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梅霞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 甘肃 定西 743000)
一直以来教育工作中就有一句话,叫做向课堂要效率。这句话的内涵不仅是学生想要提升学习成绩的忠言,也是教师提升教学成效的良策,因为课堂是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本单位和形式,只有抓好了课堂教学,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成绩、课堂的效果和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多样化教学、情感式亲润、实践性增设等多种途径着手,分析课堂教学成效、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1.1 对学生的积极意义。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中,纵有教师事无巨细的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了详尽的输出,学生也一览无遗的进行记写,即使语文成绩还不错,但从本质上缺少的是学生对知识内化的过程,缺少的是对语文核心素养关注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概念的提出是对此类问题很好的弥补,也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课堂是新课改进行改进的核心,是语文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入手处,是重视学生课堂主体的体现。这种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相结合,将知识内化、实践能力与知识相结合,对语文教学从内容上有了更深度的拓展和延伸,增强的不仅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感,更是自身精力和时间上的投入和对语文知识深层次的获取[1]。
1.2 对教师的积极意义。新课改下的教育中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重要的是发挥指导者、组织者和辅助者的角色,有人认为这是对教师地位的弱化,实则不然。全新的教学改革更加的凸显了教师的责任,赋予教师的是更大的责任,对教师个人素养、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2]。因为新课改下的教师,肩负着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责任,担负着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在语文教学上体现的是学习习惯的建立、学习态度的端正,要从语文学习过程中完成正三观、养品行、丰富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这种教学责任要远比传统教学中的传道授业更难,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更高,甚至涵盖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综合。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多方面着手,全面考虑到教材和学生,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适合的桥梁,将教材中的知识顺利传达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反过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加工,将知识整合,由多变少,将老师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这样,就实现了课堂成效的提升。
1.3 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每个学生学习都是从学习语言开始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科目。首先认识基本的拼音字母,其次区分学习声母、单韵母、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再次尝试拼读,最后读出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篇文章[3]。可以说,没有语文作为基础,其他学科根本无法进行学习,当学生遇到一个题目时,他不认识字,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对于这个题就会无从下手。只有把语文学好了,识字量提高了,理解能力达到了,学习其他学科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内涵,学起来就轻松容易许多。
学好语文能提高个人自信心。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所以要从一开始就提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就能让学生觉得原来自己能把学习这件事情做好,学习并不是那么苦,还是挺有趣的。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是最主要的学科,老师、家长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每天坚持学习,认真积累,每天学习一点点,日积月累,也会沉淀下不可思议的素材。语文说到底,就是字、词、句的累积加上理解能力,在大量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提高,学习更深入的知识就会更轻松,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个人自信心满满,学习兴趣也逐渐浓厚。
2.1 充分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已经和网络、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密不可分了,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仅是课堂氛围的调节、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需求,更是在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图片、声音的过程中拓展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思维,更快更好的进入到知识学习的情境之中。例如在古诗学习《望庐山瀑布》教学中,诗中所描绘的香炉峰、瀑布、银河等情境,如果没有多媒体的辅助,纵有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也不足以让学生产生具体的情境和更深层次的感受。在多媒体工具的辅助教学下整首诗的画面完整的展现了出来,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去理解“生紫烟”、“挂前川”“飞流住下”这些充满了动感的字词句时,更能深刻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诗中充满的磅礴气势。
有效的将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元素相结合。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内容中,无一不是和生活相关的,所以教师要利用好教学内容和生活元素相结合的部分,将知识再现于生活各种场景中,引导学生在语文中探究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例如在《秋天的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等文章的学习中,不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对秋的感受、对秋雨的感情,也可以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原因,针对生活中最真实的画面和感受,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在交流、辩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强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2.2 将道德与情感教育带进语文课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主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想,有着他们小小的尊严和人格。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到学生的独立性,尊重他们独立的主体,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互尊的关系。因为教育本身就是让学生学习什么是民主与平等,什么是和睦与友善,需要教师首先在课堂开展中体现出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尊重学生,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畏,得到学生的认可,促进学生整体性人格的形成。同时在语文课堂中重视文本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人文思想、情感教育,要将语文学习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好教课的作用,从课本中、课堂上让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发现人性的真、善、美。例如在《愚公移山》、《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优秀文本的学习中,学生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外,更要从中学习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周恩来的家国情怀,将语文的学习过程变为丰富文化知识、提升精神境界和汲取思想营养的过程,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品行的高尚人格和综合性的人才真正的体现出语文课堂教的成效。
