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2022-11-20 02:54
读与写 2022年4期
关键词:古诗文古诗词诗词

于 丽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大青咀镇中心小学 吉林 德惠 130300)

引言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了解还处于白纸的状态,此时对于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很关键的,这对于小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吸收文化包含的智慧,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教育阶段如果能够将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有机结合在一块,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全面提升自身文化综合素质,还是教师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改善教学方式,传播传统文化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展开研究。

1.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古诗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形式,内容,意境都很丰富,因此古诗文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学习中,教师应该着重于学生对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之情,提升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能力,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崇高的意境,接受古诗文文化的感染,并借助于小学古诗文承担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小学阶段古诗文教学是传递、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古诗文是最为直接的传统文化传递素材,诗词中涵盖的词句知识、表达意境、典故与韵律无一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在当下的教育中,其实古诗词是真正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直接”材料,这样的材料其实是不多的。在现今充斥着网络、流量的文化背景下,这种传统的、古典的内容学习和了解是难能可贵的。如今的学生如果没有了古诗词的学习与了解是真的很难理解“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社会现状,通过这样的学习才能知道去珍惜粮食、珍惜生活与生命,也才能理解古人生存的状态。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才会知道陆游对于“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国仇家恨的无奈,去理解祖国统一的那种迫切心情。从这点上看古诗词的学习在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世界的同时,也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与爱国主义的教育目标与宗旨。

2.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发展现状

从目前的课程标准中能够看出对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民族传统文化的保留也是社会探究的热点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地区、学校都要求教师要有意的渗透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也要求教师将传统文化的渗透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去落实。古诗文的教学作为传递与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文学知识的重要素材自然而然的也就得到格外的青睐。很多的教师都倾向于选择用古诗文去做公开课,并以传递与渗透传统文化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已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是较好的。

但是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古诗文作为考试内容出现的频率较高,小学阶段教师为了完成课时任务与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偏重于对于古诗文知识理解的讲解,对于古诗文中文化的拓展,以及对于其意境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很少有涉及,由于学生古诗文的理解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思路开始抵触,逐渐对于古诗文失去学习兴趣,这不利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偏离了当代文化教育的目标。

3.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存在问题

3.1 教师方面的问题。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不注重课前备课,备课质量低。由于教师的日常工作除了教授课程之外,还需要承担学校一些其他工作,导致备课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充裕,部分教师不假思考、甄别和筛选,直接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充当教案,教学质量低下。第二,不注重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探究能力。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直接将诗词的含义告诉学生,不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探究,强制、生硬的灌输诗词内容,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诗词含义。第三,不注重文化传输,盲目追求知识讲解。目前为了考试需要,多数老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目标停留在会背诵和默写、理解诗句意思的层面上,忽视了对诗词作者情感理解和文化传承。

3.2 学生方面的问题。学生自身由于年龄较小,存在些许问题:第一,对于古诗学习兴趣低。部分学校要求学生除了学习和背诵标准教材上要求的古诗词外,还要求学习高年级才接触到的诗词,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高压之下导致学生对于自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大大降低,甚至产生抵触和厌烦心理。第二,古诗词无法应用于生活。由于小学生的人生阅历较少,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只局限于书本的解释和老师的讲解,诗词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没有亲身经历,无法结合实际深切的体会,更无法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运用合理的诗句来表达和交流,这样便无法体会到古典诗词的魅力,也无法更好的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

3.3 教材方面的问题。在当前小学古诗文教材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的要素占比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教材中古诗词的类型以描写大自然生态环境的内容居多,而描写亲情、友情等思想的诗词类型占比较低。可能会影响小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影响传统文化的教学质量。第二,小学古诗词教材中注解信息不全面。生涩词汇、语句的注释是帮助小学生理解诗词内容的重要工具,是教师完成诗词教育的关键所在。目前,一些小学诗词教材中存在注解少,注释信息不全面等现象,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于诗词的学习和理解以及教师的知识传授。

4.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发展策略

4.1 调动感官,感受诗意。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由于教育设施的改善,学习教学设备可以应用在古诗文的教学当中。古诗文的文化之美在于其背后极高的意境,学生在学习古诗文后会在脑海中浮现出古诗文所描述的画面,并在此基础上体验其意境,有利于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对古诗文所包含的意境的感悟,举例来说,如人教版教材上的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出塞,其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一句诗词的理解,如果仅仅是对于这句诗句配上对应的注释,知识由教师来解释其中的诗句意思,虽然能够使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就无法理解其中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那种爱国情怀,但是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在进行古诗句讲解时对应的配上与之关联的图片,甚至可以配上一些场景的视频,把古诗句中背景显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悟以及对其意境的理解能够有所加深,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诗意。

4.2 适当的进行注释。在小学古诗文的学习中,一般都会有对应的注释,然而这些注释大部分则是一些对于难理解的词的解释,这只能帮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意思,对于背后的意境,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则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作用,在小学古诗文的学习中,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古诗文历史背景故事的注释,亦或者对作者的事迹进行一些注释,例如宋代诗人文天祥的作品,《过零丁洋》中所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果对这句诗只进行字词上的注释,学生就只能了解到这句话的含义。然而,如果能够对作者文天祥进行适当的描述,以及对作者作诗时所处的环境进行注释,那么学生结合着作者的事迹以及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对于这句诗的理解能够更上一层楼,对于其背后的爱国思想以及宁死不屈的精神有所感悟,同时也侧面对中国古代人们传统的爱国文化思想能够有所了解,让学生对于这种传统文化产生敬重,从而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这样古诗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也就达到了,这也有利于学生的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

