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葭
(江苏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我国的西北、西南与东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对于这些地区而言,改善民族教育,能给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普遍存在重文轻理的社会现象,而民族教育中,理科教育至关重要。数学是理科学习基础,数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民族数学教育应是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传递数学文化,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教育公平[1]。
青海省是多民族融合的省份,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例接近90%,以藏族为主体,并兼有回族、土族、蒙古族等。青海全省高中101所,中职院校83所,可见中职院校也是初中毕业生的热门选择。2017年的《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也体现国家对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的重视,因此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少数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但笔者通过查阅知网发现关于民族数学教学的研究不多,笔者以青海某藏族自治州H职校为个案,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来探究藏族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普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笔者借助文献了解少数民族中职数学教育现状,并且对师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数学授课模式、教学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或学习)困难等,在此基础上开展对20、21级班级为期两周的随机听课并录像,听课内容涵盖新课与练习课,共10节课。
2.1 教学现状。H职校是青海省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青海省某藏族自治州,调查显示90%左右的学生是藏族学生,其余学生是汉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专业如藏医开设普通班,部分专业如口腔修复、学前教育、中餐烹饪等专业开设普通班与藏汉双语班。五六年前,不少外地汉族教师来H职校工作,而近年来,新教师基本都是藏族本地人,教师流动变得越来越封闭。
H职校开设藏汉双语班,开设藏语文课程,属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的“二类模式”[2]。同时,教师采取双语授课,其现实原因是大部分藏族学生汉语水平较差,无法理解教师汉语表达,故将藏语作为课堂的辅助工具。因此数学教学也是双语授课。
2.2 教师现状。H职校师资紧张,现有两名数学教师。一名是刚入职的新手型教师,周课时数是14节;另一名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型教师,周课时数是12节。其中新手型教师的汉语水平较好。所以H职校任课教师的汉语水平主要呈现两种情况,一是教学经验丰富但汉语水平处于弱势的教师,二是教学经验不足但能更好地进行汉语授课的教师。同时,笔者在不区分教学岗和行政岗教师的背景下,发现汉族教师、藏族年轻教师普遍汉语流利。
2.3 学生现状。通过问卷调查,21级新生较中中考成绩相对较好的会计班,数学成绩位于40~60分。几乎每个班都有学生以高于高考合格线的分数进入职校学习,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好。
通过对数学教师听课与访谈,笔者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3.1 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藏族自治州数学教师的数量不足。以H职校为例,大部分行政岗教师还承担着教学任务,“两头挑”也使得教师精力不够,无法以更好的状态去完成教学任务。学校的师资不足还存在另一个现实问题,难以保证教学质量。H职校的两名数学教师承担全校两个年级数学教学,教学任务繁重,同学授课班级过多,精力分散,无法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
3.2 教师专业能力不高。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数学专业化与数学教育专业化。而数学专业化是数学教育专业化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较高的数学专业水平下才能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数学专业化涵盖数学学科知识、数学技能与数学素养。
笔者研究发现与东部地区比较,当地职校教师的数学专业化三方面能力均相对较弱。而当地县城地区与农村地区之间进行对比,县城教师学历达标率更高,基本都是本科学历,教师具备数学学科知识专业能力,但是数学技能与素养能力不足。教师在授课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单向教学、上课枯燥无味等问题,比如在新课讲授时,教师更愿意选择教材提供的流程推进课堂,没有恰当的情景导入,缺少师生互动交流,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与热情,机械式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常常存在“为什么突然要学这个知识点”、“学习数学对我今后有何帮助”等困惑。
3.3 数学文化氛围不浓。藏族数学文化源远流长,从数字的产生开始,数学便与人类文化相融合,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藏地人民世世代代长居牧区,藏语交流,思想比较封闭,藏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深远,数学在藏民的生活中慢慢淡出。藏民信仰藏传佛教,传承宗教文化,尤其是牧区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藏文化学习,孩子五六岁时候便被送去寺院学藏语,读藏经。同时也说明重文轻理的思想根深蒂固,进而也影响当地教育。从社会大环境到家庭环境,都缺少了对数学等理科学科的重视。
职校学生本身数学基础差,在数学文化氛围不浓厚的环境下,对理科学习的热情更低。相对于数学、计算机、化学等理科学科,职校学生偏爱文科学科,几乎每天都有很多藏医、会计等专业学生在操场背诵专业知识,却很少有学生愿意花费时间背诵数学公式或者定理、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不止是职校,其他普通高中或者民族高中也存在类似现象,学生不重视数学,不认真对待数学作业,作业雷同率高。
3.4 汉语理解能力不强。藏区的中小学校分为两种类型,即普通学校与民族学校,汉族学生去普通学校完成学业,少数民族学生可以选择普通学校和民族学校。而藏族学生普遍会在民族中小学中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民族学校开设语文课,除语文外其他学科用藏语教学,所以九年教育因此在进入职校之前,藏族学生就存在汉语理解能力较低的情况。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师使用汉语授课,面对藏族学生较差的语言水平,教师有时还需要用藏语进行第二遍解释。然而,其余回族、蒙古族、土族以及汉族的学生,进职校前基本都是去普通的幼儿园、小学、初中,而非民族学校,所以汉语理解能力普遍优于藏族学生,但是藏语水平劣于藏族学生,所以数学课堂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教师用藏语教学时,除藏族以外的学生难免会出现不知老师所云、思维卡顿以至于开小差的现象。如此看来,学会汉语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数学课堂的质量,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不连贯,教师可能会出现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3.5 数学学习方法机械。学生机械式学习、背书,学习效率低下。在当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教师更多地采取灌输法上课,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不理解其本质,无法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职校学生作为被中考淘汰下来的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差、知识迁移能力弱的情况更加普遍。学生虽然对于数学公式和定理可以倒背如流,但是无法正确运用。机械式学习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学生本身存在惰性,不想去深究知识背后的逻辑;其二是教师单纯地要求背诵,缺少引导学生论证公式和定理环节。倘若教师重视这一环节,从学生知识生长点出发,让学生熟悉知识的来龙去脉,那么不仅背诵变得容易,而且公式运用也变得顺其自然。
