生们较为熟悉的一种工具,具有放射性和发散性特点,有助于知识管理和清晰呈现思考过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效果显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挖掘思维导图优势,提升思维导图的运用水平,从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出发,促进思维导图和语文教学的融合,促进应用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走好备考路,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高三语文在学生的整个求学阶段是知识量最大,信息量最大,对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要求最高的一门学科。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古文阅读,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开放式的作文写作,都考验着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而高中生由于备考学习任务的繁重,往往抽不出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只能通过技巧总结和考试测验来弥补自身短板,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高三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很强的阅读和领悟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学习习惯也有了基础,面对这样的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这一自由便捷的应用工具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发展,就成为一条必要的途径。
高三语文知识点繁密,仅仅通过考试和翻看笔记来提升学习效率是远远不够的,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思维导图形式灵活,重点突出,能够通过无限延展的分支,把各种知识统一在一张网络图中,把学生头脑里杂乱无章的语文知识点变得清晰直观,同时借助于信息工具来打造立体化动态化的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的消化吸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预习和复习等环节上,能够发挥显著的作用。高三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复习和总结,以查漏补缺为主要目的,同时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很强的要求,而思维导图在复习环节上的优势更加明显,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面的作用也非其他学习工具所能替代。
当前,思维导图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思维导图的应用频次不够,教师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查看笔记和错误习题,来达到自我纠错,提升学习效能的目的,思维导图体现不够,影响到复习效果。其次,在应用形式上存在单一化现象,主要是集中于阅读理解,以手绘为主,忽视和其他语文学习环节的结合,忽视电子化思维导图的绘制,并且是树状图为主,对于气泡图、鱼骨图、桥型图、括号图、流程图等形式的运用不多,加之缺乏色彩变化,影响到思维导图的魅力,不利于拉近学生和思维导图的距离,影响到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积极性。再次,思维导图的运用主要是教师为主导,教师画学生看,教师画学生记,学生的自主参与得不到体现,不利于学生掌握和熟悉,对于学生借助于思维导图提升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大。此外,思维导图的运用需要其他辅助才能发挥最大效果,比如信息技术,互动思维,小组合作等,但是一些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不足,使得思维导图的运用受到限制。
4.1 体现思维导图的优势和特点。高三学生对于思维导图虽然熟悉,但是对其学习价值缺乏直观体验,甚至一些习惯了借助于笔记和错题本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的学生抵触思维导图,认为思维导图反而会影响学习效率。对此,教师要加强引导,通过体现思维导图优势,促进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比如在文言文知识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直观呈现18种虚词的词性和应用方法以及案例,把学生头脑中零零碎碎的知识变得有条不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思维导图相比于罗列式笔记的学习优势。而在现代文阅读中,针对一些学生抓不住关键词和中心思想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呈现文章结构,提炼关键语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阅读作为高三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一些高三学生在阅读中理不清思路,体会不到文章的观点和情感,感受不到文章的意蕴和内涵,加之一些教师的阅读理解教学方法不对,习惯于引导学生分段阅读,提炼段落大意,缺少对整篇文章的把控,使得学生的阅读思维支离破碎,而思维导图可以整体呈现文章的架构,把语言特点、时代背景、表现手法、主题思想等融为一体,进而帮助学生全面系统的领会文本,促进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同时,也能完善学生的语言素养。
4.2 提升复习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复习是贯穿整个高三语文教学的基本工作。提升复习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备考,更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高三语文教师,应该摒弃死记硬背的复习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借助于思维导图开展有效的复习工作,通过自主建立分支架构,达到归纳和总结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点进行解题的目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以诗歌复习为例,学生可以以时间为主线,对《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蜀道难》《蜀相》等诗歌体裁进行汇总,对它们的创作时间,语言特点,主题思想等进行分支架构,必要时候把高一高二学过的诗歌迁移到思维导图之中,达到单元复习和跨学年复习的效果。为了更好的提升复习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绘制,做好分工,有的负责手绘,有的负责关键词的设计,有的负责分支的架构,有的负责重点难点知识的呈现,有的负责把相关习题嵌入到分支之中,有的负责对思维导图的形式和色彩等进行调整,发挥集体智慧,既能节省思维导图的绘制时间,也能达到互相提醒和补充的效果。
