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慧 王小荣* 吴玉龙2 李喜云 刘洪颍 武天凯 张生金
1.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99
小补肝汤方载于《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原方由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或薯蓣)四味药组成,主治头目眩晕,心中恐疑,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者。王小荣副主任医师在临床中依据患者病情以及体质特性,将小补肝汤原方中气味较轻薄之桂枝替换为气重味厚之肉桂,取升散肝气、护肝补阳之用,临床疗效显著。故概述如下,后附案例2则,以资验证。
小补肝汤方出自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辅行诀》为敦煌藏经洞中幸存的一部经典医籍,于20世纪初被发掘并公之于世,根据其所载条文可知,它承袭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桐君采药录》以及《汤液经法》的学术内容,其临床效用和学术价值愈加受到中医界学者的追捧和不断发掘,其在中医界的临床和学术价值不可估量[1]。小补肝汤方作为《辅行诀》64首方剂之一,现已被众多医家在临床广上泛使用,疗效显著,其组方药物间所蕴涵的“体、用、化”思想已成为现今各医家研究的重点。
“体、用”是中国哲学里的一对范畴,《辅行诀》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引入“体、用”理论,提出五脏之功用即是五脏之用,形成独特的“五脏体实用虚辨证”体系,在“正虚”的基础上再分虚实,即“用虚为虚,体虚为实”理论,重在分析其脏之体实和脏之用虚,并认为脏之体和脏之用之间的相互调节和制约,维持了脏气的正常活动,这种正常活动就是“五脏气化”的结果[2]。
2.1 肉桂与桂枝组方配伍对比 《辅行诀》原文载:“小补肝汤。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3]肝者,五行属木,应四季之春季,乃受冬日潜藏之气,在春季之惊蛰后浮现,温化不及则春日之气冰冻难解,冰不温化则肝木不润、肝性刚燥,故肝之气柔润乃禀春日之阳,血为营之体,营为血之用,血液之用在于营养。若阳气不达则水液凝而不腾,在血则为瘀,在气为滞。肝之气血瘀滞,则致目不得濡而眩,头被浊饮蒙蔽,故需以气温之药行血化滞化饮,以味辛之药活血祛瘀。
原方中桂枝味辛气温,干姜性温味辛,五味子亦性温味辛,三药皆为气温之药,而桂枝升散,五味敛降,干姜守中。王小荣老师以肉桂易桂枝,乃取肉桂味辛大热之性,更易升散而治在肝脏,符合肝之升发之性,五味子敛降在肺而涵肝木,二者意在气机左升右降,干姜守中属脾,则金木交互,气机升降已成,居中之土斡旋四方,则肝之体阴用阳得以承平而其虚自愈。桂枝之行瘀和营,以其味辛气温而散;肉桂味辛而甘,气香而窜,性大热纯阳;二者皆味辛气温能散能行,不同之处在于桂枝气薄而肉桂气厚,可针对不同病证而施。清代冯兆张在《冯氏锦囊秘录》中言:“桂枝者,气之薄者也,气薄则发泄,故桂枝上行而发表。肉桂者,气之厚者也,气厚则发热,故肉桂下行而补肾,此大地亲上亲下之道也。”[4]王小荣老师认为肝者将军之官,病则暴张而难平,在小补肝汤中用肉桂代桂枝,主取其气厚可散肝之暴张易怒,且兼补肾阳以治肝气之横恣多怒,以其性强力足之故也。
