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丽娜
(福建省邵武第二幼儿园 福建 邵武 354000)
集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共同组成了集体教学,良好的集中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学习,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但是,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普遍存在低效和无效的现象,经常是老师们“兴致高昂”地进行表演,而孩子们确兴趣缺缺,表现木讷。如何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教学充满情趣,从而有效地开展集中教学活动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1 选择回归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学习惯依赖教材,照搬教材进行教学,很少将生活资源有效利用,孩子们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大量生活中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被忽视。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优质的活动资源,而是缺乏发现他们的眼睛。
我们班最近开展的美术活动《桔皮变变变》,就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发现,从而生成的一节有效集中活动。说到秋天的水果,许多人都会想到酸甜可口的桔子。最近我市卫闽镇采摘园举办了“浓浓亲子情,悠悠采桔心”的亲子采摘活动,我们班的许多家长也三五成群地组织起来,带着孩子们去摘桔子。孩子们将自己摘的桔子带到班级与小伙伴们进行分享,在吃吃剥剥中对桔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产生了许多话题讨论:“桔子可以榨成桔子汁,可好喝了”“桔皮可以泡茶”“你吃过桔子做的桔子酱吗?”因此,我们开展了“桔子大调查”的活动;孩子们也将桔子搬到了美工区,毛根、牙签、黏土、纽扣、树枝、毛球、彩色纸……都成了他们给桔子变身的材料,一个个变身后的桔子造型各异,非常可爱。在一次“水果自助”环节,我发现孩子们剥桔子的方法很特别,不像我们剥桔子是顺着一个方向往下剥的,剥出的形状像朵花一样,孩子们剥桔子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有个孩子拿着他剥的桔皮跑过来兴奋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的桔皮像不像一直小鸟?”孩子们天真的话语,给了我灵感,何不开展一次“桔皮变变变”的活动呢?既贴近孩子的生活,又从孩子们身边的自然材料入手进行创作,更能让孩子们在变中品尝,在变中感受借行想象的乐趣,更能通过变,鼓励孩子们大胆操作,大胆交流,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本次活动运用身边的自然材料“桔皮”作为创作的元素,这和《指南》中提出的“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是相契合的,桔皮本身富有的颜色引发幼儿美的体验。平时我们吃的桔子皮都是丢弃的,但我充分发掘桔皮的教育功能,研发了本次活动,也渗透了“变废为宝”的教育理念,让孩子更加关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拓展美术活动的内容。
1.2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刚要》中指出:“儿童是活动的主人,儿童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才能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所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能较好地激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以及学习的兴趣。
《秋天到》这一主题中,时间进入9月、10月,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幼儿园果园、菜园里的各类植物也结出了累累硕果。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孩子们观察不同植物的果实。叽叽喳喳的讨论着:在孩子们天真的话语和探究的眼神里,我发现了“种子”的教育价值,因此,科学活动《种子藏在哪里》应运而生。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西红柿、长豆角、南瓜、丝瓜等瓜果,在集中活动中,我让幼儿猜一猜:种子会藏在植物的什么地方呢?幼儿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了。接着,再让幼儿展示找到的种子、交流是怎样找到种子的,并且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孩子们在观察、探究、交流之中,了解了各种植物的种子特点以及排列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丰富了情感,培养了观察探究以及记录的能力。
1.3 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能力的教学内容。在选择集中活动的内容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也要考虑是否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既要考虑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也要考虑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平衡、跳跃、攀爬的基础,对于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已逐渐减弱,他们喜欢有难度,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因此,在体育活动《好玩的梯子》中,在孩子们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在梯子上能保持平衡地攀爬这个动作时,我又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增高了梯子的高度,增加了“爬山”的环节,引导孩子们手脚并用地“上山”,也尝试让孩子手脚协调“下山”。游戏活动中,随着难度的递增和运动量逐步增大,使本活动富有了挑战性,非常符合大班幼儿好奇、好冒险的年龄特点,并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玩梯子带来的乐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1.4 选择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集中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思考,开展此次活动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能帮助孩子们培养哪些良好习惯和品质,锻炼了孩子们哪些方面的能力等等。