4.1 加强教师培训。民族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师专业能力密切相关,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质量。当地教育局或者学校重视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鼓励职校教师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加强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比如定期组织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包括普通话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教学技能与方法培训、现代教育理念学习等,从而提高学校教师专业水平。这些专业技能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更有趣的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效率,而且这也属于教师继续教育,能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除了给教师提供教育技能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骨干教师、年轻教师提供更多“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同时利用优越的条件引进其他地区教育领域、民族数学领域的专家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或者参与到教育、科研工作中去,从而改善当地教育环境与质量。
4.2 改变教学模式。教师教育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应该融入新的思想观点。改变传统的教师观、教学观与学生观,“棒棍出英才”的观念已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改变机械式讲新课、练习题的教学现状,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改变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培训中学习到的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应用起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教学,丰富课堂授课环境。比如教师在讲授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相关内容时,利用几何画板作参数变化的动态函数图像,既能让学生直观观察到函数图像与参数的变化关系。
4.3 融入藏族文化。在数学中融入藏族文化,并让数学走进藏族人民的生活,形成新的数学系统,即藏族数学文化系统,培养适合藏族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并形成系统性、综合性的知识框架[3]。数学教学以藏族文化为生长点,教师从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依托民族文化创设合理的数学情景,再辅以启发式、小教师法、产婆术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呈现有具有民族特色的课堂。民族化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仅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增加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接受数学意义学习,还能让学生会用数学眼光再认识藏族文化,用数学思维思考藏族文化,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传播藏族文化,体验民族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加民族荣誉感。
4.4 深化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本质、更深刻的概括,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重新认识数学问题。尽管藏族学生数学基础一般,但是数学思想的渗透有助于培养理性思维,进而改变重文轻理的传统观念。在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职校数学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基础的情况下因材施教,以循环“讲—练”的形式,即“1+1”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同时引入各种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配方法、换元法等,可以锻炼学生思维模式,改变惯性思维。
例如,当教师讲授“2.1.1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时,可以讲授例题2,将所学与所用结合,加深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无论是解题,或是遇到生活中需要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情景时,想到不止是通分,还有作差,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如此教学正与教育中倡导的“四基”相符合,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都能得到增长。
4.5 融入专业元素。中职学校教育作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一次学校教育,学校在重视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融合,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融入专业知识,让学生做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4]。
例如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函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最后师生一起发现这种计算方式的实质是建立一个分段函数的模型,而网络上流行的“个人所得税计算软件”正是利用了该模型,只要输入应纳税所得额,软件立刻显示应缴税额,使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称为一件容易的事情,从而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能够辅助专业学习,数学学习是有意义学习。
4.6 重视汉语教育。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直接影响了数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学校除了开设双语班或者语文课,还可以通过增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班、读书会等课外兴趣班,汉语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活动来动员学生学习汉语,提高汉语输入输出能力,培养文化素养。
此次对青海民族中等职业学校的个案研究过程中,笔者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探究出藏区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现存问题有四方面: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数学文化氛围不浓、汉语理解能力不强、数学学习方法机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加强教师培训、融入藏族文化、深化数学思想、融入专业元素。上述的四方面问题不仅对于藏族中职学校的其他学科的教育研究,而且对于其他少数民族中职学校教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笔者提出的五点对策在院校执行起来没有很大困难,H职校的教师也已经着手开展语文阅读分享会等兴趣活动,数学教师之间相互探讨如何将藏文化与数学结合来提高课堂效率等。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西部教育,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去关注并参与到藏族等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给民族职业学校改革与进步提供更多具有实践意义的宝贵建议,改善民族教育这块短板的现状,促进民族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