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姝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英语在我国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向国际化,所以,英语的学习不仅是自身素质的提高,更是适应时代要求的产物。但是,在我国英语教育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刚接触英语不久,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小学英语是学生接触的母语之外的一门新语言,它是基础课堂教学的一门基础课,对今后英语学习的掌握和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课堂上找准突破口,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解决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小学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简单,有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改变旧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小学英语的最终学习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习兴趣。同样,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是非常重要的[1]。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依然保留着先前的教育习惯,即使新课改明确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互动式教学,但是在英语课堂中,传统教学依然盛行。一部分教师与学生互动时往往会提问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很少提问成绩较差的学生,所以导致这部分学生躺平,抱着自暴自弃的态度对待英语课堂。这样一来,班级互动就会形成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很难关注到其他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也只是和一小部分学生交流,很难掌握班级学生状况,不能整体提升英语水平,这个现象在今天依然很严重。教师在课堂互动部分比例很少,且互动形式较单调,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一般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甚至有的教师为了上课进程,不进行互动环节,全程都是讲课本知识,并没有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此外,一部分家长英语水平不高,很难辅导学生英语作业,学生在课后难以得到有效帮助,学习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状态[2]。
虽然英语在中小学是重要学科,但是由于教师和家长都注重学生的成绩,对英语知识仅限于了解课本里的内容,而对课本外的内容都不重视,对于新课改标准家长都很少去关注。在家长观念中,孩子不出国留学接触不到外国人,所以英语就显得不重要。即使英语学科变得越来越重要,家长也很少过问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在家辅导学习时,部分家长也很少辅导英语。虽然教育改革一直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对小学生而言,英语充满着陌生感,他们只关注语文和数学成绩,对英语抱着初中从头再学的态度。特别是教育落后的地区,在家长的思想观念中,英语不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所以家长很少过问小孩子英语情况。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英语授课难度增加,也导致了小学生英语成绩不理想,也就错过了小学生学英语的最佳时期。对于这类问题,需要家长和学生端正对英语的态度,积极配合教师,解决诸类问题[3]。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英语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能力较差,又因为小学生学习阶段没有明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只会跟从老师的学习方式,即使不适合自己,也很少有学生提出。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依然用传统的方法教学,例如,先领读单词,再讲解课文,最后才突出重难点,学生也只会盲目地跟随教师提前备好的教学方案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主体地位明显,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大多都在按照计划教学,上课教学氛围一般过于严肃,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主动性,他们会认为英语学习,太过无聊,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其实,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作为小学主体的学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氛围对英语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小学的缺失。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忽略掉了英语学科的综合发展,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专业的教师。教师是一个课堂的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堂知识,是学生课堂的引路人。所以,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课堂的质量以及学生的成绩等。但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有极少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较低,他们只会片面讲解教材内的知识,由于专业素质的缺乏,很难拓展教材外的有用知识,所以小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也只是局限于教材。有些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教任小学,有的学校请的英语教师不是很专业,甚至是其他学科调换的教师,由此出现了教师口语不规范、单词发音有误以及对英语语法的教学不正确等问题。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对英语的敏感度是比其他阶段都要强的,所以在此期间学生的可塑性很高,此时就需要专业素质较强的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英语知识,对于教材部分,更要全面了解,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4]。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一般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逐渐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英语交流也不再是很少见的现象,因此学生学习英语不只是学习英语理论知识,而是要开口说英语,大胆讲英语。学生在讲说英语过程中,逐渐提升自信。增强师生的互动频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主动与学生用英语交流,真正做到英语课堂讲英语。教师还可以创造情景交流的环节,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用英语进行情景表演,在锻炼英语口语表达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在课堂互动中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还应活跃课堂氛围打破英语枯燥乏味的特点。总之,教师应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增强师生感情,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基础英语教育。学习英语不仅是国际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至高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为九个级别,各阶段有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和要求。首先对于家长而言,要重视英语的学习。新课程改革将英语纳入了重要的学科范畴,在应试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更应该转变对英语的传统观念,积极督促学生学习英语,关心学生学习英语情况,逐步使小学生重视英语,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提醒家长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英语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多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家督促并辅导学生学习。其次,教师也要转变观念,重视小学英语的教学,摒弃以往英语学科不重要的观念,
新课改要求要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达到加倍努力的目标。根据当前小学生的特点,丰富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比赛性质的活动,促使每位学生参与其中,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胜负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上课时尽量用英语授课,并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在学生用英语交流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更正学生的语法及口语错误,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班级小竞赛,例如英语朗诵比赛、英语表演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为孩子创造说英语的机会。这些都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该更新传统的“满堂灌”讲课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提前制定教学方案,改变传统严肃、枯燥的教学氛围,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泼,从而为小学生学习英语创造良好的氛围。
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以及学生的成绩。加强教师基本技能培训,增强英语教学能力,积极使用课堂语言,力求准确表达,积极开展口语练习,充分利用录音带或影视音像教学资源,规范自己的发音。同时,要求学生遵循和模仿磁带的发音和语调,力求发音准确、规范、流畅。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对于教师的选拔要严格把控,尽量录用相关专业的教师并定期培训,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及时测验,并不定期询问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收取学生意见反馈给教师。小学英语教师不仅需要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还需要掌握学科的起点和终点。英语教师对于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并不断拓宽教材之外的知识。对于教材之内的知识,不仅仅是要理解基本知识理论,还要对本教材内容的发展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都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一点上,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工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知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积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注入新鲜活力,提高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刻认识实际问题,反思自己的后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帮助小学生学好英语。总的来说,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需要每位英语教师的努力,在授课过程中要实时把握课堂氛围,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始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不断探索现代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逐步进行全英语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概念,在小学英语课堂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课后不断完善和补充相关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深入分析问题,总结英语教学规律,并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选择合适的方式向学生讲授不同的知识点,为学生创造轻松的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英语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