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经典名著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2022-11-20 04:08
读与写 2022年31期
关键词:名著课外阅读语文

陈 霞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新华小学 甘肃 临夏 731100)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补充和完善,让小学生尽早的接触经典名著,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语言审美素养,引导他们远离低俗和庸俗的阅读文本的侵蚀,具有现实意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课外阅读的实践,充分利用双减政策带来的课余学习红利,激发学生对名著的热爱,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促进其阅读习惯。

1.何谓经典名著

经典名著一般是指那些具有明显的典范性、权威性、艺术性的,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并且蕴含着永恒的人文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的文字作品。经典名著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具有深刻和全面的教育价值的重要文化瑰宝。和今天的快餐文学不同,经典名著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在文化性和审美性等方面赢得了世人普遍一致的赞誉,能够对人类思想和行为给予重要引导和启示的文化遗产。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开展现状

当前,课外阅读开展效率不高,一些小学语文教师重视课堂轻视课外,把语文学习目标定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缺乏关注,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价值更是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教师经常会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籍,但也只是局限于此,对于学生应该怎么读,怎么读的好,遇到阅读问题应该找谁解决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指导,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学生的阅读深度和习惯保持。还有一些教师给学生推荐的名著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甚至把一些文字晦涩难懂的名著交给学生,这种缺乏人本理念的思维不利于名著阅读的可持续推进。此外,阅读方法单一,互动交流不够,创新意识不足等,也是突出的问题所在,都值得重视,在反思中加以改进。

3.小学语文经典名著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3.1 培植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积极性。小学生缺乏自主课外阅读的动力和习惯,让生性好动的孩子们安静的坐下来读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之经典名著在语言文字和主题思想等方面和今天的小学生存在一些隔阂,和他们在课堂上阅读到的书本文字存在一些差异,这就更加影响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把孩子们的阅读兴致激活。比如在阅读《西游记》时,教师可以把电视连续剧和经典文本结合起来,让学生先看电视了解剧情,之后再阅读对应的章节,就既能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同时也能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电视剧在刻画人物和表达情感等方面,和经典文本存在的差异和差距。而在学生阅读一个章节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尝试着表演,课外阅读小组成员选择各自喜欢和擅长的角色,把取经人物的个性刻画出来,如悟空的灵性,八戒的呆性,沙僧的持重,唐僧的迂腐等,促进学生对名著人物的了解。当然,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致,还需要教师所选择的阅读名著在体裁、题材、篇幅、内容等方面契合小学生的文化水平和认知基础,最好是让学生阅读一些带有诙谐和调侃内容的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兴趣保持。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创设尽管培育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但是不利于其想象力的发展,因为先有了剧情,各个人物的性格就会在学生的头脑里先入为主,影响到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品味。

3.2 加强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方法指导。无论是课外阅读还是经典名著阅读,都需要一定的方法,作为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方法引领,如引导学生先阅读前言和目录,初步了解名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身世,对于主要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在具体的文本阅读中,可以先快读后慢读,或者寻找感兴趣的章节进行跳读,为了保障阅读质量,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思考,随手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感,达到以写促读的效果。另外经典名著的阅读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家长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宜的阅读场景,这本身也是一种方法指导。在进一步的阅读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名著文本来教会学生掌握对应的阅读方法,比如《论语》和《唐诗三百首》这样的古代经典文本,其阅读就可以先通过翻译来了解语句含义,然后通过诵读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而在现代经典名著《平凡的世界》的阅读中,因为其语言地域特色十分明显,融入了大量的陕北方言,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首先在方言学习中下一番功夫,然后再进行阅读。而对于《安徒生故事》这样的经典名著,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中的插图来感受不同故事构建的童话世界,促进学生对童话情境的体验。当然,阅读方法是因人而异的,同样的阅读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因此教师不能求全责备,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阅读习性,如果一味按照所谓的正确阅读方法去要求学生,反倒会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

3.3 解决学生在经典名著阅读中的难题。尽管高年级小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语汇知识,但是在面对经典名著的时候,依然会感到棘手,在阅读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需要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围绕学生的难点进行引导和启迪。比如鲁迅的作品在小学课本中出现过,《少年闰土》学习之后,小学语文教师给学生推荐了鲁迅的《呐喊》,学生通过阅读《故乡》,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闰土形象:呆滞麻木,少言寡语。这一形象的出现和孩子们在课本中认识到闰土是大相径庭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孩子们陷入了迷茫之中。作为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由浅入深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封建礼法对人的精神的戕害,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让学生对鲁迅的思想主线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再比如《红楼梦》这本书,其思想价值高,语言魅力足,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审美能力才行,教师的指导工作可以从最简单和明白的知识讲起,比如结合其中的绰号和外号,让学生思考这些绰号和外号的含义,以贾府二小姐迎春为例,其外号是“木丫头”,一个木字,就可知这是一个老实懦弱的人,结合相关诗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让学生把诗句和人物的对应关系找出来,促进学生对人物命运和结局的理解。经典名著尽管对于小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掌握良好的方法,一样可以达到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的目的。

3.4 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经典名著往往内涵深,文字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这对于语言审美能力不足的小学生,想要保持一种课外阅读习惯不大容易。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加强激励,定期开展课外阅读竞赛,看看谁阅读的最快,阅读的章节最多,阅读的感悟最深最新,谁写的阅读笔记最好,谁能够把阅读过的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比如送给学生一本名著),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及时解决影响学生阅读动力的问题,定期围绕名著内容和学生展开交流,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勇气。此外,想要保持一种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性,还需要教师加强和家长的沟通,比如引导家长经常给孩子购买一些经典名著,和孩子一起交流名著阅读感悟,通过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当然,阅读习惯主要还需要学生的内驱力,外在的激励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学生自己本身就喜欢阅读,有着很强的发展诉求,那么无须别人激励和催促,就能自觉的开展课外阅读。因此在开展课外经典名著阅读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课堂阅读兴趣的培养,只有学生从课堂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和价值,他们才会能在课外中继续发展自己的爱好。

