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析

2022-11-20 04:39苗发军
读与写 2022年1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学内容

苗发军

(甘肃省玉门市第三中学 甘肃 玉门 735211)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和探索的心理,进而不断地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集中注意力到教师的讲述上,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在强化,党的十五大更是将依法治国确定为基本治国方略,在之后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上依然将依法治国放到重要位置,在一系列政策方针的推动下,我国的法治道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但法律的有效实施是需要国家每一位公民的努力,需要大家自觉遵守,并积极参与到法治建设当中。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即我国广大的青少年,应重视对其开展法治教育,帮助青少年懂得法律知识,并学会使用法律捍卫自身的权益,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初中阶段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青少年成为法治的自觉遵守者,并敢于与违法行为作斗争,坚定捍卫法治尊严,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奉献一份力量。另外,近年来,社会上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不断增加,究其根源,主要还是缺少法治意识。并且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通过加强道德法治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性,其中包括道德认知发展、冲突解决方案、卫生教育等内容,培养学生诚信、正义、仁慈以及勇敢等素质。一般情况下,法律就是道德的底线,而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必须将道德法治教育放到首要位置。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当中,比较重视文化课程教学,而忽视道德与法治教育,而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将德治教育做好。所以教师要结合多种有效教学策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的作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有重要作用。其一,可以有效调整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教师主导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导致其不能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进度,也不能真正发挥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而通过高质量的提问,可以帮助教师直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使其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相符合。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增强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深入了解,进而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其二,增强师生互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这就愈加凸显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而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1]。其三,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所以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并对学生的思维意识有客观认识。而通过提问,教师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也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另外,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反馈给教师,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逐渐促使其形成完善的道德人格体系。

3.道德与法治课堂设计有效问题的重要性

3.1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长期以来,学思结合就是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观点,通过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更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通过有效问题的提出,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连接学与思。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积累,而是情感和逻辑等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要达到这一效果,就要利用有效问题的设计。

3.2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长期不断的坚持,而通过有效问题的提出,是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的提问对学生而言,往往充满着未知,促使他们不断深入思考。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生活有着紧密地联系,通过有效问题的提出,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同时,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3.3 调动学习积极性。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课堂教学当中。一个有效的提问,要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相应的知识。同时,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也能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主动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4.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相关思考

首先,应考虑课堂问题难易程度的合理性。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价值道德标准体系,难以准确理解课程内容。所以教师应确保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在适当范围内,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探索问题,仅未保障提问的有效性。若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学生不能解决问题,逐渐会使其丧失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而若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经过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这样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丧失了提问的意义。其次,应考虑课堂提问次数的合理性。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思考问题,但这个时间不能过长或者过短,前者会使得学生忘记自己的思路,后者会使得学生不能够得到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应保障提问次数的合理性,确保问题的简练性,让学生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找出答案[3]。另外,对于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应设置多个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并重视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最后,教师应考虑课堂问题知识范围的合理性。对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一旦教师的问题范围过于宽泛,学生难以找到重点,就不能准确回答问题;而若问题范围过于狭窄,则不能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有效掌控问题的广度,确保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也能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5.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设计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5.1 存在的不足。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到诸多知识点,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教师在提问上的范围比较广泛。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兴趣,并且不愿意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当中。主要原因在于相关问题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造成这一点的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教师提出的是无效问题,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提出问题,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问题。其二,是教师没有经过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问题缺乏逻辑性,没有完全符合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不能获得预期效果,还有可能导致课堂混乱,让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另外,由于课程时间有限,所以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在刚刚提出问题后,很快就让学生回答,甚至一些教师自己直接给出了答案,丧失了提问的意义。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回答错误之后,教师直接将标准答案说了出来,而没有给予学生再次思考的时间,这样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逐渐不愿意主动思考[4]。此外,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经常重点关注比较优秀的学生或者相对比较落后的学生,总是对这两类学生进行提问,而忽略了中等程度的学生。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过于重视标准答案的寻找,一旦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存在偏差,教师会通过逐步引导,使其趋向于标准答案,导致学生不愿意再去主动思考。

