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丹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高新区分校 福建 漳州 363000)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要建立在有效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而语文教师除了完成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活动以外,还应重视设计课后作业,让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而目前的小学语文作业在设计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首先,在作业的功能上,很多小学生认为老师布置课后作业的动机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实际上学生忽视了内化作业的过程,其认知不利于学生提高核心素养。其次,在作业的内容上,大部分教师直接取材于教材,对作业内容缺乏新意。而作业内容千篇一律,不利于小学生发散思维的成长,也不利于其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有效应用语文知识。再次,在作业形式上,大部分的小学语文作业都受制于教材。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更加活泼,对与实践相关的作业形式更感兴趣,其完成度也更高。因此,教师要布置更多实践类的课后作业。最后,在完成作业的方式上,大多数小学生的课后作业都是独自完成的,虽然这种形式可以更好地巩固知识点,但不利于小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一旦学生遇到困难,通常由于缺乏与他人沟通的锻炼,会限制其个人全面发展。
3.1 应试教育环境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施教者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程涉及的考点上,而自动忽略与考点关联不多的内容,并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而教师带着这种教学思想设计课后作业,容易导致作业内容趋向单一化。
3.2 教师欠缺教育理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一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储备,对布置语文作业的具体目的与其发挥的作用等缺乏一定的认识。根据杜威的相关理论来看,其强调关注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主张让孩子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同时融入一定的社会与科学知识,让儿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更加丰富的体验。但是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此没有过多的关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储备,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3 学生主体意识薄弱。在大多数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掌控整个课堂的动态走向。而学生只能在被动的位置上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课堂关系中,老师往往决定着课后作业的类型、内容以及完成方式等,并且学生将老师视为绝对的权威,逐渐淡化自己的学习主体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给予有效的关注,因此无法因材施教,进而无法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
4.1 适量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后,往往会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过量的作业容易使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失去热情,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由此可见,过量的课后作业并不一定有助于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保证课后作业适量,使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2 开放性。要让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充分体现开放性原则,不能仅仅让课后作业的内容停留在练习字句和背诵课文等层面,要与现有的各方面资源进行有效结合,保证作业内容的开放性。除了把课后作业视为课堂的延伸以外,还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效引导学生,加强课外内容的渗透,如外国文学、童话故事、国学经典等,以此来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而加强知识积累。
4.3 灵活性。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让死板的作业内容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要能结合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等设计作业。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普遍通过书写的方式来完成,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只能锻炼书写能力,其听、说等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因此,教师可以灵活地设计课后作业,以锻炼学生的听、说等方面的能力、素养为目的展开设计,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
5.1 丰富内涵,知识与素养并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育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及审美能力。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教育者充分引导,通过合理的方式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良好的个性。而要让学生更好地提高综合素养,最重要的是提高其知识储备,这就需要教育者吃透教材,将其内容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进行有效明确,因此落实到设计课后作业的环节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丰富作业的内涵,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提高学科素养。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春夏秋冬》一课时,课文内容涉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描写,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形成互动,如提问:同学们都知道,一年一共有四个季节,那么哪一个季节是你最喜欢的呢?理由是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老师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表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喜欢的原因。如有的学生喜欢冬天,原因是在冬天可以看到下雪的景象,可以和伙伴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等。而有的学生则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树木都变成了金黄色,灿烂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可以带来好心情,并且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象征着万物的成熟。根据学生的表述,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对每个学生的表述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以其表述的内容含有独特的审美情趣为切入点,如有的学生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充满生机,教师可以针对“生机”这一点展开点评: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象征着祖国的未来,因此我们要好好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保持身心健康,让自己的生命力更加旺盛,从而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且从老师的点评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对语文知识学习更加感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题目写一篇作文,结合本课的知识点和自己的感悟,将自己的思路进行有效整理,把自己最热爱的季节以及热爱的理由进行有效梳理,用更加有条理的文字表述出来,形成书面语,以此丰富学生作业的内涵,促使学生提高审美素养。