3.5 基于读写结合策略推进阅读深度。经典名著通常有着深层次的内涵,仅仅从字面上去阅读和理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经典之所以会成为经典的本质所在,提升学生的探究思维。比如冰心的《繁星春水》,其篇幅短小,甚至很多诗句都是三言两语,学生在阅读中很容易一带而过,没有深入的感悟。作为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就可以加强阅读深度,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创作,感受名著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的风格。如“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的阅读之后,有的学生这样写道“那是多么美好的往事啊——温暖的日子,甜蜜的粽子,妈妈的爱意”,显然,学生能够写出这样的句子来,说明学生的语言修养是不错的,但是通过对比阅读,仍然能够感受到学生的作品和诗人的语句存在一些差距,缺少一种韵味,而且过于直接和浅白了。教师让学生继续修改,经过修改,学生的语句更上了一层:可曾驻留的历历往事啊——寻常的时光,似蜜的粽子,母亲的双手。教师继续让学生修改和练习,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提升。读写关系紧,课外阅读要突破课堂阅读中读写分离的局限,让学生大胆练笔,大胆尝试,使课外文本的文学价值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

3.6 重视学生在经典名著课外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秉持新课改理念,在课外阅读中就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重视学生在独特阅读体验和感受,通过创造辩论交流环境,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阅读素养和探究能力,增进共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比如在阅读《水浒传》时,有的学生喜欢鲁智深,认为其真诚可爱,直来直去,不会掖着藏着,怎么想就怎么做,不像其他人物有过多的顾虑,有的学生却喜欢林冲,认为其武艺超群,心地纯善,教师让学生对比鲁智深和林冲的性格特点,结合名著中的相关章节和语句,促进学生对经典名著中的典型人物的认知。而在《西游记》的阅读中,有的学生喜欢孙悟空,有的学生却喜欢猪八戒,认为八戒虽然本事不大,但是却充满生活情趣,人情世故上也比沙僧和唐僧明白的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展开交流和辩论,说一说,评一评,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不对学生的独特感受进行干预,充分展示经典名著的多义性和丰富性。

3.7 创新经典名著的课外阅读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外阅读形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比如孩子们可以利用平板电脑和kindle等工具来进行经典名著的电子阅读,这些工具自带很多的经典名著,其排版优良,阅读环境是沉浸式的,学生可以借助于旁注和划线功能来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还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和同伴进行分享,更可以保存自己的阅读进度,甚至还可以通过文本搜索,找到对应的章节和语句,这不但大大方便了学生的阅读学习,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保障了阅读习惯。作为教师,应该重视电子阅读形式,结合学生的阅读习性,逐渐从纸质阅读形式向电子化阅读形式转变。再比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些互动交流平台,如借助于QQ等,把电子书籍链接发送到群里,孩子们可以下载和阅读,还可以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到群里,营造互读互享,互励互成的阅读氛围,教师作为群主,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围绕名著的语言特色和思想价值进行启迪,这种新型方法打破了课堂和课外的界限,在课堂阅读中可以利用,在课外阅读中也可以利用。诸如此类的创新形式,都值得尝试,在保障健康绿色阅读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阅读素养。

3.8 自我提升中助力学生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经典名著阅读的主要引领者,应该熟知经典书籍,并且有品味,有感悟,有足够的审美素养,才能在课外阅读指导中驾轻就熟。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夯实自己的阅读素养,不满足课本文本,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一些涉猎,广泛阅读经典名著,形成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独立见解,才能对学生有启迪,有帮助。小学生虽然阅读经典的能力不足,但是这不该成为教师忽视自身人文素养的理由,应该充分认识到经典阅读对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责任心,不断开拓课外阅读的渠道,基于循序渐进的阅读指导原则,借助于多种方法,带领学生感受人文经典的魅力和价值。语文作为一门立德树人学科,经典名著应该作为一种德育手段来强化,引导学生从经典语句的汲取人生力量,从经典诗文中受到美的熏陶,从经典著作中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而做到这一点,没有教师的关怀是不行的,需要教师努力修炼自己,多角度,多侧面去挖掘经典文本的文化内涵。

4.对于经典名著课外阅读的反思

当前,在构建书香社会的大环境下,经典的阅读价值受到人们的认可,逐渐形成了读经典,品经典,学经典的文化热潮,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其肩负的文化引导职责就显得异常重要。但是从实践效果来看,一些课外经典阅读活动存在形式主义和短视行为,一方面,教师忽视阅读效果,一味向学生推荐大量的经典文学名著,丰富性有了,阅读氛围有了,但却体现不出层次性、适宜性、阶段性,给学生的选择带来一些障碍,既占用了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也不利于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方面,教师急功近利,渴望通过课外经典阅读的推进,在课堂上看到学生的进步,当学生没有获得应有的阅读收获时,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信心和耐心就会受到影响,就会出现一些停滞甚至取消课外阅读的现象。其实学生的阅读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内就看到成果,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坚持才行,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就可能半途而废,这一点需要教师加强反思。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经典名著具有综合性的阅读价值,在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泯灭的指导意义,需要教师积极开发学生的课余时间,加强经典名著阅读方法的引导,提升阅读质量。当前,经典名著的课外实践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结合小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进行针对性的帮扶,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猜你喜欢
名著课外阅读语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