例如: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很挑食,遇见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不管有没有营养,使劲吃;可是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不管家长怎样劝说,绝不会张嘴。所以,我开展了《我会配餐》这一集中活动,这次活动主要让幼儿知道哪些食物吃了有益健康,哪些食物吃多了对身体无益,并了解营养宝塔的结构,知道要合理摄入各种食物。
选择好教学内容后,就要制定科学适切的教学目标。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是保障集体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新课改背景下,传统集体教学活动受到了冲击,但是集体教学活动仍然是教育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集体教学活动和传统教学活动在目标的制定上也有着较大的改变。高结构的集体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教、学生学达成的活动目标,是短时间、高效率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说的更多、操控过多,在一些重难点的突破方面,教师“反复暗示”、“不断提醒”。因而,幼儿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剥夺了孩子们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新的集体教学活动目标是一种阶段性的活动目标。即“层层递进”的方式将活动目标提出,放慢节奏,弱化教师的“教”,强化幼儿的自主“学习”。让孩子们自主掌怎么“学”,“学”多久。在这个开发、不受限制的环境中锻炼自身学习能力。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也是关键。
3.1 导入环节形式多样。导入活动的目的是吸引幼儿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了解幼儿原有经验,或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同时,又起到了顺利过渡的作用。若要使教学活动一举成功,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精彩的导入必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
教师可运用儿歌、谜语、故事,或是户外活动等容易让幼儿接受的导入方式,提高幼儿集中活动的兴趣。如中班活动“影子的秘密”,教师组织幼儿直接到户外开展踩影子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影子的特征及变化,当幼儿有了疑问,师幼直接在户外进行观察和讨论,这种方式既能够使幼儿得到更直观的经验,也促使其在整个活动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再如,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音乐活动中《小兔和狼》的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蹦蹦跳跳地到森林中玩,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小兔和狼》”。此外,教师还可利用通过情境、小品、舞蹈、木偶等表演形式导入新课。如大班表演活动《长鼻子的比诺曹》的导入形式:出示长鼻子的比诺曹木偶说:“你们看,谁来了?我们就叫他比诺曹,比诺曹有一个坏毛病,你们猜一猜是什么?”这种木偶表演将教学内容体现出来的导入形式,能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掌握表演游戏的内容。
3.2 活动过程方式多元开放。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听故事时会产生丰富的画面并联想,在《橘皮变变变》这一活动中,我将故事情节进行加工设计,把美术活动和故事情境融入一体,让孩子们在欣赏、感知、体会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第一次尝试,我将桔皮投放到美工区后,孩子们充满兴趣、跃跃欲试。但是我发现孩子们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较弱,借形想象的能力有待提高,经常有孩子跑来问我:“老师,我的橘皮能变成什么?”所以大部分孩子只是用简单线条进行添画或者将橘皮撕碎进行拼摆重新组合,不知道如何将橘皮进行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的想象与创造,所以呈现的作品较为单一,渐渐地孩子们兴趣降低,选择桔皮这一材料进行创作的孩子越来越少,这与我的初衷相去甚远。
《指南》艺术领域有目标: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明显我们班孩子在艺术欣赏和艺术表达方面与《指南》还有一定差距。由此我进行了思考:如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且运用借行想象的方法尝试在桔皮上创造性地进行添画呢?借行想象是为孩子的想象提供一个支点,使孩子借一定的形来实现想象再创造。“不同造型的橘皮”便是这个支点,如何启发孩子对橘皮的造型进行想象呢?明显,之前小组化的创造活动是事倍功半的,而集体教学较之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自发的学习目的性、计划性更强,更容易发挥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的功能,且集体教学系统性强,有利于幼儿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因此,我放弃了小组化学习活动,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进行了课程设计,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3.2.1 故事情境法: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因此我借助课件设计了“桔皮变身记”这个故事来吸引孩子,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中进行想象,同时解决了“如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且运用借行想象的方法尝试在桔皮上创造性地进行添画”这一难点,有趣的故事,生动的PPT动画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们对桔皮造型有了各种各样的想象。
3.2.2 观察指导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在这以环节中我采用观察指导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孩子,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自己的桔皮创设出不同小动物的形象。