2.3 设计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为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充分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有目标,有方法,有效果检验。无疑,将课前准备做到完美不是那么简单的,教师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努力做到面面俱到。教师应立足课本教材内容,拓展学生语文知识视野。教材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要对教材深入挖掘,研究细枝末节,将教材中的零散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便于向学生讲授。可以说,教师对教材分析的透彻程度直接决定了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教师分析研究教材可以重点抓住以下几点:参考教学大纲,大纲虽然是对教学的一个大方向上的指引,但在教学中也不能忽视,以防偏离大纲。从大纲中把握教材的整体编排形势,熟悉教材中所涉及的各部分知识框架,进而进行归类;逐个单元进行分析,把重点和难点标注出来,合理安排授课时机。
教师要将教材中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合自身的经验,将润色后的知识通过课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们。同时教师应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不了解学生的老师就如同没见过汽车的司机,空有一身本领,不知道该怎么展示出来。老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那就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知道教学对象的爱好、基础、对学习的态度、性格、有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等等。在教学中明确每个学生的分类,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教学层次化[4]。例如:教师运用可以设计微课式导学案,促使学生在课前通过互动交流实现深入预习。
2.4 注重学生的日常语文知识积累,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从进入小学阶段开始就要学生注重日积月累,并结合课堂上所学以及生活中所见的内容,指导学生不断归类整理,引导学生在合适的场景将所学的知识表达出来,学会在生活中应用,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积累:①对于课文中要求的一类生字、二类生字、简单的句型、需要背诵的、需要默写的;②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中积累一定的实用语言;③从阅读课外书籍中收集整理优美的字、词、句、篇,必要的时候可以背诵一些片段。每天坚持诵读古诗,朗诵国学,从我国先贤的文字中汲取文化的精华,体悟思想的精髓,陶冶自己的情操,走进先贤们所处的历史时期,身临其境地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5]。要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仅仅积累是不够的,还要对积累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分类,比如:积累描述各个季节的词语、文明礼貌用语、生动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历史英雄人物、抗战英雄的事迹、爱国的将领和科技名人……,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所写作文的类别,从大脑中调取所积累的优美词句,灵活学习,恰当运用。
2.5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俗话说,送给别人鱼,不如教给别人捕鱼的方法。因为,你把鱼送给别人,只能解别人一时之急,而当你把捕鱼的方法教给别人时,别人就可以靠这个捕鱼的技术一直受益,不需要再接受任何人的救济,这跟我们国家的脱贫攻坚战略不谋而合[6]。如果学习的方法不正确,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很低,学生会感觉学习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学起来很吃力,同样,老师也会感觉教学没有效果,从而丧失动力,打击了教学的自信心。老师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现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会学习,能学习的学生,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习课堂上的那点知识。
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他就不再是被动的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生自主地去探索知识,应用老师所教授的学习方法,在课外增加新的知识,并能把新旧知识进行融合,融会贯通,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①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提前熟悉课堂内容,把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不认识的生字词提前查一下字典,以便课堂上重点听讲不懂的地方,这个阶段可以锻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试着去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②读课文不能停留在读文字表面上,学生在学懂词语、句子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理解每个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学完这篇文章,学生应该学到什么道理,在以后的人生中如何运用这个深刻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品性。
2.6 结合文化教学因素,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之一,其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步培养其科学的价值理念。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传承下去,汉语是我们祖国的母语,学好母语,了解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知道我国文化的演变历史,热爱我国的文化,进而保护和传承下去,这些都需要学好语文。学好语文,就能够看懂记载的文化传统,研究我们的历史文化,延续我们的优秀文化,进而创新我们的文化。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提高人的心灵感受能力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人的头脑进行独立思考,进而形成独有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才能将我国的文化传到国门之外,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例如:教师在讲述古诗词、中华传统文化语文知识时,可以转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视角出发探索语文深度学习的技巧。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始一系列课外文化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总之,学习语文学科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学习方法的。新课改下对课堂教学成效有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本文中所讨论的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就是最好的回答。不仅要在课堂上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德育教学、文学素养等,教学成效上是对教学效果的综合性考量。除了上述浅显的方法途径外,需要教师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上再创新、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