4.3 教学应更加具有活跃的气氛。在传统的小学古诗文教学模式中,出于应试角度的考虑,古诗文教学的主导往往是教师本人,然而这种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传统文化下教学的要求,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不再只是呆呆的待在讲台下听着教师讲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们带着作者着要表达的感情去吟诗,让学生把作者的情感带入到阅读中,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又或者可以让学生对于古诗文的意境进行思考,如果出现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利用课本上的资料以及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论证,最后由教师正确解释,学生能够在集体中对古诗文进行思考与理解,在大家的思想碰撞下,思维能够活跃起来,这样的思维导向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引路作用,通过学生的思考,探讨古诗文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4.4 教师应该更加拓宽文化知识库。中国文化的内容丰富而且久远,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承担着对于第一阶段的传统文化教学的任务,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中,由于古诗文背后涉及的历史背景故事较多,背后的历史原因,文化原因都需要教师能够自己有所把握,才能将古诗文教学很好的开展下去,这样传统文化的教学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进行。教师应拓宽自己的文化知识库,对于古诗文尤其是教材上的古诗文的背后历史背景以及一些历史文化细节,需要教师调阅大量的资料去查阅与学习,并将这些文化资料转换为自己的知识,同时将这些与课本上的古诗文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为学生及时拓展古诗文背后的文化知识,这样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了解到的背景以及背后细节更详细,更加切实历史,那么不仅对于古诗文的理解能够有更好的铺垫,对于传统文化也会有更深的认识,并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欲望,从而达到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

4.5 加强学生的课后学习。对于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学习,教材所记录的古诗文是经过编写者所挑选的,然而在传统文化教学受到重视的环境下,教材上的古诗文学习已经满足不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及学生文化素养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课后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的古诗文学习,然而这种学习不是盲目的,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以及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理解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职业判断,选取适合学生研究的且与教材古诗文意境相似的作品,让学生在课后去研究。同时教师也要对于安排学生学习的古诗文进行对应的注释,以及一些其他资料上的查阅,安排学生对于此类古诗文进行探索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理解,这样不仅与教材上的古诗文学习紧紧相扣,同时还能让学生对于古诗文进行更深程度的探索,挖掘背后的传统文化思想,并对此有自己的体会,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更深程度的学习与探索,对于古诗文的把握以及传统文化能够有更多的认识与学习。

4.6 拓展学习,感受文化。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思想大多数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找到原型,对于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其所指的节日则为中秋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中秋节的相关资料,同时就中秋节的风俗习惯,来历,以及中秋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进行阐述。让学生对于节日有所了解,拓展学习这背后的传统文化内容,再去欣赏古诗文时,就会得到新的感触,这样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以及古诗文背后的意境能够有更加贴合实际的了解,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容,学生通过对这些文化的调查,对于文化的学习能够有更深的认知,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含义,以及传统节日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有所认知,对于学生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培养文化的认同感有着推动作用。

4.7 改变应试教学模式。由于教材上的古诗文内容较少,考试对于古诗文的考核评价多为默写以及对于课本之外古诗文的解读,由于这些特性,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对于古诗文的学习产生了一种应试套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工作,偏重于学生对于古诗文的记忆,以及如何正确的解读古诗文,而非深刻的了解其内涵以及背后意境,这样学习古诗文对于传统文化的涉及之处则会少之又少,学生得不到文化素养上的提升。因此应改变应试教学的模式,教育考核者可以更加注重学生对于古诗文深程度的理解,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尝试着对于古诗文进行创作,这样就要求着学生对于古诗文需要进行深程度的了解和感悟,并对于传统文化有所认知,只有这样对于古诗文的创作才能得以实现。这样就可以改变学生对于古诗文只停留于在表面的现象,加强学生的古诗文学习与理解能力,并能够对古诗文有更深刻的体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得到拓展。

4.8 反复吟诵,注重古诗文的积累。小学生正处于刚开始成长的时期,其身心发展处于尚不成熟的时期,在古诗文基础知识方面的积累也比较受限。在这种情况下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们应该引导小学生们反复朗读古诗文。增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渗透文化教育,古诗文语言简练且朗朗上口,字里行间中蕴藏着深厚的情感,通过反复吟诵古诗词,有助于学生领会诗人或词人的心境,感知古诗文的文字之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4.9 创设古诗词情境,营造优良教学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奇事物的探索欲望浓厚,思维活跃,且接受能力较强,为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设古诗词情境,营造优良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知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无形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结束语

古诗文的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起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课程上的古诗文作为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小学阶段的教师应积极思考与变革,积极的将传统文化传播给学生,这就要求着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的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库,并改善教学思维与模式,提升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让传统文化能够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更加从容的把握好古诗文知识,从容的面对应试教育,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能够认同并能够不断认知和领悟,这在文化强国环境下的今天,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发展来说,具备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古诗文古诗词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我爱古诗词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关注诗词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关注诗词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