3.2.3 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为孩子提供了交流、合作、分享的机会,孩子们通过评价自己、评价同伴的方式,在相互启发、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体验集体教学的乐趣,增进集体感,体现集体教学“高效、公平”的优势。
评价环节非常有价值,评价环节不仅能让幼儿分享经验,而且能激励幼儿进一步探索。点评能够让幼儿互相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能分享创作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提高技能技巧。当然,这需要教师敏锐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引导,或鼓励其他幼儿参与讨论。
在日常的集中教学中我们最常忽略的就是点评环节,很多教师把评价环节看成一个简单的总结环节。与幼儿互动时,很多教师面对值得借鉴的个体经验,通常是以“说的真棒”“我们一起鼓鼓掌”等单调或笼统的方式进行回应。要让评价环节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
在《各种各样的糖果》这次的活动中,有这样的对话片段,老师说:“小朋友们,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喜欢吃的甜甜的东西。”小朋友回答:“我喜欢吃棒棒糖。”“我喜欢吃牛奶糖。”“我喜欢吃软软的棉花糖。”老师评价说:“说的真好,不仅说出了糖果的名称,还说出了它的特点,软软的。”幼儿继续说:“我喜欢圆圆的棒棒糖。”“我喜欢白色的大白兔奶糖。”老师继续表扬:“孩子们真厉害,不仅说出了糖的形状,还说出了糖的颜色。”幼儿进一步回答:“我喜欢酸酸甜甜口味的。”“我喜欢长条形桔子味的。”老师说:“孩子们喜欢的糖果种类真多,味道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在肯定孩子们回答的同时,抓住了部分幼儿回答的亮点并给予具体的评价,老师将孩子们回答中的“好”明确点出并给予指导,引导幼儿在思考表达时能鸡鸡地联系生活经验,使得幼儿的表达向丰富、形象的方向发展。使幼儿个体经验变成集体经验,促进了评价环节价值的最大化。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引导。任何一次成功的集体教学活动都应当在目标的引领下以策略性的教学引导为主线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做到选择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通过恰当有效的提问引领幼儿自主学习。所以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与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教师的基本功水平则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水平,这样才能保障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
5.1 教师提问应具有效性。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提出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教师问题的提出直接影响孩子们思考的方向。但在教学中,许多老师的问题设计不是很合理,经常会出现“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无效的提问。此类提问并不能帮助幼儿拓展思维,因此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应该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那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我认为,首先要把握目标的指向性。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关问题,把控整体集中教学方向;其次,提问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根据孩子们回答情况逐步加深问题的难度,最后达到预期目标;最后,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价值性,此类问题一般是以开放性的形式呈现,如:“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接下来,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等等,此累问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和思考能力。
5.2 创设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当前,很多教师在活动中都存在重视课程进展而忽略幼儿的情况,教师对师幼互动没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幼儿还是处在被动的状态,这种低效率的师幼互动无形中影响集中教学活动的质量与幼儿的发展。所以,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首先,在“最近发展区”内所施行的互动才是有效的互动。如:教师在组织散文欣赏活动“风在哪里”之前,先带着孩子们在风中游戏,让孩子们对风有了直观的感受,然后再欣赏散文诗,孩子们结合自己的感受对散文诗有了较好的理解。这就是教师根据“最近发展区”而设计的活动,充分考虑到幼儿已有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其次,即使给予幼儿情感回应,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教师要面带笑容,耐心地与幼儿进行互动,使幼儿在安全、欢乐、温暖的环境中自由学习,从而产生积极的互动效果。
5.3 与时俱进,巧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好奇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多媒体计算机功能多,有着形象生动的动画、美妙的音乐、吸引引人的游戏,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使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物象具体化等等,这些特点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例如,在美术活动《橘皮变变变》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橘皮变身记》这个故事,随着动态、伴有音响效果的多媒体动画的播放,孩子们注意力被全程吸引,给孩子们生动地展示了橘皮“变身”的动态过程,帮助孩子们对“借行想想”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总之,我们要做集中教学活动中的有心人,善于总结和发现开展集教活动中的有效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集中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做好幼儿成长路上的启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