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思维下的高职英语翻译技巧创新

2022-11-20 04:09樊静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语句跨文化

樊静华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而语言是一种能够将其各自的文化底蕴展示出来的特殊手段。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英语也不例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跨文化思维在语言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一定了解是学习英语的必要前提。因此,在跨文化思维下,创新翻译技巧以提升高职英语翻译的质量是十分可行的。

一、高职英语翻译中融入跨文化思维的意义

跨文化思维是指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它能够使人们用更加开放的心态,以文化多元化的角度看待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存在的相同点或差异,认同并尊重交际的过程,进而在不同的文化中实现自如切换,对于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也能灵活并恰当地处理。高职英语一方面承担着语言工具的教学使命,另一方面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将跨文化思维融入高职英语翻译中,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进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英语人才。

(一)提升学生语言学习能力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具备良好的语言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重点不应该单纯地向学生传递英语的语言知识,而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帮助其更好地掌握语言学习的技巧。将跨文化思维融入高职英语翻译中,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其原因在于,国家的文化是与语言密不可分的,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每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其文化底蕴的支撑。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对英美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这能有效推动高职学生提升其语言能力。另外,由于任务、地点以及场合的不同,语言交流的形式也会存在差异,所以,应当在学习不同场合语言背景的过程中融入跨文化思维,避免在特定的交流环境中产生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二)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完成学习、交流以及购物等社会性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与社会其他群体交流的频率。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这种局面会导致高职学生与人际交流社会之间产生越来越多的差距,学生的社会性不断下降。除继续考学进行深造的学生之外,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是其进入到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具备较强的社会属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社会属性对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跨文化交流中,学生需要与其他社会群体以及外国友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提升其社会属性,为学生在今后融入社会的进程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本土文化发展的需求

一门语言归根结底是为了交流而生的,在与他国的社会群体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系统地学习他国的文化以及价值观等,还要积极成为本土文化的输出者,向他国民众传播本国的文化知识。由此可见,文化交流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双向的行为。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与世界上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时,向他国展示并传播我们的本土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融入跨文化思维,让高职学生在掌握外国文化的前提下不断传播我国的本土文化,推动我国文化走得更远,使世界对中国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四)顺应教育国际化发展需求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本国学生占主导,但是,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来自他国的交换生或留学生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展开学术交流活动或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育正逐渐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对于英语专业或其他小语种专业的学生而言,在自身学习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与国际化发展的需求相契合。对于高职英语翻译教学而言,融入跨文化思维,在日常的教学或生活中能够实现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互相尊重,进而降低文化冲突发生的频率,最终增强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能力。我国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自身的实力,不仅要注重自身的建设,还要不断在国际范围内吸纳优秀的生源,进而实现自身更高、更强的发展目标。

二、英语翻译跨文化差异的表现

(一)语言结构不同

由于中国和英美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不同,形成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也都不同。语言的使用受到了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因此结构就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我国的语言结构强调的是句子整体的和谐性,通常是以时间为逻辑语序,动词为句子的中心,语句结构一般是流水型。与之相反的是,英美国家在语句表达时强调的是分析,句子的核心一般为主语和谓语动词,短语和从句是句子中较为常见的形式。汉语与英语中存在较大的文化知识差异,这一点在英语翻译中体现得更加明显。要想准确地翻译英语,就需要充分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例如,在翻译成语“爱屋及乌”时,将其翻译成英语是这样表达的,“Love me,love my dog”。但是,如果按照我国的语句表达方式,就会将其翻译成“爱我就要爱我的狗”。由此可见,在翻译时为了保证语句的通顺性,使语句有更好的可接受性,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二)反映的文化内涵不同

英语翻译的本质就是将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进而实现更好的沟通与交流。文化并不是一种抽象的物质,而是人们在感知事物后能借助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人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情感以及技能等创造文化。一般来说,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而翻译就是运用本国的语言将其他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文化交流和沟通的一项关键的工具。文化是语言的前提,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语言能够将文化表现出来。汉语与英语是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各自反映着自己国家的文化内涵。基于此,如果想学习好一门语言,首要任务就是对其国家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和细致的了解。如果说汉语和英语有什么相同点,那就是这两种语言都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是民族的象征。汉语中有一些词汇是外国人无法理解的,例如班门弄斧、老油条等,同样,英语中也存在着一些特定的词汇,例如a Pandora’s box,意思是潘多拉的盒子,即罪恶之源。此外,汉语中和英语中“老”这个词汇也有不同的含义。在汉语的语言体系中,“老”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经验,是智慧的代名词,例如“老骥伏枥”“老马识途”等。但是在英语中,“old”这个词汇往往是人们所忌讳的,原因在于它代表着没有价值的意思,通常被其他词语所代替。准确翻译英语的关键,就在于掌握文化的差异,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

(三)思维方式不同

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英语语言体系中习惯用抽象或由一到多的思维方式,在句式中多使用短语和从句。而汉语强调的则是语句的整体性和和谐性,经常是以由多到一的思维方式为主。也就是说,英语的表达方式通常是从局部到整体,而汉语则恰恰相反。此外,思维方式的不同还体现在名字上,汉语中是姓氏在前而名字在后,英语中则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总之,在英语翻译时如果只关注字面意思,是难以将语句中的内涵准确表达出来的。