4.3 关注不同学生发展,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思维导图的运用需要一定的语言文化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比较熟悉,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思维导图的绘制就会较为吃力。特别是一些后进生,他们的知识储备不足,在写下关键词之后,思维常常无法打开,加之想象力不强,分支构建无法顺利延展,更加重了学生的抵触心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效率。对此,需要教师做出分层布局。
例如,对于语言知识结构较好的优等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借助于多种思维导图形式来呈现复习知识,锻炼驾驭本领,提升复习能力。而对于基础不足的后进生,可以引导学生先吃透课本,先通读阅读文本,先夯实自身的语言文字基础,同时注重循序渐进,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把最先在头脑里出现的关键词写下来,分支切勿求全求多,等熟悉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之后,再进行高阶练习。以《阿Q正传》为例,优等生的思维导图应该注重思想主旨的挖掘,把之前学过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祝福》等课文统一到思维导图之中,让学生通过回想和概括鲁迅笔下几个经典人物的故事和言行,构建横向联系,使学生全面系统的看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思想特点,也就是“暴露国民的弱点,引起疗救的注意”,促进学生的思想深度。而后进生的思维导图应该集中于本篇课文,以阿Q的行动轨迹为主线,构建几位主要人物的关系图,如赵太爷,吴妈和假洋鬼子等,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绘制思维导图,必要时候形成一对一的帮扶关系。
4.4 借助于信息技术提升思维导图的魅力。信息技术的优势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在思维导图的教学中,电子思维导图相比于手绘思维导图更加直观,丰富,整洁,而且易于保存和下载以及收藏。而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高中生,对于信息技术有很好的适应和接纳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提升电子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力,借助于思维导图绘制软件来帮助学生系统整理语文复习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作为学生,也可以借助于手机软件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随时补充,随时更改,实现思维导图的便捷化操作。
以写作为例,学生可以在写作之前,先用手机中的绘图软件或者笔记软件构建写作思路,完善写作素材,做好写作大纲,突出哪些应该详写,哪些应该略写,在哪些段落上应该使用修辞或者突出文章主旨,通过这样的方法防止跑题,优化写作内容,节省构思时间。在写作过程中随时根据写作情境对思维导图进行调整,在写作初步完成之后,借助于思维导图检验写作效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除了写作教学,在课外阅读特别是中外小说名著的阅读中,学生可以从网上下载现成的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明晰复杂人物关系,选择表达主旨的重点章节进行阅读,节省阅读时间。信息技术还能把相关链接融入到思维导图中,如百度百科,视频影像等,大大提升思维导图的丰富度和表现力,并且通过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突出关键词和重要分支,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5 创新思维导图应用方法。创新是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引擎,特别是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走出程式化教学思维,勇于突破思维局限,通过创新来改善教学问题,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效果。而思维导图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其方法也应该是新鲜和新颖的,多一些创新思考,多注入一些活力,才能更好地彰显思维导图的价值。
比如为了达到隐性教育效果,拉近学生和思维导图的距离,教师可以在教室墙上张贴一些语文知识思维导图,涵盖高三复习内容和认知误区,方便学生在课堂和课下记忆和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思维导图绘制竞赛,以一篇阅读文本为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提炼不同的关键词,呈现不同的分支结构,看谁绘制的思维导图最清晰,最丰富,最好看,最契合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借此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把一些“残缺不全”的思维导图发给学生,让学生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促进学生的概括能力,或者只提供几个有限的关键词,让学生进行分支延展,这些都是一种创新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创新要从现实出发,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因为整个高三阶段的语文学习,测验和考试是常态,提升学生的应试技巧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的保障。在应试技巧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古代诗歌鉴赏题为例,教师可以把主要题型,诗歌艺术风格,塑造形象和意境的方法,诗歌表达技巧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例如主要题型可以拆解成几个分支:景物特点和作用的理解和把握,人物性格和特点的理解和把握等。而以诗歌艺术风格作为关键词,可以依次进行分支延展:雄浑,婉约,冲淡,悲慨等,每一个分支下呈现具体的诗歌篇目提升学生的印象。而塑造形象和意境的方法可以包括:联想,对比,类比,象征等。诗歌表达技巧包括:欲扬先抑,语序倒置,卒章显志,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等。引导学生借助于思维导图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顺利找到解题的方法。