5.2 活化内容,课程与生活结合。小学生生活阅历十分有限,并且由于年龄尚小,其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对生活的感悟并不深刻。基于以上原因,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大多数时候只能理解课文内容的表面含义,对于课文包含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并不能有效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活动时,要加强课文与生活知识的联系,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要有意识地将作业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枣核》一课,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加大生活化内容的比例,帮助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效回顾,使其亲自感受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如在上课之初,可以这样提问:“在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中,哪些食物的果实是长在树上的?哪些食物的果实是长在土里的?”可以让学生对此问题展开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丰富了每个人的经验认知。而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给出以下回应:长在树上的食物有很多,有苹果、橘子、香蕉等,很多水果都是长在树上的。而长在土里的食物有马铃薯、红薯、萝卜、胡萝卜。接着,教师结合学生给出的答案引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同学们的答案非常正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枣核》,枣核就是枣的果核,把枣的果肉去掉后,就能得到枣核。而枣这种食物就是生长在树上的。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提到的“枣核”指的却是一个人的名字,下面我们来学习《枣核》这一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穿插一些生活常识,如吃枣的好处等。而基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围绕生活常识布置课后作业:学了本课的知识,我们了解了很多果实都是长在树上的,还有一些是长在土里的,大家课后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查询相关资料,搜集食用这种食物的好处,如适量食用花生有助于人体的消化等。这种作业形式十分新颖,学生可以带着更多的好奇心去完成作业,并且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语文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完成作业的热情。
5.3 灵活组织,建立学习共同体。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吸收新的知识内容时,大多数是在浓厚兴趣的驱动下进行的,因此,要让其将注意力充分地投入课堂,施教者要重视营造课堂氛围,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其感染,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为了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教师要能够灵活地组织课堂活动,不断地创新课堂形式,重视每个学生的参与。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猎人海力布》一课时,首先,教师为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这样整个团体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时,能够有效感染每个成员,使其不由自主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而《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对话,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扮演一个角色,并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仔细揣摩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性格、立场及其行为动机等。如扮演猎人海力布的同学,通过对这个角色的研究可以发现海力布的美好品质,如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等。而扮演小白蛇的同学可以发现小白蛇知恩图报的品质。通过这种扮演角色的方式,可以在小组内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可以让每个成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其次,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写一个自己喜欢的结局,而学生在设计结局时,能够让自己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发散思维得到充分锻炼。最后,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优秀作品,与其他小组进行评比,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4 多元作业,注重追求多样性。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各不相同的兴趣点。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课堂教学形式和课后作业形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和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火烧云》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不同的火烧云的图片或视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看到火烧云形成的过程和不同形态的火烧云的瑰丽景象,从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而在设计本课的课后作业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注重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以不同的作业形式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如可以让喜欢朗读的学生练习课文朗读,并选择合适的音乐,通过朗读展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有的学生喜欢画画,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结合自己所看到的火烧云的形象,用画笔在纸上将其呈现出来,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来展示火烧云的瑰丽景象。而有的学生喜欢写作,可以针对某个自己熟悉的旅游景点进行创作,并搭配火烧云的相关介绍,让火烧云对这个景点起到一定的点缀作用。还有的学生喜欢写诗,教师可以让喜欢写诗的学生写一首关于火烧云的小诗,鼓励其更多地融入自己的感受,进一步锻炼凝练字句的能力。通过这些作业形式,每个学生都能够结合自己的特长,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5.5 合理设计,激活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师还可以设计更有趣的作业内容,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本身就有较强的猎奇心理,思维比较灵活,同时,此阶段正是锻炼他们创造能力的最好时机,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创编类作业,如剧情设计、手抄报绘制、手工实践操作等,鼓励小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作业,进而提升创新意识。
例如,在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京剧趣谈》一课的作业时,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绘制一张脸谱。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学生如果只是在课文中阅读相关的信息,可能并不能感受到京剧的魅力,因此教师就需要设计一些能让他们亲身参与的课后作业。比如,绘制京剧脸谱,学生为了画出更符合京剧要求的脸谱就需要看一些京剧表演视频或者到戏曲梨园中感受京剧文化,再进行脸谱的绘制。教师通过创设这类课后作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好语文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随着语文知识的不断增加,学生能慢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授相关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素质教育。在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同时,要加强对课后作业形式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人格,进而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