2.2 肉桂与桂枝药味属性对比 《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肝苦急,急食甘以缓急。……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酸泻之。”[5]肝应四季之春,禀受春温而柔之气,春气赋阳气宣发之性,肝其德在散乃有性喜疏散条达而称,肝脏之病因太过温柔而情志不畅,失去肝脏疏散之性,故治疗应以辛味之药以助发散之力、刚脏之性,以疏散之德。根据《辅行诀》中“二十五味诸药之精”的论述可知,桂枝味辛,属木中木;干姜味辛,属木中土;五味子味酸,属金中金;大枣味甘属土中火。桂枝、干姜味辛属木,以补肝体;五味子味酸泻肝体,两补一泻,补中有泻,以防滋腻;大枣味甘入肝脏,以化味而补之,属土补脾,以生气血,从本补肝。肉桂味辛属金,善平肝木,《神农本草经》谓肉桂存香窜之气,其药性外可达经络腠理,内可至脏腑筋骨,为诸药引经通达之先使,倏忽之间周身莫遍,其他诸药不可通达之处,加以肉桂引药可至周身莫不透达也[6]。王小荣老师依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今人体体质多寒之特点,用肉桂替换原方中桂枝,可愈加减消肝脏刚躁急迫之性,又可以用顺应其缓性的甘味以制约其刚躁迫急之势,与味辛之干姜、味酸之五味子、味甘之大枣共奏发散护肝补阳之妙用。
3.1 桂枝与肉桂的药性 古文献研究桂枝和肉桂同属樟科植物肉桂,桂枝为干燥幼嫩枝条,肉桂则为干燥树皮或粗枝皮[7]。虽为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但其功效也不尽相同。《神农本草经》对桂枝记载:“桂枝,味辛,温。主咳逆上气,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8]对肉桂的记载:“肉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9]桂枝的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肌,温经通阳;肉桂则擅于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李东垣认为桂枝与肉桂的区别在于气之薄厚,桂枝气薄而肉桂气厚。气薄指桂枝可发表而上行,气厚指肉桂可补肾而下行,前者善于透表达于四肢,后者善于下行走里入肾。
3.2 桂枝与肉桂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现代研究[10]发现桂枝挥发油在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和抗菌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且桂枝挥发油来源于桂枝,对植物破坏较小,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肉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肉桂挥发油,为肉桂醛,其具有退热、镇痛、抑制神经系统的作用[11],除挥发油外主要含有多糖类、多酚类及黄酮类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研究证明这些化合物也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降血糖等药理活性[12]。有研究通过对比测量桂枝、肉桂中挥发油、桂皮醛的含量,二者对比结果为肉桂含量明显高于桂枝,故肉桂解热、镇痛、通血脉的功效强于桂枝[13],且也佐证了“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理论。
另外,从古今炮制方法看,肉桂与桂枝的炮制方法大同小异,但总的来说,在凡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今天,不管是从药农种植中草药的规模化和精细化角度,还是从药商贩卖中草药以获得最大利益而掺加次药和假药角度,再或者是从药房保存中草药能不能做好防霉变或虫蛀工作的角度,中药饮片的质量都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王小荣老师综合古今文献对桂枝和肉桂的记载,以及从现代对中药炮制、保存以及长期临床经验分析,认为在小补肝汤中用性味浓厚的肉桂要比桂枝更能发挥“肝德在散”的效用,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
