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区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策略研究

2022-11-20 00:12杨晓霞
读与写 2022年23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区域材料

杨晓霞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通过数学区域活动,大班幼儿可以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因此,幼儿园阶段的数学区域活动能让大班幼儿得到一定的数学启蒙。而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制定教育方法时,要按照大班幼儿当前的各方面条件,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帮助他们打好数学基础。

1.区域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意义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因此,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接受教育的质量[1]。由此可见,开展区域活动对于培养幼儿阶段的孩子的学习品质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儿童的思维品质,在实际的区域活动中,要引导幼儿产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并让他们产生良好的行为倾向,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能力。而学习品质这一术语的出现是跟社会性发展、孩子的身体发展以及情绪发展相伴而生的,指的是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表现出来的鲜明的个人特征,包括其产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态度方面的变化等等。一般来讲,学习品质包括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等,其指向的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学习的方法学习技能,指向的是儿童是用怎样的态度和在怎样的习惯的指导下应用这些技能和方法的相关品质。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对儿童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征等都有充分的考虑,因此,不同的区域活动能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和兴趣[2]。儿童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相应的活动材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寻找游戏同伴。这样可以在一个十分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幼儿也不会产生学习方面的压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区域活动这种特殊的学习形式给幼儿的自主发展和学习自主性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持。在区域活动中,儿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并能在活动中不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进行自由的选择[3]。这样可以让儿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主体性。儿童在区域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和智力。并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愉悦感和学到知识的成就感,使他们对学习活动产生更积极的态度。而更高质量的区域活动的开展还需要幼儿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负责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接着跟幼儿共同完成区域活动,最后引导儿童摆放好活动材料,并做出最后的评价,给幼儿区域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在老师的参与中,幼儿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知识,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2.数学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准备

第一,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在进行数学区域活动时,幼儿要用到较多的学习材料,教师也要用到一些教学材料。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讲,他们的学习活动要有强烈的好奇心的驱动。因此,教师必须给幼儿准备一些能刺激他们感官的学习材料,这样才能充分吸引他们的眼球,才能让数学区域活动有一个好的开始[4]。幼儿在被这些材料吸引以后,会不由自主地按照老师的引导进行接下来的活动。同时通过丰富的学习材料,幼儿可以进行一定的动手操作,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的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有利于他们发散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进而构建起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具体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拼图,可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最常见的数。也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生活时间表,通过引导,让幼儿产生一定的时间观念,这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提高对时间的节约意识。另外,在数学活动中会进行一些锻炼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活动环节。因此教师在选取这方面的教学材料时,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可操作性强,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的材料,并且在对材料进行摆放的过程中,要有较强的秩序感,要考虑儿童的身心差异,从而为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精心布置数学教学区域。幼儿教师要在数学区域活动开始以前做好准备工作,对数学区域的环境进行精心布置。要让数学活动区域的环境有一定的趣味性元素,这样才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幼儿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尚不完全,心智欠缺成熟度。但他们的形象化思维十分丰富,因此对那些能激起视觉刺激的夸张性的事物十分感兴趣。基于这个特点,教师在准备区域活动环境时,要准备好桌椅等硬件设施,并对走廊进行精心布置。可以在走廊的墙壁上增加一些色彩丰富的壁画,打造数学学习氛围。让幼儿受到环境的熏陶,从而自然而然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数学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策略

3.1 关注思维成长,培养好奇心。数学学习活动最主要的开展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只有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习惯,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发挥各方面的潜力[5]。而对于儿童来讲,他们很难理解数学知识中的一些抽象化内容,他们的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因此,教师要讲究引导方法,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主进行数学学习,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大班幼儿在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注重把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具象化的内容,把对幼儿来讲十分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成肉眼可见的生活实例和丰富的材料,这样才能刺激幼儿的学习动力。而幼儿阶段的孩子注意力十分有限,他们对一件事物的好奇心不会持续太久,为了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保持更长久的专注力,教师就要传授更好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进行更多的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分辨货币单位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加强跟幼儿的互动,通过相应的提问来引导孩子们观察货币的面值。再引导幼儿之间进行更多的讨论。这样既能让师幼之间加强沟通,又能让儿童之间加强沟通,既能锻炼幼儿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又能拉近师幼之间的关系,同时能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幼儿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会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