5.2 主要原因。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一般每课包含两个框题,其中涉及到很多课堂活动,要想将这些活动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连接,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教学任务的完成,这些都会导致教师提问的时间被缩减,难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并且道德与法治课程课时较少,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不能明确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性格特点等情况,往往会根据学生成绩进行提问,从而难以把握提问的难度。此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不再向之前一样告诉学生对错之分,而是更加注重过程和实践,通过活动探究完成知识与情感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需要不断进行交流互动,直到达成共识。而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将相关知识内化升华[5]。但一些教师没有正确认识新教材,不能与时俱进地开展教学,导致问题设计缺乏有效性。

6.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6.1 提高提问技巧。课堂提问技巧的不断提升,其实也是对教师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要想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在课前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提问问题,保证提问的简洁性和明确性。同时,设置的问题数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能够直指中心,让学生直接指导提问的重点,这样才能准确地回答问题。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进行提问,不仅只是提出之前设计好的问题,也要根据所回答问题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进行变通。教师要确保课堂提问切入点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并能够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而言,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联结点是提问最好的切入点,教师要准确把握[6]。教师要确保提问的问题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另外,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补充和客观地评价,并适当鼓励学生,增强其学习信心。

6.2 科学把控提问的难易程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时,应重视问题难易程度的设置,并合理控制提问频率,以免提问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在均衡设计难以问题的基础上,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提问。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提问,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其积极投入到下一个问题地探索当中。同时,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对提问频率进行调整。并且教师要重视学困生群体,及时观察这些学生对提问的反应,以免这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例如,在教授“节奏与旋律”这部分时,教师需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先向学生抛出一个比较容易的问题:“同学们,大家都数一下自己处在哪些集体中,又分别是哪种身份角色呢?”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在完成讨论后,纷纷积极发言。然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那大家觉得这些身份之间存在什么区别呢?”紧接着,又提出新的问题“如果不同身份之间发生冲突,大家要如何处理呢?”这些问题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学生的理解,逐渐帮助学生明确如何了解自己的节奏,并掌握如何融入不同的集体旋律,完成了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学习内容的了解,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3 增强提问质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增强提问的有效性,需要注重问题质量的提升。问题质量不仅是教师进行问题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连接教学内容的关键指标。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并且确保问题与学生的认知能力保持一致。因此,教师要重视问题质量的强化,从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问题设计,并不断增强问题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渐进性,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7]。例如,在教授“悄悄变化的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增强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进行提问。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关于青春期的身体变化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补充。然后教师可以从心理层面进行提问,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综合了解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6.4 确保提问的全面性。为了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确保课堂提问的全面性,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当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并且学生之间学习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应合理安排提问的顺序。同时,对于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尽量采取集体提问的方式。例如,在学习“成长的不仅是身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一些代表性的问题,如独立能力,从不同层次学生中选取一位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教学时间,保障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也能充分考虑到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情况,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调整,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6.5 构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内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快速理解教学材料。教师要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在讲授课内教学内容时,应合理融入课外知识,让学生学会探究和解决问题。根据相应的话题,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这样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且记忆力更为深刻[8]。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构建,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慈才会积极进行思考,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成效。因此,教师实际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构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6.6 梯度化设计提问。在班级全体学生当中,其学习水平必然存在一定差异,教师要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梯度化设计课堂提问,保障提问的有效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教师要正确看待这一现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让大多数学生都能从问题中得到启迪,提升课堂提问的作用,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通过梯度化问题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学习内容。如学习“说说我们的学校”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探讨自己最喜欢学校的哪些场所,然后再设置思考问题:我们学校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当你遇到安全问题时,你觉得学校的哪些部门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你觉得学校还有哪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你能将学校整体的平面图绘制出来吗?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后自由选择回答。在提问环节,教师先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然后依次让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可以给予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更多选择。同时,不同梯度问题的设计,也是对分层教学意识的体现。

结束语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拓展道德教育与法律知识,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学内容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