4.1 汗证 刘某,男,25岁,2021年7月22日初诊,主诉:全身出汗多半年余。患者近半年来动辄汗出,出汗时以上半身和头面部为主,汗后身凉,平素手脚冰凉,腰困,自觉膝盖凉。纳可,眠一般,多梦,眠浅易醒,小便正常,大便稀,口干不思饮。舌青白,苔薄白,略润;脉沉弦缓弱略滑。中医诊断:汗证,辨证属少阴、厥阴合病,为肝肾阳虚证,治以温补肝肾,温中散寒。予以小补肝汤合吴茱萸汤加减,处方:肉桂20 g,五味子15 g,干姜20 g,大枣15 g,吴茱萸15 g,党参15 g。每日1剂,共6剂,水煎分服,药渣加水煎汤泡足。嘱患者禁食生冷寒凉之物,作息规律。服药期间患者病情平稳。2021年7月29日二诊:患者自述出汗明显减少,但仍有汗出,汗后身凉程度减轻,睡眠改善,做梦减少,但患者舌脉变化不明显,故守方不变,继续6剂,煎服法同上。2021年8月5日三诊:患者自诉出汗基本正常,平素活动后微汗出,手脚冰凉改善不明显,睡眠好转,但腰困改善一般。舌淡青白,苔薄白,脉沉弦略缓弱,脉力好转。四诊合参,在一诊方上加杜仲20 g,肉桂、干姜剂量增为30 g,每日1剂,共12剂,水煎分服,药渣加水煎汤泡足。后随访1月,患者汗多症再未复发,余不适也较前明显好转。
按语:患者主症为上半身及头汗多,符合小补肝汤“越汗出”,且患者多梦,符合“心中恐疑,时多恶梦”,睡不实,眠浅易醒。又手脚冰凉,汗后身凉,符合吴茱萸汤主治的“手足逆冷”,再结合舌脉,辨为少阴、厥阴合病,阳虚寒凝证。小补肝汤方中选味辛而甘,气香而窜的肉桂,其性大热纯阳,其气厚可散肝之暴张易怒,且兼补肾阳,以奏肝肾同补以祛寒之效;干姜味辛,为木中土,性阳以补肝体,同时兼补脾阳,以达脾肾平调之义;五味子味酸属金,补肺金以克肝木,以泻肝体防肝木滋补太过;大枣味甘,为土中火,温补中焦脾土的同时兼补心阳,以化味而补之,以生气血,从本补肝。合方在补肝气、肝血虚的同时起到平调五脏的效果,而吴茱萸汤方中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可温中暖肝以祛寒,党参甘温以益脾气。三诊时患者疗效稳固,因其平素饮冷较多,体寒时长,故加大肉桂、干姜的剂量以助温阳之功,加杜仲以补肝肾,缓解其腰困。
此案例中王小荣老师抓主症,辨证准确,又方证相应,适时的选择用药,因而取效甚捷,标本兼治。
4.2 头晕 段某,女,73岁,2021年9月12日就诊,主诉间断性头晕头昏1月,伴左侧面部肌肉跳动1周。患者间断性头昏头晕,劳累后加重,紧张、情绪不佳时面部肌肉跳动加剧,偶有四肢麻木感,睡眠一般,梦多,纳可,小便正常,大便质稀,喜热饮。舌淡青略暗,苔薄白,略润;脉略浮弦大,略缓弱。中医诊断:头晕,辨证属肝血虚证。予以小补肝汤加减,处方:肉桂30 g,五味子15 g,干姜30 g,大枣15 g,鸡血藤30 g。每日1剂,共12剂,水煎分服,药渣加水煎汤泡足。2021年9月15日二诊:患者自述头晕头昏症状消失,偶吹风后头昏沉不爽,面部肌肉跳动程度减轻,仅情绪不佳、紧张时出现,故予一诊原方继服12剂,以巩固疗效。嘱患者禁食生冷寒凉,勿熬夜,适度锻炼。
按语:患者年老体弱,经常头昏头晕,且劳累后加重皆为肝血虚之象,符合小补肝汤“头目眩晕者”,小补肝汤中肉桂气厚味浓,补肝体以养其本;干姜味辛性温,入血分以逐寒行血;五味子味酸性温,以柔肝阴,还可养五脏;大枣味甘性平,安中焦,养脾胃,可和百药;又肌肉跳动,四肢麻木,肝血虚不能濡养头面四肢,故加鸡血藤以补血活血、舒筋活络。故小补肝汤在补肝气、肝血虚的同时可起到平调五脏的效果,故二诊时守原方以巩固疗效。
小补肝汤功用良多,一旦得其精要,随证加减,可治疗多种病症。王小荣老师在临床中强调应方证相合,“有是证,用是方”,将小补肝汤合方、小补肝汤加减方广泛应用于少阴阳虚寒凝、肝肾不足诸证,此乃对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灵活运用。王小荣老师认为,现代人食饮不节,如过食生冷、反季节果蔬等,作息不规律、生活压力大、熬夜等,导致气血亏虚,阳气暗耗,在外无法固卫温阳,在内阴寒内盛无法温化寒饮,导致现代大部分人成为阴寒内盛体质,从而出现各种疾病,结合此现实情况,王小荣老师在方中用肉桂代替桂枝,以增强助火温阳,散寒化饮之功效,在临床中凡此情况皆可以小补肝汤为底方加减治疗,以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