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

2022-11-20 04:08程粉霞
读与写 2022年31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心理健康心理

程粉霞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和盛小学 甘肃 庆阳 745201)

按照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进城务工的人数会持续上涨,在这个现实基础上,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会有非常大的难度。而小学阶段又是留守儿童的性格、品质、价值观念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脆弱敏感、容易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成长,更有甚者,会严重阻碍孩子未来的发展。因此,社会不仅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和慰问他们的物质生活,还要以人文关怀精神聚焦他们的内心世界,深刻剖析心理健康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使这些被“遗忘”的留守儿童在没有得到生活偏爱的情况下,也能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1.当前留守儿童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以及症状

1.1 柔弱内向,无法承受打击。留守儿童从小就和父母分居,即使有祖父祖母等其他亲戚的照顾,也无法代替直系血缘。父母缺席了他们的童年,甚至是少年,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愿敞开心扉,过早独立但思想又不够成熟,所以在面对困难和麻烦时,束手无策又拒绝他人的帮助。另外,缺乏家庭教育和积极正向的引导,他们无力承受孤独,性格软弱,容易沉沦,低靡消极。

1.2 自卑敏感,性格脆弱。由于缺少父母的支持以及家庭的温暖,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面对家庭健全、自信乐观的同学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学习成绩不理想,人际交往有问题,沟通交流有障碍,小学时期的留守儿童意志力脆弱,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而且还十分敏感,错误地将老师的一句话、同学的一个眼神理解成“轻视”“异样”,长期以往,他们的内心会十分痛苦,容易造成偏执的人格。

1.3 寂寞无聊,空虚迷茫。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流,这是留守儿童的现状,也是导致他们精神生活空虚,无人陪伴的直接原因。很多家长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孩子没有人陪伴的话就会将时间和精力用在读书学习上。小学时期的留守儿童最多不过十一二岁,哪里懂的自我丰盈的道理?因此,他们会在思念父母中度过长夜,常常郁郁寡欢,孤单寥落[1]。

1.4 警惕心强,心理防御重。很多留守儿童长期无法关爱,日思夜想的父母回家后,不仅拒绝后他们交流和接触,在日常生活中对同学和老师的关心也充满误解和敌意。和同龄人相比,他们家庭条件艰苦,而且过早的饱尝社会冷暖,因此,也有一部分仇富、怨恨社会不公者。他们警惕性强,特别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顺与他人产生情感隔膜[2],难以共情,不为别人着想。

上述只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冰山一角”,但这些现状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其生长环境带来的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教育部门已经提倡并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农村小学应加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在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学校和教师要帮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心理、性格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缺陷。

2.农村小学在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方面的困境

2.1 学校和老师对留守儿童关注度不够。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消化负面情绪,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更充沛的精力和信心面对生活,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心理健康教育在城市中盛行,但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既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也没有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及活动,其主要教学重点还是放在文化课程上,因此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是面临一定缺失的。同时,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匮乏,政府的拨款以及补助多用于教育设备和校园建设,很少有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资金。所以说,当前大部分农村小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够。

2.2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未能充分尊重留守儿童个体差异性。教育部不断强调,学校教育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条理念受到广大教育者的践行和贯彻。以人为本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对学生一视同仁,同时也要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其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因材施教[4]。但是,在当前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性,没有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全面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也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

3.促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策略

3.1 为留守儿童建档,实现家校联系。学校教育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为了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要使他们获得教师和学校的重点关注。一方面有利于增加留守儿童的陪伴感,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缺失,疏导其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情感隔阂;另一方面有利于留守儿童从教师身上获得情感补充,以及获得他人的关心与认可从而降低自身的心理防御机制[5];另外,教师可以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疏导并帮助他们消除负面影响,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为留守儿童建档,不仅能够加强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还能够以档案的方式记录其成长,记录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

正因为留守儿童缺乏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正好给了农村小学为其搭建桥梁的契机。因此,农村小学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贯彻家校联系,与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定期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表现进行简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多关注留守儿童,及时了解情况,并结合当下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和环境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疏导和交流。因此,学校应创设家校联合互动平台,教师在平台上记录并完善学生资料,通过三方账号,学生、家长、教师都能够看到学生心理教育过程前后的变化[6];班主任教师根据留守儿童心理状态以及在校表现来确定家访的顺序和形式,并适当记录谈话内容,以半公开的形式交由留守儿童的家长。基于此,家长掌握了第一手教育资料,对于孩子当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心理健康发展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知,有利于加强和促进三方的沟通交流,进而让留守儿童在学校和家长的关注下健康成长。

3.2 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留守儿童建档能够让教师及时发现他们这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学校还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构建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来疏导其心理郁结,引导他们积极进取,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质。同时,内容离不开形式,形式也不能缺少内容而独立存在,形式因以内容为主,为保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应该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核心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那么学校应该如何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呢?

首先,编写和完善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并结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实际发展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7]。其次,组织新利健康学习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教师要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娓娓道来,在不伤害他人自尊心的前提下引导留守儿童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自我调节或是主动寻求家长或老师的帮助。再次,实施两种心理健康教育[8],一种是针对学校教师,另一种是针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学校要每学期对这两种角色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最后,拓展沟通渠道。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条件艰苦,且该地区的电子设备普及率不高,孩子和家长缺少沟通,因此,学校要专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热线”[9],以电话、视频、网络通信、书信、短信等方式让他们能够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表达思念,分享彼此的生活。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促进家校联系的一种方法,总之,家校要合力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驱散他们这个年纪本不应该承受的阴霾。

3.3 建立寄宿制。父母离开留守儿童后,其所居住的环境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近朱者赤,学校建设寄宿制,是在不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全面的监管和保护[10],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大家庭。监护人管理相较于寄宿制学校有许多不足,例如,监护人不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教育方式不科学、回家路上存在安全隐患等,而寄宿制学校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人身安全,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

另外,学校不仅要提高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要积极开展多种活动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促进人际交往关系,积极影响思想品质发展。如组织各类文娱、学习、体育活动来丰富其日常生活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1],鼓励留守儿童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建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机制,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诊断医务室,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医生或教师要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到抑郁甚至是自闭程度的留守儿童,采取不直接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信箱模式,为其提供一个情感宣泄的途径[12]。鼓励他们诉说烦恼,敞开心扉;在日常学习中,班级要成立学习小组,采取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并监督留守儿童学习。

3.4 构建社会力量网络,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农村地区的小学在校园建设、设备配置上都比较落后,因此,社会各界力量应该多为农村学校进行募捐或开展其他公益活动,吸引投资和帮扶。首先,要建立具有专业性、连续性、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体系,共同承担教育好留守儿童的责任[13]。其次,当地政府部门要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筹集专项资金,对农村小学建设进行拨款与帮扶,还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项目的投入。我们还应注意到,周末这个时间段是留守儿童“失管”的时期,为了保证其生命财产健康安全,应加强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关注留守儿童活动轨迹[14],形成良好的互动制。最后,乡村教育工作要加强自身教育能力,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当地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并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学校寄宿制度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学校、宿舍基础实施,为留守儿童提供整学期寄宿的优惠和服务。还要招聘相关专业心理咨询师人才和团队,以更加专业和适宜的方式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困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帮助他们排解烦恼、解决困难。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性格发育,并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拒绝沟通,封闭其内心。总而言之,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对其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学校、社会的努力,还需要监护人、家长、社区的配合,携手改正孩子错误的思想观念以及不良行为,加强对其的品质道德教育,培养其自我疏导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各界要助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呵护和关心。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心理健康心理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南南的困惑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