3.2 加强沟通引导,培养规则意识。幼儿阶段的孩子自主意识较弱,因此,他们的规则意识也较弱,并且对于规划的定义也不够清晰,正处在一个模糊的懵懂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幼儿进行数学学习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进行更多的引导,帮助儿童稳定心性,让他们消除紧张情绪,从而在数学活动中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另外,幼儿不具备规则意识,很容易在实践活动中引发各种意外情况,如幼儿之间发生争吵、针对某一材料产生矛盾等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必须在活动开始前给幼儿制定相应的规则,并跟他们说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同时告诉他们表现好的孩子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而教师在跟小朋友们进行沟通时,要注重自己的姿态,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耐心和爱心。而在讲解规则时,基于幼儿的理解力有限性和记忆力的短时性,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形象化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规则的内容,并且对于重要的规则,教师要进行不断的重复,帮助幼儿增强记忆。通过这样的灌输和引导,能让幼儿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而幼儿都有较强的表现心理,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夸赞,因此会把老师的教导牢牢记在心里。这样在接下来的数学活动中,儿童都能自主地遵守相关规则,按照老师的引导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3.3 及时关注幼儿,培养专注力。幼儿阶段的孩子十分欠缺专注力,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思维活跃,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从而忘记手头正在开展的工作。因此,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专注力。而深加工的活动更需要参与者投入大量的专注力,这样才能让自身的思维和认知都活跃起来,并能在投入活动的过程中清扫各方面的障碍。因此,幼儿教师要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加强对幼儿专注力的培养。而在进行数学区域活动时,很多儿童会被丰富的活动材料所吸引,甚至被这些材料所左右。有的儿童由于定力较差,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更换活动材料和活动内容,坚持性和专注力极差,严重影响其数学活动的效率和专注力的形成。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根据幼儿平时的表现,结合其兴趣爱好,提供其感兴趣的活动材料,从而延长其对活动注意的时间。同时可以用不断变更活动形式,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担负一定的角色职责。在实践活动开始以前,教师可以给幼儿分配一定的角色任务,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材料。在幼儿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在一旁关注幼儿,了解每个孩子的实际活动情况,对其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跟其他儿童的互动情况判断其对相应的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深度等,并做好记录。这样教师能充分了解每个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态度,也能了解他们的兴趣点,这样在以后的数学活动开展以前,教师在进行材料工作时,选择的材料会更具针对性。并根据幼儿的喜好,给他们发放不同的活动材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潜能,让他们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充分彰显出来。同时也能让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活动中。而且基于对材料的热爱,幼儿能把这份参与热情一直保持下去,这样才能在学习中增加学习深度,产生良好的专注力。

3.4 引导幼儿想象,培养创造力。幼儿阶段的孩子都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引导才能让他们把这些想象力跟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对此,幼儿教师要加强关注,在设计数学区域活动的过程当中,可以组织一些能激发幼儿产生想象力的游戏,如结合相应的数学知识改编一些童话故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故事中的数学知识,巧妙地引入数学元素。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当中了解数学知识内容。具体可以创办一个“图书加工场”,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出自己心中的童话故事。并让幼儿将废旧报纸和废旧图书充分利用起来,整理成自己的图书。这样的游戏能让儿童充分锻炼动手能力,并能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同时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表现出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增长,能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而通过动手操作和参与游戏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主要的是依赖于对于游戏环境的创设和对游戏材料的投放。让儿童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活动是十分重要的。这样的环境可以让他们产生较强的安全感,让他们的身心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从而积极发挥想象力跟创造力。并且充满安全感的环境,能让幼儿更加主动去尝试冒险活动,从而积极地表现自我,这样可以使他们增强创新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尝试性地更换活动材料,投放一些富有探索性的材料,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活动热情,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更好的发展。具体可以设置一些连线行的游戏,锻炼儿童的联想思维。也可以增加一些探讨型的游戏,如让儿童接触拼装玩具,使他们的逻辑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另外,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选择材料的类型和种类时,要保障所有的材料都能被大班幼儿的孩子所理解,同时也要保障材料的系统性和丰富性。

3.5 引导幼儿思考,培养解释能力。要想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必须要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产生自主思考。在数学区域活动完成以后,教师要跟孩子们一起进行对活动的回顾,引导他们回想在刚刚的活动中自己都完成了什么、怎样完成的等等。而对于大班儿童,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活动表现,并将自己的表现跟同伴的表现进行对比。这样可以锻炼儿童自我反思能力。通过这样的反思,也能让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有更多的自我关注。对于总结出来的表现的不足之处,幼儿能自主地在下次活动中进行不断完善,进而增长知识和经验。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来帮助孩子们提高对自我表现的认知。而这个过程强调的是评价的现场性和即时性,因此必须要在活动完成以后马上进行。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对孩子们的不足之处进行不断修正,并给他们提供标准的方法指导,让儿童得到更及时的启发。而这个过程能进一步锻炼儿童的解释能力和反思能力,可以让他们的自我评价更加细致更加系统。而在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进行一定的自我表达,需要跟老师进行更多的对话,也需要跟同伴进行相应的沟通,因此儿童能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耐心,不断引导幼儿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表达,真诚地聆听他们的解释,同时与他们进行讨论和对话。对于不愿意开口进行表达的孩子,教师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逐步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表达而对于表达的内容不够清晰不够完整的孩子,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支持策略,帮助这样的孩子树立起表达的信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十分重要。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因此,人才培养要从小抓起。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数学区域实践活动时,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根据儿童的发展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促使幼儿提高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区域材料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可爱的小瓢虫
区域发展篇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