4.6 强化合作与交流在思维导图运用中的体现。一些教师缺乏人本思维,在语文教学中习惯于主导和灌输,这和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也和语文教学的育人特征不相符。体现在思维导图的运用上,也应该树立平等思维,促进合作与交流。从实践效果来看,思维导图的运用环境应该是开放式的,只有建立在互动模式上的思维导图教学,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营造欢乐互助氛围,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微信群,选择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作为管理员,定期在群里向学生发送一些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围绕思维导图中呈现的语文知识展开交流和讨论,发展新的关键词,创建新的分支,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是公众号文章,也可以是关于思维导图绘制方法的视频号教学。学生当然也可以把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发送到群里,大家一起评价和学习,发现问题互相补充,遇到优秀的思维导图互相转发和点赞。除了微信,还可以是电子邮箱和QQ等信息化平台,力争构建便捷高效的交流渠道。高三学习氛围紧张,创造合作交流的环境既能化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对彼此的了解,在交流讨论中集思广益,促进共同进步和成长。作为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和复习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创造交流课堂,多提问,多引申,多激励,切实纠正课堂的沉闷氛围,以思维导图为交流手段,打破学生的僵化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4.7 以查漏补缺为方向,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消化和反思。查漏补缺是高三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一些教师习惯于通过测试和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进步,但是效果不佳,因为并不是每一张试卷都能涵盖学生的弱项和错误认知。思维导图不同,可以通过无限延展的分支,全面呈现学生的知识盲区,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
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常见错误分门别类,比如字音字形的常见错误,审题解题常见错误,阅读理解的常见错误,文言文翻译常见错误,书面表达的常见错误,等等,然后制作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的自我学习。以词语理解为例,针对一些学生望文生义,褒贬颠倒,张冠李戴,搭配不当,语义矛盾等问题,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成一张思维导图,从历年语文高考试卷中选择一些题型,促进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在书面表达的常见错误教学中,教师可以着重于对学生不规范的标点符号使用情况进行纠正,在思维导图中呈现易错标点和句例,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语文知识点多,即便是优等生,也不能全面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总有遗漏的地方,很多学生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教师的精力又有限,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提醒,这就需要学生加强反思,让思维导图成为语文学习的好帮手,通过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征和系统性特点,达到深度学习和全面学习的效果。
4.8 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思维导图教学水平。保障思维导图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语文教师具备良好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教研相长,以研促教,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要努力做研究型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模式有深刻的认识和经验。作为高三语文教师,一方面应该重视思维导图的价值,从教学需要出发主动引导思维导图教学工作,一方面要提升思维导图的运用水平,掌握多种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能够借助于手机和电脑等制作电子思维导图,积极关注学生在思维导图绘制中遇到的问题,帮扶学生改进和提升。当前,思维导图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因人而异,有的教师应用频次高,应用效果好,有的教师却缺乏经验,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存在浅尝辄止的现象,对思维导图的优势认识不清,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太过简单,单一,单调,需要学校和教研组给予培训,也需要教师借助于互联网,通过自学和实践,掌握思维导图的特点和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树立平等思维,向思维导图运用娴熟的学生和同事学习,才能促进长远进步。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思维导图有优势也有不足,需要高三语文教师扬长避短,增强思维导图的实效。
首先,思维导图一旦绘制出来,成为学生的复习工具,就很容易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思维,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依循学生的兴趣和意愿,避免强制。
其次,有些教师或者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过于复杂,分支结构过多,一味求多求全,反倒给教学和复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记忆负担,从而影响到了思维导图的优势。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要突出语文复习重点,对思维导图进行细化细分。
再次,思维导图虽然能够清晰呈现知识结构,但是却降低了知识点之间的复杂关联,消解了语文学科的丰富内涵,甚至一些教师或者学生强行在无关知识点之间构建关联通道,为了绘制为绘制,为了运用而运用。这需要进一步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消除无关紧要的分支构建。
此外,思维导图运用的最终目的不是体现在纸上或者网上,而是落实在学生的头脑上,只有在头脑里建立起清晰的网状结构,学生才能忘掉纸面上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如果满足于思维导图的精美,满足于知识结构的丰富,满足于系统构建知识的快感,势必会南辕北辙,失去教学和复习的意义。凡此种种,都需要高三语文教师加以规避,不能因为对思维导图的引入而耽误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复习效果。
综上,高三语文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突出,应该积极尝试和运用,以自主绘制为主,提升学生复习效率,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当前,思维导图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尚有待开发,需要秉持人本思维和互动理念,以思维导图为引领,整合知识,促进吸收,改进问题,高效推进高三语文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