三、跨文化思维下的英语翻译技巧创新

(一)建立英译互换词汇练习

英语翻译不是简单地翻译英语原文中的某些词汇,而是要通过大脑,呈现出英语语言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因此,学生应当在自己的脑海中树立起一种英译互换的思想意识,在翻译英语原文的过程中,首先要运用自身的思维对英语原文进行通读并审查,领会其所想要表达的内涵,再对其进行翻译。在翻译时,学生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丰富自身的词汇量,避免由于掌握的词汇量不足或词汇掌握得不够牢固等问题导致翻译工作出现基础性的错误。高校的学生在参与英语翻译活动时,应针对跨文化思维下的英语翻译差异的相关内容进行提前了解,并总结出其中有效的英语翻译技巧,保证翻译活动的质量。首先,学生可以按照英语词汇的词性,分析形容词或名词,并找出相应的短语或句子;其次,要关注到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找到一个与实际意义最相符的翻译词汇;最后,在进行一些难度较高的英语翻译训练时,学生要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在高职英语翻译中建立英译互换词汇练习能够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翻译的效率。

(二)归化策略技巧

归化翻译技巧是指将英语语句用另一种方式合理地表述出来,并使其变得精简凝练,同时还可以理解其中的内涵,有效避免出现交流障碍。这种规划策略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与物之间的视角转换。在这方面,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我们更强调的是人的地位,正因如此,在表达语句时我们通常会将人作为主体。而英语则不同,在表达时通常都会将物放在句子的开头,一些情况下甚至会省略掉人称代词;第二,词语之间的视角转换。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其各自的民族和人民群众都会对其进行守护,每一种文化和语言其本身都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对于高职英语翻译而言,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利用汉语将英语中蕴含的文化底蕴表达出来,使其他人能够感受到两种不同语言的魅力。我国的翻译家许渊冲的中英文互译,往往都很好地展现出两种语言的魅力。例如,在翻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诗句时,他是这么翻译的,“В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I wonder if it is frost aground. ”这让我们可以在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英文的艺术感。当然,这种注重美感和语义的翻译并不是全盘推翻直译,直译也是具备优点的,但在英语翻译中,这种方式有时无法将文章表达的内涵展示出来,相较于意译来说,这种方式的美感相对欠缺。基于跨文化思维的归化策略翻译技巧,需要高校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学习并理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保证翻译出的作品能够兼顾科学与美感。

(三)异化策略技巧

异化翻译是指汉语中存在一些特殊词汇,这些词汇在英语中并没有一个能够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就要灵活变通,通过其他方式将语句中的含义表达出来。该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正反词转换翻译。在英语体系中,许多语法的搭配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学生在利用正反词转换的方式进行英语翻译时,往往会更加方便,这种方式使翻译出的语句能够更加完整且更加通顺。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注重表达出语句的含义之外,还要注重语句的流畅性;第二,英汉语态的相悖转换。这种转换是存在一定困难的,由于存在文化差异,汉语中的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之间的分辨有时也会出现错误,分辨英语中的语态相对来说就会更加困难。英语中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基本是与be动词息息相关的,这与汉语是完全不同的。汉语与英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原因在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学生在进行英语翻译时,一定要尽可能地克服存在的文化差异,对文章中的语句要从头至尾仔细地斟酌,准确表达语句的含义,从而提升翻译的水平。

(四)词类翻译技巧

在跨文化思维下,高职英语翻译还需要考虑到翻译之后文章与语句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也就是语句要通顺,文义要准确。因此,一些正面翻译不够通顺的英语语句就需要从反面翻译,一些反面翻译不通顺的语句,就可以从正面翻译。一些肯定的表达就可以采用否定的方式将语句表达出来,反之亦然。例如,在翻译汉语中的一句俗语“一次得手,两次不愁”时,可以将其翻译成“if it work once,it can work twice”。其中,“it can work twice”就是一个典型的将肯定表达翻译为否定表达的例子。一般情况下,在翻译英语中的一些常用的动词、名词以及介词时,这种方法较为常用。另外,由于汉语中与英语中的词语搭配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并且汉语博大精深,有着丰富的词汇,相同的英语词汇在不同的汉语情境中要使用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才会与语句中的内涵更加贴切。高校学生在翻译英语时一定要有良好的跨文化思维,掌握两种文化的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差异适当地调整词汇。例如,英语“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在这个句子中,“green eye”的意思应该是嫉妒的眼睛,因此这句话翻译成汉语时不能将其直接翻译为“你从我的眼中看到绿色了吗?”而应当是“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在跨文化思维下,英语翻译应当注重从不同的角度转换词汇,使其与汉语表达的习惯更加贴切。

(五)句式翻译技巧

英语中包含着许多种类型的句式,例如祈使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等。这些句式在翻译时往往有一定的困难,需要与实际的语境有机结合,通常在翻译这些句式时会运用到意译法或直译法,相较于直译法而言,意译法往往需要更高水平的翻译技巧。举例来说,中文和英文中句式的被动结构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语句中的主体也不相同,因此在翻译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在汉语中,被动句式往往有着鲜明的特征,例如句子中出现的“被”“受”等词语,但是英语的语言体系中是没有这些词语的,表达被动语态只能依靠句子中谓语动词的后缀来实现。因此,在翻译被动句时,就要适当增加一些汉语语言特征,将句子中的含义更好地表达出来。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英语翻译不是一项简单的翻译文字的工作,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外国的文化内涵、社会发展背景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基于此,在完成基本的翻译之后,应当与跨文化思维相结合,对其语言结构不恰当或语义表达不到位的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翻译出的内容可以与文化相契合。高校要重视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思维,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语句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逆向思维在大学生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和培养
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新形势下再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概述
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